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2013-08-15 00:45刘秀香
潍坊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山东半岛经济区蓝色

刘 勇,刘秀香

(1.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2.潍坊中学,山东 潍坊 26103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离不开海洋资源与环境的支撑,山东半岛海洋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力水平也决定和影响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模与方向。因此,打造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岸带、海岛和海洋生态环境;加强主体功能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恢复重点海域生态系统功能;大力弘扬海洋生态文化,健全海洋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从而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的思想,因此,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过程中,落实以上战略部署,树立全新的海洋生态文明观,正确处理人与海洋和谐共生、良性循环的关系,早日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1年,联合国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了“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论断。[2]而当前为了缓解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海洋经济正在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新增长极。为了迎接和应对高新技术引导下的海洋经济竞争,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从而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基础。

(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随着海洋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不断拓展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致使人类面对的海洋问题日益增多,从而由海洋系统导致复杂的生态大系统内部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剧增。为了解决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人与海洋的和谐相处,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三)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海洋生态文明是人们在与海洋交往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活动方式、精神状态及思维方式等。其内在要求是:在自然观上,坚持海洋自然观、海洋整体论和海洋有机论;在认识论上,坚持人与海洋的和谐发展、共同进化;在价值观方面,强调尊重“海洋生命”的价值、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可见,人与海洋都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人类只有在与海洋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利益。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

总体上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濒临的海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海洋生态环境较脆弱,容易受到污染,并且难以治理与恢复。这就给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已受陆源污染的严重威胁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有黄河流入渤海,还有弥河、潍河、胶莱河等河流不计其数。受以上河流径流和陆源污染排放物输入的影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十分严峻,海水水质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海水中营养盐结构失衡、赤潮危害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偏低;加快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同时,清池、投饵、施肥等海洋生产作业势必造成海水水质的恶化;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海岸带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部分滩涂湿地生态功能消失,沿海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陆海环境污染类型已从常规污染向常规污染和新型污染的复合型、叠加型转变,致使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难度加大。

(二)面临石油污染的巨大风险

渤海、黄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开发利用海洋石油资源必不可少。随着海上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海上溢油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大,海洋环境污染的风险加大。石油污染主要包括海上石油开采、油船泄漏、陆上油田废水和落地油流向海排放;石油污染在部分海区形成油膜,严重阻碍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将大大降低水域初级生产力和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一旦出现石油泄漏将会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环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石油污染风险给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带来了极大困难。

(三)部分渔业资源已开始枯竭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近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是由于缺乏保护,使得部分海洋资源面临枯竭。渔业资源由于长期重捕捞轻养护,致使优质渔业资源趋于过度利用或严重衰退状态。据统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近海43种主要捕捞品种中有33种严重衰退或过度利用,两者合计占主要捕捞品种的78%。[2]在底层鱼类资源中,带鱼、小黄鱼、鳕鱼、真鲷、短鳍红娘鱼等资源已严重衰退,鲆鲽类、梅童、黄姑鱼、叫姑、白姑、东方鲀、海鳗、绵鲫、鲬鱼、马面鲀、蛇鱼甾、梭鱼、鲤喜 鱼、鲤安 鲤康等处于过度利用状态;在中上层鱼类资源中,太平洋鲱鱼和鳓鱼严重衰退,鲅鱼等已过度利用;在贝类资源中,毛蚶严重衰退,魁蚶、文蛤过度利用。上述鱼种的严重衰退,导致生物结构发生变化。这就给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四)海洋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明显失衡,较侧重于水产养殖业和渔业增殖业等第一产业的发展,而海洋运输物流业、新兴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旅游业、涉海金融和商务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由于忽视循环经济的作用,使得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和多层次利用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资源性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遭遇资源匮乏的困扰,比如因过度捕捞导致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海洋资源所有权权属观念模糊,任意占用海洋资源的短期掠夺性开发行为严重,加剧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及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也给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带来了更大难度。

