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告别阴影 加速助跑

2013-08-16 01:48贾常艳
电器工业 2013年9期
关键词:自主化核电机组国产化

文/本刊记者 贾常艳/

2011年福岛核泄露事故之后,我国的核电发展在一声“暂停令”下来了个急刹车,这让整个核电产业开始了较长时间的反省期,政府高调出台更加严格的政策,企业也在低调的寻找更加可靠的发展方案。转眼两年已经过去,民众对核电的恐慌似乎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伴随着阴影的渐渐消退,我国的核电建设也渐渐的从静默期里活跃开来。

截至2013年7月,中国在运行核电机组17台,世界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65台中有28台在中国。国务院会议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计划再建18台核电机组。这样到2015年底,核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超过4000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核电投产运行约6000万千瓦。核电重启后的发展节奏也在逐渐加速。这要归功于事故之后政府做出的一系列政策导向。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该发展规划表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二代在运核电安全运行技术及延寿技术开发,加快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统筹开展第三代核电站建设;到2015年,掌握先进核电技术,提高成套装备制造能力,核电运行装机达到4000万千万。

2012年10月国务院通过了《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稳妥恢复正常建设,合理把握建设节奏,稳步有序推进,提高准入门槛。规划表示到2015年,装机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2020年规划装机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

这无疑梳理了人们对“核去核从”的纠结——核电还是要发展,而且是大发展。

后发优势明显

尽管我国核电发展的起步较晚,但俗话说“后来者居上”,如今我国核电的发展技术已经处于世界的前沿。在二代核电站的基础上,我国开发了CAP1400三代核电站,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委员会孙光第表示,CAP1400是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先进的非能动压水堆核电站。CAP1400三代核电技术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并被列入国家的重大专项中,其第一座示范堆已经开工在建。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臻表示我国几乎是最早建设AP1000的国家,核电技术是较为先进的。我国核电站设计的年负荷因子在85%~90%,核电站排出物低于国家标准限值2个量级以上,没有对环境带来任何不良影响。而且我国没发生过国际核事件分级2级及2级以上运行事件,全部核电机组运行水平均在国际中上水平。在世界核电站的平均发电量约14%的大环境中,中国发展核电的空间是很大的。叶奇臻如是说。此外,他还表示,目前世界上在建的压水堆三代核电主要有AP1000和EPR两种,其中AP1000四台核电机组全部在中国建造,并逐步进入安装调试阶段,美国在2012年才开始建设两台AP1000。四台在建的EPR核电机组中有两台在中国台山,目前台山EPR项目建设顺利,一号机已吊装安全壳穹顶,进入全面安装阶段。中国核电绝对称得上是国际同类中的先进者。

从国产化到自主化

对国产化的呼吁频频出现在众人的耳旁,国产化是产业发展的最高目标吗?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设备部副主任简靖文表示,中国核电正在经历一场从国产化到自主化的进步。国外设计、中国制造的国产化标准已经不能满足未来核电的发展,而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自主化才是核电发展的更高目标。以CAP1400示范工程为例,简靖文表示设备自主化工作需实现“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制造”的目标,首先,自主化设备的供货必须满足CAP1400示范工程的建设要求;其次,设计院与制造企业紧密结合,示范工程用自主化设备需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在研发、采购过程中充分考虑自主化设备的经济性;第三,通过示范工程设备自主化工作的推进,要积极带动国家核电装备制造业设计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整体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先进核电设备整机配套能力与供应体系,有效支撑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最后,通过示范工程设备自主化工作的开展,要形成中国企业稳定的质量管理能力,研发成功的CAP1400关键设备要同时具备标准化、批量化、产业化的生产能力。如此看来,从国产化到自主化的转变是核电实现里程碑式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步,而高达85%的国产化率也让众人看到了核电实现自主化的希望。

核电之忧

有人说发展核电是中国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的举措,因此发展核电是一种必然。但是,核电的发展还是不能让所有人放心。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核能的发电量占我国总体发电量的比重是很小的。虽然中国在建核电机组占全世界的40%~50%,是全世界最大的国家,但是总发电量的比例只有1%~2%,是世界最小的。核电的发展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拓展其应用领域,增加应用的比重。对此,有数据称,到2040年,核能将占中国总体发电量的11%。

此外,在核电的清洁安全性方面仍有隐忧。有关单位研究显示,我国煤电链温室气体的排放系数约1302.3等效CO2克/千瓦时,核电链排放系数为13.7等效CO2克/千瓦时,核电链的温室气体排放只是同等规模煤电链的百分之一左右。如果到2020年建成60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为4500亿千瓦时核电链年排放CO20.06亿吨,同等电量的煤电链要排放5.8亿吨CO2。发展6000万千瓦核电替代煤电,一年可以排放CO25.74亿吨,占2020年全国排放总量的6.8%。因此有人表示在减排有害气体和微尘方面,核电站比燃煤电站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却忽略了对核废料的处置问题,核废料中的高放射性废物使得核电发展后患无穷。因此核废料处理的技术手段有待探索提高。

我国核电发展遵循战略必争、确保安全、稳步高效的方针。在全球低碳发展的趋势下,掌握先进核能技术将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核能将成为战略必争的高科技领域,要形成自主创新的核工业品牌,力争取得战略竞争优势。坚持安全第一,确保消除对公众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是核电发展的必须原则。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促使我国核电建设规模、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方能保障我国核电的稳妥发展。在这样的方针之下,我国核电的制造企业在制造技术与工艺、硬件与条件设施、标准的质保体系、产能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福岛核事故以后,采取了多项改进措施,如加强极端自然灾害时的核电站放水淹措施;增加在极端自然灾害时的应急补水措施;增加在全厂断电情况的的临时移动电源;增加乏燃料水池的应急监测装置;增加应急情况下的氢监测和控制实施;保证应急控制中心在极端自然灾害时的可居留性;应急辐射环境监测改进,保证在极端自然灾害时监测的可靠性;建立外部灾害的预警及制定防灾预案;此外还有,制定严重事故管理导则、极端灾害缓解导则等措施。

从井喷式发展到荆天棘地,核电的发展曾一路摇摇晃晃。重整旗鼓之后核电时代到底会不会来临?有人预计,“十三五”核电将进入大发展时期,现在看来,当前核电发展的提速只是进入真正大发展的助跑,核电将会继续发展,未来安全高效的核电时代可望而可及。

猜你喜欢
自主化核电机组国产化
元器件国产化推进工作实践探索
我国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发电
LNG接收站扩建工程低压泵国产化应用管理
大型核电汽轮发电机组自主化成果介绍
ASM-600油站换热器的国产化改进
基于国产化ITCS的卫星导航仿真研究
基于SSM-HAZOP的自主化ATP等级转换功能建模与验证
计算机联锁与自主化RBC接口测试研究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穹顶吊装成功
中国力争2030年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建30台核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