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读课中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常用方法

2013-08-18 09:46翟红英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文章

翟红英

(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

在浩如烟海的信息社会里,批判性思维是眼下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后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类迄今为止没有取得任何一种不可质疑的知识。没有批判反驳的意识和能力,就容易陷入原有知识的陷阱中不能自拔,从而形成盲从的习惯,根本不可能进行知识创新。大学生只有在批判思维的过程中,才能学会无畏的怀疑、有根据的判断,激发大胆的想象,提出新问题,探索和发现解决方法。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最好的途径之一,而英语语言学习课,作为传播学习异国文化和文明的窗口,更是责无旁贷。因为对别国的文化和文明了解越多,就越容易从别的角度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越有利于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1]。

一、传统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的现状

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多媒体辅助下的传统(课堂)英语教学模式,拥有现代多媒体的大教室适宜大班上课,读写课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听说课采用听说法[2]。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英语精读课主要以词汇、语法、句子分析、篇章问答和练习等为重点内容而进行讲解,侧重了基础知识的识记、积累,轻视了对文章主题意义、语篇结构的分析理解,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偏废了对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却是学生走入社会受用一生的必要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操控整个课堂,包括从词句到篇章,逐字、逐句、逐段地满堂灌,而学生被动地成为听众。中国式的“听话”孩子,传统的师道尊严,学生所要做的不是“读”懂文章,而是“听”懂教师的讲解,学生不需要大胆假设、积极推理和验证,也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思维活动中。课堂里明显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气氛,最终会导致学生个体局限在自己的知识圈里,不能够分享群体的世界知识和理解技能,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培养和发展。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大班教学的现实,也成为了我们的借口。教师严重缺乏对教学实质性的反思,对学生批判性人格等精神发展的人文关怀。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就形成了缺乏变通的程式化的思维方式、顺从式的人格特征,批判意识被重重地压在了潜意识的巨大冰山下,批判性思维的火花塞——批判性精神被摧毁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夭折了。

二、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CT)作为一个技能的概念可追溯到杜威的“反省性思维”: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进而指向的结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们对美国高等教育现状和缺陷的深刻反思,促发了批判性思维运动,并催生了一门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的全新的批判性思维课程。美国等国家除了将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门逻辑思维训练课程单独加以开设之外,还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通过课程教学的潜移默化,来强化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这一点使得美国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3]。这正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所缺乏和值得学习之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借以实现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途径。

最早对批判性思维做出定义的学者是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Robert Ennis[4],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以后天的客观经验为基础,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性的思维。

目前关于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颇具权威性的定义的界定来自特尔斐项目组(The Delphi Project)1990年发布的《批判性思维:一份专家一致同意的关于教育评估的目标和指示的声明》。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文中把批判性思维能力主要界定为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两个维度。而认知能力可分解为阐释6项能力,每项能力又包含多项子能力。情感维度也包括多项特质。参考了文秋芳等[5]对此报告内容的部分翻译,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具体内容列表见表1。

表1

三、在精读课堂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常用方法

在精读课堂中,我们通常使用提问和概括两种方法来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批判性地阅读。

1.让提问指引思维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何云峰认为,“提问本身就是一种批判形式”。“批判性思维实质上是一个提问的过程,它通过提出不同的问题而逐渐产生主体自己的新观点”。而学生在读英语文章时通常不会提问题,读只意味着翻译句子。因此,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提问的技巧和问题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丰富的知识是问题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质疑是以思维的形式出现的,但质疑的重要基础是丰富的知识。阅读中涉及的知识面广泛,不仅需要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的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等都直接影响着对文章的理解。所以,老师首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其次,鼓励学生而不只是老师提问。学生提问题的角度往往跟老师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的问题也许是老师回答不了的。不管学生的提问有多么幼稚,也不管他们的提问多么钻牛角尖,老师都应该关注,并认真倾听、正确引导,保护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肯定他们提问题的行为。再告诉学生通过什么样的办法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问方法,才能有助于他们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在阅读中,由于习惯于跟着作者的思路进行阅读,提问题的意识比较薄弱,即使是想提也不知该从何而提。这就需要教给他们一些提问的技巧和方法。进行阅读时,第一,提问的角度可以是多方面的。通常我们会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反映了文章的核心内容或意义。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和内容的关系上发现问题,看文章内容是否和题目符合,然后试图逐段提出问题。文章的每一段都会有一个主体思想,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每一小段开始或结尾处提问,根据内容概括段落大意,找到相邻段落之间的联系。或者从不同文体特点提出问题。如:记叙文可以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高潮、结果、人物性格特点等方面提出问题。或者从文章的细节、作者的态度、写作手法等角度,从题目到文章最后的结尾,整个过程都可以提出许多的问题。第二,提问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一是从“比较”中提出问题,即对相似相近的内容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似之处从而提出问题;二是反向提出问题,即把读到的内容倒过来想,用相反的角度进行思考,用反义词或反问句进行提问。这是对常规和习惯思维的一种挑战;三是用追问法进行提问,事实上,遇事问“为什么”,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问方式。第三,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在阅读的时候,提出的问题越多,获得的理解就越多。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激发求知欲、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促进阅读技巧的发展。但是,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多提问题,好像问题愈多,启发性愈强,其实不然,有时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化,问上答下,并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价值的问题很容易造成阅读教学上的形式主义。

总之,问题是学生思维的指南针,掌握好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是正确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尽可能少讲一些,而以提问与指点来代替多讲。通过提问,提供给学生参与机会,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一个标准的示范。学生学习了老师的提问之后,学生就必须“自己去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就必须“评价问题”。师生可以一同来评价问题的水平和质量——正误、优劣、高下、雅俗等等。学生长期处于“老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情景里,质疑提问的能力基本丧失,要重拾这种能力就需要教师在“评价问题”这一环节做更细致的工作。

2.让概括升华思维

20世纪末国内主流学科能力模型理论强调了概括的基础地位,认为思维最显著的特征是概括,善于概括是思维深刻性的重要特点,也是教学的重要方法。概括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扼要重述,使文章更简明,让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说,“概括段落大意”、“概括文章的主题”、“概括人物形象”等等。这里所说的“概括”实际上是综合和概括的综合运用。读写结合归纳总结阶段是课堂教学的高潮。通过这一阶段,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升华。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常用方法有:1)合并段意法。首先要区分重点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各段大意之间加些过渡语,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串连要素法。如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3)回答问题法。议论、说明类文章,作者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一篇文章,找出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也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4)追溯标题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追溯标题法”。5)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或者结合运用各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结语

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指的是对一系列与恰当提问和论证评估相关联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能力,这些技能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获得。在英语精读课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创造出民主、轻松愉快的气氛。提倡启发提问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大胆、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其次,老师要鼓励学生的提问意识,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好方法,要培养学生突破旧有的思维定势,能抓住问题实质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最后,鉴于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人格或精神气质。它既能体现思维技能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保持好奇和质疑的态度,在收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能意识到自己的偏见、歧视,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各种观点,正确分析、评估他人及自己的信息、观点,愿意重新建构和修正自己的观点。

[1]李瑞芳.外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2(9):61-65.

[2]萧好章,王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26-29.

[3]缪四平.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启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6):99-105.

[4]Ennis,Robert.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62(1):81-111.

[5]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文章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