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植物配置存在问题及技术对策

2013-08-15 00:48:56陈尚玲肖万娟陈翠玉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校区树种绿化

陈尚玲,肖万娟,陈翠玉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广西 柳州 545004)

0 引言

植物配置,即运用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等植物材料,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综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的形态、色彩等方面的美感,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1]。高校校园绿地作为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态、文化、美观、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在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生态、文化的建设理念,创造与人文环境相适应的、高品位的特色鲜明的大学校园环境。

1 目前高校校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1.1 较少应用乡土树种,地方特色不明显

乡土树种是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天然适应性的树种,能尽快形成相对稳定的植物景观,是体现地方园林特色的最好材料。一些景观设计师忽略本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盲目跟风赶潮,对物美价廉的乡土树种弃而不用,跨地区种植大量外来树种。

1.2 忽视人的心理需求,以人为本不重视

景观设计师有时为了取得较好的设计效果,常采用唯美的景观设计方法,忽视师生的心理感受,不少高校校园林绿化建设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比如有的地域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师生游览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需要走上十几分钟。还有普遍缺乏符合人体尺度的可供大学生集体活动和相互交往的休闲场所。

1.3 营造季相变化不到位,观赏主题不鲜明

“春花、夏荫、秋实、冬干”是植物景观观赏的季相主题。在目前的高校校园绿化中能够做到四季常绿,但由于很多高校校园中落叶树种比例太小,不能突出树木落叶之后优美的干形和树姿的冬季主题,导致季相主题不够突出。

1.4 选用树种单一,植物生态效益及意境美不突出

有的高校树种选择缺少科学性,绿化树种应用比较单一,校园生态系统脆弱。例如一些高校校园绿化树种仅有几十种,还有受草坪热现象的影响,甚至把成片的树林砍伐后建成草坪,导致校园乔灌草比例不平衡,严重影响校园绿化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同时因为在树种选择上种类过于单一,导致缺乏意境艺术的表现。自然界植物除形态美外,还蕴藏着一种极富思想情感的含蓄美、意境美。

2 创建高品位校园环境的植物配置理念及技术对策

2.1 优先选用乡土树种,营造校园地方特色

乡土树种是构成地方性自然景观的主角,最能体现一个学校的地域特色。在校园绿化建设中应广泛使用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采用丰富多样且姿态优美的乡土植物,丰富校园的植物种质资源库,营造独特深刻的高校绿色文化。比如安徽大学新校区为体现地方特色,校区的植物景观模拟安徽大别山区特色植物生态群落,选用马尾松、杉木、板栗、合欢、杜鹃、檵木植物群或板栗、樱花、杜鹃、青冈栎、紫楠、杜鹃、檵木、麦冬等植物群。以建造大植物园的理念来规划设计整个校园的植物景观,充分体现了景观文化的本地性,使校园的植物景观更具地域特色[2]。

又如桂林旅专新校区的植物配置既体现所处地域的亚热带风光,又突出桂林的地方特色。以广西桂林雁山的乡土树种作为绿化的主要树种,多选用樟科、金缕梅科、木兰科、山茶科等植物,以反映所处的亚热带气候特征。用广西的区树和桂林的市花——桂花作为骨干树种,突出桂林的地方特色。用银杏反映桂林城市的古老。而校内相思江两岸原生植被为竹子和乡土茅草,充满野趣。在尽量维持原生植被的基础上,散植漓江两岸较多的凤尾竹,既形成漓江自然风光的延续,又体现桂林乡土植物品种的特色。

2.2 提倡生态多样性,建构复合植物群落结构

植物造景是校园生态建设的主旋律,丰富的植物种类,合理的植物搭配,良好的生长势态才能发挥其良好的生态功能。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应根据群落原理、生态位原则、互惠共生原则建立成结构合理、功能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尽量避免“大色块、大手笔”密植单一种群构造几何图案的做法,以节约的造景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

