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工信部赛迪智库/
1、工业节能效果好于全年预期
2013年1-5月份,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工业生产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速平稳。以工业用电量为例,1-5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148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低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0.3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72.1%,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013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预计下降7%左右,就目前而言,已超额完成了年度下降5%的预期目标。预计2013年6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达到1.60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92吨标准煤下降了16.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较快。
2、四大高载能行业节能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压力增大
1-5月份,钢铁、有色、化工和建材等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 4.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建材、钢铁和有色行业用电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3.9、8.7和0.1个百分点(表1)。1-5月份,四大高载能行业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均小于1,说明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呈下降趋势。但与2012年同期水平相比,建材、钢铁行业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同比大幅提升,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速度趋缓。
表1 2012年1-5月和2013年1-5月四大高载能行业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对比
1-5月份,部分高载能产品产量同比快速增加(表2),其中乙烯、水泥、平板玻璃、粗钢和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 6.8、3.9、11.5、5.8和5.8个百分点。高载能行业也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重点领域,产量快速增长将使污染物减排压力增大。
表2 2012年1-5月和2013年1-5月重点载能产品产量及增速对比
3、西部地区工业能耗超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1-5月份,西部全部省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全国9.4%的平均水平(表3)。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工业重大项目支撑,已建成的一批煤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项目产能在2013年正逐步释放,这带来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1-5月份,新疆(30.4%)、青海(11.6%)、云南(11.5%)和甘肃(11.2%)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10%,远高于4.9%的全国平均水平。1-4月份,重庆、云南、甘肃、青海、新疆、广西、内蒙古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5),表明这些省份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新疆和青海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超过1,单位增加值能耗水平不降反升。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各地区2013年1-4月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云南、新疆预警等级为一级,青海、宁夏预警等级为二级,西部地区节能形势仍然严峻。
4、节能减排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上半年,我国积极探索和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并取得成效。一是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逐步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规范各类销售电价的适用范围,在不同分类下按电压等级分档定价,更大程度发挥价格信号调节能源市场供求的作用。二是国家能源局取消和下放了一批涉及能源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这将有利于通过市场机制吸引能源生产领域投资,优化能源供给结构。三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和《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规范了重污染行业准入门槛,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四是主要污染物减排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2013年上半年,《“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和《“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陆续发布,大力推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预算管理制度,明确提出建立科学的减排统计体系、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和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这标志着我国主要污染物减排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这些政策措施为“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5、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显著提升
节能家电是消费品领域主要的终端用能产品。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国家对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五大类节能家电实施补贴推广政策。节能家电补贴推广政策实施以来,成效显著,节能家电市场份额大幅提升,空调、洗衣机、冰箱、电视等节能产品占据本行业内半壁以上的江山,其中节能平板电视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家电等消费类产品能效水平显著提高。电机、锅炉和内燃机是工业领域主要的终端用能产品。电机是节电的主攻方向,目前工信部正在开展电机能效提升计划,推动电机能效水平提升;内燃机是节油的主攻方向,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锅炉是节煤的主攻方向,目前,工信部就提高锅炉系统运行效率、建立合理燃料供应体系、提高热能管网系统效率等领域开展有关工作。通过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整体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的提升。
表3 2013年1-5月份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1、工业结构重化造成重工业能源消耗比重偏大
2013年1-5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5月份,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8.0%,重工业同比增速为9.8%,从2012年8月开始连续10个月保持重工业同比增速快于轻工业,工业结构重化趋势仍在继续。1-5月份,重工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总量的比重为83.5%,其中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总量的比重为43.7%,重工业能源消耗比重依然偏大。部分高载能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能耗较高的重工业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短期内重工业同比增速仍可能快于轻工业,工业结构重化的趋势仍在继续。
2、产能过剩可能导致部分行业能耗水平反弹
