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高校体育教学的季节性设计*——以甘肃省高校为例

2013-08-15 00:45王世哲
潍坊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运动体育

王世哲

(兰州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鼓励人们全年坚持锻练,不能间断,既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又可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值得提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都有一定科学的规律要遵守,如果盲目地强调,还可能适得其反。运动环境不同遵循不同的锻炼原则,锻炼方式也要因人而异。学校体育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无论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等活动都要受到气候变化的制约。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重大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偏重,主要有干旱、沙尘暴、霜冻、暴洪、冰雹、连阴雨、夏季高温、干热风、雪灾等[1]。因此,学校体育工作应根据四季气候的差异来开展。

1 气温变化对机体运动的影响

1.1 高温环境对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

根据环境温度与人体热平衡之间的关系,通常把32℃以上的训练环境视为高温环境[2]。机体的温觉感受器接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刺激而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内分泌腺、皮肤血管等活动的变化,改变机体的散热能力,使体温维持于相对稳定状态。热环境中存在限制运动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1)氧运输能力。在热环境中运动,皮肤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来维持体内的热量散发,在十分炎热的条件下,进入皮肤血管内的血量约占心输出量的20%,在舒适的条件下进行同样的工作时血液仅占心输出量的5%;另外,出汗造成的脱水使血浆量下降,当脱水达到体重的4%时,血浆量减少16~18%。由于循环血量减少,导致回心血量减少,每搏输出量减少,会影响运动成绩。循环血量的减少可使红血球的比容及血液的粘滞度增加,心脏的负担增加而工作效率降低。(2)内环境紊乱。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加强,导致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浓度显著升高,引起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升高;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的现象。如果抑制作用占优势,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肌肉活动能力减弱,动作反应迟缓。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降低,则容易发生运动损伤;高温高湿条件下进行剧烈的肌肉运动时,人体大量出汗,造成无机盐快速的丢失,使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浓度发生改变,体内水盐平衡受到破坏,内环境紊乱。汗液中主要成分钠、钾、钙离子等对肌肉收缩、神经激动、细胞外反应的酶有重要作用。这些物质的流失会影响骨骼肌和心肌的工作能力。(3)在热环境中运动可导致疲劳提前出现,有研究表明,体温过高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冲动的发放或其下行传导环节来减小骨骼肌的收缩力量,直接导致疲劳。

1.2 低温环境中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1)低温可使肌肉僵硬,黏滞性提高,灵活性、伸展性下降,控制身体的能力下降,容易造成拉伤、扭伤、摔伤,导致骨关节损伤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2)由于保温的需要,穿着的服装增加,动作受限,增加了运动的额外负担。(3)低温还可使神经、肌肉和腺体的兴奋性降低,可使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对运动产生不良的影响。(4)低温可引起人体内能量物质代谢过程加强,增加氧耗。(5)如果温度过低,服装再穿着不当,在运动中体力分配不合理,或运动时间过长,那么暴露的身体部位就容易造成冻伤,并可能导致体温下降引起血氧离解度降低,而加重运动中的组织缺氧。当大脑的温度下降时,可发生意识丧失,若不及时处理则可造成死亡[3]。温度虽未低到引起冻痛和冻伤的程度,但是由于全身性的长时间低温暴露,使人体热损失过多,深部体温(口温、肛温)下降到生理可耐限度以下,从而产生低温的不舒适症状,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头痛、瞌睡、身体麻木等生理反应,还会出现感觉迟钝、动作反应不灵活、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以及否定的情绪体验等心理反应。

1.3 气候变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研究表明,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事件,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心理状态,而高温或在温度回升时,人的精神状态则容易产生波动和异常。低温有利于人们精神的稳定,当温度不断攀升时,人们的情绪也会随之波动。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人容易情绪失控,记忆力下降、小小的摩擦都会大动肝火、食欲不振,这些医学上称之为“情绪中暑”,又叫“夏季情感综合症”;当温度降到l0℃以下时感到沉闷、情绪低落。气温低于4℃严重影响思维效率;另外,我国的医疗气象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激素较多,人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

2 依据季节变化的体育教学设计要求

2.1 认真研究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针对甘肃重大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偏重及沙尘天气等自然环境,合理设计教学单元与课时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体育教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教学目标的表述既要考虑其具体、可测性,也要考虑某些目标的特殊性。统一的课程计划,单一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笼统、无法实施具体的观察和测量,因而教学过程与结果及评估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利用当地教育资源结合新课改精神,因地制宜进行课程的整合改造,对学生通过教学后表现出来的行为能具体明确的表达,克服环境影响,完成教学任务。

