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华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妇幼保健所,辽宁普兰店116200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及卫生保健事业和国民健康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1]仅在2000-2001年间我国由于减少孕产妇死亡人数299.34例,由此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致达到1.1亿,家庭收益为0.34亿.该文通过对2005-2010年普兰店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本市孕产妇死亡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行的干预措施.
全市孕产妇,无论计划内或计划外,从妊娠开始至产后满42 d者均作为监测对象.
对全市孕产妇进?行全面监测,每季度统计活产数及孕产妇死亡数,年末进行孕产妇死亡的补漏调查.
对死亡孕产妇进行社会调查、病例分析、组织评审,上报相关材料.
这5年间2007年死亡人数最多为5例,死亡率达80.15%,之后2年有所下降,2010年死亡率又有所上升,见表1.
表1 历年活产数及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分为直接产科死因和间接产科死因两大类,直接产科死因占多数,主要是羊水栓塞、异位妊娠;间接产科死因主要是脑出血,见表2.
表2 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比(%)
孕期建册的孕妇为5例,只有3例未建立保健手册.孕期检查次数达5次以上的有4例占50%,见表3、表4.
表3 死亡孕产妇初次孕期检查时间与构成比
表4 死亡孕产妇孕期检查次数构成比
主要是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5例,占50%,其次是可避免死亡.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医疗保健系统的知识、态度问题,见表5、表6.
表5 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构成比(%)
表6 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近5年共发生10例孕产妇死亡,死亡率为37.39%,与《大连市妇女发展规化(2001-2010年)》中提出的22.5/10万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与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协作组1995年监测结果61.91/10万比较明显下降[2],该市2006年的死亡率为23.53/10万,2007年达到近5年死亡率的峰值80.15/10万,可能与个别乡镇医院个人承包,对妇产科的管理欠缺及基层医院不重视孕产妇系统管理有关.2008、2009年加大了对孕产妇尤其是高危孕妇的管理,因此将死亡率降为0.2010年死亡率又有所上升达55.62/10万,主要是因为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增高.
近5年孕产妇的死亡的死因依次为羊水栓塞、异位妊娠、脑出血、重度妊高征、妊娠合并症,直接、间接产科死因分别占55.6%、44.4%,孕产妇死亡表现以直接产科死因为主.直接产科死因中以羊水栓塞和异位妊娠为主,占22.2%,重度妊高征较往年有下降趋势占11.1%.羊水栓塞主要与该病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乡镇医院对该病的救治经验不足及血源有限有关.异位妊娠死亡率增高主要是因为育龄妇女对该病认识不足、医疗机构诊断治疗不当,抢救不及时,此病极易漏诊,医务人员应加强边缘学科的学习[3].
10例死亡的孕产妇中,2例异位妊娠、3例未建孕册未进行孕期检查,占孕妇的37.5%,5例已建孕册,4例孕检次数达标,占建册孕妇的80%.根据资料统计,随着产前检查次数的增加和初检孕周提前,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产前检查0次死亡率778.4/10万,产前检查>7次死亡率为22.5/10万[4].随着孕妇系统管理率的不断提高,孕妇死亡多发生在分娩期.
死亡孕产妇的年龄多集中在25~34岁之间,占80%,经产妇与初产妇各占50%;文化程度均为小学、初中,无一例高中以上学历;家庭经济状况,人均月收入不足200元7例,占70%.可见个人的知识水平低、经济条件差、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可导致死亡率增加[5].
可避免死亡3例、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5例,分别占30%、50%,可见只要医疗设备、医疗技术、保健服务到位可充分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降低孕产妇死亡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医院实行一票否决.将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纳入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立并充分发挥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组的作用,提高高危孕产妇的救治能力.
建立并运作贫困高危孕产妇救助资金及平价产房,减少因贫困而延误治疗的死亡.
加强对全市助产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其对羊水栓塞、异位妊娠等产科急重症的诊断、救治能力.
对妊娠合并内科疾病要及时请示会诊,需转诊应一步转诊到位.
加强全市高危妊娠管理,做好高危妊娠的转诊及追访.
加强对孕产妇及育龄妇女的宣教工作,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充分认识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异位妊娠的危害.
加强乡镇妇保人员对孕产妇系统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产前检查质量.
[1]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妇幼卫生政策研究课题结果汇编(上册)[M].北京:卫生部,2006,7.
[2]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协作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3(11):647-648.
[3]刘凤英,白桂英.8例异位妊娠误诊原因分析[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黄山: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1996:511.
[4]黄玫,于晓莉,王燕.产前检查及其研究现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1,21(2):48-51.
[5]罗昊,冯星淋,沈娟,等.中国孕产妇死亡状况的国际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7):3773-3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