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绪鹏,李道霖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电力工程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教育思想指导下对高职院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这个中心,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所形成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模式。以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为例,学院位于世界水电之都,区域电力特色非常明显,我校把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新模式的成效比较明显,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越来越好,学生对专业教师的教学测评满意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得到行业、企业、社会各方好评。当然,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实践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为更好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长期性,本文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对新模式固有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开展研究。
高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具有极强的行业导向性,定位为电力行业企业服务,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但是由于现有高职院校的影响力有限,缺少像国内一流大学的声誉度,缺乏有特色的科研团队,导致现有高职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中,处于一种不对等的地位。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高职院校主动向行业企业寻求合作关系,行业企业本身积极性不高,双方合作的常见模式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人员到学校做讲座,校企合作应该说停留在浅层次的结合上。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高职毕业生最终是会走向市场的,实际上通过高职这个载体,企业行业能够把企业文化和技术标准定期传递给学生,必然会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和技术升级带来受益非浅的效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视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协同发展,但实际上现在的高职普遍缺少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的协同合作机制。以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为例,高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校企合作企业主要是电力特色比较明显的葛洲坝电力有限公司、葛洲坝电力投资公司、湖北省超高压输变电公司等。这些电力行业企业的工程施工任务重,人员数量有限且施工单位很少放假等性质,很多业务骨干是必须长期驻扎在施工现场,类似请假困难、怕耽误本职工作等外界因素使得学院聘请的兼职教师很少能够系统地来学校进行技能示范和项目教学。同样,高职学校的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且每年会面临各种指标考核,导致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顶岗学习的时间严重不足,这种情况的后果是专业教师到企业行业实践锻炼的价值距离真正的双师型素质有较大的距离。
基于行业标准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行业高职院校对工学结合的进一步探究与实践,但是如何科学评价这种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待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其质量标准主要是考核培养人才的解决实际生产现场问题的技术和能力。由于发展的原因,现行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仍然以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自我评价为主,过于看重量化指标,强化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致性,没有充分兼顾市场标准和特色标准。部分高职院校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好坏过于看重就业率和学生规模,导致专业发展急功近利,严重影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笔者认为,尽快建立包括用人单位、产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职业教育专家等各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构,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将就业率、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岗位适应度等核心因素考虑进来。
由于高职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显然本科教育的学科式教学方法不适用高职的课程教学,解决的方法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采用“课程实践项目化、单项实训系列化、复合训练仿真化、综合实习实战化”的形式推进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推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为例,我校以核心课程实训、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为重点,坚持聘请行业企业的一线工程师和楚天技能名师担任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极大地提高课程的实用性。
高职院校与企业通过合作研究开发科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一种比较新颖可行的校企合作方式。一方面以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规划为出发点,围绕国家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紧紧抓住区域科技发展规划明确的重点领域,联合高职院校、企业单位的优势力量,联合冲击重大应用性工程项目;另一方面深入行业市场调研,培育市场需求的项目,依托自身优势,寻求在技术上有交集的企业共同研究开发新项目,共同拥有国家专利。依托项目的研究开发、实验、推广、培训,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难题迎刃而解。以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为例,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与葛洲坝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葛洲坝试验检测公司等校企合作企业联合申报的多项科研应用项目在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成功立项,有效地推进了高职工学结合的深度。例如,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与葛洲坝电力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数字化智能变电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专业教师到施工现场学习变电站最新继电保护调试技术,再依托企业的支持对学校的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室进行技术升级,在此基础上对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高质量的职工培训,这样的做法可为双方的校企合作构建持续有效的运行机制。
实践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在“行业或企业工作”,其本质上是让高职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得到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真实的工作环境是指有压力和报酬的企业环境,这样的话学生可以根据外部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另外就是还可以实现市场劳动力的等价交换。大部分校企合作案例表明,校企合作这一培养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人的发展需求随着社会进步在不断变化,高职学生不大可能接受长期的几乎零薪酬的劳动,典型表现是部分学生在行业或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态度消极,甚至中途逃离,以致很多企业认为现在的90后毕业生远远不如以前的大学生好用。因此,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是以市场化的运作办法为前提构建学生和用人企业的双向选择。具体做法是,高职院校可以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实行弹性学制,让教学活动适应企业合作的开展。加强校企合作制度管理,引导学生本着提高能力的角度去选择企业。
综上所述,为深度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探讨了基于行业标准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本文首先指出了行业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不足、普遍缺乏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的协同合作机制、科学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是新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特色专业建设思路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校企联合开发科技项目、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等策略推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 冷枝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
[2] 周应中.高职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
[3] 孙琳.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教育发展问题[J] .职教论坛,2012,(13).
[4] 张冬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5).
[5] 高翯,姜雨.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成人教育,2012,(4).
[6] 彭元.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7] 韩绪鹏,李道霖.高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