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静(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越剧是中国汉族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越剧最初是从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落地唱书是浙江嵊县以马塘村为主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以马塘村为主,为越剧起源,因而越剧应有近150年历史),逐渐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艺人初始均为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其发展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此剧种,1938年始,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称“越剧”。
越剧流派纷呈,生角流派有尹派、徐派、范派、陆派、竺派、张派等多种流派,旦角流派有袁派、傅派、戚派、王派、吕派、金派等,这些流派分别有代表人物以及各自的演唱特色。有的深沉隽永、缠绵柔和,有的华彩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热,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有的朴素大方,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带男性气质,阳刚之美,还有的发声清脆且富有弹性,音域较宽,善于唱法的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越剧还有百家社团,如凤鸣舞台、鲁家班、东安剧社、四季春班、阳春舞台、文明舞台、天蟾舞台、吉庆舞台等。除此之外,越剧还有许多剧团,如上海越剧团体,北京越剧团体,天津越剧团体,浙江省属越剧团体,江苏越剧团体等。
越剧的内容和主题思想具有多样性,大致分为六种:
(一)其中赞美与歌颂爱情的居多,如名家名段《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陆游与唐婉》、《孔雀东南飞》、《情探》等,这些爱情剧都反封建性、宣扬爱情自由、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些爱情故事对后世人们爱情的信念都有深远影响。
(二)表现宣扬仁义忠孝思想的。如《五女拜寿》中杨继康的三个女儿及女婿在他荣华富贵和穷困潦倒时的不同态度。在他早年家世兴隆过寿时,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厚礼相送,唯独二女儿家境贫寒,送不起贵重礼物,被杨赶出杨府;杨家世不幸衰落,二老投靠大女儿和二女儿时,却被拒之门外,最后却得到了三女儿的赡养。当杨再度崛起时,大女儿二女儿都争相靠拢,却被杨逐走寡廉鲜耻的大女婿和唯利是图的二女双桃,最后三女婿考试应举成了朝廷的大官。这部越剧称得上是一部寓教于乐的道德剧,既让好人得到了好的结果,也惩罚了坏人,鼓舞广大人民群众要懂得孝悌,宣扬了真善美的高尚品德。
(三)表现一个家族兴衰成败的剧目。如《红楼梦》,这部剧里面虽然也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但主要表现的事贾家由兴到衰的整个过程,由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作衬托。
(四)表现一个时期的历史剧。如《太平天国》,演绎了清朝末期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被清王朝强烈镇压下去的历史事件。
(五)公案剧。越剧有十大公案剧,其中最有名的是《窦娥冤》和《灰阑记》,《窦娥冤》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灰阑记》是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讲的是马员外家的妻妾二人争一孩子,包拯复审时,命人用石灰于庭阶中画一个栏(阑通栏,即圈),将孩子放置其中,宣称谁将孩子拽出来了谁即为生母。妾张氏不忍用力拽扯,大浑家马氏则将孩子用力拉出。包公据此判定张氏为孩子生母,并为之伸冤。该剧主要歌颂的是包公的智慧,作为断案的逻辑前提则是,若心怀真情真爱,是宁可放弃所有权,宁可自己蒙受冤屈,也不肯伤害孩子,孩子的利益高于一切。
