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惠英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214153)
人际交往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高校教师开展工作的基本途径是人际交往,不论是课堂教学、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思想教育还是为师生提供服务等等,都必须通过人际沟通和各种形式的交往来进行,人际交往之频繁不言而喻。
高校教师的人际交往,是以高校教师为主体,与特定对象进行信息交流、物质交流与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其交往对象,主要有学生及其家长、同事领导、社会合作者、同学亲朋等。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交往主体的师表性、交往对象的特定性等特点,故而不仅需要“学高”,而且必须“身正”,以成为人之表率、世之风范。[1]176-186廉洁是“身正”的重要表现之一,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教师都能坚守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廉洁品格。正因为如此,即使在以帝王为中心的封建时代,教师也能与“天地君亲”并重而备受世人尊重与景仰。近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孜孜不倦教书育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救济粮,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孟二冬甘于寂寞潜心治学、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世人心中树立起为师者学高身正、清廉正直的形象。
当今社会,交往范围日趋扩大、交往内容日渐繁多、交往形式日益多样,受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冲击,高校教师的人际交往发生了深刻的嬗变,交往功利化倾向越来越凸显,交往中的非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违法乱纪等问题。近年来,媒体先后曝出武汉某高校一个副教授因未能评上教授而对评委拳脚相加、某省高级评职称评委在酒店开房收钱一类丑闻,高校教师学术造假、论文剽窃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从中可见高校教师为师不廉、道德滑坡之一斑。高校教师人际交往中的廉洁问题警醒我们,必须重视培养高校教师的廉洁素养,大力倡导廉洁交往,让廉洁成为高校教师的道德自觉与行为自觉。
高校教师的廉洁素养,是指高校教师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清白高洁的态度与行为。具体说来,就是高校教师在人际交往中,坚守光明磊落、公平正直、诚实守信、作风正派、情趣健康,摒弃庸俗苟且,杜绝以职谋私,以高尚的品行影响和教育学生,以利于完成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任。
高校教师人际交往的廉洁素养,体现为平等交往、诚信交往、清廉交往、健康交往四个方面。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现代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的过程,是逐渐实现平等的过程。历史说明,起点平等、机会均等和规则公正,是社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否则,社会就会丧失秩序、陷入混乱。高校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是社会中代表文明、进步的群体之一,在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同时,应具有较为浓厚的民主平等意识。作为交往主体的高校教师理当坚持与他人平等交往。
高校教师与人平等交往,就是要在各种人际交往活动中,从尊重他人人格出发,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客体。交往的平等有两层意思:一是交往的主体与特定客体之间的平等;二是交往的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平等。交往主体与特定客体之间的平等,即高校教师对待每一个特定交往对象,无论是学生、同事、上司、下属,还是朋友或合作者等等,都坚持做到既不俯视,也不仰视,而采取平视的态度。交往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平等,即高校教师以相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交往对象,在言行上对每个交往对象都一视同仁,而不厚此薄彼。平等交往有利于净化交往环境、纯洁交往手段,防止因交往的不平等而滋生用物质利益来摆平关系的非廉现象。平等交往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互敬互重,平等相待
