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成人教育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的功能及其实现

2013-08-15 00:46张冰杰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残疾人社区融合

张冰杰

(曲阜师范大学 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一、残疾人社会融合现状

残疾人社会融合是指残疾人群体能够与其他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发挥他们自身的影响力,能够有效改善他们的社会融合现状,从而更好地被社会群体所容纳的一个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1]当前我国残疾人社会融合现状不容乐观,社会排斥残疾人现象还依然存在。

(一)政治参与度低

残疾人参与政治生活是现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政治行为,更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与政治民主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残疾人所应享有的全部政治权利都应得到尊重和保障。然而,当前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残疾人在政治参与层面还面临很多问题。在思想和心理层面,社会大众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残疾人也是一个社会人,享有一个社会人所应该具有的所有法定权利,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残疾人的政治参与度。即使一些有能力的残疾人对参与政治活动充满较高热情,但由于制度和法制保障缺失,他们的现实政治参与度与内在参政意愿存在一定落差。

(二)低就业,经济依赖性高

残疾人社会融合的关键在于经济融合,而经济融合程度的衡量标准取决于就业层次、就业率和社会保障的占有度。身体障碍的限制,加之根深蒂固的社会歧视与偏见,当前我国残疾人就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按摩、钢琴调音、卖艺等服务型行业。残疾人实现就业更多的是依赖政府介入或亲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信息网络,这种信息网络缺少应有的组织化,很难及时、准确定位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致使残疾人就业率很低。残疾人工作收入微薄且很少享有正规的社会保障和工资福利,经济地位低下,明显缺乏职业安全感。残疾人就业困难,导致其生存主要依赖家庭供养和领取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经济依赖性很高。相关研究表明,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残疾人家庭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家庭因残致贫,残疾人家庭消费能力低、遭受社会排斥,能够一直供养残疾人的能力十分有限。当前残疾人的经济融合实质上只是一种低水平、浅层次的表象融合。

(三)缺少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感不足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社会化及其再社会化过程与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文化为人的再社会化提供相应的规范指导、角色认同的培养和心理以及人格模式的造就;文化环境的改变是促进人们再社会化的主要动因。[2]身体障碍、自身角色以及心理障碍等因素的影响,使残疾人这一特殊而又十分弱势的社会群体在尝试性地接受、融入或接纳主流社会的观念、文化时,不可避免的存在本能的惰性与恐惧情绪。与此同时,残疾人由于自我调节能力不足以及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在面对主流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理念时往往会很难达到应有的认同水平,以至于无所适从。相对而言,当前的主流文化本身对残疾人的文化融合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与抵触。在主流文化与残疾人群体自身原有文化之间进行贯通与融合的过程中,如果残疾人长期不能融合到主流文化之中,他们势必会产生不满,由此而产生的残疾人群体亚文化很可能会与主流文化产生矛盾与摩擦,进而有可能演变成社会不稳定的矛盾来源。

(四)社交少,社会关系网络闭塞

英国社会学家巴内斯最早提出社会关系网络(又被称为社会群)这一概念,他认为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从属于各种社会群体关系。[3]当前,我国残疾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十分闭塞,社会交往活动较少。残疾人社会生活状况不佳首先表现在受教育程度低方面,他们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各方面的排斥与歧视,教育排斥现象尤为严重。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平均水平;即使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但身体障碍又使其在应对周围复杂环境时身心疲惫、力不从心。社会服务覆盖面窄、水平不高,残疾人能够接受的社会服务资源十分有限,超过八成的残疾人没有机会接受专业化社会服务;残疾人对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以及社会福利等政策知之甚少。残疾人的社会交往圈子较窄,社交活动仅局限于家人或是残疾人朋友,最多也只是与周围熟人的娱乐或是基本生活方面的接触。在婚恋关系上,残疾人更倾向于选择残疾人,不敢或很少考虑健全人。总之,残疾人距离融入主流社交关系网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社区成人教育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的功能

社区成人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残疾人综合素质,更是推进残疾人社会融合进程的重要工具,应积极探寻和发挥社区成人教育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的功能。

