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真谛探析

2013-08-15 00:43段玉铭卢建辉刘文星
邯郸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习练太极太极拳

段玉铭,卢建辉,刘文星

(邯郸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太极拳,中国创造,文明宝藏,文化瑰宝,国术符号,国人享受,全球风靡,愈来愈受到更多的人喜欢。为什么会风靡全球?这要在认识太极拳,习练太极拳,感悟太极拳,创新太极拳四个方面来理解把握。太极界、文化界对此众说纷纭,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笔者是个太极拳爱好者对这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析,愿意与大家交流讨论,请予以批评指正。

一、认识太极拳

太极拳是在中国大地上吸吮着中国文化精髓土生土长起来的内家拳,有别于以外来文化为指导的外家拳。认识太极拳,首先要认识太极,《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黄帝内经》: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宋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个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易经》是中国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国文化之始,中国文化之根,中国文化之魂。《易经》的太极与《道德经》的道,《黄帝内经》的阴阳,是历代先贤从不同角度讲的。太极的实质就是台湾大学教授曾仕强归纳的:太极是中国人认识宇宙人生的世界观,方法论。简要讲中国的太极即东方的哲学。哲学一词是舶来品,从希腊出口西方,然后进口中国的,西方哲学是西方人认识宇宙人生的世界观,方法论。犹如外国人、外地人到邯郸游丛台,要想搞明白丛台,很费力,邯郸人需要讲邯郸3000年的历史,讲赵国赵武灵王,……讲很多,也搞不明白,记不住。可有一句话就能讲的十分清楚,印象十分深刻:当年邯郸的丛台就是今天的北京天安门。简单明了,清晰易懂,记忆深刻。对外国人讲太极简而言之就是中国的哲学。拳就是拳术,武术也。太极拳就是以中国古典哲学为理论指导和文化灵魂的拳术,它的一招一式都蕴含着太极思维,阴阳平衡,虚实转换,动静变化,又可以称为哲拳,智慧拳。

太极拳深受国人喜爱是因为选择了太极拳,就是选择健康,选择快乐,选择幸福。风靡世界正是因为太极拳自身核心普世价值的魅力所在。公认太极拳至少有三大核心价值:技击为根,健身为用,文化为魂。

1. 技击为根,源头搏击

太极拳的术要比太极拳的魂出现早,术与人类祖先进化过程相伴随,人类祖先为了生存,大家知道我们祖先不是先吃粮食为主的,而是先吃野果、先吃肉为主的,是在采摘野果时形成的动作,在与野兽搏斗中模仿野兽动作自然而然演化而来的。当然即使最早的采摘野果、与野兽搏斗的技巧里也包含着我们祖先的智慧,用较少的力量采摘下野果,战胜野兽,击毙野兽,获得食物,但这是不是初始太极思想需要探讨,起码不是明确的成熟的完整的太极思想。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特别是随着中国文明的发展,文化的出现,文字的创造,通过华夏祖先长期观察自然,伏羲观察河书、洛图,画八卦,初创易经,周文王演易,著《周易》,孔子作传,注释易经,著《十翼》;历经先贤不断传承创新,特别是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使得孔教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宋明朱熹创立理学,太极思维、太极思想作为中国人观察宇宙人生的世界观方法论地位贯彻始终。宋代张三丰观察蛇雀争斗发现蛇以逸待劳,斗智斗勇,以智取胜的太极思维,引发将太极思维太极思想融入内家拳、十三式,使得内家拳赋予了深刻文化内涵,赋予文化灵魂,插上了翱翔的翅膀。但太极拳的名称却迟迟未出现,直至清末冀南邯郸永年广府武式太极拳的第二代传人李亦畲在《老三本》上才第一次把内家拳、十三式命名为太极拳。盖取法于易经阴阳动静之理,盈虚消长之机。运动作势,纯任自然,圆活运动如环之无端,循环往复,无休无止,气象万千,变化莫测,故名之曰“太极拳”。至此太极拳完成了创始任务。(特别说明:一说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此文也多处引用以王宗岳为名的《太极拳论》。太极拳界有人考证:历史没有王宗岳此人,《太极拳论》应是武禹襄借古人托作;最重要最有力的证据是民国撰写的《清史稿》载明:19世纪末冀南出现太极拳。没有史料证明太极拳命名是王宗岳创立。而杨露禅赴陈家沟学拳是不争的事实,但学的是绵拳,而不是以太极拳称谓。此事属于另一个学术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杨露禅创立了杨式太极拳,带领杨班侯、杨建侯兄弟,进京入王府,手捧太极,技压群英,打败天下无敌手,两代三人被誉为“杨无敌”,名扬天下。太极拳也由此广为传播弘扬于社会。太极拳从此屹立于世界武林,并以它牵动四两拨千斤的超高智慧,以它求和的崇高理念,以它不战屈人之兵的高明策略,以它以弱胜强的神奇技巧,以它遵循不先发制人的高尚品格独占武林鳌头,超然武林成为人类文明瑰宝,文化宝藏

