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记叙文的凸显认知研究述评与模式探讨

2013-10-30 03:14刘莉娜王英杰
黄山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视窗主位主语

刘莉娜,王英杰

(宿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宿州234000;宿州二中,安徽 宿州234000)

引 言

凸显理论来源于图形-背景理论。图形/背景分离的观点是二十世纪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 首先提出来的,后由完形心理学家或曰格式塔心理学家借鉴用来对知觉进行研究。格式塔理论即是对整体的认知。格式塔的基本认知原则是完型性,即人们倾向于把事物看成是完整的整体,尽管有时人们感知的物体并不是完整的。格式塔的重要原则是不定性,即视觉感觉中有一种倾向,总是在两者或以上视觉效果中来回交替。凸显观强调格式塔理论的完形原则,作为凸显程度高的图形应遵循完形原则,又称“普雷格朗茨”原则。凸显的部分作为图形,没有凸显的部分作为背景。凸显的部分通常是大背景中更早被注意到并感知的、较小的、可移动的、较相关、较独立的图形。[1]

凸显观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三个基本认知方式之一。词义选择,语法结构及事件脚本等都体现了凸显认知的作用。如“代养妈妈”“代理妈妈”“钟点妈妈”都是对妈妈“抚养、责任模型”的凸显。pork 与pig meat 概念相同,而后者凸显了来源。又如句子The hill falls gently from the bank of the river.和The hill rises gently from the bank of the river.的含义相同,但它们凸显了不同的视角。至于对事件的认知,如“去餐馆吃饭”,通常要涉及常规的程式,而这些程式即是对于复杂概念的凸显。因此凸显认知使人们对词义的多义性、不定性的理解成为可能,及对复杂语义的理解成为可能,也反应了人们认知处理中的经济性。凸显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原则已成功地对许多语言现象作出了更为合理的解释。

一、凸显理论研究综述

(一)凸显对词汇的解释

凸显成功地解释了介词的语义。除此之外,凸显解释了词汇意义的多义性。认知单位是图形,基本认知域是背景,也就是说由于一个词汇的意义通常由几个认知域来定义[2]156-200,词汇凸显的意义成分是图形,其相应的基本认知域为背景。Talmy 认为不管人们意识到或没意识到,人们注意到的是词义概念的一个部分,各相关概念成分有轻重主次之分,凸显的只是语义的一个部分。语义概念重要或对当前语境重要的语义概念更加凸显。[3]204如图1 所示:

图1 认知域与认知单位:圆和弧(F.Ungerer&H.J.Schimid 2001,189)

第一个图中“圆”是凸显的图形,“方框”是认知背景;在第二个图中“弧”是图形,“圆”是直接认知域背景情况。两图一起表达了不同凸显部分及相应的认知域时的图形/背景情况。凸显的成分可以一概用“圆”来代表,其相应的认知域由“方框”代表。可见,凸显可用来解释语言各层面上的现象,包括词汇的语义、句子的构式。

(二)凸显对句子的解释

在一个简单的及物句中,主语对应于图形,宾语对应于背景,而动词则表示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而在心理小句中,情况与及物句一致,感事充当图形,被感充当背景,如图2

图2 心理互动的认知表征(F.Ungerer&H.J.Schimid 2001,178)

图中“Susan”“banana”分别用“圆”代表,“Susan”是图形,“banana”是背景,但两者都用粗线“圆”表示似乎不妥,这一图中凸显的成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Susan love banana.”整个句子。

不及物小句也可以用图形/背景加以解释。如:Susan live in Munich.Susan 是图形,in Munich 是背景,如图3。

图3 场景作为背景(F.Ungerer&H.J Schimid, 2001,183)

上图中“Susan”作为凸显图形,用粗圆表示,“in Munich”作为背景,用方框表示。似乎不及物小句用图形/背景图式的表示比较合适,以下对及物小句的具体分析能把这一情况解释透彻。

典型的主语是及物小句中的施事,Langacker 的能力传递的动作链对此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如意义相近的(a)(b)(c)三句,都是“Floyd 打碎玻璃”这一概念:

(a)Floyd broke the glass with the hammer.