(六)单独描写个人的剧目。如《祥林嫂》、《香妃》、《石达开》、《沙漠王子》等,都是讲述单个人的生平经历,如《沙漠王子》讲述了蒙古西萨部落年甫一岁的王子罗兰,因父王被反叛的酋长安达杀害,流亡沙漠。十余年后,罗兰邂逅沙龙酋长的公主伊丽,二人一见倾心,相约一年后重聚。一年后,罗兰赴约,知公主已被安达抢去,乃乔装入宫与公主相会。安达作妖术使王子双目失明。后王子得沙龙相助,起兵复国杀安达。因思念公主,遂弃王位,乔装算命人抱古琴四处寻访。伊丽此时已留居霍逊酋长营中,一日闻琴,遂召进帐中,算命间认出王子,喜极而拥吻之,王子双目复明,二人团圆。
越剧之所以内容丰富多样,是因为组成故事内容的材料来源丰裕,大致来源于三种渠道:
(一)来源于名家名作,如有名的剧目《红楼梦》来源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的佳作《红楼梦》;《窦娥冤》来自于元朝关汉卿的名剧《感天动地窦娥冤》,《祥林嫂》来源于鲁迅的小说《祝福》;还有《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等都是根据名家名作改编而成。
(二)来源于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如《范蠡与西施》、《陆游与唐婉》、《花木兰》、《石达开》等,范蠡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花木兰是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名家。
(三)来源于民间传说或故事,人民群众口口相传,被编纂成剧,如《香妃》中在乾隆皇帝的40多个后妃中,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她就是闻名遐迩的香妃。其实香妃是否遍体生香,根本无从考证,只是当时乾隆非常宠爱此女子,故人们就口口相传成了“香妃”,但乾隆帝只有一个维吾尔族妃子却是史实,她是容妃。如《梅花戒》来源于民间故事,讲述了穷书生陆国章与施家小姐施秀英的爱情故事感动人心,在民间广为流传,故事无确切年代。
越剧的艺术特色也是丰富多彩的,分别可以从角色、语言、唱腔、着装四个方面进行概括:
(一)从角色方面看,越剧的角色行当随着剧种的发展,逐渐衍化,从单纯到齐全。在初期,由于剧目多为表现农村中爱情、婚姻题材的“对子戏”,故以“二小”(小生、小旦)、“三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以后随着题材的扩大,发展为“四柱头”(又称“四庭柱”,即“三小”加老生),老旦、花脸地位不高。40年代越剧改革以后,打破了严格的行当界限,但仍保持着基本的行当体制。现在越剧角色行当,分为六大类:
(1)小旦,饰青年、少年女性角色。如《三官堂》中的秦香莲、《琵琶记》中的赵五娘、《梅花魂》中的陈杏元、《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等。
(2)小生,饰青年男性角色。在女子越剧中,由于小生由女演员扮演,故比其他剧种的小生行当更具柔美特色,在剧种中的地位也更重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盘妻索妻》中的梁玉书、《西厢记》中的张君瑞、《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等。
(3)老生,饰老年男性角色。演出挂髯口,分黑髯、花髯、白髯三类。如《珍珠塔》中的方本、《情探》中的王忠、《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公远、《李娃传》中的宗禄等。
(4)小丑,又称小花脸,因过去化装时鼻梁上常画一白方块而得名。表演特点是幽默、机智或狡猾、阴险,动作灵活、夸张,表情丰富。如《碧玉簪》中的顾文友、《王老虎抢亲》中的王天豹和《仁义缘》中的周惠吉、《双狮宝图》中的张友义等。
(5)老旦,饰老年女性角色。表演特点是沉稳老练,唱做并重。如《红楼梦》中的贾母、《珍珠塔》中的方杨氏、《血手印》中的林母、《西厢记》中的崔夫人等。
(6)大面,亦称大花脸,多饰演奸臣和奸邪的员外、恶霸,多施白脸。如《仁义缘》中的赵德贵、《卖花三娘》中的曹超豹、《红鬃烈马》中的魏虎等。
(二)从语言方面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个方面:
(1)语词优美,婉转动听,朗朗上口,富有文采。如《越剧》惊艳一折中,描写崔莺莺外貌的一段唱词:
宜嗔宜喜春风面,翠钿斜贴鬓云边。
解舞腰肢娇又软,似垂柳在晚风前。
庸脂粉见过了万万千,似这般美人儿几曾见。
几句戏词如诗一般,把普通的语言进行了诗化。
(2)越剧可称得上是“婉约”派戏剧了,在避免追求骈俪繁华的弊病的前提下,要做到雅而易懂,俗而不漏。如《陆游与唐婉》中陆游的一段唱词:
