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

2013-08-15 00:44李穗丰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化基础

李穗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思科信息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跃,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被普遍接受并成为时代潮流.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界也从接触、到争论、进而认同并勇于实践国际化的历程[1].特别是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这就要求各高校更加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具有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一所外语类高等院校,一直在国际化方面不断摸索,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为己任,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通过“专业+外语”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2009年,该校又提出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打造成华南地区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和国际服务外包研究院.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出把学生培养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在此背景下,如何让教学活动与学校战略发展相适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计算科学已经与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并列,共同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促进科技发展的三大手段.对于计算科学的重要性,在美国总统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PITAC)2005 年 6 月提交的报告《计算科学:确保美国竞争力》(Computational Science:Ensuring America’s Competitiveness)有明确的阐述:虽然计算本身也是一门学科,但是具有促进其他学科发展的作用;21世纪科学上最重要的、经济上最有前途的前沿研究都有可能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计算科学而得到解决[3].其实几乎所有领域的重大成就都或多或少的得益于计算科学的支持,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完全融入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起点,是学校多层次计算机知识教育中非常重要一环.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将具体的教学活动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联系起来,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将知识与自身专业相结合,达到提升专业素质,完善知识结构的目的.

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已经从事了多年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工作,发现在教学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2.1 计算机知识更新迅速,但教材更新相对缓慢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计算机的新技术新思维日新月异,而计算机基础相关教材更新相对较慢.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由于使用自编教材,负责基础教学的教学部基本保持每2~3年更新一次教材的频率,这个更新速度相对市场销售的书籍来说已经很快,可还是跟不上软件以及技术的更新速度.但如果同步更新的话会极大地加大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可能书籍更新完刚出版,又要重新更新.这很容易使教师陷入疲于更新教材而忽视教学的境地.另一方面,教材更新速度相对缓慢还容易影响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认识,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4].

2.2 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有待提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以文科专业为主的综合院校,文科类学生受到专业特点的限制,数理知识相对较弱,导致学生在学习理工类课程时有畏难情绪,不能很好地将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例如很多学生即使学习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不能学以致用,独立地解决计算机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潜意识的认为自己无法解决,出现问题时只会咨询他人.

2.3 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不够,不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与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在学生第一学年完成,很多学生还停留在高中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学生只学习任课教师讲授的内容,很少主动去探索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同时只把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个简单的学习任务而已,没有思考将计算机中的思维方法与专业相结合,缺乏创新思维.但在国际化背景下,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5].

2.4 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增加了教学难度

教育部其实很早就对中小学实行计算机基础教育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现状,高考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考试,造成很多学校对这门非高考科目的不重视,同时由于我国地域发展不平衡,很多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完全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根据笔者授课的统计,进入高校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课程的同学占大多数,少数同学有稍微接触,完全上过的基本是凤毛麟角.这种现状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别很大.

3 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改革探讨

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现状,笔者将教学过程的改革集中在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计算机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上,配合教育部的改革措施,在自己的教学班级中选择几个班级对教学环节做了一些实验性的改进,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3.1 教学过程注意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的讲述,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计算思维”是近年来在教育界经常涌现的一个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计算思维定义来自周以真教授.周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3].计算思维有助于人们更快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5].

很多学者建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不应再以工具性的软件作为讲述内容,而应以计算机科学中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作为讲述内容.从培育国际化人才的目标着眼,这很有必要.但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则会碰到很多问题.首先,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需要政策上和大环境的助力.其次,计算机方面的问题求解和系统设计方法等知识其理论性非常强,对于一些理工类院校学生可以尝试改变,但大规模实施还是应该就教学效果进行先期论证.而对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这种文科类院校来说,实施效果就值得商榷.首先,学生以文科类为主,以女生为主,而这些学生普遍反映出感性思维较强、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现象;其次,类似于理论方法的学习比较枯燥,这在讲述网络基础的课堂中就可以看出来,一偏离实践性的知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立刻受到很大影响.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对于文科类学生在专门讲述计算思维方法条件还不成熟阶段,可以将重点放在锻炼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上,并潜移默化提升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具体到教学活动中,在讲解一些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笔者主要讲解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出现了这个问题怎么通过逻辑的思考找到解决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又出现了新问题,怎么继续解决,采取一种类似议论文写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多进行一些逻辑性的思维;同时在讲述的过程中,将一些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例如程序设计“自顶而下,逐步细化”的思想等.这就将一些枯燥的东西融入了可操作性的问题中,学生既解决了问题,也学习了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