(b)The hammer broke the glass.

(c)The glass (easily) broke.

用图4 表示如下:

图4 三成分动作链的语言体现(F.Ungerer & H.J.Schmid 2001,176)

(a)句凸显“Floyd”,“Floyd”用粗圆表示;(b)、(c)句分别凸显“hammer”“glass”,“hammer”“glass”用粗圆表示。因为三句的出发点不同,(a) 句的出发点是“Floyd”,(b)句的出发点是“hammer”,(c)句的出发点是“glass”。凸显的成分不同,不同的成分充当主语,但能量的出发点是Floyd,是施事,作为主语最凸显,最具代表性,是典型的主语。在句子结构中,不论是何种成分作主语,主语最先进入视觉中的部分,是图形部分,是关注的焦点,因而具有最高凸显度。不同的主体作为主语就是对不同成分的凸显。三个句子有相同的语义,但是对不同主体的凸显。而力的传递是一个瞬时的过程,我们看到的往往都是作用的结果,因此似乎整个句子相对于更大的结构是凸显图形,都用粗线“圆”表示。图4 是能力传递的一个过程图,看到的凸显成分是主语;而图2 表示的是实际的凸显结果,因此主语、宾语都用粗圆表示。

我们对句子解读时实际上如能量一步步向受事传递一样,注意力是一步步向前移动的。在句首我们开启视窗,接着视窗前移,一步步进入下一视窗,直至句尾视窗关闭,完成一个句子的理解。

如图5 所示[4]:

图5 小句的视窗路径(Langacker, Conceptual,Grammatical and Discourse Structure,2)

处于当前视窗的成分成为图形,随着注意焦点的转换,进入下一视窗,先前视窗的成分成为背景,每一成分随着视窗的开启、关闭,先后成为图形、背景。图中实线框代表当前视窗,虚线框代表更高一级成分的视窗。上图解释的是随着视窗的移动,每一个词先后成为“图形”的线性过程,当视窗前移到下一成分时,先前图形就变成背景了。所谓的高一级成分的视窗实际上是高一级语义形成的视窗。所以有熟练读者“一目十行”的例子。一字一字的视窗是最低级的视窗形式,句中以主语、谓语成分等形成的视窗是高一级的视窗,因此造成凸显的层次性。

(三)凸显对句群的解释

随着注意视窗的开启和隔断,图形和背景一起完成释义,成为下一句子的出发点。并且句群有一个中心焦点,即这一句群的话题,是处于半激活状态的,在这一话题的统领下,意识焦点从一句向下一句扫描,直至获取句群的意义。[5]Langacker 用两个句子时的视窗移动图解了这一情况[6]:

两个句子时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a)She shot him! She shot him! (Coincident content)

(b)She shot him.He died instantly.(Overlapping content)

(c)She fired the gun.He died instantly.(Disjoint content)

图6 (Langacker, Access, Activation and Overlap:Focusing on the Differential,6)

方框i 为前一视窗,标号为i+1 的方框为后一视窗。可以看出(a)中前一视窗和后一视窗重叠,(b)中前一视窗和后一视窗部分重叠,(c)中i 和i+1 是分离的。图6 解释了句子层次上的视窗前移情况,实际上和图4、5 所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当前视窗的成分是凸显成分,作为图形,前一视窗的成分作为背景。这一视窗的成分可以是词、短语或句子、语段。