2. 健身为用,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热兵器兴起,冷兵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太极拳的技击价值也随之衰退,在太极拳内蕴含的健身功能价值逐步成为太极拳的主要表现形式,适应了社会需求,对太极拳自身表现形式提出了满足社会需求的改革要求。这个历史任务由杨式太极拳的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完成,成为太极拳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使得太极成为拳成为健身益智利己利人的普世价值的运动形式。

太极拳健身功能已是共识,已被公认。为什么习练太极拳只要学会了一般就会成为自觉与习惯,不能放弃呢?就在于因为每天打打太极拳,就会头脑清楚,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劲头百倍,浑身舒坦。快乐健康幸福生活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普世价值,太极拳恰恰可以帮助实现这一追求。

太极拳的“放松、入静、用意”具有消除浮躁去除郁闷的特殊功效。浮躁郁闷成为现代人流行病。现代社会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奥运精神,中国又处在追赶、崛起、复兴的伟大时代,实现中国梦,快速发展,又快又好,都离不开一个“快”字,而这些恰恰超越人体生理极限,违背人性,违背了道法自然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别人快,你能慢吗?别国快,你能慢吗?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谁能违背?谁敢违背?在这种大背景下,造成社会浮躁,单位浮躁,家庭浮躁,人人浮躁,浮躁成为一个社会病,浮躁害的人脚着不到地儿,摸不到脑袋,危害人类健康。

忧郁症威胁着人类健康。当今世界是科技高速发展,知识爆炸,成年人过去的知识用不上了,青年人刚刚毕业,所学知识就落后了;打工者郁闷,老板也郁闷,没钱人郁闷,有钱人也郁闷;女人郁闷,男人郁闷;孩子郁闷,成人郁闷,老年人郁闷,整个社会都郁闷。很多事情都搞不明白,闷闷不乐笼罩社会。

解决现代病有无办法?路在何方?西方人东方人目光共同集中到中华文化瑰宝——太极拳。太极拳是治愈现代病的奇丹妙药。故英、美健康研究机构经过30 余年研究,证明太极拳可以消除浮躁,可以解闷疗郁,可以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防治骨质疏松,为此向本国国会建议,在本国推广太极拳。国际著名影星李连杰喊出了:你想健康吗?练太极!你想快乐吗?练太极!你想幸福吗?练太极!

太极拳恰恰以它独特的放松全身、心态入静,意念专一作为太极拳必须遵守的要领,使得各种杂念浮躁随着练拳时的松、静、意到位,进入太极拳状态,浮躁渐渐离去,郁闷悄然消失,一天这样,两天这样,三天这样,要不了多少时日身患浮躁者、郁闷者不用服药症状就会自然除去。的确太极拳以它的放松缓释压力,以它的入静平息浮躁,以它的意念消除忧郁。坚持习练太极拳者就会被事实证明!太极拳确实具有健身益智利己利人的普世价值。我对太极拳健身价值用六句话表述:

匀速运动,低碳方式,有氧锻炼,

平静心态,和谐境界,美的享受。[1]43

3. 文化为魂,循道而行

太极拳以简单的肢体语言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文化内涵。太极拳的文化为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拳法奉行的理念,拳理遵循的准则,拳架设计的依据都浸透着中国文化的精髓。

太极拳拳法以“和”理念立意。“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和谐、和平、和顺、和美、和睦、和气、和悦贯穿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太极拳的意念、套路、推手、站桩等全部对习练者自身要求意念专一,放松入静,中正安舒,阴阳动态平衡,实现自身和谐。奉行中正,尊重对手,舍己从人,不首先发起进攻,不以打败为目的,追求不战屈人之胜境界。太极拳法立意就是对内求和谐,对外求和平,和是太极拳拳法理念立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太极拳拳理以“意”为统领。知难行易是中国文化一个重要思想,知是思,知是想,知是意念,知重于行,知先于行。太极拳要求意念统领拳架,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习练准则,意在身先,身未动意已动,推手时意在感觉、感知、侦察对手意图,实现人动我动,人不动我不动,人动我已动,后发先至,皆是意念统领奇妙之效,懂劲是意念最精妙的表现。打套路练架子只有意念统领才有意义,才能达到预定目的;站桩时只有意念才有站桩效果。意即心也,只有心知才能有身知,进而达到神知,随心所欲不逾规神奇之妙。即太极拳论中的:“由懂劲阶及神明”①王宗岳,《太极拳论》之说。

太极拳拳架以“整”为准则。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国思维最重要的思想准则,中国人看事物,想事情,做事业都遵循从整体从全局思维、系统思维准则。太极拳习练时要求一动俱动,一静俱静,练的是全身功夫,以求全身协调轻灵敏捷;之所以在我顺人背牵动四两拔千斤时发劲能有神奇之效用的是整劲。