尊重是平等的基础,尊重他人就等于尊重自己。高校教师在交往活动中与对方应互敬互重,平等相待。既守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也维护对方的尊严和权利。过度高看他人或低看他人都是不可取的。如:与学生交往不要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与领导、学术权威交往也不用低三下四,阿谀谄媚。
2.公平公正,坦诚相待
平等交往的另一表现就是公平公正。它要求高校教师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摒弃私心,坚持原则,对各个交往对象坦诚相待,不循私情,一视同仁。具体地说,教师与学生交往时,应避免依个人喜好,偏爱一部分学生,冷漠另一部分学生,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是教师践行教育公正的最基本要求;教师与家长的交往,要对所有的家长一视同仁,不能对有的家长热情逢迎、对有的家长傲慢冷淡;教师在与同事的交往中,同样要坚持公平公正,比如职称评审、评先推优时,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参评教师,要坚持标准,统一要求,杜绝因人情关系或其他利益而有失客观、公正;教师在工作中与各类合作者的交往,要注意“一碗水端平”,比如在参与学校资产购置、工程承包、房屋租赁等活动中,与供应商、承包(租)商交往,不能亲疏失度、厚此薄彼,否则就会失去公信力,造成好的合作商流失,甚至诱发某些商家为获得特别关照而请客送礼拉关系,滋生腐败。
公正与廉洁是密切联系的,不廉则不正,不正则难廉,这已为许多事实所证明。因此,为人师表的高校教师,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要坚持公平公正交往。
诚信是道德伦理中的核心要素,自古以来就是人之美德,在人类所有的价值选择中居于重要位置,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要有人际交往就要求讲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和守信。诚实就是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约定、守信用。诚实与守信两者密不可分。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重要表现。诚信的核心就是忠诚老实,实事求是,讲求信用,遵守承诺,具体表现为言语和行动的高度统一。
高校教师诚信交往,是指高校教师与人交往时,应诚实不欺,真诚无妄,言而有信,表里如一,杜绝言行不一、弄虚作假、以职谋私等交往失信行为。[2]总之,诚实与信用制约着人际交往的性质,决定着交往的成败,高校教师必须加强诚信修养,做诚实之人,行守信之交。
诚信交往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诚实不欺,真诚待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品质以真诚为先。真诚就是真实而诚恳,表里如一,不带有丝毫的虚伪和欺诈。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要教学生“学做真人”,首先自己得做“真人”,即做真实的人、诚恳的人。表现在人际交往中,讲真话,办实事,不论对知心朋友,还是对初交,都应赤诚相见,实事求是地向对方述说有关情况或回答对方提出的各种问题,不搞虚情假意、欺瞒哄骗。比如高校教师在招生宣传中接待考生或家长咨询时,无论是直接面对面交往,还是通过电话、网络间接交流,都应实事求是介绍学校情况、招生情况及专业特点等,诚诚恳恳回答问题,不夸大优势、不隐瞒缺陷。在与同事交往时要坦诚相对,不要搬弄是非、造谣诬陷。
2.信守承诺,言行一致
诚信交往的另一个表现是信守承诺,言行一致。在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都应恪守信用,如期赴邀、说话算数并兑现承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提高交往的信誉和威望。高校教师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与学生交往中必须言而有信,行其所言,不能说一套,行一套,朝令夕改。在学生面前许诺的事项一定要兑现,情况有变不能兑现应该解释清楚。高校教师在与同事、其他合作者交往时,也要注意讲信用、守承诺,说到做到。比如采购物资要付款,应按约定的付款时间和方式认真履行合约。
清廉即清白廉洁,与“腐败”相对,指不谋私利,清白为人。清廉交往就是倡导在人际交往中淡泊名利,抵御诱惑,不谋私利。“利”包括财产性利益和非财产性利益。谋私利的典型表现是收受索取他人钱物,贪占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
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礼尚往来,人情互换,是普遍的交往潜规则。含情脉脉的人情往来,伴随着羞答答的利益交换。人际交往有三个层次,相对于表面交往、精神交往,利益交往最为频繁。利益交往有正当的,有不正当的。如买卖双方一方交钱、一方交货,劳资双方我为你劳动、你付我报酬,都是正当的利益交换;而损害公众利益和公平正义的利益交往,则是不正当的。如你给我送礼,我为你谋利,牺牲的是社会公平和国家利益,为党纪国法所不容。武汉大学的陈昭方、龙小乐与建筑商交往甚密,逢年过节,上门拜访者络绎不绝,最终因巨额受贿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人际交往的高境界。高校教师应追求纯净如水的“君子之交”,划清同志关系与庸俗关系、相互帮助与相互利用、工作往来与拉扯关系、礼尚往来与行贿受贿等界限。高校教师应当坚持靠水平获得职称,靠奉献得到尊重,靠素质取得信任,靠作为赢得地位,杜绝人际交往中的非正当利益交换,既不受贿于人,也不行贿他人。