(四)凸显观视角下的叙事语篇研究综述

凸显观对叙事语篇的研究主要分为词汇、句法、篇章三个方面的研究。

对词汇的研究主要是依据位移事件遵循图形/背景的认知原则,分析位移事件形成图形/背景的认知基础,提出事件域认知模型。如:Talmy 研究几种语言在记叙文本中在表达位移事件时的语言框架,发现位移事件的概念表征的六个成分(四个中心成分:主体、背景、位移、路径,还有两个可选成分:方式及原因),及位移事件图形/背景化的过程。位移、路径开启了注意力视窗,注意力视窗的隔断使组成事件框架部分的概念内容被背景化。王寅依据凸显原则,提出了针对动态事件和静态事件、语言多层面上的事件域认知模型,解释了事体命名时概念的形成、词性转换、词义变化、反义同词等语义问题,并指出事件域认知模型也适用于句法、语篇等层面的分析。[7]匡芳涛、文旭也指出图形-背景论也可以解释一维时间轴上的事件。[8]

对句法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具体位移事件的句子进行凸显分析,结果发现英汉语言基本上遵循凸显认知原则。Talmy 认为“移动主体优先于参照物”。[1]在简单句中所提及的第一个客体与第二个客体在句中位置互换,是图形与背景的互换,意义也许没有区别,但凸显的视角有所不同。在复合句中,所提及的是第一事件与第二事件,两事件也可以互换位置,这种图形/背景的互换是对不同时空域的凸显。[1]也就是说在表达两事件时,当它们存在特定的时间关系,先前事件往往被作为参照点或者背景, 后来事件被当作需要参照的,也就是当做图形。李雪对英汉移动事件移动主体和参照物语言表达进行了对比,发现除了少数违背“移动主体优先于参照物”的情形,英汉语言用句子表达时有具体表达形式部分存在差异的情况,英汉语言在句子层面都遵循凸显认知原则,即把认知上凸显的概念放在句法上凸显的位置。[9]

对语篇的研究主要是以凸显的认知焦点转换机制为依据,对段落的主题和叙事语篇的叙事构建进行了分析。Chafe 提出基本主题的理解和实施需要允许几个意识焦点扫描这一关注中心。[10]121任绍曾分析了介于小句和段落之间的“基本主题”,指出由于注意焦点的有限容量,“基本主题”是由意识溢过几个焦点获得的,是半激活性的,并为叙事提供行进方向,从而使得一个注意焦点能向下一个注意焦点行进,以获得一个又一个基本主题。[5]贺学勤指出情状句在事件域中以“图形--背景—图形”链推动叙事的发展,是界性在语篇层面的反映[11]。

二、凸显与叙事语篇认知

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既定的关于凸显对于语篇的解释,但图形/背景对已有语言现象的解释对如何认知语篇有很大的启示。以上对语篇各层面的解释表明凸显是分层次的,而语篇是个语义复杂体,对其进行的识解也必须是分层次的。在认知语法中,也体现了这一观点,即任何大小的结构都是象征单位,语法和语篇构成不同阶层的结构。象征单位可以是句子中或是超出句子外的结构,语篇是语篇层次上的语法结构。篇章结构和句子一样都有等级划分。凸显认知因其自身固有的特性使其成为适用于阐释语篇的认知原则。

而作为最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的“故事”,不论是事实发生的事还是人们内心的不同体验,都是以叙事展现其存在,并通过叙事形式使各种观念深入人心。[12]3可以说人类是通过故事进行认知,也就是说通过故事人们构建并保存对世界的知识。[13]因此叙事和认知天然地结合在了一起。叙事是序列事件的再现,记叙文中的事件又主要是以时间、空间顺序为线索进行安排的,而凸显是人类对“语言空间”结构和“时间事件”结构进行概念化的重要认知原则,[8]那么时空结构的语言表征就被自然地打上了“图形/背景”这一认知原则的烙印。

三、凸显观视角下的叙事语篇研究模式探索

Talmy 解释了叙事语篇中不同时空的两事件的图形/背景情况。Chafe 把凸显观的解释力扩展到语篇层次上。任绍曾以注意焦点理论探讨语篇的基本主题实际上是凸显观运用到语篇层次上的又一尝试。王寅提出的事件域认知模式为叙事语篇的凸显认知分析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贺学勤用凸显解释了叙事发展的认知原则。凸显认知原则已经把对叙事语篇的研究从句子层面扩展到了语篇层面,解释了连续事件叙述的语言表达方式的成因。但是他们对叙事语篇的整体构建没有做系统的解释。主要基于凸显认知的层次性特点,本文提出对记叙语篇进行题目、命题、主位层次上即语篇、句子、词汇层次上统一的凸显研究,从而对话题/论述、叙事发展、叙事视角,这些叙事语篇的重要问题作出统一的解释。

