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激励理论在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中的运用

2013-08-15 00:49唐雪松杨琳娜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素质党组织党员

唐雪松 杨琳娜

(成都工业学院,四川 成都,611730)

近几年,随着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中组部2011年最新统计显示,高学历和大学生党员在党员队伍中的比例稳步增长。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全国在校大学生党员共计251万,近4年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数量均超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3。仅2010年,全国发展大学生党员123.6万人,占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40.2%。这足以说明大学生党员已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新生力量的主力军。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造成部分大学生党员素质不高,党员意识薄弱,有的党员各方面的素质甚至比不上一般群众。

大学生党员是党的生力军,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力量,党组织在普通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与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党员的素质影响着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也影响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不断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大学生党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组织在普通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大学生对党组织的认识受到大学生党员表现的好坏、素质的高低的直接影响。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才能提高党组织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从而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迫切要求

大学生承载着民族和社会的希望,大学生党员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党员的素质将影响我党各级干部的领导水平,也将影响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这就对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党员只有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熏陶,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修养水准、组织纪律观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才能在现实社会中保持党员本色,才能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是党的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党员是高层次人才的带头人,肩负着党的建设事业的重担,他们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的成败。所以,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才能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才能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四)大学生党员素质的现状迫切需要创新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途径

由于一些大学生党支部在党员发展中存在完成任务的情况,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党员的发展上。一些学生党支部在发展新党员的过程中,不是按照规定的时间来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和《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有的甚至是在召开支部大会之前突击填写。有的入党介绍人对培养考察的对象没有充分地了解,有的甚至存在介绍人根本不认识考察对象的现象。在召开支部大会时,往往是走走过场,没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有的党支部对于已经发展的党员疏于管理和教育,即使在一年考察期满转正时,也是走走过场。这使得部分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学习上、行动上不能严于律己,有些学生党员甚至出现学习成绩下降、违反校规校纪的情况,影响极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思想政治素质修养

很多大学生党员对于党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入党前在学校业余党校学习的那些内容上,在业余党校毕业后,没有主动深入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没有透彻理解党的理论,对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够全面,只浮于表面的认识。

2.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大学生党员,应该比一般群众更关心政治、关心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应该敢于在大是大非面前关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敢于同各种错误的倾向做斗争。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党员虽然经过党校的学习,但是由于受到社会上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没有改掉自我中心观,注重物质享受,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追求的社会价值。一些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立场却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缺乏政治敏锐性。比如,在面对诸如钓鱼岛问题这样的敏感的涉及国家安定团结的重大事件时,有些党员不仅不能和党的精神保持一致,而且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3.道德素质不高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应该比一般大学生具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但是,由于网络的普及和现代通讯手段的发展所带来的西方的思想和文化,给传统的讲奉献、讲情操的道德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给大学生党员造成了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党员不再追求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等美德,在大学生党员中甚至出现了一些违反道德要求的现象,比如考试作弊、损坏公物、破坏环境等。

4.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不强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作为大学生党员,除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之外,同时还应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虽然各高校的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发展对象的学习成绩是首先考虑的条件,也就是说,大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前学习成绩都很好。但是在入党之后,由于有的同学不能严于律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学习态度,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成绩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还有的大学生只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能主动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5.缺乏组织和沟通能力

在社会化大生产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只靠一个人很难单独完成一个项目,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大学生党员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党员大多是班级或学校的学生干部,仅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也需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和沟通能力。但是一些学生党员只是专心学习专业知识,追求高分数,不注重社会实践,不主动与人交流,也不参加其他的活动,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差。

二. 运用内激励理论创新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的途径

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需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潜能,高校管理者可以利用内激励理论,把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能量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员队伍,从而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学生管理中的激励,就是激励者(主要是学生管理工作者)运用某种刺激为刺激诱因,满足学生积极心理需要,引发他们奋发向上的行为动机,形成内驱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其本质是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使其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1]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一个具体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二者都不可缺少,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既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毛泽东曾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

把激励理论运用于大学生党员的管理,就需要高校的党组织运用责任激励、声誉激励、成就激励等激励方式,满足大学生党员积极的心理需要,考虑到大学生党员在兴趣、追求等方面的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内激励机制,增加责任激励、声誉激励、工作满意度激励等方面的制度,激发大学生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