4. 太极拳理论基础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运用。

《易经》的核心价值是阴阳刚柔,太极拳正是体现了《易经》的核心价值,十三式中每个招式遵循阴阳平衡,动静连贯,虚实转换,刚柔相济,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奇妙无穷。

道家学说是老子李耳创立,庄周继承和发展。道家的核心理念是道法自然。太极拳的不涉险地,得机得势,求和理念,敛气舒神,随转随接,跟随粘连,不后不先,不丢不顶,不缺不过,太极之无敌,唯不争也。就是遵循了《道德经》的“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渊,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之理。在太极拳拳理的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就是遵循了《道德经》的“曲则全,枉则直”的道理。《道德经》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在太极拳体现在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由己则滞,从人则活的拳理、拳法的设计。依据《道德经》的“反者道之动”,设计了太极拳欲上先下,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进先退的拳法拳架。①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中医学著作,也是一部养生学巨著。它的核心价值是天人合一。“黄帝内经”中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记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母,……神明之府也”②《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太极拳论》讲道:“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则分,静则合”,“一阴一阳谓之拳”③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拳的“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主宰于腰”就是遵循了《黄帝内经》的经络、穴位学说,具有健身养性安心功效。

二、习练太极拳

习练太极拳是个大学问,比认识太极拳需要更多的文字也往往讲不清楚,在这方面的文章言如浩海,不计其数,各有特色。师傅不同,教法不同,要求不同;习练者个体身体条件不同,适应要求不同,个人素养不同,对太极拳的悟感不同,习练方法千差万别。根据我个人习练太极拳的体会讲些我个人认为要点的东西供太极拳爱好者、习练者参考。

1. 宏观把握三要点

第一点是学习思路遵循三条:一是找对师傅,不走弯路。初学太极拳必须有师傅面对面教授,手把手纠正,拳理必须有师傅讲通。自学太极拳往往会走偏,再纠正就难了。可能有人讲前人能创建太极拳,后人就不能自学太极拳了,这句话讲对了,因为创立太极拳没有框框,可以随心所欲,而学习的是必须遵循已经规范的成熟的太极拳,拜师一定要选名师,择明师,功夫深,拳理明,品行好。师傅教的对,学生才能学得好。为什么有的太极拳习练者一辈子也没搞明白太极拳,原因就在于此,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代宗师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提出,需要师傅面授言教身传。二是先求形似,学会章法。习练太极拳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一定先规范,先把架子摆规范,拳理搞明白,一招一式按章法学。虚领顶劲,舌顶上腭,气沉丹田,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坠胯曲膝,这些基本要领一定心知身知,规范正确,运用自如。三是再求神似,随心所欲。王宗岳《太极拳论》明确讲道:“由招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①王宗岳,《太极拳论》此理是讲习练太极拳在学会规范动作要领后要长年累月习练积累,积累功夫,长期体悟,俗话讲“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才能达到:“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我顺人背;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实现神明随心所欲。②王宗岳,《太极拳论》

第二点是习练提升路径四步曲:入门、招熟、懂劲、神明四部曲。此处不再一一赘述,请习练者习练中体悟。

第三点是掌握四个重点:身法、手法、眼法、步法四法要规范准确。

身法要点是中正,协调,轻灵。指练太极拳时以腰为轴,四肢配合活动的方法。身法要求既立身中正安舒,又伸缩收放,旋转自如。身法靠全身主要关节运转,肌肉协调收缩,以意带动,“形神合一”来实现。它要求身体各部做到头要“虚颌顶劲”,颈要自然竖直,肩要松沉,肘要沉坠下垂,胸要舒松自然,背要舒展伸拔,腰要自然松直,脊要保持正直,臀要收敛;胯要松,膝要伸屈自然柔和。太极拳是一门最讲求省力的艺术,所以借力打力、引进落空是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力,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总之,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周身须完整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才能一触即发。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一身须具备五张弓,才能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发箭。劲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劲在于整,发劲要专注一方,须瞄准着力点,做到有的放矢。劲起于脚根,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须完整一气,不能有丝毫间断。

手法。太极拳技法的主体是手法,十三势中前八法主要依靠手法实现:①②

1)掤:拳法中向上向外之劲称为掤,意在使对手的劲力打不到自己的胸部,又不能向下方运动。掤劲在太极拳法中运用极为重要,无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掤劲都不可丢失。有三要点:第一,掤意在沾住对方;第二,掤要保持自己臂肘钝角的弧度;第三,掤要贯彻敌进我退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对方直来的劲力成为我动作弧线上的切线,其力将失去着力点,影响其平衡稳定,受我的支配。掤在伸腰。

2)捋:拳法中向旁侧的横力称为捋。对手向我进攻时,沾住其腕肘,顺其前进之势引向自己身体的一侧。关键要顺对手的方向和劲力而施力,使其失去平衡而陷入被动;要坐胯转腰须轻灵;须粘着对方腕肘,防止对方受捋时用肩击胯打。捋在顺势。