2.2 提升体育教师学科能力

体育教学设计能力是衡量体育教师学科教学基本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育教学系统中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地区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远、中、近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选择、构思和组织,包括水平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设计。不同体育教师具备不同的体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往往对体育课堂教学结果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选择教学内容的自主权也造成了一些体育教师教学随意性。因此,体育教学设计对于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促进体育教师学科能力的提高。

2.3 不同季节阶段的划分目的与教学内容安排

通过对季节性教学的划分,设计体育教学方案,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扩大学生个体所需的选择性,促进教学的实效性。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和教学实际经验,把体育教学划分为三个时期:秋冬过渡期和冬春过渡期、冬季和夏季时期。(1)秋冬过渡期和冬春过渡期,3月到5月,甘肃省平均气温从10℃左右上升到20℃左右。9月到11月,20℃左右下降到3℃左右。可正常完成教学任务。遇到刮风雨雪的天气,还可以在教室内做健身操或讲授体育的基础知识。(2)冬季的划分。12月到来年3月全省冬季平均气温为-5.0℃左右,而在此气温下教学周应该有6周左右。这个时期的教学内容安排既要有益于增强学生体能,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耐寒能力和抵御感冒疾病的能力,注意进行防摔伤、肌肉拉伤等防范性的教育,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3)夏季时期的划分。从6月末至7月中旬,可定为夏季时期,最高气温超过30℃,教学周数有6周左右。应严格控制运动量,变换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2.4 根据气候特征,设计教学单元

体育与健康课程单元教学计划是所有计划中最基本的计划,只有单元计划,才能使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有一个完整性,能为教学实践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教学单元的构建成了当今体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教学单元构建在整个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得到确立,一个体育教学的单元构建,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合理排列,而且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合理组合;不仅要考虑单一教学内容的合理排列,而且要考虑若干教学内容的合理组合。体育教学单元的构建必须同时考虑教学内容的排列与组合。单元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谨防寒潮,突然而来的寒冷天气使肌体难以适应,耐寒锻炼是渡过寒潮最适宜的运动方法,耐寒锻炼有利于提高血清蛋白、白蛋白、血红素、胃酸分泌的指数,也是进行大负荷训练、耐力训练、改善机体的机能状态、发展身体素质的最佳方法。因此,在自然环境中从难从严锻炼,是适应和抵御不良气象影响的有效措施。(2)夏季高温。要尽量避免烈日直接暴晒,选择阴凉通风地带进行教学,穿合理的服装,严格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加强体育基本知识的教学,创造室内教学的形式。(3)注意异常气候的影响,异常恶劣的天气,会使人的情绪郁闷烦燥,情绪低落,灵活性下降。要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调节,提高教学效果,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2.5 结合季节和设施调适运动负荷

体育教学中,合理调适运动负荷,避免运动损伤,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季节、气候对负荷的安排形成了不同影响,高温天气由于气温要耗费学生一定的体能,此时的负荷应相应降低,寒冷季节肌肉、韧带粘滞性增加,没有一定的负荷机制难以动员,学习效果也受到影响。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运动负荷,体育教师应掌握对学生运动负荷的评价,通过询问法和观察法,评价学生生理表现。同时,使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知识和技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运动负荷。

2.6 发掘与加工地方性教材,合理安排教材。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选择上,要体现“教学设计要科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的指导思想。教师课时教学的准备从注重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过渡到体现整体教学设计的理念上;教师在教学内容分析上,要从注重单个内容的分析过渡到以运动技术形成过程为依据的单元教学计划设计上,逐步提高对教学设计的系统认识;体育教学设计还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积累。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联系学生情况,开发收集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教学资源的选择加工,要以学生为中心,随着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已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必须利用当地教育资源结合新课改精神,进行课程的整合改造,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和社会需要。

3 结束语

酷暑严寒环境影响学生的生理机能与心理状态。教师要熟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地区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变化、负荷量的调整及地方性教材的整理加工。

[1]甘肃省政府网.http://www.gansu.gov.cn[DB/OL].2007-11-23.

[2]周珍珍.高温环境下机体生理机能变化及对运动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1,32(3):29-30.

[3]王安利.低温环境中运动应注意哪些问题[J].健康,2004,(12):27-28.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运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