比如桂林旅专新校区的植物配置以绿色生态为主题,同时利用好水生植物的造景功能和水质净化功能,建立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系统,造出地上有绿树繁花,水中有水草游鱼,树上有松鼠、飞鸟的万物融畅、生机盎然的景象。上层以阔叶的大乔木为主,有榕树、杜英、梧桐、桂花、银杏、香樟、小叶榕、白兰、枫香、洋紫荆、乌桕、槐树、枫杨、垂柳、中国梧桐、樱花、五裂槭、阴香、湿地松、法国梧桐、池杉、落羽杉等等,以保证夏日的浓荫与冬季充足的阳光。中层以常绿阔叶的小乔木和灌木为主,同时结合观花、色叶、观果及芳香树种,比如紫薇、荷花玉兰、茶花、苏铁、南洋杉、深山含笑、碧桃、撒金柏、杜鹃、梅花、海桐、李、枇杷、月季、西府海棠、火棘、樱桃、山茶、红檵木、黄素梅、福建茶、佛肚竹、凤尾竹、紫竹等等。下层是耐荫的低矮灌木及缀花草地,比如白蝉、希茉莉、龙船花、六月雪、朱顶红、葱兰、韭兰、杜鹃、花叶冷水花、四季秋海棠、大丽花、金盏菊、蟛蜞菊、海芋、尖尾芋、龟背竹、合果芋等等,营造独具特色的供师生学习、休闲和陶冶情趣的多层次绿化空间,成为鸟语花香的“森林公园”。

2.3 突出校园主题创意,彰显深刻的文化内涵

现代大学校园绿化,要走出传统校园绿化模式,以新的绿化理念来创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校园环境。因此,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要着重充分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来塑造高雅优美的植物景观艺术形象,充分体现大学文化殿堂的精神内涵和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和专业的情感,并感受到美的艺术熏陶。

比如郑州华信学院新校区校园行道树的文化就是很好的实例。教学楼前半园形景观车行路为榉林路,秀丽挺拔的榉树是根深蒂同的象征,古人在内堂门前植榉树,不仅出于园内造景之需,更是用来激励园中主人勤奋读书,榉与“举”偕音,表达了莘莘学子的求学心。北面宿舍楼区南北路为合欢路,体现宿舍生活区“家”的氛围[4]。

又如桂林旅专新校区的主入口区是校园绿化的重点,对这一区域绿化进行精心布置,选择四季景观较好的珍稀植物品种,比如银杏、文笔树、伯乐树等。银杏是我国古老的珍惜孑遗植物品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寓意学校的发展渊源流长。而文笔树和伯乐树均是我国二类保护植物,树形优美,从它的名称上更是巧妙地体现了校园的文化氛围。图书馆处的湖边绿地设计以草坪和绿篱为主,绿地中的模纹图案设计为两个问号的艺术抽象造型,寓意“书者答疑解惑”。

2.4 强调人性化原则,创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空间

现代植物造景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广大师生对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双重需求,在校园绿地中多创造一些适于他们进行集体活动、谈心、演讲、小型文艺演出、静坐、思考的校园绿地空间,使校园景观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

比如桂林旅专新校区在校园的中心湖面水域两侧,适当预留出大面积的绿化空间,满足人们亲水性活动的要求,利用多种植物配置花草坪、疏林、密林等多种空间,给师生提供温馨的学习和休息场所。又如校区南面相思江及校园内人工河流的交接地带两侧,集中分布着教师和学生生活区,在此区域的绿化景观考虑布置较多的亲水性活动场地。又由于这一区域人们的活动以步行为主,对景观是一种近距离的观赏,因此多选择一些花、叶、果等形态较好的植物品种,比如山茶、石榴、南天竹、白玉兰等,在色彩、层次上精心搭配组合,形成颇具山林野趣的自然小环境,营造一个温馨、舒适、轻松的后花园空间。

2.5 考虑季相变化,加强开花色叶植物的应用

植物是校园中最重要的生命元素,其自身四季的形态、色彩变化是大众最能直接感受的美。植物造景应遵循美学原理,形成高低错落、凝翠溢彩、色彩斑斓、风情万种的季相变化,创造四季有花艳,长年飘果香的优美环境,做到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叶成荫,秋则果实累累,冬则树木常青。

比如桂林旅专新校区选择银杏、枫香、鸡爪槭、乌桕等季相变化较大的树种,春季时浅绿的色调与建筑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建筑就象绿叶中的鲜花,呈一种清爽宜人之景。到了秋季,银杏、枫香等叶片变成灿烂的金黄色,乌桕和鸡爪槭等则变成深红色,整个校园有黄、红、深红等色彩的不断变化,让三维空间产生了四维的体验。而校内相思湖以草坪、低矮灌木、荷花、孤植的水杉、红枫、腊梅组成系统的连续性空间,形成望梅寻春,夏赏香荷,秋拾红叶,冬砺冰雪的景观。观四时之变,恒刻苦之心,使园林的艺术效果得到更加完整的表现。