3)挤:拳法中压迫、向外之意称为挤。挤可以使对手失去运化的外推之力,即以手、臂、肩、背粘住对方,从而向前推掷。用挤法最重要的是瞬间脚步前进,身体接近对手占其位置,手臂用来自腰腿的劲力,脚趾抓地,弓前腿,蹬后脚,腰部发力,直向对方中心,威力很大。挤在占位。

4)按:拳法中劲力向下称为按。按力为抑制对方前进的攻击,按劲以手掌向下用的是全身的劲力直达对手脚跟。按在挫根。

5)採:拳法中採制对手的劲力称为採。採劲即一松即紧,或一落即拔,先沉后提,或先顺后逆,与採花摘叶方法相同。

6)挒:拳法中转移对手劲力同时制其身称为挒。挒是承受又化解对方的劲力。承受是从人,化解为由己。从人要顺势,由己以弧线形式改变其力的方向。化解对手力用挒劲须动作与身体协调一致。

7)肘:,拳法中用肘尖击人称为肘。肘是臂中间弯曲处的股尖,击人锐利,击中对手会受伤,慎用。肘法运用灵活多变。

8)靠:拳法中用肩背胯的外侧击称为靠。靠是在双方贴近时才能使用。用靠法须慎重,不得势得机时不可用靠法,容易受到对方的转化,遭受对方的打击,因用靠劲时自己身体的重心偏移,一击不中,自己反而失去平衡。

习练太极拳时除了遵循上述要求外,要注意把握两条规律:一是梢根互领,螺旋出入。手臂分为三节,即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二是屈蓄有余,劲贯落点。在手法运行中,上肢各个关节都要保持一定的弯曲度,肌肉要有一定的松柔度。

眼法。意为帅,眼为神,眼先行。眼法主要盯对手的拳架走势,为对策服务,指的是眼法的作用。只有眼到意到,才能周身协调灵便。太极拳眼法有6 种:瞻、眇、顾、盼、瞄、睄。瞻是向远处、向高处看,瞻法意在用眼光要盯着对手高处;眇是向下看足看腿,眇法意在用眼光盯住对手的足部;顾是环视,顾法意在关注对手整体拳势;盼是左右眼睛分别看侧面,盼法意在关注对手的向左右趋势;瞄是视力集中,瞄法意在眼睛集中在对手而不分散;睄是眼光瞬间掠过,睄法意在眼光要照顾到对手整体拳势。眼法6 种没有顺序,只是要求要精神集中,观察对手,意在配合听劲。

步法。太极拳推手的基本步法有五步即: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这五步代表着十三式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是太极拳各流派的基本步法。

1)开立步:两脚平行分开站立,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不分虚实,双脚同时托起身体。起势、合太极均为开立步。

2)弓蹬步:弓蹬步前脚脚尖朝前,后脚在前脚外侧,后脚尖方向与前脚脚尖方向成锐角,两脚的直线距离是练拳者自然裆的距离。弓前腿,蹬后腿,前弓小腿与地面垂直,前弓的限度为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3)虚实步:分左、右虚步。左虚步是右脚踏实,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半步,左脚掌点地,如白鹤亮翅式的步法。左脚根点地,如肘底捶式。右虚步,左腿坐实,前脚不全虚,也具有支撑的力量。虚步,前脚都不是全空的,都要分担身体部分重量。只是实腿分担的比重大一些,虚腿分担的比重小一些,承重多与少由个人身体与拳架高低特点决定,以转动自然为宜。

4)横行步:即云手式步法。两脚平衡站立,两脚尖均向前,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右实左虚。

5)独立步:即金鸡独立式步法。直立单腿,一脚提起,膝胯相平,脚向里收,脚尖自然朝下。

6)仆步:即下式步法,接前弓后蹬步,后脚外撇坐实,身胯下蹲,前脚脚尖向前,身稍向一侧俯。

7)骑马式步:即云手过程中的步法,两腿开裆如骑马式,是转换过程中所使用的步型,两脚分虚实的。

2. 微观突出练好“松”

杨式太极拳泰斗杨澄甫先生曾说过:“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松净是太极拳的灵魂,是一种重要的拳理和拳法。全身无处不松净,无劲不松,劲从“松”中得。从人体的生理上讲只有松净才能使神经、肌肉、血管彻底放松,留出空间,才能在最短瞬间聚集能量发劲。习练放松太极拳的功夫,从某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是松的功夫。“松”是一种的无形境界,没有习练到真“松”的人,体会不到“松”的内涵。松是指修炼的方法,是身心于规矩之中的自然放松,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去掉僵劲。

一是静松。入静是实现松的前提和保证。习练太极拳首先要心静,只有神经中枢(大脑)入静,神经兴奋程度就降低,思想便于集中,心就平气就和,才可以开始动作。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地沉到丹田了。身体的肌肉、韧带、骨骼以及各个脏器的放松程度,是受大脑神经兴奋程度影响的,骨肉就越松,血液流动就越好。

