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探析

2013-08-15 00:46孔义平万朝阳
黄山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黄山徽州民俗

孔义平,陈 林,万朝阳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230001;安徽工程大学 机电学院体育部,安徽 芜湖241000;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一、引 言

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以黄山旅游业为基础,并对黄山旅游业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黄山旅游蕴含丰富的徽州文化与黄山自然资源,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异彩纷呈。目前,以自然观光为主的旅游经济结构模式相对单一,发展遇到瓶颈,如何开发自然观光以外的旅游资源,把徽州民俗体育的文化资源充分开发出来,从而形成对黄山自然旅游资源的有益补充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根据《体育科学词典》对民俗体育的界定“在民间民俗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1]21-22把徽州民俗体育界定为在徽州民间民俗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为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而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在徽州民间以文字记载或口述身授等方式得到传承的有不下50 种,主要有赛龙舟、划旱船、仗鼓舞、傩舞、目连戏、叠罗汉、踩高跷、游太阳、跳钟魁、舞麒麟等。[2]1033-1037遗憾的是一些具有重要文化和健身价值的项目已经失传或正濒临失传。因而可以把徽州民俗体育归纳为旅游资源范畴进行开发,进而可产生文化效益、健身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多重功能和价值。

二、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分析

(一)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势

1.民俗体育文化优势

徽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具地域民俗特色的内容丰富的体育文化。据《歙县民间艺术》载,徽州民间还流传舞刀、舞剑、舞抽担、板凳花、五禽戏、长拳短打、耍钹、打秋千等。[3]105-130这些民俗体育项目多源自于山区祭祀、崇拜、庆贺和生产等活动,集原始性、神话性、观赏性等为一体。所具有的徽州文化特色是其它区域所没有的,如仗鼓舞,据传是为了纪念唐代大将张巡、许远抗击安禄山叛军得胜而击鼓欢庆。其击鼓运动所具有的重要的文化教育意义是民间简单的击鼓动作不能比拟的,其运动带来的健身价值及包含的声学、美学等都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值得观赏、研究,且意义深刻。而有些项目对演员的力量、耐力、技巧与胆识等要求极高,如果没有扎实的体育基础是很难胜任的。再如歙县叶村的叠罗汉舞蹈,它由24 人组成,表演时分别作出不同的造型,其中“六柱牌坊”难度最大,罗汉与罗汉手拉手,上层罗汉坐于下层罗汉的肩膀上,从一层至六层,每叠好一层,便在舞台上旋转一周,最上一层由体轻年少的一位小罗汉叠成,屹立顶峰,向观众合掌祝福吉祥如意,表达了众多罗汉对村民救火之恩的感激之情。在徽州民间像这样既具有体育特征又具有文化意义的舞蹈还有很多,如傩舞、舞龙、跳五帝、麒麟舞、扑蝶舞等,其中徽州傩舞,素有“中国古典舞蹈活化石”之称,对锻炼身体、娱悦身心等很有功效。

2.武术、文化教育资源优势

徽州的武术、文化教育资源是很好的旅游开发资源。首先,徽州武术文化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徽州休宁县有“中国状元第一县”美称,在休宁中国状元博物馆藏有武状元刀、剑等,林立的状元牌坊也在证明不朽的史实。另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徽州武进士56 人,清代徽州武进士111 人,在国内名列前茅。[4]230-235其次,徽州的文化教育资源更是享誉全国,徽州系“程朱阙里”,“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教育发达。清代徽州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之说,“同胞翰林”、“父子宰相”等亦并不鲜见。

3.山区劳动生活体育文化优势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所以徽州民俗体育具有鲜明的山区文化特色,如《花、云、茶》、《采茶扑蝶舞》等舞蹈突出了山区生产劳动的文化特色,所以依托黄山这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资源发展徽州民俗体育旅游业,具有其它区域难以比拟的优势。

4.留存至今的民俗体育物质文化优势

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品牌优势是徽商,徽商为黄山留下了无数的物质财富,其中包括体育。徽商习武或聘请武术大师为坐贾行商保驾护航。[5]305-307徽商在徽州建设或资助了无数个民俗体育赖以活动生存的场所,如庙会、戏台等。今天我们仍能在休宁看到徽商为表彰那些在商业经营中做出贡献的武勇之人而树立的“义勇可嘉”牌坊,徽人给武勇之才“树坊表于其乡”,其目的是“励人习练盈利之心尔”。[6]在芜湖市“徽商博物馆”也有挥舞长枪反映民间体育文化的“徽州三雕”艺术。