3.2 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重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在学生大学生涯的第一学年完成,很多学生的学习还停留在中小学被动式学习模式.但高校是学生走入社会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应逐渐学习并学会自主学习.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采取多种不同教学方法鼓励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务驱动、当堂讨论、实地考察、演示讲解等方法都能根据教学内容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讲解中,由于教材更新速度慢的问题,有关计算机硬件发展的进展、架构有些已经过时,这时笔者就采用任务驱动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提出根据一定金额自主配置一台电脑的任务,由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完成配置.这个任务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配置完成由学生自己展示并讨论分析配置决策过程.最后教师根据情况作总结.整个过程气氛热烈,学生通过这个任务认识了电脑硬件发展的最新进展,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常用技术指标;而教师更是结合学生在配置电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巧妙的将一些知识点串联起来,例如Intel和Amd架构的不同,IDE硬盘与ATA硬盘的区别等.这些知识如果纯理论学习会比较抽象,而现在则具体到任务中去认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课堂的主体,任务的出现让他们由被动式的吸收知识转为主动式的探询知识,提升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讨论的过程则提升了他们逻辑思维能力;最终教师的串联讲解则让这些知识得到升华[6].

另外,在具体的学习中,笔者不断向学生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出在大学学习中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寻找问题的答案,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出现的问题,网络上99%已经有人已经提出过这个问题,只要合适的搜索模式,他们一定可以找到答案的”.这样,整个学期下来,提问的同学少了很多,但这并不代表学生没有问题出现,只是绝大部分同学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方法找到了答案.

3.3 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与专业相结合的案例

不同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方法与思维的传授一致之外,每一个不同的专业,讲授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例如文艺新闻专业学生侧重文档的排版、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实用性较强的案例;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则可以侧重讲授网页制作以及数据库基础的知识,为他们的后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例如对于一些经济与文秘专业的学生在讲电子表格的时候将几个工作过程中常用的函数(例如lookup,vlookup等)结合案例讲解,这些函数在实际工作中使用频率非常高,但可能大部分教材均没有涉及.通过这些与专业相结合的案例,使学生能将计算机知识与本身专业相结合,提升对专业知识的理解[7].

3.4 使用中英文两种系统,鼓励学生多使用英文系统

国际化人才培养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外语能力的培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语言类院校,学生外语水平处于高校前列,但是在一些涉及计算机等理工类的外语,学生掌握并不好,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理工类英语知识水平也是有必要的.由于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全英文系统并不现实,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压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现有中文版操作系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虚拟机安装全英版系统,并鼓励学生多使用虚拟机的英文系统提升理工类英语水平.同时虚拟机可以模拟真实的系统环境,使以前很难让学生实践的操作系统的安装变得非常容易.

3.5 丰富激励机制,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和其他课程一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学习情绪的高潮和低谷,可以用适当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创新学习.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相关比赛,如“全国文科计算机大赛”等,同时以加分和减免作业等不同形式奖励学生,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在课堂交互中一些有创新意识的想法也要多鼓励和奖励,鼓励学生快乐学习,创新思考.

这些措施以及教育部的其他一些配套措施的实施,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整个教育部有统计数据的教学质量评估由2008-2009学年的88.9分上升到2010-2011学年的91.1分(满分为95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学校参加“全国文科计算机大赛”并获奖的队伍由2009年的3队扩展至2012年的12队.

4 结语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面临着教学思维和方法的变革,如何让课堂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协调一致,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不但要求教师自身不断提升,同时也需要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层面的重视,应该将“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学习工具的课程”转变为“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

[1]卢江滨,李晓述.中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践行与展望—以武汉大学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6):877-881.

[2]胡亦武.五力竞争模型与我国大学课程国际化[J].教育研究,2009(6):217-219.

[3]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245(1):7-11.

[4]宋君安.关于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27-30.

[5]贺胜.浅析文科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J].职业时空,2008,4(11):35-36

[6]陈辉金.以“任务驱动”的高校文科专业计算机教学模式实践[J].计算机时代,2009(11):68-69.

[7]曾凡军.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0(35):826-827.

猜你喜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化基础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My Life as a Waiting Dog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An Evaluation of Two Pedagogical Applications of Video in an ESP Context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A Study on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Bad—news English Business Letters
Pour une puissance culturelle chino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