二是展松。在大脑入静、意念导引下,要使全身脏器、肌肉、韧带、关节处处展开、拉长。

1)上下对拉,即百会穴与会阴穴之间的对拉弓劲。是“虚领顶劲”与“气沉丹田”的要求。

2)上肢对拉,即肩、肘、腕之间的对拉弓劲。肘为弓把,手腕和臂部成弓劲对拉,产生松肩、垂肘、松腕三者之间的弓劲对拉,也产生含胸拔背与松肩松腕之间的对拉弓劲。

3)下肢对拉,即胯、膝、足之间的对拉弓劲。膝为弓把,胯与足跟为弓梢,两胯之间对拉撑圆,产生了弓劲。同样,两膝关节相反方向微屈,微向里扣内含圆,加上两足前弓后撑,产生外形屈,内中求直,形成对拉弓劲的圆裆。

4)手足对拉,即两手与两足之间的对拉弓劲。两手与两足向前后左右或上下分开,方向相反进行对拉弓劲的拔长,做到上下左右内外贯通一气。太极拳习练到一定功夫时可会有四个对拉劲:两手之间的对拉弓劲;两足之间的前弓后蹬、裆下有桥的圆裆的对拉弓劲;右勾手与左足之间的对拉弓劲;左掌与右足的对拉弓劲。

三是沉松。松沉是指丹田内气下沉、重心下移和一些重要关节的松沉。松沉不是身体的下砸、下蹲,低下去。日久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

四是活松。活松,是指关节的旷量松活和以丹田为核心带动肢节顺逆缠绕之柔韧性的松活。做到周身俱轻灵,周身环节随心所欲地达到圆活、灵敏、滑润,变化轻快,有轴的关节旷量不断加大,可自由转动,发劲时节节畅通,瞬间把周身之力集中到施力点上。

五是松击。松击即极柔软放松后极坚刚的内劲击打方法。短劲、透劲、惊弹劲、崩炸劲等皆为太极拳的松击手段,全身松透的整劲有快准、冷狠、入里透内、惊心动魄的击打效果。非功夫高深不可能有松击功夫,且不宜使用,容易伤人。

六是空松。松的程度与功夫成正比例,越松功夫越深,功夫越高松的程度好。习练太极拳须做到心、手、脚、胸四空。心空,心静,自然。久练熟能生巧,不假思索;手空,手心空松,阴手阳手,手中犹如挟有一个皮球,手指动,手须空;脚空,脚心空松。足心空,则涌泉穴气机畅通;胸空,胸膛不塞不赌,肺气畅通。松空是无形无象的太极拳高级阶段,没有几十年的潜心修炼和明师高人指点是无法达到。太极拳的松柔是全松全柔,松九节:脚踝、膝、胯、腰、脊、颈椎、肩、肘、手腕,松八段:脚、小腿、大腿、脊背、脖颈、上臂、小臂、手掌。要应抱着练功夫的信念来习练太极拳,在“心静用意,身正体松”的原则下,认真正确地一个姿势一个姿势地练习符合武术含义的规范动作。注意把握二个根本性的指导的准则:要无思无虑中练拳用拳;肢体要最大限度入静,以极小的体力消耗练拳用拳。

3. 习练太极拳推手要在整体上把握八个要点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运动中双人徒手对练套路形式。有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推手、散推手等。推手时,双方必须保持手臂粘连不脱,在相互粘随的运转中使用方法,致使对方动摇或失去重心。以不丢不顶,以静制动,避实就虚,以巧制胜的运动。特点讲究“后发先至”、“先化后发”。主要方法有掤、捋、挤、按的四正推手和训练采、挒、肘、靠的四隅推手等,除个别情况下允许用手或腿锁拿对方关节外,一般不准用擒拿、摔跤、打击等方法。其运动形式表现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运用太极拳的劲力、技法,遵循太极拳的原则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太极拳推手八个要点。

1)招招实化:练习推手时做到手不妄动,无虚招,动作少,腰的动作多些,腰带手,腰拉手,腰脚手。行拳时,攻防意识强烈,做到手出有名、腿出有名。

2)练准位置:手脚腰位置对了,才能出劲,位置就是劲。练拳时一出手,一抬脚就要运动到一定的位置上,长了不行,短了也不行,要无过、无不及、适中准确。要练到一定的位置上,就要掌握一定的尺度,而这个尺度也要通过练才能掌握。……练到位置一出手就对,需多年苦练,认真体会和思考,逐渐找出准确的位置,不苦练,不去找,永远不会做到。光练不悟,也不易做到。当练到一出手就达到正确的位置时,就为推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练腰主宰:练习腰为主,一切动作要靠腰带动,腰带、腰拉、腰转、腰脚手、腰击。

