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姆妈和李家伯伯看病的故事

2013-08-20 20:01杨秉辉
食品与生活 2013年7期
关键词:姆妈老伯王家

杨秉辉

王家姆妈今年八十高寿,不但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也不大好。不过,老太太是个乐天派,认为人老了,身体这部机器也老化了,有点毛病是正常现象,只是要常看医生,该检查的检查,该吃药的吃药。不过,看医生一定要看专家,用老太太的话说,叫“看病的事推板(沪语,“马虎”之意)不起”。老太太腿脚不方便,每个月看两次病,必须子女陪同,打车去一家大医院。好在现在专家号可以网上预约,小女儿精通电脑,每次都会先约好一位内分泌专家和一位心脏病专家,且都是老太太很熟悉的医生。见了专家其实话也不多,专家问了几句,说“蛮好、蛮好”,配些药就行了,但老太太信得过。只是专家的病人太多,要等,虽说是事先预约了,但人家约得更早。加上又要看两个科,每看一次病,半天是少不了的。子女们陪着,对老母亲不敢有怨言,只是抱怨医院“看病难”。

李家伯伯最近去了一趟南方,他在南方海边买了房子过冬,属于候鸟式养老。气候好极了,只是比较寂寞,跟当地的老广谈不大来,于是想到请几位老朋友来住一段时间,大家开心。李老伯、张老伯、赵老伯应邀,但老太太们都要在家照顾孙子,走不了。于是三老头相约,买了高速列车票,脱离了老太太们的“管制”,一路上“高歌猛进”,其乐无穷。在南方住了半个月,自是快活,姑且不表,“生猛海鲜”实在是吃了不少。虽说是老朋友,也不好意思过多打扰,半月之后打道回府。李老伯回来后总觉得胃部不舒服,于是去了某大医院,看了消化科专家。老伯唯恐专家不够重视,自然把病情朝重里说些,说是胃不舒服,胃口也差些,人好像也瘦了点。专家对胃肠道癌症有所研究,还在国外的医学杂志上发表过关于胃癌的论文。一听马上警觉起来,认为要做胃镜检查。老伯一听要做胃镜检查,也暗自吃惊,怕真有事,但又怕“插管子”。幸有病友告知,只要另付麻醉费,可做“无痛胃镜”。李家伯伯只好依言,在不知不觉中做了胃镜检查,结果只是“轻度浅表性胃炎”而已。专家开了胃药,只吃过一次,也就好了,只是医保的、自负的钱花了不少。李老伯感到报纸上说“看病贵”,这话真是不假。

两个病例,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老人们常遇到的再普通不过的例子。这样“看病”,也的确难点、的确贵点。

叫这些医院再改进,应该的。不过也难了,最好是看专家不用等,病人太多,哪来那么多专家?“胃不舒服、食欲下降、人也瘦了”,就开点药?万一是胃癌怎么了得?做胃镜检查、有不用付麻醉费的,便宜多了,只是检查时有点不舒服。

怎么办呢?换一个场景。

王家姆妈所住的社区有个诊所,规模不大,也就六七位医生,都不是什么专家,叫“全科医生”,据说什么病都看。他们是专门为这片社区居民服务的,虽说不一定是随到随看,但看病不用预约,也基本上不用排队久等。别以为他们只会看感冒、腹泻,还真是什么病都看。像王家姆妈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问题,要验个血糖、量个血压、做个心电图之类他们能做,吃的药要调整调整,他们也会。别看他们不是什么专家,他们也是医科大学毕业后,又经过了3年的培训,成了合格的全科医生,才分配来社区诊所服务的。虽说他们不做大手术、也不“放支架”,他们的学问叫“慢性病管理”,伤风感冒、肠炎腹泻固然看,长个疮、生个癣也治,得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老慢支、肺气肿、痛风、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除了有的要做手术、放支架外,其实需要的几乎都是持续终身的医学照顾:比如调整药物、预防并发症、营养指导、心理调适等,即“慢性病管理”。这恰恰是全科医生的主业和专长。这些病人只要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都可以由他们“管理”。

王家姆妈带着“不太相信”的心情,到社区诊所试了一试。在诊室外面坐了一会儿,一位年轻的女医生就来招呼她了。女医生只有二十六七岁的样子,看了她的病历,量了血压,又听心脏,王家姆妈这才想起:看心脏科专家门诊,专家们并不给她量血压,只是问她血压还好吗?也不是每次都听心脏的,说明这年轻医生“还仔细”,问过吃药的事又问吃饭的事了,还告诉她:“想吃点水果也行,只是量不要太多”,配了常用的药,还关照:“有什么不舒服,随时来”。这下子王家姆妈“服贴了”。后来又听说69号里的“大块头”,觉得心里不舒服、左边手臂疼,就是这位年轻的女医生看出来是心肌梗死,马上联系送医院,保住了性命。从此,王家姆妈认定了这位年轻的女医生,不去大医院看专家门诊了。还隔三差五地往诊所里跑,这会她不嫌腿脚不方便了,一则是因为近,再则她要去打听人家有没有对象,心想她那小孙子也该成家了。

全科医生,在国外或境外又称“家庭医生”。顾名思义,他们是你家庭的医生,因为他们在社区、在你家门口给人治病,看病应该是不难的。病人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到大医院找专家看病呢?主要是对社区的医生不放心,其实李家伯伯对专家也没彻底放心,他不也把病“朝重里说”吗。一个老人,突然感到胃不舒服,加上李老伯还说不太想吃东西、人也瘦了一点,专家能不考虑到胃癌的可能性吗?专家门诊是“一次性”的,病人不挂他的号,他就没法继续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只好把要做的检查都做了,也算对病人尽了责任。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专家自然建议做胃镜检查。李老伯怕“插管子”不舒服,只好做“无痛胃镜”,又多花了些钱。幸而尚无大碍,医生开的胃药,“只吃过一次,也就好了”。一个并无大碍的病,费了事、也花了钱,该怨谁呢?

李家伯伯实在应该先看全科医生,对于一般常见病,全科医生都能处理。假设李老伯去他家社区诊所看全科医生,那应诊的张医生就住在附近,平时也常见面的。一见面张医生就看出来,李老伯好象清瘦了一些,便问道:“最近忙什么啊?”说是去了南方老朋友家,应酬不少,最近胃还不太舒服,就想吃点清淡的(注意不是“不太想吃东西”)。张医生查了一下李老伯的身体,又问了问大便的颜色之类,便道:“没事,给你开点消化药吃吃。”李老伯倒也定心了。张医生又说:“若是不好,再来啊(这叫‘随访,全科医生的法宝)。”又过了几天,李老伯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了,也不去“随访”。张医生却记得这事(这是全科医生的本事,专家没的),下班时碰到李太太,便问“老李好些吗?”回答是:“好了,没事了。”这回李老伯只花了几块钱,因为吃的是复合维生素B。

假设换一个场景,李老伯吃了张医生的药不管用,于是去复诊,仔细问下来,胃确有些痛,但与饮食无关,食欲也确实不是很好,于是又给加服“洛赛克”(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止痛剂),并且关照:“若还是不好,再来,可能要转院检查。”又过了几天,李老伯仍觉不怎么好,于是张医生把他转诊给中心医院消化科的赵主任了……不过,这种情况终究不多。适时转诊,也是全科医生的责任。

小病先看全科医生,大病由全科医生转诊,这是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通法,这样看病就不难了,也不贵了。

猜你喜欢
姆妈老伯王家
老伯和桃园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奶妈
王家新的诗
王家湾
姆妈
姆妈
姆妈
轻松一阅
轻松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