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挖掘黎苗文化 促进琼台交流

2013-08-21 09:40保亭县委宣传部
今日海南 2013年2期
关键词:八音黎族少数民族

近几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持续深入地对黎苗少数民族风俗文化进行挖掘,黎苗文化深深地融进了旅游,而旅游也给黎苗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带来了丰厚的回馈。保亭扎实深入的黎苗文化挖掘、传承工作,不仅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注入了文化活力,还为促进琼台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发展中保护黎苗文化

(一)政府主导,黎苗文化植入旅游。

从东线高速路进入保亭县城——保城镇,首先经过一座保城门。门顶7个宝葫芦凝聚了美好的七仙传说,门上的琉璃瓦、青石板砖、民族图案,所有的元素都在表明保亭是一座少数民族县城。七仙广场旁、保城河畔,有一座巨大的蛙王花岗岩雕像。雕像高8米、重千吨,名为“旺蛙”。雕塑综合了青蛙与蟾蜍的形象,融汇了黎、苗、汉等民族关于蟾化龙、蟾雷神等多种艺术原型,含有好运、育儿、益寿、富足、祥瑞的吉祥符号,寄托了黎苗同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与“旺蛙”隔河相对,有一栋三层楼高的建筑“和坊”,莲锦灯柱、七仙廊桥、水车、河栏等一一收入眼底,黎苗图案和标志性建筑让人目不暇接。县城西部的一座小山上,矗立着一座19米高的甘工鸟塑像,讲述着美丽的传说:一对年轻情侣为了追求真爱,化作甘工鸟,双双飞翔在七仙岭上空。和坊的北面,还有一条长达1.2公里的民族风情街,不仅能让游客观赏黎苗风情,还具有休闲、购物、餐饮等功能。

早在2010年,保亭就启动了县城主要街道建筑的立面改造。政府主导的黎苗文化元素植入行动,深入到了城镇建设的诸多细节,如在保亭县城,连防盗网上都有黎族图腾。

城市建设之外,节庆活动更是植入和展示黎苗文化的大平台。每年农历“七月七”的七仙温泉嬉水节,自2000年创办以来,逐步形成了民族文艺活动、体育活动、民俗活动和民族文化大比拼四大板块,参与的民众从第一届的约2000人到上届的数万人,影响力越来越大。2010年,嬉水节跻身“中国十大著名节庆品牌”,成为弘扬黎苗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企业运作,黎苗文化变身资本。

在保亭的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里,可以欣赏到黎族婚礼、黎苗乐曲、黎苗舞蹈、黎锦编织、陶器制作、黎酒酿制等表演。独特的民族文化,使槟榔谷景区年游客量达100多万人次,而理想的收入又为景区进一步发掘、保护和弘扬黎苗文化提供了市场驱动力和经济支撑力。景区副总经理黄长俊介绍,自1998年开园以来,槟榔谷投入景区建设及黎苗文物抢救与保护的资金达2亿多元,还成立了海南省首家“非遗”保护基地。景区不断发展壮大,占地面积从原来的30亩,发展到现在的509亩。将来,景区计划扩建到1200多亩。

离槟榔谷不远的保亭三道镇什进村,还有一个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这一项目由投资方免费为村民盖小楼房,并让村民分享酒店客房的收益。游客来了,就住在黎村里,接受黎族村民的服务,观看黎族民俗表演,体验黎族村民的生活方式。这一被称为第四代旅游产品的模式在体验和保护黎苗文化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对于富有市场敏锐意识的企业来说,黎苗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观赏性的资源,还是一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事实证明,从保护、开发、收益到再保护,在企业的这套运作模式中,黎苗文化令人欣慰地走进了一种发掘和保护的良性循环中。保亭新达达黎族织锦公司的发展也可以证明这一点。靠黎锦研究与销售,公司增强了发展实力,2012年,公司将工厂搬入保城镇风情一条街上的铺面。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购买黎锦,还可以观赏到黎锦生产全过程。

(三)民间参与,黎苗文化融入生活。

在槟榔谷景区,八音表演队中有3名队员来自新政镇毛文村八音队。毛文村八音队远近闻名,在每年的“三月三”八音比赛中,都能进入前三名。毛文村八音队组建的历史有几十年,十几名队员都是村里的农民,年纪从20多岁到60多岁不等。他们平时忙农活,有空时就聚在一起吹拉弹拨,一方面是自娱自乐,另一方面也可以业余创收。