(一)主题上的凸显

语义是概念结构,是一种意象图式(Langacker2007,Lakoff,文旭2002 等)[14]5[15]20-43[16],在语言表层上,主题与题目相对应,题目从而成为语篇层次上的话题。它指明叙述的中心内容,并促使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心理过程,最终完成该篇主题的获得。一个特定的题目会激发特定的语篇图式,也就是题目为语篇的生成和理解提供宏观上的整体限制。题目是作者选择的用来凸显其主题的,不是任意的选择,是和语篇密切相关的。就如同谈及Fillmore 有名的商业买卖事件时,人们就会激发相关的买者、卖者、交易现金和交易货物四个主要图式一样,题目激发语篇的相关图式。没有题目,人们可能很难对语篇作出正确的理解。Carroll 指出没有题目激发相关的图式时,人们对语篇的记忆也变得困难。[17]176如下面一段文字:

With hocked gems financing him, our hero bravely defied all scornful laughter that tried to prevent his scheme.“Your eyes deceive,”he had said,“an egg not a table correctly typifies this unexplored planet.”Now three sturdy sisters sought proof, forging along sometimes through calm vastness, yet more often over turbulent peaks and valleys.Days became weeks as many doubters spread fearful rumors about the edge.At last from nowhere welcome winged creatures appeared signifying momentous success.

没有题目,人们对此段落的内容很少能回忆起来,而当被告知此段的题目是“Christopher Columbus Discovering America”时,人们能回忆起此段的更多内容。对语篇的记忆更多的是靠图式来进行实现的,而对语篇的理解也是靠相关的图式的激活来实现的。Bartlett 研究发现英国大学生因为没有相对应的图式,在阅读爱斯基摩人的故事时有很大困难。[17]175这说明在阅读时读者一定要激活相关的图式,而题目就是语篇宏观语义的出发点和参照点,可以帮助人们激活相关图式。又如:

Perceiving myself in a blunder, I attempted to correct it.①I might have seen that there was too great a disparity between the ages of the parties to male it likely that they were man and wife.②One was about forty; a period of mental vigour at which men seldom cherish the delusion of being married for love, by girls: that dream is reserved for the solace of our declining years.③The other did not look seventeen.④

Then it flashed upon me- ‘the clown at my elbow, who is drinking his tea out of a basin and eating his bread with unwashed hands, may be her husband.Heathcliff junior, of course.Here is the consequence of being buried alive: she has thrown herself away upon that boor, from sheer ignorance that better individuals existed! A sad pity-I must beware how I cause her to regret her choice.’ ⑤The last reflection may seem conceited; it was not.⑥My neighbour struck me as bordering on repulsive; I knew, through experience, that I was tolerably attractive.⑦

‘Mrs.Heathcliff is my daughter-in-law,’ said Heathcliff, corroborationg my surmise.⑧He turned,as he spoke, a peculiar look in her direction, a look of hatred unless he has a most perverse set of facial muscles that will not, like those of other people, interpret the language of his soul.⑨

如果人们不知道上面一段话出自Emily Bronte 的《呼啸山庄》的话,恐怕很难理解这段文字,或是很难作出正确的理解。

(二)情态句的凸显

对叙事语篇的理解即为对相互联系的事件的理解,因为对叙事的理解即是对事件的配置,事件配置中的事件是相互联系的。[18]8而叙事的发展体现在故事的动态过程中,动态过程主要体现在情态句上。从语言表层看,情状句就是有动词短语的句子,并按照时间界限的有与否,可以把情态句进一步划分成完成与非完成情态句。完成情态句构成叙事过程,非完成情态句为前者提供支撑材料,两种状态间及完成情态句之间,因凸显而表现为相应的图形/背景,图形/背景不断转换,推动语篇的发展。[11]以上面一个语篇片段为例,让我们看看叙事是如何构建的。

