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哲
(东北大学 校团委,辽宁 沈阳 110004)
近年来兴起的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起源于海上求生训练,用于训练海员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技巧。在不断的发展中,训练目标已经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拓展到心理、人格、管理等训练领域。拓展训练主要是利用自然环境及有效资源,将管理与心理等游戏加入活动中,在设定的陌生情境或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身体活动为载体,以团队学习为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训练项目,在解决问题、接受挑战的过程中,激发个人潜能,增强团队活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磨练意志、完善人格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其一,强调“从做中学”。拓展训练不是简单的体育加娱乐,而是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和教学模式要求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参与,从中获得个人的体验和提升。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
其二,个人挑战项目与团队合作项目相结合。一方面,拓展训练的项目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以跨越“极限”。另一方面,拓展训练采用分组活动的形式,强调集体合作,鼓励学生在集体中发挥个性,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尽力为集体争取荣誉。
其三,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引导。拓展训练的项目都是以活动为引导,以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引发学生在集体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识活动和交往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适应社会能力。
其四,以自我教育为主。拓展训练前,教师会把课程的内容、过程、要求及注意事项向每个学生讲解清楚,活动中一般不再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后总结中,教师也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学生自己讲解,以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开放式培训课程,不仅对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大有裨益,而且对贫困学生这一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具有更高的价值。
悲观心理往往是贫困学生中的一种普遍心态。家庭经济条件差不是导致他们产生消极心理的唯一原因,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在学业遇到困难时的为难情绪也加剧了他们的悲观心理。拓展训练主要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特定任务,需要团队中的每个人担任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克服困难和障碍。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身在其中的贫困学生不会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疏离,共同协作的训练模式会促进他们在完成任务之后树立自信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成功的满足感也会帮助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潜能,加深对自我的正确认知。
个人执行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否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为自己设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生涯规划,并且具有能够成功完成个人及团队任务的心理素质。在很多贫困学生看来,“升学=就业”是他们实现经济脱贫的唯一办法。因为家庭对他们给予的期望主要关注在未来工作对困难经济状况的缓解,而缺乏对于他们自身需求的真正关注。很多贫困学生在入学后表现出茫然无助,他们知道父母和家庭的期望和需求,却不知道自己要往什么方面发展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因为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和就业情况的信息匮乏,他们盲目地追求高薪工作,追求好的经济待遇,而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盲从的学业和事业追求又反过来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个人执行能力可以从完成任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协作性中体现出来,这些正是拓展训练所特别强调和着重培养的心理素质。因此,拓展训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动自发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发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锻炼战胜困难的毅力,不断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
很多贫困学生要承受着来自家庭和周边环境的压力,他们的求学之路异常艰辛,家庭的贫寒、负向的心理让他们整天情绪低落,遇事退缩,表现出极大的自卑感,尤其是在一些需要有个人表现的活动中,他们自卑和自尊的心理矛盾尤为突显。即使在一些自身有特长的活动中也因为缺乏自信心而表现怯懦。同时,在接受社会、学校和同学帮助的时候,他们又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