(五)海洋生态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打造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求人们必须以全新的海洋生态文化观为指导,转变传统的海洋文化观,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于“中国梦”之中,科学统筹人与海洋的和谐发展,强化海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和公众参与机制,努力形成关心、珍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环境,打造和建设美丽海洋。但目前我省在海洋生态文化建设总体上只是刚刚起步,对海洋生态文化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意识导致部分企业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短期发展企业。尤其是部分干部和群众还缺乏海洋生态文化引领的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财富观和生活观等,致使新的活动方式、精神状态及思维方式等不能短时间形成。可见,营造全社会浓厚的海洋生态文化氛围任重道远。

此外,还面临公众海洋环保意识缺失、海洋环保法律不够健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环保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推动陆海污染同防同治,加强经济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1.强化陆源污染整治和防治

(1)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关停并转污染严重的企业;同时,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排污不达标企业,尽快完善污水处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等。

(2)强化农业和生活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畜禽养殖等污染防治,特别是要着力强化农村饮用水安全、城镇污水污泥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以及垃圾焚烧、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等,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从而切实改善陆地环境质量,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力争从源头上强化陆源污染整治和防治。

2.加强流域和海洋污染防治

(1)加强污染物入海排放管控,改善海洋环境质量。落实国家《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实施陆海统筹、河海兼顾、一体化治理,建立各有关部门联合监管陆源污染物排海的工作机制;重点对入海河口、市政排污口、混排污口、企业直排口的点源、面源污染以及近岸海域污染进行监控,整治或关闭污染严重的入海排污口;限期治理超标入海排放的排污口,优化排污口布局,实施集中深海排放;建立威胁海洋生态环境企业登记备案制度,逐步推行临海企业全过程清洁生产。

(2)加强海域污染源管理,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建立完善覆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域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对入海排污口、海上倾倒区、海湾、河口、海洋功能区、海水浴场、流动污染源和涉海工程项目等进行全面监管;配套建设船舶和港口的油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严控船舶、港口、石油平台倾废排污,防范突发性海洋污染事故的发生;改进和提高海产品养殖技术,把养殖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莱州湾海洋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示范项目,逐步恢复海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加强海洋灾害防治,不断改善海洋环境质量。高度重视海洋生态安全,加快推进海洋观测台站、地波雷达监测系统等预报警报设施建设,增加监测观测密度和深度,形成海陆空一体的监测预报网络,着力突破风暴潮、赤潮、绿潮、海冰、海浪、地震海啸等重大海洋灾害精细化预警关键技术,提高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完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构筑海上安全生产和海洋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加强海洋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保障用海秩序及海洋环境与生态质量,切实加强海事管理,积极发展海事仲裁业务。

(4)恢复重点海域生态系统功能,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实施海洋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开展海洋生态补偿试点,维护沿海生态环境健康;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大力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岸线、海湾、海岛及重要的海洋生物栖息地、海岸地质景观及海珍品养殖区按照比例进行有选择性地保护;实施破损岸线和沿海滩涂治理修复工程,加强海岸带综合治理;大力发展人工鱼礁和近海生态养殖业,提高近海海域的渔业资源增值规模,加快近海渔业资源的恢复;加快重点河口和海湾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试点开展滨海湿地固碳示范区建设,通过退池还滩、人工湿地等生态工程,恢复重点河口、海湾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海域自身的环境承载和生态修复能力。

(二)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岸带、海岛和海洋生态环境

1.强化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

节约资源是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目标的根本之策。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过程中,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海洋资源、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1)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加快修编完善海洋功能区划,设立海洋资源开发决策管理系统,推进海洋表层、中层、底层立体开发,确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岸线、滩涂、海湾、岛屿、矿产、海水和渔业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使用。

(2)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证能源供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潮汐能、波浪能、海洋藻类生物能源和非粮燃料乙醇项目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确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能源安全。