在保亭,每个乡镇都至少有这样一支八音队。八音本是从汉族地区传进来的,但经过“黎族化”改造后,演奏的是传统的黎族乐曲,乐器也逐渐演变为以富有黎族特色的竹木乐器为主。通过为农村红白喜事服务和走进景区演出,这些八音队获得了生存空间,也体现出民间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在保亭响水镇番道村,编织黎锦不再是枯燥的营利行为,而是一种自觉自愿的生活方式。从2003年开始,省级黎锦技艺“非遗”传承人周秋梅便有意识地在村里免费开设“黎锦培训班”,培训村里的年轻女孩。目前,她的徒弟越收越多,村里靠黎锦出售获得的人均年收入超过了2万元。

黎族竹木乐器的收藏者、改进者和传播者黄照安,收集乐器100多种,拥有鼻萧改良、椰乌创制等4项专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群众自主自觉参与黎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巨大作用。在保亭及邻近市县的景区,都有他的徒弟在从事器乐表演。在保亭,民间八音队有18支,黎锦村有10个,乡村民间艺人达260多位。

黎苗文化进县城、进景区、进百姓生活,让保亭的“旅游饭”越吃越香。2009年,保亭游客量为64万人次,2011年,就剧增到了23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也从2009年的3000多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2亿多元。2012年上半年旅游收入已达1.7亿元,全年有望突破3亿元。保亭将继续依托民俗文化和雨林、温泉、南药资源,构建生态文明健康县,打造黎苗文化品质城。

文化交流增进琼台合作

(一)追根溯源,以族源认同营造两地少数民族交流合作的和谐氛围。

海南与台湾是祖国两大宝岛。琼台地理位置相近,在血缘、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有着密切联系。经过两岸专家学者的科学考证,台湾少数民族与海南省黎族都是中国南方古越先民的后裔。这一结论得到两岸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多数台湾少数民族的认同。作为海南岛原住民的黎族和台湾岛原住民的傣雅族、布侬族、排湾族等少数民族的族源相同、习俗相近、文化相似,这为促进琼台少数民族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继续发扬黎苗风俗文化,增强琼台少数民族间的亲切感、归属感。

虽然有论证显示琼台少数民族之间存在藕断丝连的族源关系,但若没有相应的风俗文化,那这种族源关系在促进交流方面就只能是一种理论。只有充分发扬本地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把黎苗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做大做活,才能以文化这种形式来使得台湾少数民族认同,才能真正使得民族同源论站得住脚,并得以发展下去。

(三)积极举办黎苗文艺、节庆活动促进琼台两地深入交流、沟通。

以黎苗风俗文化为载体,通过举办嬉水节等节庆活动或建立民俗文化旅游区,可以吸引台湾团体尤其是台湾少数民族团体前来海南;通过举办琼台黎苗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可以促进琼台两地逐渐深入沟通;通过建立琼台常态化的以黎苗文化为媒的定期交流形式,可以使琼台交流常态化,并可逐渐从小范围进行扩大,最终达成更深层次的琼台交流。

点评

把黎苗文化资源发掘引向“深水区”

黎苗文化是海南的特色品牌,保亭等少数民族市县对黎苗民族文化的开发挖掘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与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一,产品设计单调雷同。黎苗族的饮食居住、民族服饰、家庭婚姻、黎族文身、宗教丧葬等很有神秘性、观赏性和吸引力,但各市县或公司操作的黎村苗寨建设多数大同小异。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没有突出区域文化特色,民俗、宗教、饮食、建筑和地方传统文化,未能丰富到海南的旅游产品中来。由于产品设计雷同、景观单调、民族文化格调和品位低,影响力弱,而且还造成民族文化开发主体间的恶性竞争,效益降低。

第二,需加强对黎族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的保护。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推介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民族文化的原生态环境。例如对节日的包装和推介,就要充分尊重节日的历史渊源和地方的生活习惯,包括节日活动的时间、地域,节日文化的内容、形式、禁忌等等。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修复、重建和保护,更要尊重历史原貌及其原生态的环境。海南要致力打造全岛乃至全国的原住民文化展示基地、交流基地、影视拍摄基地,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业开发提供典范。

第三,城市文化建设要体现差异性。海南省政府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根据各黎苗族市县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产业结构等特征,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展示不同的黎苗族风情。

第四,旅游城市的建筑风格要体现黎苗族文化元素。建筑作为构成旅游景区特色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其形制、装修、图案、色彩上应创造性地体现民族民居的风格,将民族建筑文化的内涵、手法和构思融合到现代城市的建筑中。在黎苗族县城,不论是宾馆、饭店、街道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形态形象设计上,还是城市街道标志性建筑物及市民公益性公共活动场所的图腾图案设计上,都要巧妙体现黎苗族文化内涵,使人们在享受现代舒适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国际旅游岛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猜你喜欢
八音黎族少数民族
《八音的秘密》
黎族小伙闯“深海”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黎族母亲》等
广西八音传承人庞伟元,奏出乐声里的悲欢离合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乡村八音
八音盒有哪“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