这一片段是画眉山庄的租客洛克伍德到呼啸山庄作客的一个情景,他为了搞清男女主人的关系而进行回想和思考,最后由男主人公“老Heachcliff”对女主人的介绍而确定其身份。第一段以“我试图却更正之前说错的话”开始,句中用“attempted”这一动词来凸显故事的这一情节,“我”千方百计地想搞清楚自己是哪里弄错了,因此出现第一段的后半部,“我本应该看到”(might have seen)“一位是”(was)“另一位看起来不到十七岁”(did not look)。第一句为完成情态句,为凸显的图形,后三句为非完成情状句,为前者提供背景信息。第二段第一句话“然后一个场景在我脑海里闪现。”把我们引向另一场景即单引号中的信息,“我”回想起在我左肘边坐着的男子,小Heachcliff,他一定是那位年轻女子的丈夫等等。完成情态句“Then it flashed upon me”成为第二段的凸显话题,使我对当时情景的回忆得以展开,及引发我对“小Heachcliff”的厌恶,更多的是对“Mrs.Heachcliff”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的惋惜。第三段完成情态句“老Heachcliff 说这是我的儿媳”把我从回忆中拉回来并证实了我的推断。这一片段通过凸显认知分析,可以清楚地得出其叙事的推进:“我”试图修正搞错的事,于是我想到一些事实情况,接着当时场景回忆闪现出来,然后对当时具体场景进行表述,最后“老Heachcliff”说话证实我的推断,整个片段是按图形/背景/图形/背景…来推动叙事过程的。

(三)主位上的凸显

叙事语篇的视角、时空是叙事研究的重要内容。叙事视角是每个叙事语篇隐藏的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能从句首和句中的人称关系中得到确认。因为不同词汇的使用反映了人们观察事物的不同视角;而不同的叙述视角反映了观察者不同的认知方式,是对不同意象的凸显,叙述者也同时有意或无意地实现了对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的传递。[19]214如:He said she was a divine beauty in the past.和She said she was a divine beauty in the past.的真值客观条件是一样的,但主观意象意义不一样。前句表达在他心中她是个大美人,有的人这样认为,也有的人不这样认为,而他并不在乎。后句表示的是她自认为自己是个大美人,她也不在乎别人是什么看法。而主位因其在句子中位置的凸显性使主位上的词汇成为句子的关注焦点,是出发点和参考点。主位上的主语原型是实施者,除此之外,还有经历者主语、体验者主语等,因此主位上可以进行叙事视角判断。任绍曾分析了语篇连续主位对叙事中主要人物的凸显,指出语篇客观世界回答了发生了什么事,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20]除了主语主位,主位类型还包括时间、地点主位等。叙事一般都是按时空顺序安排的,通常是把时间、地点等信息内容放在主位上作为时空分界的标识。主位是句子的出发点、参考点,主位上的信息考察是研究叙事视角、时空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把主位信息作为词汇层面上凸显研究的重要方面。

如上面一个片段9 个句子中主位数共为10个,人称主位占了8 个,分别为“我”(①②⑦句中的I)“小Heachcliff”(⑦句中的My neighbour)“她”(④句中的The other)“老Heachcliff”(③⑧⑨句中的One,Heachcliff,He),而“我”占了3 个,因为这一片段是第一人称外视角,即以洛克伍德这一故事情节参与者之外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老Heachcliff”“小Heachcliff”“Mrs Heachcliff”都是“我”所叙述的故事中的人物,而“老Heachcliff”在主位上出现了3 次,第一次是在句③中作为“我”回想的对象被提及了一次,另外两次出现在最后一段的句⑧⑨中,真正推动叙事发展的只是后两次,所以根据主位上故事参与者与故事非参与者主位数量的对比及各故事参与者主位数量的对比,可以看出“我”是叙述者,“老Heachcliff”是中心人物,而“小Heachcliff”“Mrs Heachcliff”角色的地位就显得不如“老Heachcliff”那么突出。这一段由于没有太大的时间跨度,故事发生在一个固定的场所——呼啸山庄的会客厅,文中也就没有体现出时间、地点主位。