4)练习整劲:推手的基本要求是动作协调集中,全身一个劲。意念指挥动作,意念与身脚手方向统一,走同一条路线,集中到一个打击点上,使全身的劲力在一点上发出。

5)循序渐进:习练推手从无知到有知,由知到明,由明到精,今天找出了一个劲,明天又悟出另一个劲,慢慢地,拳越打越好。

6)先练架子:架子和推手是一致的,但先练拳架,再练推手,不会练拳架,就别学推手,即使学推手也不能长功夫。

7)练功悟懂劲:推手是锻炼运转进退灵活以及掌握发放擒拿要领的,是练懂劲的功夫。懂劲也须有功夫,缺乏功力,即使懂劲也因没有功力而运化不了。

8)养成特点: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是推手中的四正四隅,一般不可能四正四隅样样精通,在基本掌握基础上,突出习练适合自己的一两式作为自己的特点,就很了不起了。

三、感悟太极拳

太极拳的真谛何在?我的感悟是三句话:太极拳练的是精气神;修的是品行思;求的是韵境道。

1. 练就精气神

精气神是什么?精气神指的都是人先天的元精、元气、元神,构成中国传统养生和生命学说的重要部分,是人体的三种能量。精,是人体的本原。“两精相搏人始生”(《内经》)。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中医概念的“气”又是人生命的根本,如《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气有三种:一是外在气,包括天气、地气、空气,氧气,人之必须,须臾不可离开,人生存在一呼一吸之间。二是精气,包括摄入之气,素荤食物化之气。三是元气,包括道家讲的元气,父母遗传之气神。神,是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大脑)所主。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

精气神在哪里?精藏在肾脏、显在神;气运动在肺脏、在心脏,显在周身循环系统;神在大脑,在心,显在目光。

精气神的作用是什么?精气神充足是健康的标志和保证,精气神亏虚,是衰老的原因和表现。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故古人说:气是溺年药。现代研究亦表明,“气”可能是免疫力形成的物质基础。故气不可耗,不可滞,滞耗则多病。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神的状态可以显示年龄大小,一般人都可以从人的面貌知道人的年龄,那就是神的作用;神也可以显示白天和晚上,精向下运动是在晚上睡觉时,所以显示“无神”;“气”由“丹田”向脑运动是在白天,所以它显示“有神”。保养好精、气、神是人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

精气神之间关系如何?古人很重视修身养性,认为精气神三者缺一不可。《类经·摄生类》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医方考·气门》说:“气盛则物壮,气弱则物衰,气正则物和,气绝则物死。”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存则俱存,亡则俱亡。

太极拳如何练精气神?保养好精、气、神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一是意识导入:打太极拳要有练得就是精气神的意识,用意识导引保养好精气神;二是要领导入:习练太极拳基本要领是:用意、入静、放松。用意在于专一,专一就是不牵不挂无欲;入静就是不声不响无言,放松就是不思不想无杂念,达到古人云:“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这“三寡”则是养“三宝”的根本。三是打通路径:习练太极拳基本要求:意念引领,气沉丹田,周身轻灵,和合协调,全身放松,动作舒缓,习练者进入太极状态,心情愉悦,神怡气爽,血流顺畅。通则不痛,消灾祛病。中医发现精气神三大宝,组成了人的生物钟。人体生物钟用“精气”作为“摆”,用“神”作为时间的指针。“精”晚上从脑运动到“丹田”,经由“丹田”气化变成“气”后,在白天“气”又返回到脑,它的周期是一天。每天打打太极拳可以炼精化气,炼气凝神,健康人生。故一代宗师杨澄甫讲打太极拳可以达到:心不老,春常在。太极拳打手歌曰: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2. 修成品行思

品:品质,品德,品格,品味,人的内在素质;行:行为、作为人品德的外在表现。品行内涵浅显易懂不再赘述,重点讲讲思,思维。

思:即思维,思想方式方法,也即宇宙人生认识方法。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对比系统的和具体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思维是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有所影响后,为了获得处置客体的意识,做好消除客体影响的准备工作,思维组织在生存意识的主导和思维意识的指挥下,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处理的行为。

太极拳的思维起码包涵:全局思维、系统思维、逆向思维、感知思维等。

太极拳修成品行思的方法、路径与过程:练习太极拳的中正安舒、不偏不倚、不过不及,跟随粘连,不涉险地,达到招熟、神明后也就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就可促进人的品行的升华和完善;练整劲就是养成全局思维,练和合协调就是培养系统思维,练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进先退,欲退先进就是锻炼逆向思维,练懂劲就是促进感知思维。打太极拳修成品行思,不但要求招熟、神明,更要感悟,方可修成优秀的品行思。

3. 求得韵境道

韵:韵味、情趣、灵感也。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疾病消失,身心健康。

境:境,界也,意也、景也。境界本指疆域。道教的精神境界分为三境界:天界、人界、地界。活在天界的人好善,无欲,有智慧,无病的神仙境界;活在人界的人有七情六欲,有生老病死,有欲而不求得烦恼;活在地界的人,也称妖魔鬼怪的境界了。比如人们常称的“色鬼”、“杀人狂魔”、“狐狸精”等这些就是活在地境界了。

