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谈核色变”

2013-08-16 01:48樊创佳
电器工业 2013年9期
关键词:核电机组核电装备

文/本刊记者 樊创佳/

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同的任务。重视和支持核能的和平利用、积极发展核电是中国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举措。核能作为一种清洁、安全、高效的新能源,已经成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发展途径,前景广阔。

去年,国际核电行业装备展览会成功演绎了一场核电行业的盛宴,为核电设备制造商以及核电产业链构建了良好的合作平台。中国核电行业的发展趋势喜人,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也蒸蒸日上。

9月2至4日,“2013第七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装备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如期举办。展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能源协会主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北京企发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展会以“绿色核能、清洁低碳”为主题,一方面集中全面地展示我国在核电装备制造及核电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和装备,旨在推动和促进核电国产化和制度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将展会打造成宣传核电安全绿色清洁低碳理念的公共平台,以提高全社会对核电的认知和认可,促进核能事业安全健康的发展。

展出范围包括核岛、常规岛、操作与维护设施、废物处理和核电站基础建设。来自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参加展览,展会既有以上海电气为代表的骨干装备企业,也有中核电、中广核等一批业主企业积极参与,展示了我国核电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为中外核电产品合作交流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良好的服务。

福岛核事故促整改

2011年3月11号,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对世界的核电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世界各个国家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对各自国家的核电站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以防止福岛核事故的重演。同时,也纷纷对本国核电发展计划进行了检讨。

一些国家作出了比较大幅度的调整。例如,德国、瑞士、意大利相继宣布成为欧洲三个“弃核”的国家。日本作为当事国,承担了巨大压力。5月5日,关闭北海道泊3号机组,日本40多年来第一次一度成为“无核电国家”。

尽管一些国家相继“弃核”,大部分国家和国际权威组织仍然认为,人类离不开核能,不应该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都明确表示要继续发电。

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后,2011年3月16日,国务院召开了常务会议作出了思想规定:立即组织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严格审批新上的核电项目。于是,国家核安全局、能源局和地震局联合组织了核电调查,用了9个多月的时间对在运和在建的核电机组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最后检查的结论是中国核安全的标准全面采用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标准,核安全法规标准和国际接轨,核设施在选址的过程中间对于地震、洪水等外部事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核电厂设计、制造、建设、调试和运行的各个环节均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检查认为中国运行和在建的核电厂基本满足核安全法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标准的要求,具备一定的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能力,风险受控,安全有保障。中国核电是让大家放心的。

发现主要的问题是个别发电厂的防洪能力不满足新法规的要求,部分电厂还没有制定和实施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的规程,海啸的问题评估和应对基础也比较薄弱。对于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和企业已经组织整改,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我国建成的核电机组有17台,装机容量1475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大约2%。在建的核电机组有25台,装机总容量为2700万千瓦,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的40%,预计在2015年前后将会投产。去年,国务院会议以后,又新开工了5台机组,总容量422万千瓦,到2015年底,加上新开工的机组,总体容量将达到或超过4000万千瓦。这样总体加起来,到2020年,就是6600万千瓦。这是我国核电的装机分布,容量较大。

同时,我国核电站主要的运行指标也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电厂周围的辐射水平维持在天然本底,没有发生过一起超剂量的辐射事故。

发展核电是必然选择

福岛事故以后,国人与国际能源界都十分关心核电在中国能否长期发展。

从安全上看,世界上的核电站已经历了1500多个吨年。实践表明核电总体上是安全的,核电事故的机率比其他的工业事故都低。但是核电一旦发生事故,特别是发生了重大的事故,社会影响就十分巨大。所以核电站的建造和运行必须把安全放在突出的位置。

我国现在核电在运机组安全运行,在建的核电机组都是90年代以后的,有后发优势,核电采用的技术比较先进,复合因子在85%—90%,核电发电量很大。而比起煤电 50%左右,风电发电则更小。

同时,我国的核电相当安全,没有发生国际核事件,全部机组的运行水平都在国际的中上水平,正在运行的都是二代核电改进机组,三代核电机组还在建设中。

总的来说,我国的核电运行是安全的,同时为了应对核安全事故,国家核安监局同各行业专家商量以后,提出了八项改进措施。包括如何防止全厂断电、如何对抗极端自然灾害(像洪水、海啸、地震等)的问题等。这些提高应对极端自然灾害事故的具体措施目前都已分别在落实贯彻:在建的机组就在建的过程中解决,已经运行的机组要随着运行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改造完成等。

从能源的需求上看,中国未来能源的消费将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的总量增加了9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6.6%,电力的消费年均增长11.1%。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能源的消费国,预计到“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的总量要增加11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5.5%,2015年能源消费的总量要达到42.5亿吨标准煤,电力消费的总量年平均增长8.8%。

由此看来,我们国家对能源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中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平均,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占了一次能源的70%以上,这样给运输和环境都带来巨大的压力。

