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艳艳
(黄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遵照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发生了转变:把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兼顾听、说改为以听、说为主,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从这个目标中,我们能够看到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兼顾听、说的重视语言输入的教学模式必然要转向以听、说为主的重视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的教学模式。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顺应大学英语改革的时代要求,黄山学院采用了大学英语分类分级的教学模式。把非外语专业本科学生分成A、B、C 三类来实施大学英语教学。A 类是指除B、C类外的非外语专业本科学生(包括中韩合作办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B 类为艺术、体育类专业本科学生;C 类包括对外汉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对外语教学要求较高的专业的本科学生。
A 类实行分级教学。学生入学后根据其高考英语成绩,按照30%、60%和10%的比例,分成A、B、C三个级别进行授课,实施212 教学模式,即每周2节大学英语综合课,1 节大学英语口语课,2 节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课。综合课程主要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采取的是大班集中授课的方式,就课本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外语教学的特殊要求,口语课采用的是小班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口语训练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课则主要在机房进行,学生利用自主学习平台,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同时可以利用平台上的其他学习资料,逐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B 类学生不实行分级教学,为行政教学班,实行3+1 课堂教学模式,即每周3 节大学英语综合课、1 节听说课。综合课也主要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而听说课则安排在了语音室,可以进行听与说两方面的训练。C 类学生不实行分级教学,为行政教学班,其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与A 类的A 级班学生相似,因其专业对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故而C 类学生的综合课和口语课比A 级学生均多出一节。实行322 的教学模式,即每周3 节大学英语综合课、2 节大学英语口语课、2 节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课。
从黄山学院实施的分类分级的教学模式看,对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都发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对A、B、C 类的学生都开设了有针对性的口语课和听说课。毋庸置疑,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成功地进行交流交际,口语作为其最直观的表达形式,必将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新的分类分级教学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值得大家共同努力和探讨。
Krashen 的输入假说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可理解输入产生的,把语言习得完全归功于语言输入,并提出语言输入所具备的四个重要因素:可理解性、趣味与关联、非语法程序及足够的输入量。他认为习得者接触的可理解输入越多,他们的二语能力就越强,认为学习者一定要懂得输入的语言材料,但语言材料又不能太复杂。一旦学习者将他们的注意力放在理解复杂的语言结构上,语言输入便失去了其真正的目的和有效性。因此,Krashen 提出了“i+1”的输入原则。“i”指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而“1”指适度超出学习者语言水平的输入。[2]该原则实际上就是指语言输入总体难度不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但又要包含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能力的语言信息。[3]Krashen 认为这种输入可以使学习者提高其语言能力并提供协助理解语言的预警线索。大量的可理解输入能够帮助学习者获得目的语的思维方式,并逐渐吸收其语言模式,从而有效地抵制母语干扰。只有充足的输入,才可能有恰当的输出。
针对输入假说,Swain 以加拿大沉浸式语言教学项目中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了输出假设,认为只依靠可理解输入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 又需要可理解输出。[4]该理论认为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四个方面的作用:增强流利性、促进注意功能、检验语言假设的正确性、元语言功能。学生在获得一定量的输入后,教师就应当鼓励和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引导他们逐步从语言的输入转向语言的输出。
通过以上对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的简单理解,不难看出,虽然口语主要体现出语言学习者的输出能力,但也不能一味地强调语言的输出而忽略语言的输入。要想学生能够流利准确地使用英语,教师应当在对学生有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之后再来强调语言的输出。只有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们才能将学习过程中存储的大量的语言输入通过口语的方式表达出来。
既然语言输入是输出的基础,要想提高口语产出能力必须以大量可理解输入为保证,而且只有等到输入发展到一定程度或具备足够的语言知识积累,输出才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输出是输入的目的。输入更需要用输出任务来强化刺激,引发动力,从而达到使用和产出的目的,最终做到自由地使用。因此,在新的分类分级教学模式下,在口语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到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动态统一,不能顾此失彼,不能有所偏移,要均衡发展。
既然语言输入和输出有着如此动态统一的关系,要让学生有效自由地进行语言输出,首先教师就要从语言的输入层面上下功夫,要注意采用切实、有效、可行的策略。
1.多提供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语言输入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语言状况,进行大量的有效的语言输入,让学生逐步掌握语言使用的模式。因此,寻找略高于学生现有英语水平的材料作为口语课材料是很关键的。如果所选材料过于简单,学生容易感到厌烦。如果选取的材料过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上教师如果选择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热点新闻、风俗习惯和文化等相关的内容,学生就会觉得这些材料和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就会觉得自己有东西可说,也乐于参加讨论或模仿,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黄山学院的具体教学模式,面对A 类中的A、B、C 三个不同级别和C 类的学生,教师可以选取适合他们的不同难度的口语材料。A 类中的A 级和C 类学生因语言水平及对其语言要求较高,教师可以选取较难一些的语言材料。B 级学生是主体,难度要适中,而C 级的学生一般而言英语水平较低,因而只要选取一些最为基本的语言材料进行输入即可。