2.6 结合学校行业特点,营建特色校园景观

高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植物营造校园景观,并考虑专业学习需要及学科特点,形成自身特色。无论在新校区还是老校区,植物总是可以记载一个学校的历史,见证一个学校的历史进程,向世人传播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浙江林学院作为农林院校,新校区以植物园形式进行规划布局,在营造优美校园景观的同时,为师生提供室外的教学、科研场所,使整个校园设计成一个开放的室外大课堂[5]。又如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园不失为大学校园植物造景的典范,整个校园全部选用无挥发刺激性气味的中草药植物,将校园变为中草药公园,充分体现中医药大学特色[6]。又如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属于历史悠久的林业院校,树种应用丰富,整个校园有271种植物,录属87科185属,结合校园绿化建立一定规模的植物标本园、树木园、果园、药圃等,同时保留了许多的古树名木,体现生态学院鲜明的行业特色。

2.7 凸显校园分区绿化特点,增强校园可识别性

校园绿化在植物品种、设计风格上应有鲜明的分区。教学区、教工宿舍区、学生宿舍区、行政办公区、运动区等区域要体现各自的特色,增强区域的视觉可识别性。

比如桂林旅专新校区国际办学区的设计主题体现国外多元文化内涵,植物景观设计采用西方园林造园手法,如既有在丘陵起伏的山地营造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田园牧场风光,也建造有规则对称布置的花坛水池,体现法国巴洛克式园林华美壮丽的景象。在具体的植物品种选择上,重点选择在英国或法国园林中常用且适应于桂林气候条件的植物,例如月季、杜鹃、南洋杉、湿地松、法国梧桐、池杉、落羽杉、刺槐等,在植物的造型修剪上也模拟西方园林的风格与手法。

又如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的外语学院楼结合外语角活动,选择白玉兰、日本晚樱、日本冷杉、桂花等,设置树丛草坪、片林,营造富有异国情调的园林景观与休闲环境;园林学院楼前设置花台、花境、树丛、树群等共同组织景观,布置有盆景园、水景园、岩石植物园,为园林教学提供物质条件和教学实例[5]。

2.8 加强新品种和珍稀濒危树种的应用,服务教学和科研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有着博大的种质资源库,高校校园应担负起推广和应用植物新品种的使命,在丰富校园物种、美化环境以及达到环境生态平衡的同时,应适当引进珍稀濒危树种和蕨类植物。我国蕨类植物丰富,世界上蕨类植物12 000种,我国约2 600种。蕨类植物繁多且各具特色的叶形,不失为植物造景的好素材。可巧用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造景,充实园林景观,从而服务教学和科研[7]。

比如桂林旅专新校区引进国家二、三级保护植物珍稀树种,有桫椤、银杉、福建柏、翠柏、长叶竹柏、胡桃、大叶木兰、红花木莲、马褂木、伯乐树、杜仲、半枫荷、白辛树、香果树等。同时在校园的适宜地段建立百草园,种植兰花、观赏蕨、观赏草本植物等旅游景点常见的草本植物,既为校园增添风景,又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的基地。此外还建立桃花园、牡丹芍药园、樱花园等景点构成了芳菲天地,形成连续的风景序列布局,同时为导游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基地。

3 结语

随着时代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校园建设中越来越注重利用植物景观来营造环境。“延续生态环境,营建人性化的休闲空间,积淀校园历史和文化”是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建设的核心所在。因此,高校植物配置应从实际出发,遵循生态学和美学统一的原则,形成四季景色各异、稳定的植物群落,并注重历史文化内涵的提炼,寓情于景,创造丰富自然的园林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必将成为当今大学校园植物景观建设的主导方向。

[1]何蓓蕾.浅谈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发展及原则[J].园林·园艺,2009(5):65-66.

[2]倪丽丽,李静.安徽大学新校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解析[J].山西建筑,2008,34(29):337-339.

[3]陈尚玲.城市生态公园创建的核心理念及技术对策[J].北方园艺,2011(16):122-124.

[4]常俊丽,王浩.大学校园绿地文化景观的传承——以郑州华信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 394-18 396,18 402.

[5]石玲玲,陈敬佑,陈楚文,等.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特色的营造[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 420-5 421,5 454.

[6]王淑范,周晓梅,倪福太.大学校园绿化规划设计的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96-97.

[7]汪菊渊.城市绿化园林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园林,1992,8(1):17-25.

猜你喜欢
校区树种绿化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4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5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25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28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沙湖立交绿化
锋绘(2016年1期)2016-05-13 09:18:14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