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综合规划对水利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研究

2013-08-21 03:55:32张金萍孟令明贺石良
东北水利水电 2013年7期
关键词:辽河流域指标体系水利

倪 伟,张金萍,孟令明,贺石良

(1.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 长春 130021;2.松辽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

1 水利可持续发展内涵

水利可持续发展是使水事活动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并满足其需要能力的水利发展,其本质是水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水利可持续发展至少包括3个要素:1)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也是水利事业的基础和根本;2)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保障,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3)水利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水利自身的执行、协调和创新能力,任何水事活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行为都是以水利自身为主体展开的,缺乏水利自身的良好运作,水利可持续发展也无法进行下去。

2 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估模型

水利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可持续发展的量性指标和质性指标具有时间、空间、数量等特点与功能,为了全面评价流域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平,此研究将在国内外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基础上,借鉴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研究的经验,建立与流域综合规划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2.1 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某些指标的简单组合。因此,在设计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水利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不同层次、不同要素组成的。根据各层次、各要素之间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可把水利可持续发展划分为若干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子系统,既具系统性,又具层次性。

2)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水利可持续发展概念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要求指标体系具有足够的涵盖面,全面、概括地反映其思想核心的各个侧面。但是指标体系又不能面面俱到,指标选取要具有代表性。

3)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受到资料来源和数据支持的制约。因此,在考虑指标在水利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时,还必须以具有一定的现实统计数据作为设计依据。

4)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作为一个系统,水利可持续发展是不断变化的,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因此,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既要有静态指标,也要有动态指标。

2.2 指标体系设计基本要求

流域综合规划作为对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总体部署,是防治水害、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生态与环境的纲领性文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规范水事活动,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评价流域综合规划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指标体系构建除遵守以上一般原则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符合水利可持续发展思路和模式要求;2)适应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趋势;3)考虑流域综合规划评价的需要。

2.3 评价指标选取

根据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分析,水利可持续发展体现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支持和保障以及水利自身的持续发展上。因此,水利可持续发展度可以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经济社会可持续保障度和水利自身可持续发展度来评价,共同构成评价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子目标。三大目标具体又通过7项准则来反映,分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水资源环境保护状况、防洪抗旱减灾保障程度、经济社会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管理水平、科技水平和投入水平等,见图1。

图1 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图

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反映水资源的开发程度和效率,由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万元GDP用水量两个指标进行体现;水资源环境保护状况体现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质,反映水资源和环境的协调程度,通过水体功能水质达标率、最小生态环境用水保障程度和水土流失治理率作为代表来表征;防洪抗旱减灾保障程度通过完善水利基础设施,防治水旱灾害、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来实现,主要代表指标为防洪保护区标准达标率和水旱灾害损失率;经济社会用水安全支撑水平反映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的保障程度和水平,选用缺水率和农业供水安全指数两项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管理水平的指标选取水行政管理体制和制度完善率、大专以上管理人才比重两项指标;科技水平的提高能够推动水利自身健康有序发展,使用信息化指数来评价;投入水平从工程管理单位良性运行率和水利投入占GDP比例两个指标体现。

上述准则层共设14项评价指标和18项备用指标,见表1。

2.4 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和模型构建

1)权重确定。经过专家咨询和对指标间重要性的初步评估,认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反映内容比较全面,指标总数相对合理,单个指标均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某一领域的代表性指标,能够体现水利发展各个层面的特征,可以用作衡量一个地区水利可持续发展程度。通过层次分析方法比较,各子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指标层,相互之间重要性和作用相近,因此均采用等权的设定。具体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2)指标数据量纲处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评价指标,由于其量纲、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不具有可比性,必须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不同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分析此次研究选定的指标体系,将选用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的临界值法进行无量纲处理。

表1 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说明表

3)评价标准确定。主要通过3种方式来确定水利可持续发展指标分级评价标准:一是参考国际发展水平,如美国、日本等相关评价指标的发展水平;二是参考我国的平均发展水平和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三是参考流域规划目标的平均水平或最高水平,见表3。

4)评价结果计算。根据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通过线性评价方法进行各指标间、准则间和目标间的分区横向对比,现状与规划目标间纵向对比分析。通过模糊评价方法得出流域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水利自身可持续发展度由于在规划中未明确定量指标,只能从定性分析角度看规划实施前后水利自身能力的变化,继而根据研究选定指标的国际通行水平,对规划实施提出定量对策建议。根据线性评价以及模糊分析的结果,可以综合评价水利可持续发展程度。

3 评价结果

通过对松花江、辽河流域现状年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总体而言两个流域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平不足,松花江流域指标值为0.47,辽河流域指标值为0.35。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方面,松花江流域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但水环境保护不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低,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不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为0.50;辽河流域资源型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用水效率较低,水环境保障程度不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低,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不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为0.41。经济社会可持续保障度方面,松花江和辽河流域整体防洪抗旱减灾保障程度低,流域缺水状况较普遍,供需矛盾突出,农业用水效率低,需要在合理扩大灌溉面积的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整体而言,松花江和辽河流域经济社会安全用水水平偏低松花江流域平分为0.44,辽河流域评分为0.28。水利自身可持续发展方面,行政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健身已经较为完善,不过先进性水平不高,需要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和规划程度,加强水利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完善的投资建设体系。模糊评价的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现状年水利可持续发展程度为3.03,处于中等水平;辽河流域为2.61,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规划实施情况下,在近期规划年,松花江和辽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水环境和水土流失状况显著好转,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建立完善,水利发展对经济社会用水支持度持续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农业用水保障程度大幅提高,流域综合管理水平和科技程度大幅度提高,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到位有力,松花江流域评分上升至0.75,辽河流域提高一倍达到0.68。模糊评价结果表明,近期规划水平年,松花江流域水利可持续发展程度为3.31,辽河流域为3.28。综合而言,辽河流域水利初步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远景规划年,松花江流域水利可持续发展程度达到0.87,辽河流域为0.79,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松花江和辽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都达到了可持续利用的程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分别达到0.83和0.75;洪涝灾害能够有效控制,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灌溉技术和节水技术有效实施,经济社会保障度分别达到0.91和0.83。模糊评价的结果为松花江流域评分为3.88,辽河流域评分为3.57,与线性评价结果一致,表明松花江和辽河流域整体水利可持续发展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水利自身可持续发展方面,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完全,水利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体系达到现代化程度,水利工程投资合理,建设到位,水利行业实现从工程水利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表2 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权重

表3 水利可持续发展指标分级评价标准

总体来看,现状年松花江和辽河流域水利可持续发展程度较低,综合规划的实施,通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将提升整体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进一步稳定和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在近期规划年初步达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近期规划的基础上,通过稳定协调的发展,在远景规划年,松花江和辽河流域将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辽河流域指标体系水利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辽宁省辽河流域石油炼制排放限值的制定
辽河流域水生态管理指标体系构建
辽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水利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9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