佛家的精神境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也称断界、离界、灭界等)。佛教讲境界有两种意义:一指“十八界”中的“六境”(亦名六尘),包括色、声、香、味、触、法,是眼、耳、鼻、舌等六根展开活动的对象。“境界”相当于人们所说的客观世界。

最为形象最为精妙地描述境界的是国学鸿儒王国维谈到: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表现出思想、艺术所达到的境地、意境,仰视思想境界的高尚,欣赏诗中境界美妙。

第一境界:入门阶段,初学太极拳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处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之第一境界。尽管动作拙笨,尽管困难重重,但对太极拳修行养性健身功能价值坚信不疑,为掌握太极拳真谛而坚持不懈,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困难所困扰。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到达第二、第三境界。这不是习练太极拳师傅领进门之后招熟之前的感受吗?这不是既有学习掌握太极拳益智健身价值的渴望,又有对目前困难重重迷茫时横下决心立志学会太极拳的心态吗?

第二境界:招熟阶段,习练太极拳经过锲而不舍的坚毅和执著苦练,经过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之第二境界。为了掌握太极拳真谛下决心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积累。这是执著地追求,忘我地奋斗。这不是“太极十年不出门”,在苦练功夫时的现实感受吗?

第三境界:懂劲神明阶段,经过长期的习练、感悟,达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之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长期苦练之后,逐渐懂劲,逐步实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为之明”的神明。这时会在太极拳文化上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认识与贡献,功到事成。这正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用力之久,豁然贯通时快乐的心情吗!这不正是实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追求的境界吗?何等乐哉!

太极拳神明境界深处有三扇大门——千锤百炼顿悟之极限、才气焕发之极限、天衣无缝之极限。

境界究竟为何物?只在你我心中,太极拳也!

道:何谓道?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老子的“道”具有革命性和权威性。“道”这个哲学概念,由老子首创,具传世之功也。韩非子在《解老》中这样说:“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之门径。

作为名词的“道”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作为动词的“道”是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习练太极拳目的不正是为得道吗?达到随心所欲不逾规的道吗!

打太极拳练的是精气神;修的是品行思;求的是韵境道,何尝做人不更是这样?!

四、创新太极拳

历史轮到我们书写了。在民族复兴,国家崛起,中国梦实现的盛世时代,面对太极拳瑰宝,我们邯郸学院确立了“太极瑰宝,源于中国,融入世界”战略思维。认真做好四项工作:引太极拳进高校科学传承;推太极拳走出去国际传播;开发太极拳新项目实现所有年龄段全覆盖;运用全息论拓展研究太极拳服务社会多领域。

1. 借力优质资源,引太极拳进入高校科学化传承

1)办好专业,创造新优势

邯郸学院发挥多学科优势,借助地方杨武式太极拳发源地优质资源,拥有一批太极拳爱好者、传人、教师人力资源,在校内多年推广普及积累的基础上,积极筹措,取得河北省教育厅大力支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鼎力相助,于2010年创建了全国高校第一家太极拳文化学院,于2011年第一家高校正式开始招收太极拳专业本科生。于2013年从具有武术童子功的初中生中招收五年制专科生,并选择具有武校特点的小学、中学合作共建邯郸学院太极文化附小、附中,打造太极拳文化专业系列。被誉为太极拳黄埔军校。太极拳进邯郸学院科学化传承是太极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开创了太极拳科学化传承之先河;也为能创出邯郸学院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进行了尝试。创造了邯郸学院办学新优势。太极拳进高校传承是前无古人没有经验可借鉴的全新事业。首先我们设计了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是造就德艺双馨,文武兼备的太极拳文化的教学人才、研究人才、传播人才、翻译人才;具备传承、传播、开发、研究、组织、推广太极拳文化的能力。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课程体系:八类六十四门,即大学生必修课,哲学、计算机;体育大学生必修课,运动力学、运动生理学;国学,《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国粹,京剧、民乐、中医针灸、按摩、中餐烹饪;太极拳拳理、拳架、拳法;对外汉语;外语;历史,中共党史、中国文明史、世界文明史。我们深知高校办太极拳文化专业的成败在于四要素,即教师、教材、培养模式,教学条件的优劣与满足程度。为此我们下大力气狠抓四项基本建设,通过挖掘、引进,聘请、培养、整合多措并举,建设了一支爱好太极拳事业、热衷于创造性的工作、有较好的太极拳文化素养、具备教学能力的优秀的教师队伍。教材建设采取通识课程教材好中选优,专业课程教材引进与创编并举,初步形成了适应培养目标实现的教材体系。培养模式建设实施了育人与教拳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太极拳文化素养培养与太极拳功夫培养相结合。教学条件建设通过列入预算、上级争取、社会募集多渠道筹集资金,现已初步建成了太极拳训练馆、太极拳力学实验室、太极拳文化资料中心、太极拳实习实训基地,正在积极筹建太极拳博物馆,初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2)科学研究,占领新高地

