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病毒病发生和防控

2013-08-17 08:39饶雪琴李华平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10期
关键词:花叶株系病株

文/饶雪琴 孙 洁 周 翎 李华平

一、分布及为害

花叶心腐病 1974年,香蕉花叶心腐病(又名花叶病)首次在我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香蕉品种园和广东省东莞市蕉园发现。由于推广未经检疫的组培苗,导致该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面积传播为害,有的蕉园发病率甚至高达60.0%~92.5%,给香蕉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至目前为止,该病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云南香蕉园中均有发生。香蕉花叶心腐病在叶片上产生斑驳或条纹花叶,叶片畸形,植株矮小,偶尔产生假茎心叶变黑腐烂。早期为害,植株不开花结果;成株期为害,部分叶片呈花叶,影响产量和品质。

束顶病 南太平洋地区、亚洲和少数非洲国家和地区等都有香蕉束顶病发生。1900年,我国台湾也报道了香蕉束顶病。我国几乎所有的香蕉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该病发病率一般为3%~5%,部分年份和部分地区发病率高达80%以上,严重阻碍了香蕉的生产和发展。香蕉束顶病病株矮缩,新抽出的叶片硬直,变窄变小,叶片呈束状丛生,故称束顶病。感病植株生长缓慢,分蘖增多,且多不结果,俗称“蕉公”。病株结出的果实畸形,无商品和食用价值。

线条病 香蕉线条病又称香蕉条斑病,由于整合入香蕉基因组的该病毒基因可以被激活而游离出病毒,因此该病毒检验存在技术难度,这严重影响了香蕉种质资源的流通。在热带地区,线条病可造成香蕉减产7%~90%。2001年,我国广东香蕉产区首次发现并报道了香蕉线条病,随后,在海南和云南也发生了该病。香蕉线条病有多种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和假茎部位产生连续或不连续的褪绿斑,随着症状发展,条斑逐渐变褐坏死,假茎、叶柄和果穗有时也会出现条纹症状。病害严重时,植株矮化,不开花或果穗小、果实不饱满。

二、病原及传播特性

花叶心腐病 香蕉花叶心腐病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可通过病汁液在香蕉植株和组培苗间传播,在田间可由棉蚜、玉米蚜、桃蚜、黍蚜和缢管蚜等传播。CMV为球状病毒,基因组为正单链RNA,共有4个RNA片段。CMV寄主范围广,可侵染100多种寄主植物。根据寄主范围、血清学关系、外壳蛋白和核酸序列分析等将CMV株系或分离物划分为CMV亚组I和CMV亚组Ⅱ。在华南地区香蕉上至少存在3个株系 (属于CMV亚组I),在我国香蕉不同产区都有分布,而且可感染其他寄主植物。

束顶病 香蕉束顶病病原为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 该病毒通过香蕉交脉蚜以持久性方式传播,机械摩擦不能传毒。BBTV为球状病毒,基因组是单链环状DNA,至少含6个1.0~1.1 kb左右的组分。每个组分都含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各组分编码不同蛋白,在病毒的侵染、复制、运输中起重要作用。根据BBTV组分1的核苷酸序列,BBTV可分为南太平洋组和亚洲组,我国广东的NS株系和NSP株系均属于亚洲组;也有学者根据BBTV将BBTV分为重型和轻型两个株系。

线条病 香蕉线条病病原为香蕉线条病毒(Banana streak virus,BSV),病毒粒子呈杆状,该病毒在田间主要依靠粉蚧以半持久性带毒方式传播。BSV基因组为双链DNA,大小约7 500 bp左右,由3个有重叠序列的开放阅读框构成,由于BSV基因组变异率较高,多态性异常丰富,不同株系间基因组差别较大。广东分离物基因组全长6 950 bp,具有杆状DNA病毒的典型分子特征。

三、防控措施

香蕉病毒病主要的防控要点在于:生产无毒种苗、杀灭传毒媒介、合理施肥和管理、及早去除田间发病植株等,以预防为主。

▲香蕉花叶心腐病症状

▲香蕉线条病症状

▲香蕉束顶病症状

生产无毒种苗。由于组培快繁无毒种芽即可生产无毒香蕉种苗,因此脱毒香蕉种苗应用不多。病毒检测技术是生产香蕉无毒种苗的基础,通过对香蕉种苗或吸芽的检测,以淘汰带毒的香蕉快繁种芽,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血清学、PCR、RT-PCR、斑点杂交方法等,近年逐步发展能同时检测几种病毒的方法。在香蕉组培快繁过程中,应严格选用无病毒健壮吸芽或经过检测为健康的香蕉吸芽作为种芽进行快繁,严禁从病蕉园中选用吸芽苗。

杀灭传毒媒介。由于BBTV、CMV和BSV可以通过蚜虫或粉蚧传播,加强蚜虫或粉蚧的田间监测和防治,在媒介昆虫盛发期杀灭害虫。

合理管理和销毁病源。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气;科学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香蕉植株抗病力;适时浇水,及时排渍。发现香蕉病株或可疑病株时应立即进行人工挖除销毁,及时彻底挖除病株的根、球茎及吸芽、假茎、叶片、花苞及果穗,严防病球茎重长吸芽而重新成为病原,将挖除后的病株及残体深埋或烧毁,可大大减少病原物的传播来源。CMV可通过带毒工具由病株传到健株,修剪或组培时操作工具应消毒。

猜你喜欢
花叶株系病株
过表达NtMYB4a基因增强烟草抗旱能力
转BpGLK1基因白桦叶色变异规律及生长特性分析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转录因子OsNAC2对逆境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转基因金叶银中杨叶色及生长变异分析
秋天?花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花叶昆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