(二)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

1.民俗体育文化市场主体不成熟,产品开发不健全

目前,黄山自然景观旅游发展已经成熟,但散落民间的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对滞后,虽然也在一些乡镇旅游景点开发了部分民俗体育文化项目,如祁门县凫峰乡在旅游景点开发了目连戏、扑蝶舞、嬉鱼灯等民俗体育,[7]但在有些景区景点存在很多缺陷,主要体现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市场主体尚不成熟,产品开发不健全。(1)从生产者、经营者来看,存在方式比较零散,主要依靠一些民间组织、户外俱乐部等,虽然也有政府参与,但由于资金和利益的影响,经营、宣传不力,以及开发的规模和文化深度都不能形成良好的市场品牌效应。(2)从消费者来看,消费者对民俗体育文化的兴趣和欣赏力不高,他们的消费意识和观念存在偏差,消费能力和水平尚低。总体来看,黄山市旅游重点还是在景点开发上,对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比较单一、缺乏集中的、规模性的文化品牌效应,消费者有限。

2.缺乏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专业人才

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制约因素是既懂得旅游又擅长地方特色民俗体育的表演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懂管理、善经营的民俗体育旅游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通过对黄山西递、宏村等著名旅游景点的实地走访,发现一种动态的、能够互动的、给游客留下深刻回忆的文化宣传方式竟然没被应用,那就是当地没有组织一些民俗体育活动向游客宣传徽州文化的特色。导游也只是带着游客走马观花式地对古建筑进行简单地参观,遇到有关体育活动的物质遗存极少作相关解说,没能让游客真正体会到徽州文化的内涵。虽然安徽各院校培养了一批专职的导游人员,但目前省内的高校几乎没有设置民俗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课程,所以毕业的学生在专业素质和技能方面适应不了民俗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机遇

1.国内掀起各类民俗体育节庆赛会热潮

在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的背景下,各种域内、域外的非奥运项目节庆赛会应运而生,为徽州民俗体育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文化交流与发展的舞台。如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安徽民俗文化节、全国体育大会、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等,这些节庆赛会能够激发国民参与的热情,促进了各国、各地区民俗体育与旅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徽州民俗体育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客源市场。

2.开发多元化的旅游经济是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难得机遇

黄山旅游虽然起步较早,但产品结构主体仍然以自然、文化观光型为主,淡季与旺季、山上与山下、观光与休闲、白天与夜晚等消费结构差别明显。面对这些问题,旅游经济结构急需调整。

(四)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民俗体育文化特色资源濒临失传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一些民俗体育文化发生了变迁,甚至逐渐遗失,因而徽州民俗体育面临强大的生存危机。如曾流传于绩溪县荆州乡的跳五帝,其实是一种竞技性极强参与人数达180 人的接力赛,遗憾的是它已经随民俗文化的变迁而失传。

2.苏杭桂等体育文化旅游地的竞争

苏杭桂等地区是发展徽州民俗体育旅游强大的竞争对手。其拥有完备的体育旅游设施、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人才和以高峰体验为目的的各种拓展训练项目,加之区域优势明显,离黄山较近,交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良好,分流了部分以体育旅游为目的的游客。

三、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黄山拥有丰富的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包括与自然资源、人文教育资源、文物古迹等相关的徽州文化特色资源,为进一步全面合理的开发提供了条件。但相关民俗体育的特色已部分退化,有的甚至遗失,而新旅游产品开发相对滞后、缺乏专业人才、市场主体不成熟、经营管理不力、广告宣传过少等原因,严重影响与制约了徽州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徽州民俗体育文化能够在时空上弥补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黄山旅游资源的不足,改变白天与夜晚、旺季与淡季等消费方式、消费时间,并能达到健身审美同时陶冶情操的功效,进而丰富了黄山旅游资源。

(一)发挥徽州民俗体育原有特色优势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开发新型产品

在徽州民俗体育原有的优势基础上,多渠道的资金投入,聘请专家,优化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如开发健身、养生、休闲、观赏类新产品。这类产品应具有文化性、普及性、参与性、竞争性、观赏性等特点。再如从事仿古仿真业的研发和生产,发展山下(复活)古村落民俗体育活动、古村落集市活动等,让旅客真正融入到对古文化的体验中。

(二)加大宣传,开展赛会体育旅游,扩大客源市场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现代传播媒介和举办各类民俗活动文化节,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国内外有关民俗体育的文化交流合作,培养民俗体育的个人和团体市场的消费群体,改变消费观念,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徽州游览、考察,进一步扩大客源市场,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成立相关机构,培养专项人才

应与高校及相关政府部门结合,成立专门机构,对徽州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专项规划。实施人才战略,打造创新型产品,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制定徽州民俗体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强化管理。培养民俗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并注重对民间艺术、表演队伍的培养。由于徽州民俗体育旅游人才的特殊性和紧缺性,应采取定单式培养模式加以培养。

[1]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香港体育学院.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丁世良.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2.

[3]歙县文化局编纂委员会.歙县民间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4]李琳琦.徽州教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5]王振忠.少林武术与徽商及明清以还的徽州社会[C]//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徽学:卷三.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6]卢玉,王国凡.明清时期徽州武术发展特点辨析——兼论徽州武术与徽商的关系[J].体育与科学,2010,31(3).

[7]王俊奇.皖西南古村落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特点及发展现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7).

猜你喜欢
黄山徽州民俗
冬季民俗节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民俗中的“牛”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徽州绿荫
黄山冬之恋
民俗节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