虽然口语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日常会话的开启、结束、话题转移等都有一些固定的结构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语块”。因此,在输入过程中教师应当提供基本的“语块”结构,而后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背诵,准确地记在脑海里。例如,表示会话开启的语块常有“Good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Hi, how are things?”、“Hi, what’s new/up?”、“Haven’t seen you for ages.”。谈话结束时人们常说“It’s been very interesting talking to you,but I really should be off now.”、“It’s really a good party.Thank you for inviting me”、“Don’t forget to keep in touch.”、“Well, let’s leave it at that.”等。而对于话题的转移,人们则常说“What you said remind me of ……”、“By the way, do you know…… ”、“I want to suggest…… ”。通过背诵,这些固定的结构模式储存在了学生的记忆里,交际时学生就可以立即表达出来。这样既缓解了一定的交际压力,也给了学生极大的自信心,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和地道性,更加有利于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5]
2.注意增强语言输入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选定了合适的口语材料之后,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来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则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如果过分地依赖教材,一味地播放音频或视频材料,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打破现有的教学材料的限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兴趣的语言输入,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在增强语言输入的趣味性的同时,教师也可想方设法丰富语言输入的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利用英文歌曲、原版电影的精彩片段等材料来丰富语言输入的形式。
为进一步增强语言输入的互动性,在口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设计出各种交际活动,提供简单有效的语块结构,创造大量的交互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教师则更应亲自参与到课堂的交互活动中去。教师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常见的场景,比如在餐馆、车站、医院、商场、开会、面试、影院等,让学生利用背诵的固定的语块结构模式,进行模仿交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表达意愿、情感、建议等各种语言输入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互动性,保障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简单的日常交际。
学生在获得一定的语言输入,有了大量的语言表达模式的存储之后,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进一步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引导他们从语言的输入转向语言的输出,逐步提高口语的输出能力。
1.提供轻松的课堂气氛,创造多种语言输出形式
受旧有的英语教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已习惯于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而对于自我的语言输出,态度并不积极。有的学生是由于缺乏一定量的语言存储,不知如何说。有的学生是害怕说错,不敢开口说。因此,在口语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开口表达。
学生有了说英语的意愿之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多种的输出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口语机会,逐步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
根据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分为语法类、技能训练类、图片类、综合类四类。语法类包括英语造句、英语解释、改正句子、句型变换等;技能训练类可以为重复句子、朗诵段落、复述短文、续说故事等;图片类有填充表格和看图说话;综合类则可包含口头报告、摘要、面试等活动。
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可以将这些活动分为初级类、中级类、高级类三大类。对于口语表达程度较弱的C 级学生,可以选择初级类的活动,例如重复句子、大声朗读、填充表格、改正句子、句型转换等。占主体的B 级学生,可以选用诸如看图说话、描述或解释、提问回答、讨论这样一些难度适中的中级类的活动,而对于A 级及C 类的学生,教师的要求可以高些,选取摘要、面试、口头报告、辩论等活动来刺激和鼓舞学生的输出表达。此外,像故事接龙、小剧表演、你比我猜之类的游戏和学唱英文歌曲等形式都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
2.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组织第二课堂
虽然进行了新的分类分级的教学模式,A、B 级的学生每周有一节口语课,C 类学生有两节,而C级学生则没有单独的口语课,但毕竟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课堂外的时间则是教师应当要好好利用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课外口语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而第二课堂的活动则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说英语的兴趣。
第二课堂应以教师指导、学校组织、学生社团组织、计算机网络辅助为基本模式。教师指导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进行训练和辅导。学校组织是指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各级别的英语口语竞赛,如全国的CCTV 英语演讲比赛、校级的英语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学校进行统筹安排,做好指导工作。学生社团组织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的作用,利用社团活动、板报、橱窗、报纸、广播等媒介,让英语学习深入校园。英语歌曲卡拉OK 比赛、英语小品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都可以统一规划安排。计算机网络辅助是指多媒体辅助英语口语会话训练和网络口语训练。[6]黄山学院的英语自主学习平台中的新视野和新理念系统都提供有人机对话、口语练习等资源。如此多方位立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必然会进一步推动学生开口说英语。
分类分级的教学模式在黄山学院是新的改革和尝试,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其核心内涵就是努力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我们要输出输入并重,利用一切有效的资源,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群策群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吴燕,蔡叶.输入输出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2008(3).
[3]曾泽林.Krashen 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述评[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9(2).
[4]何魏魏,耿小超.从输入输出理论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1).
[5]杨洪,王晨希.运用语块理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输入输出能力[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6]李丹洁,刘德周.大学英语口语第二课堂活动情况调查[J].保山师专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