太极拳文化博大精深,研究开发太极拳文化是高校传承有别社会传承的重要区别和优势所在。为此,我们动员全校师生、联合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太极拳科学研究。已经开展太极拳生物力学课题研究;已经规划了太极拳心理学课题研究,太极拳医学课题研究;积极筹备太极拳军事学课题研究、太极拳管理学课题研究、太极拳经济学课题研究,相信通过调动师生和社会科研力量埋头苦干,潜心研究,经过数年努力一定会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能够满足太极拳文化事业发展需求的论文与成果,将有力促进太极拳文化事业快速发展,为民族复兴、国家崛起、人民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届时邯郸学院的太极拳文化定会占领制高点。

3)服务社会,开辟新领域

2012年经河北省民政厅批准,邯郸学院牵头组建了河北省太极拳协会,汇集了全省太极拳文化界精英,共襄太极伟业,也为邯郸学院服务社会建立平台,开辟了新领域。办好全省太极拳培训班,突出太极拳理论与技术的规范与提升;走访联谊交流,共商河北太极拳事业发展大计,凝聚共识、汇集力量,推动河北省太极拳群众活动,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举办河北太极拳赛事,通过比赛活跃局面,增强友谊,提升技艺,促进太极拳事业发展;设立太极拳论坛,通过论坛培养太极拳理论研究人才,提升太极拳理论水平。

4)开发产品,创建新产业

积极开发太极拳产品,创建新产业。发挥高校多学科优势,地理旅游系发挥旅游专业优势,搞好太极拳旅游产品市场调研,谋划太极拳产品发展规划;艺术传媒学院发挥艺术人才聚集优势,研发绘画、陶瓷、雕塑各类旅游新产品;影视中心深入学习太极拳文化知识,编创群众喜闻乐见的寓意深刻的生动活泼的太极拳影视作品;太极学院、体育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积极研究开发太极拳服装、器械等太极拳用品;软件学院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积极研发太极拳动漫作品和太极拳智力玩具。总之,开发太极拳产品空间广阔,前景光明,可以大有作为。

2. 融入国家战略,积极走出去推进太极拳国际化传播

1)积极走出去融入孔院

积极推进太极拳文化对外传播的对外合作,已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签署对外传播太极拳文化外宣战略合作协议,扎实有效在推进中。正在与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合作筹建全球第一所太极孔子学院。已向六个国家的孔子学院派遣40 余名太极拳专任教师和志愿者,受到热烈的欢迎。3年来举办10 余期太极拳文化夏令营,培训20 多个国家300 余名外国太极拳文化爱好者,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收到良好效果。

2)创编太极拳外文教材

随着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大势,学习太极拳热潮即将到来,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充分准备。首要是太极拳外文教材,外国语学院发挥自身优势,携手太极学院、中文系、影视中心共同研发太极拳外文教材。当前突出搞好《太极汉语100 句》、《太极拳文化知识365问》、《太极拳词典》、《杨武式太极拳影视教学教程》;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太极学院、中文系负责起草中文版本,外国语学院负责翻译,影视中心负责制作影视制品。

3)运用现代手段开展远程教学

借助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资源优势,深入合作,积极举办太极拳远程教学课堂,借以积累经验,扩大影响,活跃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学员学习太极拳积极性,支持派遣师生在外的太极拳教学工作,太极学院积极筹谋,各方积极参加,共同推进,确保成果。

4)请进来办好夏冬令营

在已经取得举办太极拳夏令营经验基础上,继续发挥太极拳资源优势,多办、办好太极拳夏令营活动。扩大学校办学开放度,增强学校对外办学能力,广交朋友,促进友谊。

3. 研究开发项目,实现人群年龄段太极拳全覆盖

当前传承的太极拳套路主要适合中老年人习练,主要用于健身,远远没有满足群众对太极拳的需求,太极拳瑰宝的价值远远没有充分开发,急需研发新项目,满足群众对太极拳各种需求,实现人群年龄段太极拳全覆盖。着眼于全覆盖,重点研发五个方面的项目。一是编创青少年时尚太极拳,尝试推广太极拳从娃娃做起;二是编制白领座椅太极拳,促进太极拳惠及主流社会;三是编排残疾人轮椅太极拳,让特殊人群也能享受文化瑰宝;四是开发弱势群体太极拳防身术,为弱势群体服务提升自卫能力;五是组建太极拳表演团,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太极拳美妙。

太极拳是文明宝藏、文化瑰宝、博大精深,而我个人才疏学浅,研究不深不透,仅供参考,敬请批评指正。

[1]段玉铭. 太极拳给力中华民族和平崛起[J]. 邯郸学院学报,2011(1).

猜你喜欢
习练太极太极拳
把方向、厘脉络、精习练
——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太极+』,未来可期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习练八段锦对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