冯小虎 陈天国
(1 北京市紫竹院公园管理处 北京 100048 2 江苏常州市特种竹繁育场 常州 213119)
现代园林语境下对“竹”的解读
——以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师园”为例
冯小虎1陈天国2
(1 北京市紫竹院公园管理处 北京 100048 2 江苏常州市特种竹繁育场 常州 213119)
竹类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造园元素。本文以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师园”的园林作品为例,解读了竹子和竹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和象征意义。指出在现代园林中,竹子和竹材成为了代表“东方”的一种文化符号,体现着闲适的东方休闲情趣,是生命的象征,并具有不可替代的园林景观功能。竹子和竹材已经越来越成为连接现代与传统、融合西方与东方的园林材料。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林;竹;应用
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于中国古都西安举办,在体现园林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的“大师园”中,“竹”——这种古老的东方园林材料——不约而同地在多个园林作品得到运用,显示出持久的魅力。本文将在现代园林语境下分析、解读“竹”的含义。
“山水迷径”是极富现代感的园林,同时又蕴含着浓郁的东方文化氛围和韵味。置身其中,“东方的味道”始终包裹着游者,仿佛能够从皮肤的每一个毛孔渗透到肌体里。这种东方文化的氛围和韵味在很大程度上是竹子和竹材营造的。
空间上,竹子被种植在“山水迷径”的周边,隔绝了外部的嘈杂和粉尘,竹质天棚不仅丰富了园林空间的顶面变化,也进一步加强了空间的围合感(图1)。封闭、内敛、宁静营造出典型的东方式园林的空间感受,使之带有一丝“心远地自偏”的 “禅”味。
建筑材料上,“山水迷径”大量使用天然竹材。篱、柱、天棚、小品等均为竹质(图2)。竹子被视为东方的特色植物,竹材在东方园林中经常出现且应用历史悠久。中国古诗中就不乏对竹篱景色的描写:“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宋•苏轼),“趁溪茅舍竹篱阴,石径如蛇屈曲深”(宋•陈著)。竹篱、石灯、砾石则具有明显的日本园林情调。
图1 山水迷径园:竹质天棚和鸟笼小品
图2 山水迷径园:极具现代感的竹篱
天然竹材具有独特的外形和美感。具节的纹理、淡黄的色彩、圆润纤细的形态是其他建筑材料所不具备的,并因此赋予了天然竹材自然质朴、清新雅致、轻盈秀丽的独特美感。
竹材的东方性、古老性和独特性,使竹材本身就成为了代表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在“山水迷径”园中,通过大量运用天然竹材,将整个园林空间营造出浓烈的东方韵味。尽管竹材的设计形式极具现代感,但其中依然有与东方文化的丝丝联系。如:石墩上的竹柱酷似东方传统建筑石基木柱的现代翻版(图3)。
图3 山水迷径园:柱基
通过对典型器物的艺术化处理,并作为景观小品,是现代园林中表现文化内涵、渲染环境氛围的常用手法。“山水迷径”园中的鸟笼和“植物学家”园中蛐蛐笼就是此类手法的竹元素独特运用(图4,图5)。
从器物分析,鸟笼、蛐蛐笼是中国人休闲生活中典型而普通的器物。通过艺术加工和造型夸张,它们不仅成为园林中精彩的点景小品,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所蕴含的闲适散淡、恬静雅致的东方情趣也被夸大、强调和渲染了。
图4 山水迷径园:艺术夸张的鸟笼小品
图5 植物学家园:艺术夸张的蛐蛐笼小品
从制作材料分析,2个小品的都使用了天然竹材。竹子自魏晋南北朝始,就与幽逸、淡泊、清高、静穆等品格形成较稳固的能指——所指关系[1],竹材也因此具有了自然朴素、淡然悠闲的材料特质。
典型器物与竹材特质的完美组合,形体与韵味的相得益彰,使2个小品散发出浓郁的闲适、安逸、极富生活气息的东方情趣。甚至能让人联想到在夏日的清晨,空气清凉、摇椅蒲扇,石榴花开得正艳,耳边隐隐传来婉转的鸟鸣和蛐蛐的叫声,一派悠然自得、惬意轻松的景象。
“万桥园”的空间结构简洁有力:大面积的、整齐的竹林作为园林“基底”;其间穿插着数座造型夸张、高于竹林之上的红色拱桥,拱桥间用青灰色狭窄的碎石铺成的小径蜿蜒相连。游者有2种截然不同的空间体验:穿梭于竹林小径的时候,人在竹林“中”,竹林是周边空间的“填充物”,稠密、封闭、单调,给人们逼仄、神秘、壅塞的感觉。不经意间转过一处拐角,眼前霍然出现一座红色的拱桥,拾阶而上、立于拱桥顶端,人在竹林“上”,竹林成为周边空间的“底色”,均一、平整、均质(竹林经过修剪)、给人以开阔、疏朗、整齐感觉。
竹径与桥顶之间大起大落、骤然起伏的空间变化,给人以极大的心理震撼,同时也是一则人生寓言,正如“万桥园”的主题——“生命之路”一样。竹径中蜿蜒前行是漫漫人生旅途的艰难探索;辛苦登临桥顶,看似是人生中一劳永逸的终极顶点,实际上则是昙花一现,桥外有桥、周而复始,收获的只是短暂的欢愉和满足,等待在前面的依然是下一轮的长路和“顶点”。设计师运用竹子和它所营造的空间,共同构成为了园中生命主题的象征,游览其中,更像是一次生命的体验和探索(图6)。
