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2013-08-15 00:46刘巧燕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刘巧燕

(怀化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怀化418008)

随着全球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教学成为当今世界英语教学的特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新时代英语教学的目标。教育部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也明确规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要不断深化,本文拟从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的目标出发,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概述

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50年代的美国,当时是为了培训外交官员和其他出国人员,目的是短期内掌握一些国外生活所需的生存技巧。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983年Gudykunst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Current perspectives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从此,跨文化交际学成为热门学科,20年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论研究者的相关专著、论文层出不穷,跨文化交际学显呈现勃勃生机。跨文化交际就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由于跨文化交际涉及文化和交际两个重要概念,看似简单的定义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因此,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内容也非常广泛。20世纪80年代集中探讨抽象的文化和交际理论,Gudykunst关于“减弱不确定性感” (uncertainty reduction)和Kim关于“跨文化调适”(intercultural adaption)的研究即是当时的代表作,但由于缺乏对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文化以及各个亚文化群体的实证研究,其可靠性令人怀疑。到了20世纪90年代,具体、客观、描述性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从而丰富了整个学科,增强了跨文化交际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在人类交际活动中,语言是一种主要的交际工具,文化构成交际的环境,交际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同时它促进了语言和文化的习得、传播和发展。语言、文化和交际组成一个庞大的人类活动系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言和文化的积累,英语教学具有“文化教学潜力”[1],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学习文化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1.英语教学的文化教学潜力

文化既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共有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是这个民族和群体共享的认知图示形成和修改的过程,还是这个民族和群体通过其认知思维、行为体验和个体特征相互作用而形成和发展的符号意义系统[2]。语言中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反过来,“没有语言的人类文化不可思议”[3]。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联性使得外语教学本身就是文化教学,无论是语音、句法还是语用都与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因而语言教学中可以挖掘出很大的文化教学潜力。

(1)语音与文化

人们的语音不同,一方面是因为个体独特的发音,另一方面与社会文化因素有关,它代表群体语音的特点,反映了人们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折射出人们不同的政治倾向和价值观念。不同地域的人生活环境、人文环境或者教育程度以及地位不同,他们的语音语调会有较大差异。如美国黑人英语与中产阶级为主流的白人英语在语音和语法上就有很大的差别。

(2)句法与文化

句法是连词成句的方法和规则,这些语法系统和规则受到该语言群体的思维和文化特点的影响,也带有一定的文化成分。句法传承了语言,本身是有意义的,它与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之间密切相关。

英语句子严密紧凑而形聚,其句法结构多用“形合法”,即空间搭架的形式,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通过大量反映形式关系的介词、关联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形式主语it,把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和独立主格结构等句子要素层层搭架,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示。因而复合句是英文行文的主要特色;英语有数目庞大的句法结构支持,意义的表达都有相应系统的框架程式。因为“西方民族从古希腊开始就注重形式逻辑,抽象思维,力求从独立与自我表现的自然界中抽象出某种纯粹形式的简单概念,最求一种纯粹的单一元素。”[4]

而汉语句子结构多采用“意合法”。它的突出特点则是时间的心理流程,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呈流水句式,按时间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法,一件一件地交代清楚,一层层地铺开。汉语的句法结构的限制较小,一般遵循“先旧后新,先轻后重,先小后大”的原则。作为一种非形态语言,汉语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古老的历史有关。长期农耕为主的经济生活方式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模式必然地使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带有综合性、宽泛性、灵和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反映在语言和语言分析上就是注重言和意的统一,以神统形。”[4]

(3)词汇与文化词汇是文化的最大载体。Sapir曾经说过:“一种语言的词汇可以看成是该语言群体所关注的所有的思想、兴趣和工作的总汇”[5]。所有词汇包括单词、词组、习语 (成语)、谚语、警句等都是一个民族的语言、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结晶,充分体现这个语言群体的文化环境、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缺乏对词汇的文化背景的理解就会产生歧义,从而影响跨文化交际。在英美人看来,龙(dragon)是一种能喷烟吐火,为巫师和魔鬼守护财富的怪物,甚至把(the old dragon)视为恶魔。当中国人谈起龙的传人,真龙天子,或当中国的家长们望子成龙,他们都很难理解。在英语中,如果把一个woman叫做dragon,意思则是她很凶狠,令人讨厌。

又如英语中的颜色词颇具特色。下面这段文字,你乍读起来可能有些费解,一旦你懂得这些颜色词的用法和文化内涵,就能明白其真正含义了。

Mr.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When I saw him,he was in a brown study.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

汉语的词由汉字构成,汉字在其创造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图像,无论是象形字,会意字还是形声字,都从图像识别开始。因而汉字是以形写意,形声义一体,既有“听觉效果”,也有“视觉效果”,属于表意文字;其认知过程可以说是“目治”,“形入信通”或“望文生义”。中国的很多成语故事源于历史和传说中的人和事,如郑人买履、黔驴技穷、守株待兔、声东击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这些成语不仅说明了词的来源,而且赋予了这些词丰富的文化内涵。

