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作风建设长效化

2013-08-16 02:32王兆善
党政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党章作风领导

○王兆善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央政治局作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充分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坚定决心。应当说,从全党来看,作风建设得到了不少改观,但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能否长效保持,防止出现反弹,不仅关系到党风、政风、民风,而且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公信力,直接影响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绝不能抓抓停停,刮一阵风,一定要持之以恒抓下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改进作风,重在坚持,难在坚持,成效出在坚持。抓作风建设,只有持久养成、日积月累,才能常见效、见长效。

一、坚持把作风规定内化为信念

作风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的外在反映,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体现。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作风不良问题,究其原因很多,说到底还是精神缺钙,没有理念信念。实践表明,领导干部只有注重以学立德、以学修身,才能牢记宗旨不动摇,把作风建设规定内化为一种信念,一种持久的内动力。

一是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实践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对领导干部来讲,作风是否扎实,工作是否有魄力和能力,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质是理想信念和理论功底深浅的问题。信念的强化离不开自觉的理论武装。恩格斯告诫我们: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只有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建立健全理论武装的各项制度,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创新教育载体,才能使党的创新理论和作风建设要求真正入脑入心。建议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理论学习情况纳入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并将其作为提拔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是参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党群关系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最为崇高的价值取向。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施活动为突破口,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学习,着力解决思想观念上的突出问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特别是通过群众观点的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以思想作风带动工作作风的转变。

三是切实加强党章学习。党章是党内根本大法。要坚持以党章为镜子,以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营造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氛围。领导干部要通过党章学习,自觉查找自身不足,改正缺点,增强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党章真正成为加强修养的根本标准和指导自己思想作风转变的行动指南。

综上所述,领导干部只有把学习作为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才能牢记为民宗旨,坚定群众路线,强化党性修养,消除特权思想,着力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从而把作风建设规定内化为一种信念和内动力。

二、坚持把作风规定固化为制度

加强作风建设,主要靠自律,但也离不开“他律”,没有“他律”的自律,很难做到真正的自律。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把作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转化为制度,才能持久保持。一些单位和部门在作风建设方面不到位,没有一套科学规范、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制度机制是重要原因。因此,只有逐步形成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制度机制,作风建设才可能真正得到长期落实。

一是制度制定要科学。通过调研发现,有的作风建设制度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目标考核手段太软,以及存在失责不究、违责不罚的现象,导致建立的制度流于形式,最终沦为“牛栏关猫”成摆设。因此,建议制度规范制定须搞好科学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体现制度的整体性、连续性和一致性,使制度之间互相匹配,互相衔接,不致相互打架。同时,要明定不同级别、性质、单位的“三公”消费标准,减少在执行过程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空间。

二是制度执行要严格。歪风不刹,清风难兴;邪气不除,正气难彰。其实,我们不缺少各种制度,而是缺少对制度的严格执行。只有坚持原则,强化制度执行,对违规违纪的人和事敢于较真碰硬,处理得越迅速、越坚决、越彻底,作风建设的基础就越牢固,成效就越明显。因此,必须反对好人主义,增强执行制度的刚性,确保一项制度就是一道防线,一条规定就是一层保险。对背离和影响作风建设的人和事,要严肃责任追究,尤其要坚决防止和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及对上级党委决策部署打折扣、作选择、搞变通等不良现象。领导干部要自觉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通过严明党的纪律,确保改进作风的各项要求得到有效执行。

三是制度监督要强化。监督是促进作风转变的有效手段,只有把各种特权和不良作风放在阳光下,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才能铲除各种不良现象。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强化自我监督,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的习惯,通过带头接受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以此来检验作风是否好转。另一方面,作风好不好,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建议制定相关监督细则,真正把作风的评判权力和效果交给广大职工群众去评判,通过定期对作风情况进行督查和民主测评,切实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

三、坚持把作风规定外化为习惯

作风是一种行为文化养成的结果。一个单位一旦形成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文化,待百姓如亲人者就会被视为另类;一旦形成了“能喝八两喝一斤,这个同志我放心”的酒鬼文化,就免不了“能喝白酒喝啤酒,这个同志要调走”的反常现象。作风建设是长期做出来的行为文化,而不是说出来的空洞口号。老百姓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因为“共产党说话算数”。因此,领导干部惟有把作风建设当成一种修行,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转化为长期坚守的行为习惯,成为一种公信力的名片。

一是注重从我做起。叫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实现改作风常态化、长期抓,关键要看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坚持带头改、带头抓,形成一级带一级、戮力同心加强作风建设的强大力量。改进作风是一场自我革命,就是要从我做起,放下架子,不断提高自我革新、自我进化、自我完善的能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我做起,切实放低姿态,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庸俗之风,以自己的表率行为为群众作出样子。

二是注重从细节做起。我们不仅要将作风建设规定具体化,还要把具体规定细节化,体现在工作全过程。领导干部要从工作、生活中的“小节”入手,找准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和个人的问题,从一点一滴践行作风规定的具体要求。要倡导“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成绩,揭露问题是党性,掩盖问题是失职”的风气,通过具体作风方面细节问题的整改,切实做到抓小防大、防微杜渐,把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注重从弘扬典型做起。作风建设方面的先进典型是行为文化的标志。要注重培养和发现作风建设方面的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激发昂扬锐气,凝聚转变作风的正能量。要通过作风建设方面的典型选树,逐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建议在选人用人上,要坚持注重基层、注重实干、注重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让精神状态好、工作作风实、事业心责任感强的干部得到重用,让肯吃苦的同志不吃亏,让默默奉献的同志受到尊重,才能使其他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中看到差距,迎头赶上,从而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党章作风领导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学好党章,立好“四个标尺”
党章关于发展党员的有关规定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