这不是偶然。竹子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殖力,它本身就是生命和生殖的象征。在中国,竹子象征多子多孙[2],象征“宗生族茂,天长地久”,是人类的祖先,是生命的起源和归宿,是庇护生命成长的力量[3]。所以,“竹是一个更神圣的生命住所,超乎可悲的季节变换之外,像俯视它的苍天一样永恒。”[4]万桥园中用竹子构建“生命之路”与中国先民视竹子为生命和生殖的象征,其在精神内涵上是一致的。
图6 万桥园:石拱桥与竹径
竹子独特的形态和生长特点使其具有其他植物无可替代的、独特的景观功能,这在本届世园会的“大师园”中也有充分体现。
小面积丛植竹子,其姿态挺拔俊秀、婀娜飘逸,具有独特的景观美。“四盒园”中,青翠的竹丛植于墙边和角隅,空间上软化了建筑的刚硬线条,点缀、美化空间环境,增添空间活力;文化上则显出“四盒园”的中国渊源(图7)。
图7 四盒园:竹子沿墙垣、角隅的应用
大面积的竹林具有相同的色彩和均匀的质感,能够形成统一、整齐的景观效果。“万桥园”中,竹径中的单调壅塞与在桥头上俯视竹林的整齐开阔,2种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和景观效果都是依靠竹林均质的质感实现的。除了竹林,难有其他植物能起到相同的景观作用。
天然竹材所具有自然质朴、清新淡雅、纤细圆润的独特美感是其他天然材料不具备的充满东方韵味的材料,代表东方的文化符号。
竹子四季常青、枝叶稠密,是优良的绿篱植物[5]。保证一定的种植宽度(一般宽于90 cm),就能形成有高度、有密度、私密性很好的绿篱。“山水迷径”中,周边以竹子作为高绿篱,创造了安静、内向、封闭的空间,从而保证了园林整体环境氛围的营造。
分析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大师园中竹子的园林应用,可见,竹子和竹材不仅仅是景观材料,而且被抽象为代表“传统”与“东方”的一种文化符号。同时竹子和竹材表现出对现代设计形式的良好适应性,在现代感十足的设计形式下,依然不失浓郁的东方韵味。因此,竹子和竹材越来越成为园林中连接现代与传统、融合西方与东方的材料。
[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70.
[2]关传友.论中国的竹生殖崇拜[J].竹子研究汇刊.2005,24(3):54-59.
[3]杨宇明.竹崇拜探秘[J].竹子研究汇刊.2002,21(3):72-75.
[4]王平.南方少数民族竹崇拜的起源及特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科学版),2001,19(4):21-25.
[5]陈天国,张志成,吕晓雪.江苏地被竹选育与应用[J].世界竹藤通讯,2009,7(2):13-17.
[6]楼崇.江苏竹子园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Interpretation of Bamboo under Modern Gardening Context: A Case Study of Master Garden in Xi’an World Horticulture Exhibition 2011
Feng Xiaohu1Chen Tianguo2
(1 Administration Section, Zizhuyuan Park, Beijing 100048, China 2 Special Bamboo Species Breeding Farm, Jiangsu, Changzhou 213119, China)
Bamboo is the vital gardening element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aking Master Garden in Xi’an World Horticulture Exhibition 2011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interpreted the application form and symbolic signif i cance of bamboo in modern gardening.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bamboo is a cultural symbol of orientation, a ref l ection of oriental leisure and temperament and a sign of life in modern gardening, with an irreplaceable landscaping function. Bamboo has become the gardening component connecting modernity and tradition and the Occident and the Orient as well.
Xi’an, World Horticulture Exhibition, gardening, bamboo, application
冯小虎,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观赏竹引种、栽培、养护、园林应用、竹文化等方面的相关工作。陈天国为通讯作者,工程师,从事观赏竹类植物选育与应用研究,E-mail:7829292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