谚语和警句也是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如汉语的“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英语的“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等等。

(4)语言使用与文化

语言在人们交际过程中所传递的意义具有社会性、文化性,同时也具有语境性。语言的传递和接受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并受到语境的影响和制约。语言使用过程中,无论是言语行为和非语言行为都受语境制约,都要符合社会要求和文化背景,就是平常生活中问候、道歉、感谢、赞美这样简单、程式化的言语行为与社会文化因素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中国人和英美人对别人的赞美,表态上有明显差异,就表明了中西文化的语用差异。

Your English is very excellent.

中国人: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it is far from being perfect.

英美人:Thank you.

而语言使用如果没有考虑到文化差异等语境,会导致交际失败。

如:大学生A利用暑假时间在一家外企打工,期间他父亲病了,他想向他的老板请假:

A:——Mr.Smith?

B:——Yes,what is it?

A:——My father is not feeling well.

B:——So?

A:——He has to go to see a doctor.

B:——Go onwith it.What do you want?

A:——On Tuesday,Sir.

B:——bloody hell man,what do you want?

A:——Nothing,sir.

非语言行为与言语行为经常是并行的,同时能完善语言行为传递的信息。交际过程中,交际主体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传达的非语言行为讯息形式和内容同样受到社会、文化和语境因素的影响。Saville-Troike将这种讯息形式分为有声的副语言和韵律特征大笑等和无声的沉默、体态语、距离学、眼部行为、图片和卡通等[6]。如对于“沉默” 的理解,在英语国家,只要听清楚了对方的提问,就必须予以回答,即使是回答得文不对题也比不回答好,否则是严重的失礼。西方的传统是推崇雄辩,对说话和说话的能力特别看重,对沉默持否定态度。然而,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却时常允许保持沉默,一般认为这比回答不妥使自己丢脸或让对方难看要好得多。

2.跨文化英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其性质阐述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也是拓展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但在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而教学课时又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如何有效进行跨文化外语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跨文化意识淡薄,导致跨文化教学内容简单化。

二是把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立起来或缺乏主次。

三是跨文化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一虹指出[7],一种她称之为行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只关注交际行为本身和交际结果,执著于具体目标;另一种被称为知识中心模式,则集中于认知层面,只停留在具体文化信息的灌输上,但难以让学生产生切身体验,而且还不适于处理文化的多元性和动态性,传授的文化知识容易变成“定型”,忽略了文化能力的培养,这不仅阻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延缓了外语学习的进程。

针对以上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

(1)树立并强化跨文化意识。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等语言形式的学习以及听说、阅读、翻译、写作、实际交流等语言使用的学习感受和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从而树立起明确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由点带面、由表及里,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并逐步转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

(2)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跨文化教学内容很广,它包括了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目的语的文化知识及其文化交流、其他文化的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要坚持主次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炼文化学习项目,不能为了文化而教文化,学习项目应以教材为蓝本,与课文内容相关。跨文化外语教学是以语言教学为载体,“将意识发展、文化调适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和交际实践能力锻炼`四合一'的模式。”[8]当然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有深厚的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修养。

(3)反思文化差异,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承认文化具有差异性并容许文化差异共存,但不同的文化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教授外国文化的同时应提醒学生多了解母语文化,通过比较分析,才能更加珍爱本族文化;了解多种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风格将文化差异与不同的价值、意义系统联系起来,培养多视角的灵活的、立体的思维能力和与不同群体进行交际的技能通过跨文化交际实践和学习一些跨文化研究方法,最终达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向较高层次发展。

(4)教学中要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一方面文化学习项目应该在于本族语与者交往的过程中非常实用;另一方面通过教学环境、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学习者提供跨文化交际实践的机会,通过将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体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动态性,使学习者亲身体验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三、结语

本文立足于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的目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概述分析,探讨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虽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还对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效果没有进行实证性研究,今后在教学中将进一步探讨并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89-100.

[2]Kleinjans,E.On culture Learning[M].Working Papers of the Eastwest Learning Institute:Honolulu,Hawaii:East-west Center,Paper No.13.1972:3.

[3]Kluckhoh,C.Mirror for Man:The Relation of the Anthropology to Modern Life[M].New York:McGraw-Hill 1944:26.

[4]申小龙.中国文化语言学 [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209-210.

[5]Sapir,E.Language and environment.In D.Mandelbaum(ed.),Selected Writings of Edward Sapir[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49:90-91.

[6]Saville-Troike,M.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an introduction[M].New York:Basil Blackwell Ltd.1989:138-139.

[7]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7-31.

[8]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21.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