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婷婷,罗一帆
(华南师范大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 广州大学城 510006)
实验室是高校科研工作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实验室不但拥有高端设备,还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更有能发挥实验室效能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科研和对人才的培养[1]。目前,高校实验室工作环境改善、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提高,特别是实验技术发展的需要,使得越来越多的硕士和博士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2]。但是,现实的实验队伍仍有许多历史遗留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一些老实验员的学历较低,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仍然不高、培训不够等[3]。近来笔者对华南地区一些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室条件已得到很大的改善,并拥有一些大型、贵重、先进的仪器设备。然而,有了这些仪器设备,还需要使用和维护这些仪器设备的技术人员,这样才能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能。因此,很多高校对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调查表明,很多高校的实验室要求新增实验技术人员具有硕士学历,更多的实验室要求增加具有博士学位的实验技术人员,一些价值千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还需要引进国外的技术人员。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主要以高中、专科毕业生为主,两者人数约占80%,本科生约占15%,还有一些是工人。到2010年,硕士研究生占60%,博士生占10%,还有30%是原来的低学历实验人员。未来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将是以硕士为主体,以博士为主导的群体,从而大大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实验技术队伍。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任务。为此,高校购置了许多新型、精密、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需要使用者具有较高的操作技术[4]。据调查,到2012年,所调查的高校实验室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比2005年增加约50%,超过100万元的仪器设备的价值达到现有设备的80%,还出现了2005年以前从未有的、价值超过1 000万元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不但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服务,更是为高水平的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目前高校实验室对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实验技术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高水平的实验技能,能够掌握实验的新技术、新方法[5]。
调查数据表明,实验技术队伍在专业技术、年龄、学历上得到了整体优化。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些高校的实验室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结构不合理,实验人员学历偏低、职称偏低,正高级职称的人员少之又少。
笔者调查的高校实验室人员年龄结构状况是:55岁以上占10%;45~55岁占30%;35~45岁占20%;35岁以下占40%,由此可知,35岁以下的人数最多,队伍的结构已呈现年轻化。从职称结构分布来看,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实验室人员占1.5%;具有副高级职称的占20.5%;具有中级职称的占53%;具有初级职称占25%。可以看到,尽管正高职称的人数不是最多,但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已经占了大多数,说明高校已经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有所重视。
尽管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逐年提高,年龄结构呈年轻化,技术职称普遍有所提高,但有些学校因为实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不得已而引进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年轻技术人员,但对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建设仍不够重视。有些学校欲重点发展某一学科,就购买一批大型、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使用这些设备,就高薪引进操作这些设备的技术人员,也有的高校采用设备和人一起引进的办法,而对原有的技术人员不够重视、缺少培养,引起原有实验技术人员的不满,甚至有抵触情绪。
另外,有些学校会将技术不高或工作不好的实验技术人员转到教学实验室从事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不但造成教学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降低,也造成实验教学技术人员的心理不平衡和消极态度,使教学和科研难有突破。有的学校对这些技术人员既缺少培训,也不提高待遇,提升职称就更难。
当然,有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开始转变思想,对实验技术队伍重新定位,加强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力度。调查发现,一些高校一方面加大对高学历高技术人员的引进,另一方面注重原有技术人员的培训与交流,为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
管理机制是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包括激励和约束2个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措施。把这些政策、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实验室技术人员就会有明确的方向,就会更加清楚自己的责任,更好地发挥工作积极性,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在建立机制的同时,还要在管理上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首先要建立奖励机制,并保证奖励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制定相应的政策,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方面给予优惠[6]。另外,实验技术人员应得到和教学人员同样的晋升机会,甚至应设立特殊的职称职位,更多地考虑和照顾实验技术人员。调查了解到,一些学校制定了奖励实验技术人员的办法,如设立技术成就奖,就是对一部分在科研上取得成果的实验技术人员给予奖励,鼓励实验技术人员更多地参与科研工作。有些学校则制定了实验室先进管理奖,对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实验技术人员给予一定奖励。还有一些学校设立实验教学优秀奖,对在实验教学中表现优秀的技术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他们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既要有激励机制,同时也要有约束机制,即要有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规范和行为规范,使技术人员有更良性的发展[7]。调查发现,有些学校制定有严格的考核制度,规范考核程序,从德、能、勤、绩方面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绩效。有些实验室则严格考勤,每月进行考勤通报,年终实施奖惩。还有一些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一位实验技术人员的责任,注重岗位考核,制定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和行为规范。这些机制对实验技术队伍的管理起到很好的作用。
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要从提高实验人员地位、加强实验队伍的培训、关心实验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着手[8]。调查发现,有不少实验技术员认为自己的工作不重要、可有可无,是辅助性工作。对此,学校领导要转变他们的这种观念,促使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学习、开阔眼界,以实际行动提升自己的地位,要“看得起自己”[9]。学校还可以把一些重要工作或重要项目交给他们,让他们在工作中努力拼搏并获得成就感。此外,还要在待遇、晋升、参与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切实提高他们的地位,从根本上转变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看法,不应该只把他们当作教学辅助人员,而应该更加重视他们,鼓励他们多参与科研工作。要尊重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宣传他们的劳动成果。
实验技术队伍的培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包括专业、技术、管理、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培训。然而,调查发现,不少高校对实验人员的培训并不全面,一些高校只开展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比较系统的培训,有些高校则仅组织新老技术员经验交流,有些实验室在新仪器引进后才进行培训,而很少有高校对实验人员进行管理和行为规范方面的培训。笔者认为,培训应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制定系列培训计划,进行专业、技术、管理、行为规范等全方位的培训,并把兄弟院校间的交流,国际交流学习纳入计划中[10]。实验技术队伍的培训要有经费的配套支撑,以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11]。
另外,实验技术人员需要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得到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以增强归属感,增加凝聚力。
建立一支高水平、充满战斗力的实验技术队伍是高等教育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实验室工作水平是反映学校教学、研究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尽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但是只要能够及时提出应对措施,不断完善队伍的建设,就一定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12]。
(
)
[1]徐世同,曾繁丽.加强高校实验队伍建设 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52-154.
[2]谢静,曹菱.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192-195.
[3]王彩丽,方正武.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2):30-31.
[4]郭丽君,王玉涛.论新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6):149-151.
[5]郑子敏,韦健全.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4):423-424.
[6]贾挚,尹秋艳.高校实验室队伍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59-161.
[7]周明贵,刘俊生,刘满银.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5):105-106,109.
[8]黄秀成.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验人员水平[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2):159-161.
[9]李红霞.高等农林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33-34.
[10]沈剑敏.有效提升实验技术队伍综合素质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7):152-154.
[11]王玉清.高等学校创新型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194-197.
[12]黄炳辉.教学与科研融合视角下的实验室内涵建设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