(3)强化用水管理,提高其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强化节水措施,细化有偿用水制度,加快供水设施和节水技术改造,鼓励使用海水淡化水和再生水、循环水;限制发展高耗水行业,对工艺落后、水耗大的工业项目坚决关、停、并、转,建设节水型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2.切实保护海岸带、海岛和海洋生态环境

(1)不断完善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实行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推进海岸带资源资产化管理,提高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益;加强重点港口岸线、旅游岸线、养殖岸线监管和保护;严格涉海工程可行性论证和海洋环境评估制度,禁止在自然岸段保护区内开发建设、在旅游岸线开山挖石、在沙滩和海域违法采砂,保护海岸自然、人文景观,保持旅游岸线的公共属性,实施一批海岸带生态环境整治工程,恢复和改善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滩涂湿地,鼓励发展滩涂生态涵养技术,退养还滩,封滩育草,形成完整的海陆复合生态系统,补植加宽沿海防护林,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防护林体系。

(2)贯彻落实《海岛保护法》,保护海岛生态环境。开展海岛状况、海洋环境及生态系统调查,制定海岛分类开发与保护规划,促进海岛永续发展;开展无居民海岛的调查、规划、开发和保护示范工作;加快海岛地区污水、垃圾无公害化处理,完善配套防污设施,建设“清洁海岛”。

(3)加强渔业保护区建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严格禁渔区和禁渔期管理,有效控制、压减沿岸水域和近海捕捞强度;加强入海河口、海湾等重点渔场繁育区保护,定期进行生态容量评价和环境适宜性研究,逐步恢复海区原有生态系统;开展鱼、虾、贝、藻类的放流、底播增殖和资源养护,建设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加强养殖海域生态系统研究,制定生态养殖规划,注重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增养殖品种;积极推进生态、环保、节能互补型养殖模式与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加强海洋与渔业保护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海洋特别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三)大力弘扬海洋生态文化,推进蓝色经济区经济转型升级

1.大力弘扬海洋生态文化,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1)大力弘扬海洋生态文化,树立海洋生态文明理念。针对目前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度不高、海洋生态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的实际,应积极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建设海洋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基地,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宣传作用,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创造全省人民共同参与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良好环境,让人们逐步树立海洋生态理念、科学认知和利用海洋,倡导海洋绿色发展、引领海洋科学发展,共建海洋生态文明、打造和建设美丽海洋的观念和思想;注重海洋文化的保护与研究,把保护特色海洋文化资源与各类海洋生态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使其成为承载弘扬海洋生态文化的重要平台,营造全社会浓厚的海洋生态文化氛围;以海洋生态文化为引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极,实现人海和谐,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作用。

(2)不断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总体上从宣传引导、创新驱动、制度保障、共建共享等方面,具体从建立提高全民海洋生态文化意识和素养的导向机制;建立取得海洋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新成果的驱动机制;建立加强海洋生态文化法律制度建设的约束机制;建立创新发展海洋生态文化管理体制的长效机制四个方面,构建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

2.优化沿海产业布局,推进蓝色经济区转型升级

(1)优化经济区产业空间布局。根据主体功能区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结合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敏感性,实施严格的分区差别化环境准入和管理政策,严格环境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重点推进和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在胶东半岛着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构建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的“一区三带”改造提升和转型升级,增强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东营、滨州七大城市的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产业层次。

(2)推进蓝色经济区经济转型升级。明确产业导向,突出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以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传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重点优化沿海前岛临海高端制造业集聚区、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丁字湾海上新城、潍坊海上新城、东营临海石油产业集聚区、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海州湾临海重化工业集聚区和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九大核心区的产业布局,建立健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择优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扶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积极发展高效生态渔业,科学实施海洋捕捞,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贸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2]周秋麟.21 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J].人与生物圈,2004,(4)∶3-5.

[3]许真.山东半岛海洋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政策研究[C]//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2008-12-01∶17-23.

猜你喜欢
山东半岛经济区蓝色
蓝色的祝愿
蓝色的祝愿
蓝色使命
蓝色的五月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的研究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基于熵权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