拓展训练强调“敢为”,以其独有的形式,使学生互相鼓励、互相影响,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影响。团队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进行协作,有利于增进贫困生和其他学生的友谊,通过合作相互受益,共同提高,有助于培养贫困学生果断、自信的良好心理素质。贫困学生在团体中享受到助人与被助的快乐,体验到团体的凝聚力以及和其他学生的相互信任感,有利于他们保持平和的心态,增强自信心,敢于战胜自我,以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许多贫困学生在校期间的人际交往很少,朋友的范围也很小。大多数贫困学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渴望得到重视、关心和爱护。但是因为经济上的拮据,他们不愿意参加需要消费的群体性活动,也就无法在群体中感受朋辈之间的关心,而高职院校中多数教师忙于教学和管理,较少关心他们对于群体的需要。同时,强烈的自卑心理也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少主动对别人敞开心扉,因此也就很难融入到班级团支部等群体中去。在一些团队性的活动中,他们往往表现孤单,希望融入集体中,但又因人际交往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配合团队,导致即使有能力的学生也没有很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人际交往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走进社会,融入工作群体必备的能力。拓展训练为提升这一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团队活动平台。拓展训练中的目标一致性原理把极具个性的学生吸引到一起,并通过团队的向心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很多拓展训练需要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同时自身在团队中的定位也随着模拟性的训练发生改变,其中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求学生不断与他人交流以达到完成任务、争取集体荣誉的目的。这不仅要求学生主动寻求帮助,还要主动帮助他人,一方面,贫困学生可以感受到自身在团队中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他们在训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为了保证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中得到落实,在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的必修课程中应设置专门的“拓展训练”课程,作为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放在课程体系中。在该课程体系中建立分阶段、分层次的课程训练,其中包含基础训练和综合提升训练。目前,社会上有许多类似的企业训练及针对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的课程、训练、夏令营等都价格不菲,贫困大学生无法负担。为了给这些家境窘迫的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高职院校有必要设置这样的心理素质教育平台,通过基础训练和综合提升训练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进阶式培养。
在基础训练中,以室内课程的理论传授为主,以户外的拓展训练为辅,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室内的课程可以在学生入学适应环境之后开始理论部分的传授,同时将一些社会上的简单户外训练引入到新生的理论课之前的实践课程中进行,理论传授与实践提升同步开展,适时体验和总结、交流与分享,保证课程的实效性。综合提升训练主要以团队协作的室内外项目为主,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对于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更多接触企业和实习的机会,综合提升训练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模拟性的实战题目进行,设定不同的身份定位,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学生在管理、领导、沟通、协调方面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训练中还要注意培养每个人的综合能力,不断转换角色,让每个学生都能轮换担任其中的主角身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和提升的机会。
很多贫困学生身上反映出的问题各不相同,在心理素质方面的缺失和不足有一定的共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还不能够很快适应拓展训练的精神强度,而很多学生自身已经具备了在某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希望通过拓展训练有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设计拓展训练课程时,应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进行科学性的测评,并针对测评的结果划分群体,针对不同群体设定不同的课程训练,提高拓展训练课程的针对性。如对缺乏自我认知,职业生涯目标不明确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一些室内的心理拓展项目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帮助他们规划学业和事业发展的目标。
此外还可以设定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交叉进行的课程。拓展训练不仅仅是对每个人意志的考验,更是对团队凝聚力的考验。在设计拓展训练项目时必须从这两个方面考虑,不能偏重某一方面,力图把两部分融合起来,通过个人项目进行个性化和差异性的心理素质培养,通过团队项目解决心理素质方面共同性的问题,尤其要保证所有贫困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勇于尝试、自立互助、通力配合、分享交流不同体验。
拓展训练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是一种模式,无法用具体的成绩进行衡量,也无法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进行主观的评价。为了保证拓展训练在贫困学生中的教育效果,应建立起一对一的跟踪式教育模式。拓展训练的目的不是提升学生的体能,而是提高学生的精神、心理素质。因此,对贫困学生群体中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要进行训练前心理调查分析、训练中心理分析处理以及训练的心理分析总结,了解他们通过拓展训练产生的效果,进行跟踪式的培养和训练,建立档案,形成监督和咨询机制,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不断体验、总结、突破、转变,以期完成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不同学科的学生因专业性质不同,形成了他们素质的差异性。基础训练适用于所有不同学科的学生,针对于不同学科的学生,综合提升训练要有针对性较强的课程设计。把一些拓展训练项目放到学生未来将要面对的工作情境中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的障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在模拟培训的过程中体验、总结和感悟经验,从而自己寻找到解决工作难题的办法,进一步帮助他们提升面临工作压力时的心理素质。如对一些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贫困学生来说,领导、管理、沟通能力是特别重要的,那么在这方面就要力求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加以提升,给他们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
[1]石 丽.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构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88-90.
[2]王丹霞,周建伟.浅析拓展训练对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9(24):184-185.
[3]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