从经济上看,核电有很强的经济竞争力,上网的电价一般都低于当地脱硫煤的标杆电价,有很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知道,造成全国多城市出现PM2.5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汽车、冶金等工业的火电烧煤问题。燃煤是煤、油共生,100万千瓦燃煤技术与100万千瓦核电技术相比,前者每天烧一万吨煤,而核电的温室气体排放只是煤电的百分之一左右。与核电同样污染小的还有清洁能源,但以风电代替则需要相当大的装机面积,也不好实现。所以,核电代替煤电更有效,相对于环境的影响,核电也是有很多优势。

所以,发展核电是保证我国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是中国能源发展中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

2020年,如果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总和在一次能源中比例可望达到11%。那么核能就应当能够提供一次能源的4%,2020年建成的核电机组容量为8000万千瓦。“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达到15%,CO2减排40%”任务(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分别在会议上向世界作出的承诺)的完成更离不开核电。

同时,去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认定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通过了《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在2020年完成核电装机在运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的目标,迎来了我国核电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同年冬天,电煤运输和供应的紧张和今年春天在全国大面积的雾霾天气,让人们对于发展核电给予了更大的认同和支持。

核电装备产业发展态势

我国目前在建的核电机组占世界在建的40%~50%,是在建核电机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即使这样,我们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大概只有1%~2%,而世界平均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大概是14%~16%,中国发展核电的空间还很大。按照核电中长期发展目标的规划计算,从现在起到2020年平均每年要建设5~6个百万千瓦级的机组,也就是说需要5到6套百万千瓦级的核电装备。因此,核电的装备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市场非常广阔。

同时,我国正在建设的,引进美国、法国的AP1000和EPR第三代技术,目前预计可能在一两年之后进入到全面安装的阶段,可能一两年之后投产发电。

总的来讲,我们国家要继续发展核电。发展核电是战略必争,而先进的核能技术必然会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我们要在能源竞争当中、高科技领域里以及能源安全方面树立自己的品牌。因此从战略角度来看,一定要搞好核电发展。

同时,还要确保安全,消除公众对健康环境有影响的忧心。最后,就是发展稳固高效、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核电建设规模、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才能促使我国的核电产业能够健康、稳固。

另外,国家积极推进核电自主化,高度重视核电自主化发展,百万千瓦级核电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制造属于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主要攻关项目。目前,我国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设备国产化率已达80%,引进的第三代技术AP1000等装备的国产化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核电属于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核电项目中核电装备的投入占总投资成本的50%以上,按照每年5到6套核电装备计算,那么核电的装备投资每年将要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这给核电装备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核电装备产业面临激烈竞争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上海、东北、四川三大核电装备产业基地。各企业在争取成为核蒸汽供应系统(NSSS)成套供货商和争夺第三代核电机组核岛市场等方面竞争十分激烈。

随着核电站开工,以各个核电基地所在地为中心,当地政府都在以优惠的政策、条件吸引核电装备制造企业落户,建立、开发核电产业园区。总的来说,未来十年核电装备产业面临巨大机遇,但要占据一席之地,必须经受激烈行业竞争的挑战。

我国的核电建设直接带动了装备制造业和核燃料产业的发展,核电装备制造能力及水平跨越式发展,CPR1000的国产化率达80%以上,核燃料产能也成倍增长,核电装备产业的发展成绩十分显著。而核电装备制造主要差距在于工艺成熟性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部分关键技术及材料尚未取得突破。因此,以质量为核心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及人才队伍培养尚处于“爬坡”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核岛关键设备制造的技术水平及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同行相比有较大差距,尚未形成中国品牌的核蒸汽供应系统的NSSS供应商,国际竞争力不强。

“十二五”是发展的关键时期,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2013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通知中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开工建设核电335万千瓦。近期多个核电建设招投标,多项三代核技术关键设备国产化取得突破,这些利好的消息为坚定了大力发展核电装备及技术的信心,使人们不再“谈核色变”。

同时,还需要核电产业在国家规划引领下有序发展,加强管理,缩小差距,着力提高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共同实现核电强国之梦而努力奋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一个阶段,我国的核电行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契机。

记者手记:在展览中心,偶遇一位衣着朴素、满头白发的老人。交谈中,他说自己是最早从事我国核电研究的人员之一,退休后也非常关注国家的核电建设。平时,他会通过参加这些展会、论坛来了解当前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态势。他说以前类似的展会有很多国家核电研发建设的集团单位参展,这次却是核电设备生产企业相对多一点。他希望有更多的核电建设研究院所参加到行业展会中来

当要交换名片时,他双手颤抖着在装满文件材料的挎包中翻了许久,拿出一小本崭新整洁的红皮工作证。看到页内泛黄纸张上标明他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某核电集团退休高工时,不禁肃然起敬。我将一张他用A4纸打印制成的“名片”拍照留存,上面有详尽的单位、家庭住址,手机号码旁边括号注明:请发短信,因听力不好。

这位老教授的名字叫:董仕枢。

我相信,核电领域一定有多位这样的老专家、老教授在关心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地为他们终身热爱的事业奉献着。也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与贡献,使得我国核电产业能够不断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核电机组核电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我国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发电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防晒装备折起来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穹顶吊装成功
核电链接
中国力争2030年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建30台核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