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由“精品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每年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在于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学培养的人才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这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因此,实践教学逐步受到重视,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 6号),该意见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特别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教高[2012] 5号)文件指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是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确立了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其核心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这一系列文件表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而实习基地是高等学校学生参加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主场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实习基地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如何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习基地建设的运作效率已经受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在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推动下,各类实习基地纷纷建立。实习基地的建立给学生提供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场所,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参与实践和创新的机会,也为科研成果转为现实的生产力创造了条件。实习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以下突出的低效率问题:
一方面,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激增,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80万,而2003年毕业生212万,在绝对数量上大大增加了对于实习岗位的需求。而且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大学生为了增强在大四求职找工作期间的竞争力,不仅局限于大四毕业前的实习,很多在大二、大三就有很强的实习需求,这又相对增加了实习岗位的需求。实习基地的建设速度远远赶不上急速增加的实习需求。
另一面,企业提供实习岗位的时间和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往往不一致。每个企业有其用人需求的旺季,每个地区的产业也有其区域的用人特点,这些实习需求有时间集中性的特点,但不一定是在寒暑假。但是目前高校的学制要求实习一般在寒暑假进行,导致部分实习需求不能够有效被利用,限制了实习基地的建设。
一般各高校实习基地规定,每30名实习学生需配备一名实习指导的专业教师。当前,很多实习基地都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实际情况是上百名的实习生只有1名指导教师或者由他们的辅导员老师兼任。此外,各实习基地都普遍缺乏双师型的指导教师队伍。一方面,教师参与实习指导的积极性低。当前教师的职称晋升主要以科研成果为主,导致高校教师对于实践教学关注较少,忽视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没有动力去加强与实务界的联系,是其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目前引进新教师片面看重科研成果,很多参与实习基地指导的高校专职年轻教师虽然是应届博士毕业,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的行业经验和实践经历,难以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专业问题给予有效指导。而实习单位的带教人员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难以帮助学生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如此种种,导致了实习指导教师的匮乏,极大制约了实习基地的实践效果。
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很多高校与企业单位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实习基地,并签订了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但由于认识不足和经费紧张等原因,往往轻视后续的实习基地管理,没有建立合理的长效激励制度和保障措施,没有对实习内容和教学环节很好的进行有效衔接和持续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加强管理和建设,学生实习一段时间后就出现“有协议,无人管理”的局面,没有发挥实习基地应有的作用。
目前,企业与高校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的意愿不强烈,这表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实习基地建设停留在签订协议,安排参观等初级层面,并没有制定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和实习保障措施,经费投入很少,实习带教人员匮乏。究其原因,一方面一部分企业是由于对实习生有片面错误的认识,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面临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机密泄露等问题,企业也不想成为人才培养的试验场。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实习基地对于企业人才培养的长远作用,这在文科类实习基地特别明显。另一方面,愿意与高校进行实习基地合作的企业大多数是国企,占经济大部分比重的民营企业由于成本因素和学生实习意愿低而较少建立实习基地。这直接影响了实习基地的培养效果和质量。
企业建设动力不足和高校在实习基地管理方面的乏力,很大一方面是由于实习经费的不足和人员的限制。因此,政府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于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和财政拨款,对于接纳实习生的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给予企业和学校按接纳实习学生数计算的建设予以税收优惠或者补贴,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和减轻学校的经费压力。
学校在进行实习基地遴选的过程中,也应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充分调研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尤其是民营企业,与真正有需求的企业合作,开发出高质量的实习基地,避免“人情”实习基地。
指导教师队伍的匮乏,尤其是双师型指导教师缺乏,极大的制约了实习基地的建设效率。
一方面,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完善职称考核体系和用人体制,鼓励引进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将实习指导等实践教学成果列入教师的职称评价指标中,引导更多的专业教师投入到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中。
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师到企业挂职的制度,鼓励高校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者停薪留职到企业进行实际锻炼,增加青年教师的行业实践经验。
其次,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各高校应充分发动校友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完善兼职制度,鼓励各行各业的既有理论素养和丰富经验的业界精英加盟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增强指导教师的业界背景。
嵌入制是指在传统的学期制中间嵌入两周到一个月不等实践的一个短学期,在此期间不上课,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进行讲座学习、实习、以及其他实践活动。各高校应根据企业实习需求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分专业实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嵌入制学期,为学生参加实习基地提供便利和支持。比如,广州市的会展业非常发达,每年举行两次广交会,每次广交会分为三期,总共约两周时间,期间各企业有大量的外语翻译、会展服务等实习生需求。广州各高校应根据这一特点,大力与广交会期间有实习需求的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在广交会期间实行嵌入制,放假让学生参与实习基地的实习,抓住机会进行实习锻炼。
组织文化在组织建设中起着激励、凝聚、导向、规范、协调的作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建设好实习基地文化,对于提高实习基地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举行优秀实习生评比、实习总结表彰会、实习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讲述优秀实习生对于实习的内容、实习要点,实习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等经验感受和事迹,能够对即将参加实习的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在实习人数较多、建设期长的实习基地,组建学生社团,吸引优秀实习生和学生干部参加,负责协助教师进行实习生的招聘、管理工作,能够将这种文化传承制度化,同时也能够切实发挥实习生的传帮带作用。实习基地文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习指导教师不足和管理人员不足的缺陷。
之所以有部分企业担心成为人才培养的试验场,一方面原因是企业的知名度不够,学生有了更好的选择而不留在企业,另一方面也有学生盲目选择的原因。因此,在实习基地的管理过程中,高校应在实习前对实习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辅导,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未来的规划和特点选择相关的实习基地和企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营企业,避免盲目的选择实习基地和错过民营企业的实习机会,增加实习的效果和实习基地单位的满意度。
[1] 王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问题研究[J] .会计之友.2011,(9)上:24-25.
[2] 陈子辉.高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169-171.
[3] 张丽琍.加强实训体系和实习基地的建设 [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3):212-215.
[4] 李 斌.对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认识[J] .江苏社会科学.2010教育文化社会科学版:113-116.
[5] 杨镇光.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366-368.
[6] 刘爱林.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行校企合作新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