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女,彭长江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刑事诉讼法是法学十四门主干课程之一,在法律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的刑事诉讼教学,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对课程的实践性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致使该课程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毕业生空有理论,但不知如何处理实务,或者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才能勉强适应实践的需要。
刑事诉讼理论及书本知识是教师讲授的重心,学生空有理论,但却无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动手能力及处理实务能力较差。
传统刑事诉讼教学中,绝对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常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记笔记,迫于考试的压力,被动地背笔记。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及主动性的激发从未被当过重点。
传统的刑事诉讼教学中,决定学生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就是期末考试的分数。不论平时表现如何,被记入档案的是不及格的分数或补考后的成绩。
在保持理论教学课时不变的基础上加大刑事诉讼实践教学比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处理实务能力为中心,用更为公允的考核方式取代分数决定论,是刑事诉讼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1.带学生到律师事务所参观,并与资深律师座谈。学生在律所第一次见到书本中提到过的各种文书,对讯问笔录、判决书、辩护词、代理词的格式有了直观的认识,对实践中必须注意但课堂上没时间提及的问题有了一定了解。学生拿着律师们提前准备好的、已经装订成册的典型案例,试着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去解决实务问题。在看卷过程中,学生乐于思考并积极提出问题,如了解刑事案件收案、办案流程、一些典型个案评判等知识。律师们根据自己执业经历从法理、现实法律规定、实务操作各种角度予以解答。
2.带学生到法院旁听刑事审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刑事诉讼过程。学生多是第一次亲历真实的审判,法庭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新奇。法院对学生来旁听也给予高度重视,将最完整的刑事诉讼庭审流程展示给学生。庭审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案件事体进行分析评价,要求其从控方、辩方代理人、被告人、被害人、法官从诉讼主体角色提出看法、进行评价,从社会、家庭角度进行深度挖掘,进行一下法制宣传和教育,从多种角度调动学生思想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找合适的辩题,结合章节重点内容,让学生结成正反两组,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辩论,最后再由教师点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记住自己的错误,加强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并且可以锻炼其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
2.采用模拟情景剧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自编自导短小的情景剧,要求尽量多的涵盖所学的知识点。事实证明,这种情景剧教学方式效果良好。同学们一般以宿舍为单位,基本上五、六个人一组。表演之前同学们会认真地筹划,甚至还精心制作了剧本。表演的情景剧涉及到了刑讯逼供、询问证人、管辖、回避、不公开审理等多个重要的知识点。同学们的表演也是惟妙惟肖,将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或从正面或从反面表现出来,旁听的同学在大笑的同时,也在认真寻找着情景剧里的错误。情景剧教学,学生若要将知识点表演出来,则需要对知识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在同学们随后提交的心得体会中,基本上都对本组表演的情景剧涉及到的知识点记得非常牢靠。在自己的潜能被激发的过程中,同学们将痛苦的学习乐趣化,更好地掌握了知识,又无形中增强了自信心。通过几年教学总结这是同学们真正喜欢的教学方式。
3.模拟法庭的筹备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最重要的环节
从案例的选取到角色的分工,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绝不主动干预。在筹备模拟法庭之前,同学们虽然已经学完了刑法、民法等实体法,但仅有这些理论知识还不足以完成模拟法庭或者说庭审程序。法律文书课是法律事务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学习了该课程,并不保证学生能够制作模拟法庭需要的全部诉讼文书,尤其是讯问笔录、起诉书和判决书。如何根据具体案例,制作相关文书,如何将刑事诉讼中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及宣判表现出来,如何确定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焦点问题都是在模拟法庭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模拟法庭为学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搭建了平台,是一个主动运用理论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将书本知识动态化、直观化的过程,亦是一个主动与实践接轨的过程。通过模拟法庭,同学们学会了如何搜集并使用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如何制作规范的法律文书;通过模拟法庭,同学们学会了提炼法律要点,学会了举证、质证;通过模拟法庭,同学们体会到了好的口才及逻辑思维能力对法律人的重要性;通过模拟法庭角色的扮演,增强了身为法律人的自豪感,为将来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确定平时成绩在综合评定成绩时的合理比例
首先,学生出自测题并附参考答案。若要完成出题任务,则首先要对相关的知识点有一定的掌握,才可能将其转化为题目。出题并做答案的过程,是主动的、自觉自愿的复习过程。要求学生在出完题目后,在班级内互相测试,让学生看到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考察角度,以便于全面掌握知识。
在讲授完一定的章节后,把学生分组,让每组选择一章,给其必要的准备时间,讨论该章的重点知识有哪些,通过怎样的讲述方式可以有更好的记忆及理解效果。在讨论后,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将本组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很高,从最初的拘谨到最后的完全放开,只经过了一个非常短暂的适应过程。这样趣味化的复习方式,帮助同学们轻松地记住了重要知识点,也锻炼了学生提炼知识点、认知知识点的能力。
2.课堂辩论、模拟情景剧及模拟法庭的参与情况是核定平时成绩的必要参照。在平时成绩的日常考核方面做些创新,目的是让学生不再为了冷冰冰的分数而被动学习,我们需要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只要学生认真参与了,那么相关的基础知识也必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巩固,减轻了期末复习的压力,也为未来的司法考试做好了知识储备。我认为在确定综合成绩时,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掌握在3∶7 比较合适。
3.将假期实践作为分数的有效参考。
如果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即使加上平时成绩,仍不能达到及格分数的话,学生还有一个从教师这里预支分数的权利,即假期要参与法律实践,并要认真撰写实践报告,在实践过程中,主动的学习刑事诉讼理论,以此弥补考试成绩的不足。刑事诉讼法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处理实务的能力远比分数更重要。用实践来换取分数的方式,既给了学生一个补救的机会,维护其自尊,又促使学生参与了法律实践,锻炼了能力,实属一举两得。
通过施行上述改革措施,学生们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刑诉法的运用能力,在专业实习或参加工作后,能尽快适应工作要求,处理问题较为灵活,有创新性。在我们对实习(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走访时,它们普遍对此极为认可。与法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相比,我们的学生学历不占优势,但良好的适应性及独立办案的能力广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在激烈的竞争中亦能争得一席之地。
刑事诉讼法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扩大实践教学比例,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始终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心。在今后的刑事诉讼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务的有机结合,注重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合理衔接,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力,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