(一)政治功能

社区成人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引导残疾人树立公民应有的政治意识,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发挥自身独特的政治功能。社区成人教育通过各种政策和活动,帮助残疾人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引导他们树立符合社会要求的政治意识,强化残疾人参政、议政的意识与能力。针对社区内残疾人群体开展公民教育,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培养其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规导其准确定位自身的合法权益与义务,能够真正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从而消除残疾人的政治自卑感,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社区成人教育可以通过对残疾人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推动社会政治的进步。政治民主化同时表现在教育民主化的本身上,社区成人教育既能够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又是充分尊重残疾人民主化的一种教育实践。社区成人教育面向社区全体残疾人,致力于保障每位残疾人的教育权利,其本身就是民主化的反映和体现。在残疾人参加社区成人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民主习惯,能够扎实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4]

(二)经济功能

残疾人社会融合的关键在于经济融合。目前,我国实现就业的残疾人约有90%集中在加工业和服务业,多是低报酬、收入来源单一、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并且通常很难享有正规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社区成人教育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的经济功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根据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社区成人教育通过开展残疾人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向其传授从事生产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其掌握一技之长,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提升残疾人的职业层次和经济地位,增强其就业、生存能力。另一方面,社区成人教育能够帮助残疾人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技术、及时更新信息,填充知识和技能结构上的欠缺,促进其主动应对新挑战,实现自我突破。通过定期举办各类专业医疗康复活动,能够全面提升残疾人身体、科学文化以及思想观念等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培养残疾人的潜在能力和未来能力,提升残疾人人力资本力量,更重要的是社区成人教育能够全力提升残疾人对抗贫困风险的能力,缩小他们与健全人之间的经济差距。

(三)文化功能

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合,不仅要提升其经济上的生存能力,也要促进其与主流社会的文化融合。社区成人教育具有文化协调与文化综合功能,通过社区成人教育活动,能够使残疾人与主流社会群体相互了解,消除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隔阂,形成必要的文化认同与共同的价值取向,获得在主流文化背景下的生存能力。[5]通过文化教育,引导残疾人接受全新的文化观念与价值观,使其能用现代文化的标准来重新定位与审视自身发展,逐渐融入主流文化氛围,获取全新的文化信息。帮助残疾人形成健康、文明、积极的文化价值观,使其能够以包容、开阔的心态快速融入现代文明社会,共享人类进步的文明成果。与此同时,多元文化是人类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流动性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一大特征;社区更是多元文化共存的交互地带,社区成人教育为残疾人社会融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化交流平台,使他们有机会去了解和体验不同背景、不同形式的文化因子,从而减少文化排斥,真正增进文化层面的沟通与融合。

(四)社会功能

随着现代社区建设的飞速发展,残疾人的每一寸进步更离不开社区。因此,社区成人教育在残疾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具有教育组织形式灵活、教育时空广泛、教育内容贴近生活的特点,更容易与残疾人群体实际生活状况结合起来。[6]通过定期开展社区内其他成员与残疾人的交流活动,可以教育健全人逐渐消除对残疾人的误解与偏见,增强社会大众对残疾人的理解与沟通,让残疾人充分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关爱与支持,缓解其对社会生活的恐惧与压力。社区成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减残疾人与主流社会交往的陌生感和排斥感,积极调动残疾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有助于增强他们参与社会交往的自信心和主动权,使社会关系网络得以扩展,由封闭性逐渐走向开放性。社区内无障碍交流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可以为残疾人出行和与人沟通、交流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社区成人教育能够充分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支持网络来帮助他们有效扩展社会融合空间。

三、社区成人教育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功能实现的策略

社区成人教育对于残疾人群体而言,是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过程。残疾人参与社区成人教育的过程也是他们逐渐“再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消除残疾人社会排斥,增进社会融合的重要举措。

