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芳莉
(黄山学院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2012年教育部对黄山学院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在评估过程中涉及实验方面较多,实验室及其实验教学如何把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目标是合格本科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结合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多年的实验室工作经验来探讨有关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整改措施。
迎评期间,学校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如此,学院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科专业数量的快速增多,实验室建设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硬件条件不足,仍需进一步改善,加大资金的投入;
2.实验室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
3.实验技术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4.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加大力度,提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5.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措施和保障机制。
我校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以上问题极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使高校实验室真正成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基地,必须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对于一所把培养“道德、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普通高等学校,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是学习的基本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过程,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规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在高校工科专业中具有其特殊地位和作用。计算机、电子、自动化、机械类学科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实践教学在这些行业的高等教育中尤为重要,有着特殊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结构和新系统的发展,以及生产企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趋势,社会对科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实验中心必须建立以突出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本科毕业生就业中,用人单位普遍关注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社会要求大学生的适应期缩短。许多毕业生因综合能力不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冷落,有的毕业生就业后因难以适应岗位能力的要求而不得不另谋职业走自主创业之路。面对现状,高校必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依托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重视实践技能训练,突出创新素质培养,建设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智能化教学共享平台。
1.实验教学中心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坚持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注重强化基础,着重学生应用能力以及工程实践经验的培训,强调理论水平、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2.在实验教学中注重验证性实验的技巧培训,但更强调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能力的培养。形成演示实验、基础实验和提高型(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等)实验逐步递进的教学体系。
3.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实验过程和提高自主设计能力,形成系统的、科学的、完整的、相对独立又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的课程体系。
4.在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学院提出了“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即在实验室一级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整体、质量、开放和创新意识,模糊实验室的课程界限,强化实验教师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全面性培养。从制度、体制上保证实验内容、实验场地、实验设备等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实验场地、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率,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最大效益。
5.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统筹规划,在制订新的实验教学计划时,要求各门课程精选教材和实验内容,既注重基础性,又重视研究性和先进性,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和学生自主选题的实验项目,增加独立设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
6.科学评估实践教学质量,全面评价学生实验成绩,包括从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设计(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成绩进行总体评价,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树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意识,鼓励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改革实验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依托教师的科研条件和指导力量,将科学研究渗入实验教学,这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知识,更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在近几年教学改革与建设基础上,结合本科教学评估整改的契机,科学合理地规划实验室设置与建设方案,在今后几年内,争取建设一批有突出特色的实验室,全面提升中心实验室水平,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建设高素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通过选拔、培养或引进、聘请一批学科、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充实实验队伍,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科研和实验教学管理。
2.进一步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开放型实验管理模式。
3.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进一步建立符合学科专业实验教学特点的实验课程体系,划分实验层次,优选实验项目,完善实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课内实验教学,压缩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研究性的内容,按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3个层次开展实验教学。将原来分散于各门课程之间的验证型实验项目集中起来逐步改为设计型、综合型(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对课外和选课类实践教学,开展授课、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现场介绍和演示实验设备的用途和简单操作,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当今科技发展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4.进一步搞好实验室的开放工作,制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开放实验室旨在提高实验室场地、设施及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为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重要场所。
a.预约实验型:实验室定期发布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性、设计性开放实验课题,学生到实验室预约,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等选做实验;开放实验课题方案设计等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并撰写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做出评价后作为学生成绩和学分评定的依据。
b.毕业设计实习型:实验室为毕业论文、设计以及生产实习活动提供场所、设备和基本条件,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此类开放实验各学院在实习活动开始前必须向相关实验室下达实习计划,实验室安排专人为学生提供仪器设备等相关指导。以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实习总结等作为学生成绩和学分评定的依据。
c.仪器设备开放型:实验室精密仪器大型设备对外开放。实验室公布仪器设备开放的内容和时间,学生申请进行操作训练,按照预约时间,教师进行指导。以学生或老师使用仪器设备的登记或相关成果为依据。对于大型精密仪器以操作考核作为学生成绩和学分评定的依据。
d.对于以科技竞赛、创新活动等利用开放实验室进行的,学校将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对开放实验室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在职称评聘、评优方面将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和运行机制,保证其持久性。
学校应当逐年加大对实验中心的经费投入,学校按每年平均1500 万投入,达到实验室的硬件保障,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配套措施。
1.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科研工作能力。努力做到科研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将最新的信息和方法,最新进展和成果应用于实践。
2.建立培训制度。学校应将有计划的对实验技术人员分层次进行岗位培训和技术资格认证,这其中包括选派人员到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公司进修或合作研究。鼓励技术人员在职攻读学位,不断提高学历和实际操作能力,力争在3年内使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实力上有较大的改观。
3.建立健全考核体系,确保人才质量。针对教学类实验室和科研类实验室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学校将制订相应的政策,鼓励优秀的实验技术人才脱颖而出,重点培养一批在省内有影响的实验室建设带头人,重视选拔一批高级实验技术专家,给予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相应的待遇。
4.教师应积极参与实验中心的建设。将其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5.鼓励高水平教授投入实验教学。鼓励高水平的科研课题负责人不定期地为实验中心举办讲学、讲座,就科研动态、技术发展、工程应用、教学研究等进行交流和学习,为实验中心的发展出谋划策。
6.实行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到实验中心锻炼,增强实验教师队伍的活力和竞争意识。
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当根据办学理念,以本科教学评估为依据,树立以学生为本,构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改革思路,让教学过程既重视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实验,更强调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开放性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左铁镛.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7,(23):18-19.
[2]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