上半年,国家加大了工业行业产能过剩的治理力度,但部分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峻,导致行业生产过程能耗水平可能出现反弹。如我国钢铁行业2012年产能已达到约10亿吨,但产量只有约7.2亿吨,产能过剩接近30%;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情况更为严重,截止到2012年底,包括浮法、压延、平拉等平板玻璃总产能12亿重量箱,生产能力已超出市场需求近40%。严重的产能过剩极大地浪费资源,也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重重;同时,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企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分摊到较少的产量上,使得单位产品能耗水平可能出现反弹。
3、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不足
目前,在工业品价格下行压力不减且需求难以大幅回升的情况下,工业企业整体利润改善空间有限,尤其是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利润水平较低或呈下降趋势。统计数据显示:1-4月份,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为0.23%,处于工业行业最低水平,亏损面39.53%,同比上升2.32个百分点;1-4月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下降8.3%;一季度,水泥行业利润同比下降86%。企业效益好的时候,无暇顾及节能减排,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更无资金用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工业企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不足。
2013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率为7.7%,宏观经济并没有延续2012年第四季度反弹的趋势,而是在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和体制等因素的作用下出现非预期性的回落,经济复苏乏力。受经济增速回落和工业生产增速放缓的影响,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速将趋缓,预计2013年能够完成全年节能目标。但是,随着部分地区大批工业项目陆续开工投产,将带动地区能源消费快速增长。根据发改委公布的《各地区2013年1-4月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云南、新疆预警等级为一级,青海、宁夏预警等级为二级。可见,我国部分地区地区节能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在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的情况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多个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在进一步显现。一是原有项目开工不足,去产能化迫在眉睫。2012年,我国粗钢、水泥、平板玻璃和电解铝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6%、79%、80%和74%,2013年这种产能过剩的趋势将继续延续。二是新上项目增速快,高耗能投资不降反升。尽管相关部委已经明确下达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但执行的情况并不乐观,我国高耗能行业投资还在不断加快,产能过剩的风险仍在累积。2013年1-4月,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9%、16.2%、7.2%和33.8%,增速较快。随着高耗能行业的高速发展,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增大。
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既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也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产业化实施方案,以提升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内燃机节能减排有关意见的落实,及工信部节能与绿色专项行动的展开,必将促进我国内燃机、电机和工业锅炉能效水平的提升。为提升重点行业减排技术水平,环境保护部组织制定并发布了水泥、钢铁、硫酸和涉挥发性有机物等产业的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文件。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必将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也将带动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水平的提升。
一是严格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坚决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加强领导,严格监督检查,向水泥、平板玻璃在内的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重拳出击。二是继续严格新上项目的能评环评,要加强工业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把好能耗准入关,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同时加强能评和环评审查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审批行为。
按照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商总局和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2013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在全国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一是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污染和废水污染地下水的环境违法问题。二是集中开展涉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的重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铅蓄电池、皮革鞣制和电镀等重点行业的“回头看”活动。三是全面排查整治医药行业环境污染问题。严肃查处医药企业超标排放、偷排漏排、采用非法手段转移偷排废水、违反危险废物管理规定等环境违法行为。
一是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与合同环境管理,逐步完善节能减排服务体系,通过制定完善激励政策,营造有利于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二是积极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要求,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三是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针对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重点地区,强化源头预防,提升治理水平,促进重点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
一是各地节能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财政部门应加大节能工业产品组织实施力度,结合本地实际,健全高效节能工业产品推广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二是加强高效节能容积式空气压缩机、通风机、清水离心泵、配电变压器等节能工业产品宣传推广力度,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三是各节能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低能效、老旧产品的更新速度。四是扎实开展高效节能工业产品补贴核查工作,对于提供虚假材料、虚报冒领财政补贴资金的,扣回补贴资金,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切实有效的提高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
在工业领域建立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制度,监测分析和跟踪全国工业节能减排动态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建议。一是各地工信部门要定期(按季度、半年度、年度)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形势进行分析,并及时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全国工业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利用好全国工业节能减排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全国重点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动态监测。重点用能企业充分利用已建立的能源管控中心平台,加强能源在线监测水平,定期分析本企业能源消耗情况。三是建立工业节能减排预测预警模型,对各地区、各行业和重点工业企业节能减排进行预测预警,为全国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及时调控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