叙事文体中时间、地点主位的数量虽然不如游记、方位说明等文体那样突出,但由于时空概念是人类进行概念认知的基础,有助于人们在头脑中对事件的构建,时间主位提供时间线索,地点主位提供事件发生的地点场景信息,因此记叙文尤其侦探小说往往出现大量的时间、地点主位。[21][22]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结 语

本文概述了从凸显观角度研究叙事语篇的主要成果。凸显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模式,凸显的图形是认知的出发点、参照点,凸显是动态的,分等级的,低一层次的凸显构成高一层次的出发点和参照点,对词汇概念、语法、语篇有统一的解释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研究叙事语篇的总体构想,即从词汇、句子、语篇三个方面对叙事语篇进行的凸显研究并进行了语篇实例分析。

这种对叙事语篇分层次的凸显认知研究是对语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考察,是符合语篇认知规律的。语篇层次上,题目凸显了语篇主题。题目是语篇语义最高层次上的出发点,引导读者自上而下的心理过程,构建故事相关的心理图示,有利于理解语篇的连贯性。句子层次上,用情态句的凸显,推进叙事的发展。词汇层面上,主位信息凸显叙事视角及叙事时空的构建。句法主体是句子的出发点、参照点,开启注意力视窗,句法背景是目的、界标,引导注意力视窗。句法主体与句法背景线性排列,引导注意力视窗的不断前移,帮助读者进行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最终在心智中逐渐形成一个连贯的叙事。今后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以便使此模式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检验与完善。

[1]Leanard Talmy.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1[EB/OL].[2012-06-02]http://linguistics./buffalo./edupeople/faculty/talmytalmyweb/Volume1/chap5.pdf.

[2]F.Ungerer & H.J.Schmid.An In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Yuan Gao, Thomas Fuyin Li eds.Ten Lectures on cognitive semantics be Leanard Talmy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0.

[4]Ronald Langacker.Conceptual, Grammatical, and Discourse Structure [R].Paper presented to CCLC Workshop 3, Shanghai: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11.

[5]任绍曾.关注中心和基本主题---试析小句与段落之间的语篇单位[J].外语教学,2009(4).

[6]Ronald Langacker.Access, Activation, and Overlap: Focusing on the Differential [R]Paper presented to CCLC7,Shanghai: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 2011,7.

[7]王寅.事件域认知模型提出的理论背景[C]//张辉.认知语义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8]匡芳涛,文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2003(4).

[9]李雪.汉英移动事件移动主体和参照物语言表达对比[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5).

[10]Chafe, W.Consciousness and Time [M].Chicago&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11]贺学勤.情状句之于叙事语篇发展的认知建构[J].外语学刊,2009(1).

[12]申丹.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3]P radl, Gordon.Narratology: The Study of Story Structure[EB/OL].[2013-04-03]http:www.eric.ed.gov/PDFS/ED250698.pdf.

[14]Yuan Gao, Thomas Fuyin Li eds.Ten Lectures on Cognitive Grammar by Ronald Langacke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15]Yuan Gao, Thomas Fuyin Li eds.Ten Lectures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by George Lakoff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16]文旭.认知语言学的认知目标、原则和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17]David W.Carroll Psychology of Language [M].Being 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

[18]戴维赫尔曼.新叙事学[M].马海良,译.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9]陈建生.认知词汇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0]任绍曾.叙事语篇的多层次语义结构[J].外语研究,2003(1).

[21]刘景霞.主语主位化的语篇功能及其认知理据[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1(3).

[22]金春伟.英语主述位理论中的状语主位化[J].福建外语,2002(2).

猜你喜欢
视窗主位主语
视窗
视窗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视窗
希拉里败选演讲稿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