Revelation from the mutual prosperity of South Korean cosmetic industries of ingredients and finished products 4 19
“为什么晴天难补鸾镜碎,为什么寒风吹折雪中梅,
山盟海誓犹在耳,生离死别空伤悲。
沈园偏多无情柳,看满地落絮沾泥总伤怀。”
这段戏词唱出了陆游和唐婉凄惨的爱情,绮丽而富有文采,但是却能让听众明白易懂,感动得涕泗横流。
(3)由于有些越剧是根据原著改编来的,所以里面好多语句都源于唐诗、宋词、元曲等。如《牡丹亭》中惊梦出【步步娇】杜丽娘唱道: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溅。”
这段唱词里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朝飞暮卷”、“云霞翠轩”化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的语句。
(三)从唱腔方面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虽然越剧的戏词都是以普通话的方式出现的,但是越剧的唱词发音具有很浓的方言特色。唇齿音较重,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这句戏词用很浓的唇齿音发出来时跟当地的方言是相似的。“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任何一种戏曲,其起源都局限于一定地域。”(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越剧兴起于浙江绍兴地区的嵊县一带,越剧唱腔的音乐来源主要是嵊县一带的民间说唱“落地唱书”调,唱腔基本上是上、下句的变化反复,曲尾常用衬词“啊呵令哦令哦”的人声帮腔,所以又称“吟哦调”;此外,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中的“越白”的声(声母)、韵(韵母)、调(声调),都较完整地保留着汉语中古语音的特点,如声母的清浊成对,并由此构成声调上阴阳相对,以及入声的全部存在,它的基础语音乃是嵊县方言音,它是吴语系的一个支流,与中古语音一脉相承。
(四)从着装方面看,这些演员的着装都是模仿古代仕女图里的人物的着装而设计的,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1)头部饰品,旦角的头部饰品称为头饰,例如为皇后、公主、官宦女眷设计的是九尾凤、七尾凤、双头凤、对凤;为一般书香家眷设计的是偏凤、单凤、凤头钗、中凤;为贫寒家女子设计了云头、如意、百吉、小珠凤等样式。这种头饰最早是把头面的饰物化整为零插戴。如:边凤、葫芦针、锡杖插、后三条、蝴蝶花等。后来又经过了改良,装饰变成了珠凤,另外又把点翠头面的凤钗,进行专用。打破了传统头面饰物固定的模式,把历史生活中的簪、钗、步摇、帼、巾帼、钿、花钿等巧妙地运用到了舞台形象中去。而且这种头饰非常注意从人物性格出发,色彩也强调与服装和谐。
另外,还有为生角制作的头套,这种古装头套,后脑留着长长的发辫,前额做成固定的刘海,耳旁做成固定的鬓角,然后在头套顶端装上各种形态的假髻。这种假髻造型,具有一定的假设性。如:地位高贵,或人品正派的发髻往往以正髻、对称髻为主;性格活泼、年轻或地位低下的,往往以偏髻、垂髻、联髻为主。
(2)服装,越剧服装的布料多是较光滑的绸缎或绮、缟,多样而精美,有的绣有鸟兽虫鱼或花草藤蔓等华美的图案,或者是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有文字的通幅花纹,上衣都是长至膝盖以下,袖子非常宽松,一般长至可以遮住手部,有的舞者的袖子长至数尺;裤子非常宽松,有的裤腿束着。有的服装还配有腰部饰品,多是玉佩、香囊之类。服装的色彩多用中间色,在纹样装饰上多用边花、角花、暗花,力求简洁、淡雅的风格。
(3)鞋,越剧演员的鞋分为三种,即平底鞋、靴子、厚底鞋,平底鞋多是旦角和下人所穿,身份高贵的人穿的鞋上面绣有花朵之类的美图;靴子一般是习武者所穿,靴子上一般绣有龙样的花纹;厚底鞋一般是官宦所穿,鞋底较厚实。可见鞋代表一个人的身份,例如绣花鞋一般代表的都是柔弱娇小的女子,靴子一般为侠士所穿,厚底鞋代表位居高官,有一定的权势。
综上所述,越剧跟所有的戏曲一样,每个剧目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定的渊源和社会意义;同时也跟所有的地方戏曲一样,越剧也具有地方性,代表一个地方的民间特色,可称得上是戏曲界一朵怒放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