清廉交往就要做到以下两点:
1.抵御诱惑,清廉自守
校园不是净土,或多或少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教师在交往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经常遇到各种有求于己而给予小恩小惠甚至行贿之人。有的教师思想认识不清,意志薄弱,面对学生家长或企业老板的“小意思”,认为属于礼尚往来的正常人情交往,于是半推半就收下,久而久之,习以为常。有的教师私欲膨胀,胆大妄为,面对他人的行贿,心安理得地笑纳,并以此为荣,久而久之,胃口逐渐增大,贪欲越来越强,以致利用各种名目,直接或间接索要钱物,收受贿赂;有的热衷于结交有权势或管钱管物的家长,你给我实惠,我给你子女以各种方便和特殊关照,投桃报李,相互利用,谁有利就对谁好,等等。为师不廉由此滋生蔓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必须“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要求高校教师清廉自守,抵御诱惑。“自守”就是要自觉坚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坚守住做人的节操。自守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自律。一个人缺乏自守,也就不能自爱和自制。面对种种欲望,就会贪得无厌;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就会越陷越深;面对各式各样的考验,就会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因此,高校教师内心要筑起牢不可破的清廉堤坝,抵御形形色色的诱惑。
2.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高校教师生活中与亲戚朋友交往时,为增进亲情、友情而请客聚餐,互赠礼物,礼尚往来,属正常的交往。若是为了获取名利而请托他人、请客吃饭、送礼行贿,则属于非正常交往,是用非正当手段获取名利。晋升职称职务、评先选优、访学进修、课题评审等,都应当通过自身努力在公平竞争中获得,而不该到处打听评委,请客送礼拉关系,甚至散布谣言,诽谤竞争者。高校教师应正确面对名利地位,以奋斗求进取,凭实力赢竞争,洁身自好,不靠非廉交往行为、不用非正当手段追名逐利。
健康交往指以高尚的情趣、健康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与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享乐主义等腐朽文化思想随之滋长,影响着社会交往的健康。表现出交往目的的功利化、交往情趣的低级化与交往方式的庸俗化。有的人思想空虚,热衷于花天酒地的生活,沉溺于“见面敬烟酒、相聚必吃喝、应酬即宴请、不醉不罢休”的交往方式;有的人信仰危机,到封建迷信活动中寻找精神寄托;有的人精神萎靡,追求低级趣味,涉黄涉赌涉毒;有的人唯利是图,在各种诱惑面前随波逐流,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等等。这些现象在高校也时有发生,如上海某高校知名教授嫖娼、南京某大学教师聚众淫乱等等,闹得社会沸沸扬扬,严重损害高校教师形象。已经发生的这类现象,给高校教师敲响了警钟,它警示高校教师在社会交往中,一定要抵御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一定要坚持崇尚高雅,拒绝低俗。
健康交往可从两个方面实现:
1.谨慎交友,亲疏有度
高校教师参与正常的社交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交友不慎,亲疏失度,往往被拉下水,陷入泥潭。庄子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沉溺酒色的“小人之交”,有害无益,不会长久。因此,高校教师一定要谨慎交友,亲疏有度。
谨慎交友,一是交友要精。朋友过多,耗费时间精力,且难免良莠不齐;要择善而交,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交坦诚正派之友。二是把握好度。该亲的亲,该疏的疏,保持适当的距离。关系过从甚密,交往过于频繁,吃喝玩乐没有节制,难免举止失态,甚至去一些不该去的场所,轻者影响身心健康,重者违反社会公德,甚至违法乱纪。
2.良性互动,拒绝低俗
作为高校教师,要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健康情趣,参加积极健康的娱乐性交往活动,与交往对象良性互动,丰富业余生活。还要明辨是非,约束自身行为,不编发不健康、不真实或违反法规的不良短信,不在网络上传递不健康的文字、图片、视频;收到不良短信或网络图片、视频,应尽快删除。不参加与教师身份不符的活动,不出入不良娱乐场所,不酗酒赌博,远离情色诱惑,抵制毒品犯罪。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追求高尚,拒绝低俗。
[1]刑永富,吕秋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禹旭才,颜桂花.高校教师诚信:问题与对策[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