(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残疾人思想政治水平的发展程度是衡量民主政治发展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残疾人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和能力。要提高残疾人的政治参与力,社区成人教育必须要大力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营造文明的轻松氛围,弘扬现代政治文明、进步、科学和平等自由的理念,从而形成有利于增强残疾人政治参与意识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使残疾人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修养、国家与社会安全意识,增强融入主流社会的思想能动性。针对残疾人的具体情况,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其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道德意识,实现道德力量的约束。引导残疾人形成自己的组织来捍卫合法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各项政治权利,并与政府、残联和其它民间组织相互协调与及时沟通,从而实现政治维度的社会融合。

(二)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切不平等的根源在于教育的不平等。教育不平等,就业就不平等;就业不平等,收入就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生活就不平等”。[7]随着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的推进,就业成为残疾人社会融合进程中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社区成人教育应与政府、用人单位、残疾人紧密联合起来,把以前分散的康复训练、就业信息转变为一个协调的、综合性的、一站式的就业服务体系。该体系不仅包括争取为残疾人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还承担康复训练、过渡性就业和职业重建。开设短期或长期的就业指导课程,充分尊重每一位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最大限度考虑其自身存在的障碍;欢迎所有有学习需求的残疾人加入,基本上做到无“门槛”。强化残疾人在求职、维权等方面的岗位教育与培训,向其讲授面试、就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用人单位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全部符合岗位需要的残疾学员的个人信息,与此同时方便残疾学员择业,这样可以极大地缩减应聘、求职时间,提高就业效率和求职成功率。要与时俱进引导残疾人树立积极的就业意愿,增强生活自理和就业能力,使其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社区成人教育为残疾人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旨在鼓励他们在支持性就业条件下逐渐有能力进入到竞争性场所发挥一技之长,不断提升就业层次,最终实现本质意义上的经济独立、经济融合。

(三)加强职业培训和文化素质教育

“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只有在他们最终能对每一个人的利益,尤其是对地位最不利的社会成员的利益进行补偿的情况下才是正义的。这些原则拒绝某些人的苦难可以从一种更大的总体中得到补偿这种借口去为体制进行辩护”。[8]要充分发挥社区成人教育的文化功能,为残疾人开放夜校、电大、自学等社区教育资源,增加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社区成人教育要对残疾学员的残疾类型和程度分类,采取分类培训方式,重新选择职业培训项目,尝试“订单式”培训。对能接受一些适合智力情况的适应性训练和个别化职业训练的残疾学员,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和适应社会的技能,如生活自理等;另一方面要教授一些职业技能,如钢琴调音、按摩、针灸、烹饪、园艺等。社区成人教育通过对残疾人进行文化普及和培训,引导他们接受新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针对残疾人旧有的文化传统进行教育,逐渐消除其封闭的传统陋习,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来引导残疾人树立崭新的文化价值观,教育和规导他们早日实现社会融合,用现代文明的标准来重新审视自身发展。

(四)注重处理社会关系和适应生活的教育

由于残疾人从残疾人群体社交圈融入到主流社会要面临着两种不同社交背景的转换,这两种社交背景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参与社会融合的过程中残疾人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社交方面的挑战。通过向残疾人开放社区康复、娱乐等公共设施和资源,鼓励残疾人丰富业余生活,陶冶自身情操,逐步增强社区归属感。教育残疾人以自强不息、勇于奋斗的精神主动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教育他们不能靠别人的同情和怜悯生活,而应该去主动改变外界对残疾人群体的传统认识,争取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实现自身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帮助残疾人整合更多的社区资源,教育其学会“先走出去再引进来”,突破固有、封闭的社会关系网,开拓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广阔的社交平台。积极创造社区居民与残疾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知,以期形成主流社会与残疾人群体互相认可的社交观,实现社会维度的融合与发展。

[1]王 鑫.残疾人社会融合:现状及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1:10.

[2][6]刘程程.成人教育: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助推器[J].职教通讯,2008(9):41-43.

[3]路建红.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J].法制博览,2013(3):16-17.

[4]孙培东.社区成人教育的涵义与功能[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8):13-15.

[5]高志敏.成人教育社会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36.

[7]杨泽民.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扩展农村成人教育[J].职业与教育,2008(11):52-53.

[8]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13.

猜你喜欢
残疾人社区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社区大作战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