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廷礼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国内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翻译教学界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国内翻译教学研究现状,并在对国内翻译市场对人才需求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及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导向;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长期以来由于对翻译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国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翻译教学滞后于社会的翻译实践,与市场对翻译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如何培养适应我国国情的翻译人才,建立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实际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翻译教学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一、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状况
近年来国内翻译界引进了新的翻译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翻译教学逐渐开始注重市场需求、环境因素对翻译教学的影响,有关市场因素对翻译教学影响的研究逐渐成为翻译教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主要有:(1)研究成果多为思辩性,实证性研究滞后。近年来,我国翻译教学实践蓬勃发展,但翻译教学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而且思辩性成果多,实证性研究不足。王树槐、栗长江(2008)指出,受内、外因的影响,我国的翻译教学研究多为经验性的总结或者感悟性的思考,实证性研究缺乏。(2)针对高职生的研究近乎空白。根据中国期刊网(2000-至今)的统计,有关翻译教学的研究大多以本科、硕士和博士为研究对象,针对高职生的研究近乎空白。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层次的翻译人才,高职院校占据了国内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生理应成为翻译教学领域研究对象的一员。
二、国内翻译市场对翻译人才要求的调查
翻译人才的培养首先要确定其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确定高职院校翻译人才培养的基础,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都应该基于社会翻译市场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为此,我们深入上海、杭州和义乌的18家企业进行调查,根据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定位,了解企业对翻译人才能力、知识结构以及素质的要求。调查结果如下:(1)翻译人才能力要求。企业普遍认为合格的翻译人才首先要具备基本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的交际能力,其中说和写的能力是关键。其次要加强专业能力,起码对专业术语要了解。如果学习了很长时间的商务英语翻译,但对下单、报关等一些专业性的东西一窍不通的话,翻译也就无从谈起。另外企业特别强调翻译人才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自学能力也是需要平时注意提高的。特别是在工业领域,接触的经常是一些最新的科技技术,有的在书本上根本就没有出现过,没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抗压能力是无法很好地完成翻译任务的。(2)翻译人才的知识结构。对于翻译人才的知识结构,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是基础。其中,语言知识不仅包括外语知识,中文知识也同样重要。翻译教学不仅要教标准的英语,对英语的变体(例如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德国口音英语等)也要涉及,同时要加强中文知识,国内各地方言也要熟悉。因为翻译接触的人来自国内、世界各地,来自各个领域和层次,他们有不同的口音,如果听不懂对方带地方口音的英语或方言,翻译质量也就很难保证。另外,企业普遍认为专业知识很重要,对于百科知识没有太高要求。(3)翻译人才素质。对于翻译人才的素质,企业普遍认为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最基本的,特别是在外贸环境下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在义乌,客户在采购环节,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对比很多家企业后才下单,翻译要跟着外国客户东奔西跑,非常辛苦,没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肯定是不行的。另外团队合作精神十分重要,特别是比较大的翻译项目,客户一般催的比较急,要求比较高,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没法很好地完成的。最后合格的翻译人才还要有信心、积极的心态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接受厂家或国内、外客户的贿赂或拿回扣。
三、高职院校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占据了国内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的研究型的高等教育,它强调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坚持“应用为主,够用为度”。高职院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不应该简单照搬普通本科或专科院校的模式,而应该在充分分析翻译市场对高职生实际要求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身特点和实际的培养模式。(1)更新翻译人才理念,调整培养目标。翻译人才是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不仅仅是语言的熟练使用者,会一门外语也不等于就能成为合格的翻译人才。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意识到市场需求和翻译教学目标的差距,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翻译培养目标。在能力培养方面,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也要关注学生抗压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的培养。对于知识结构,学生的语言知识是基础,专业知识、百科知识也要兼顾。要坚持素质教育,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团队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等要综合提高。(2)调整翻译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翻译教学不应单纯只开设一些语言类课程,而应该从社会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出发,增加一些跨学科,重在提高综合能力的课程。同时要开设一些专业课程,增加贸易,经济,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的选修课,减少和其他专业学生的差距。(3)改进教学过程和考核机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兴趣为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以解决翻译实践领域碰到的问题为主,而不是单纯的讲授语言知识或翻译技巧。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实践,并提供一切条件,让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切实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在考核机制方面,要坚持过程型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增加过程型评估比重。要特别强调学生的翻译实践,把学生在课外的翻译项目或实训成绩纳入考核机制,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考核。(4)加强教师教育、建设实践基地。教师翻译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翻译教学,要切实创造条件,解放思想,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翻译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培训让教师学习最新的翻译理论知识。另外要充分利用语言实训室,模拟翻译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翻译能力,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建立学校和市场的对接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翻译人才培养逐渐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现有高职院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各院校应积极调整翻译培养目标,以英语技能和知识为基础,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坚持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课程设置方面要突破过去单纯教授语言知识的局限,适当增加专业知识,缩小与其他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差距。另外要加强教学过程和考核机制方面的改革,强调学生的翻译实践,坚持将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建立在翻译实践基础之上。最后要努力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翻译水平,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提供实践平台。
参 考 文 献
[1]刘和平.再论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翻译.2008(3):35~39
[2]王树槐,栗长江.中国翻译教学研究:发展、问题、对策[J].外语界.2008(2):27-33
[3]王银泉.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外语界.2008(2):20~26
[4]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本文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基金项目“高职院校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81103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