(一)责任激励

大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不同,他们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肩负着党的建设的重担。因此,高校的党组织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让大学生党员意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让大学生党员认识到他们应该有服务同学的责任和义务,有报效国家的奋斗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让高年级的学生党员到低年级担任班主任助理,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指导低年级的团支部开展“推优入党”的工作,不仅让他们切实感到作为一个党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党员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二)声誉激励

大学生党员的声誉激励机制是指利用影响大学生党员声誉的各种因素,如能力、机遇、社会评价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激励的制度。

“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决于人的需求期望的满足。而人的需求期望的满足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还取决于所在组织和社会给予的承认和报偿。”[3] 这种“承认和报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声誉上。可以这么说,良好的声誉可以让大学生党员感到自身得到普通学生的尊敬,受到老师的肯定,感到自身具有的价值。

因此,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如果采取有效途径对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成绩给予认可,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声誉,则可以激励他们自觉地提高素质。高校的党组织可以考虑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定期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表彰,满足那些真正优秀的大学生党员的声誉需求;也可以要求大学生党员佩戴党徽,让他们感到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优秀党员有更优秀的表现,才能促进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也可以对其他普通同学产生感召力,更可以激发其他同学向着优秀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三)成就激励

建立大学生党员内激励机制的理论前提是西方各国的学者提出的一系列人性假设理论。其中,“自我实现人”假设对于构建大学生党员内激励机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核心思想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寻求工作上的意义,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实现自己理想的愿望,即“自我实现”的欲望。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给被管理者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在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党员的需要层次已经不仅仅停留生存需要上,已经开始追求社会需求的满足,开始追求自己理想的实现。因此,在创新大学生党员内激励机制时,可以借鉴“自我实现人”理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声誉激励。

因此,高校管理者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管理时,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党员的人性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的需要逐渐就会从低层次的需要过渡到高层次的需要,人的本性也相应地发生着改变,相关的激励制度也应该随之做出调整。

要想激发大学生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热情,可以根据他们各自的兴趣来安排工作和学习任务,让大学生党员除了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之外,还能学习自己有兴趣的知识,让他们有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内容的权力。比如,可以让学习成绩好的大学生党员和成绩差的学生组成“一帮一”学习小组,当同学的成绩有了进步时,他们就会有成就感;让沟通能力强的同学和性格内向、心理有问题的同学多接触,当他们成为好朋友时,他们就会有成就感;让大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在“科技服务新农村”等社会实践中,获得成就感。这样的成就感会成为大学生党员追求进步的动力。

(四)培训激励

培训激励是指通过为大学生党员提供培训和其他的学习机会,促进大学生党员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以达到激励目的的一种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党员所学的党的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能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采取多样的方式,定期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的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应仅仅满足于入党前业余党校的培训。

当然,党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主要阵地,而各学生党支部则应该承担平时的理论学习和指导的功能,高校的党组织可以在各学生党支部成立“邓小平理论兴趣小组”“科学发展观学习小组”等组织,通过这些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

(五)参与激励

在很多的激励理论中,都认为促进人们从心底把工作当成享受,从工作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是非常高的激励境界。麦克利兰的激励理论指出,人有追求成就的需要,对于个人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的是成就的需要的高低。本身能让人们发挥其技能和潜力的工作才是让人们感到满足的工作,而这种工作本身产生的内激励的作用就能较长久地保持。能让个人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工作才是能让个人感到满足的工作。

因此,各学生党支部在做出决定的过程中,可以发扬民主精神,让大学生党员有发表意见和行使权利的机会。只有实现了这个权利,才能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让大学生党员感到自己也能参与党支部的管理,是党支部的主人,从而激发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党员对党支部及其目标的认同感,让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参加党支部的工作。

另外,也可以把大学生党员参与的党组织活动与他们的专业紧密结合起来。例如,通过党支部,设立“党员攻关课题”,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党员意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专业意识。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可以成立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使他们在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 陈抿名.我国大学生激励机制研究[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6):184

[2] 孙转科.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走出困境[J] .理论探索,1997,(2):46

[3] 王文.高校激励机制的扭曲和矫正[J] .高教论坛,2010,(5):13

猜你喜欢
素质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