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俊
(黄山学院 科研处,安徽 黄山245041)
举办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和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场级别高、知名度高的体育赛事,不但能提高举办地的城市形象,推动举办地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市民的体育欣赏需求,同时还因为举办赛事污染低、能耗低、增就业、促旅游等诸多功能,越来越备受重视,也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近年来体育赛事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多数文献的研究对象集中在大型或大中型城市, 对于国内的一些小型或微型城市所举办的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资料相对缺乏。本文以黄山市为例,对选择体育赛事策略进行分析,如何最有效地选择合适的体育赛事,以达到资源和效益的最大优化。
2.1.1 城市规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标准指出,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 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 万以上,不满50 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 万的城市。[1]根据这个标准,黄山市属于小城市。是一座新兴的国际旅游小城市,自古就是“三省通衢”之地。现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面积9807 平方公里,[2]全市常住人口135.9 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2.1.2 交通设施
徽杭、合铜黄、黄塔(桃)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绩黄、黄祁、黄千等5 条高速公路的在建和筹建。黄山机场开通了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近20 个城市的航线和日、韩等境外旅游直航包机;特别是黄杭高铁、京福(安徽段)高铁和皖赣铁路扩能改造3 大项目即将或已开工建设,黄山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东连杭州、上海,南接南平、福州,西通南昌、武汉,北达合肥、北京的交通日加便捷,承东启西、迎接辐射、走向世界的区位优势益发明显,成为皖浙赣3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1.3 旅游接待设施
全市现有各类旅行社110 多家,其中一、二类旅行社15 家,三类社50 余家,1800 多家酒店。涉外宾馆31 家,其中三星级以上30 家。2004年后酒店业持续健康发展,星级以上酒店有70 家,陆续增加了四星级酒店8 家,床位近900 张,五星级酒店4家,床位近1000 张。酒店分布更加完善合理,接待服务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即便是在旅游旺季也完全可以满足在黄山旅游的游客。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万人,年接待能力达到1000 万人。
2.2.1 室内比赛项目
先后举办了中、美、俄国际女篮邀请赛,全国技巧冠军赛,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羽妆杯”2005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和中朝女子手球对抗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赛事。2009年先后举办了第五届华东区体育舞蹈锦标赛,安徽省青少年乒乓球团体锦标赛,WMA 首届团体赛等,2010年6月举办了亚洲青年摔跤锦标赛和全国青年击剑锦标赛。2011年7月举办了“古井贡杯”中国羽毛球俱乐部甲级联赛,2012年9月举办全国游泳锦标赛暨全运会资格赛,等等。
2.2.2 室外比赛项目
黄山松柏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每年都要举行几项赛事,如FGT 巡回赛黄山站、黄山“腾麒杯”高尔夫业余精英赛等。中国黄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每年1 届,已举办了5 届,2011年还举办了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公开赛。中国黄山国际登山赛连续举办了7 届,全国竞走大奖赛已举办了2 届。此外,2010年举行了黄山国际铁人三项挑战赛暨全国铁人三项冠军杯系列赛,2012年全国皮划艇(静水)春季冠军赛暨皮划艇大奖赛(黄山站),等等。
2.2.3 民俗传统体育项目
自1991年以来,黄山市连续举办了15 届国际旅游节,每每也是黄山民俗文化的大展示。如龙舟、舞狮、武术、仗鼓舞、抬阁等。2011年举办了全国龙舟邀请赛,四大品牌赛事活动之一——“黄山论剑”已连续举办2 届,第二届新安江龙舟比赛,11月还举办了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事。
谢广祥副省长指出,举办大型赛事,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我省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快崛起、兴皖富民服务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安徽陆续举办了一些国内外大赛,特别是黄山的办赛更有影响,效果很好,有些特色,省政府将大力支持体育赛事产业发展。[3]
近些年,黄山市尝试举办了一系列各类体育赛事,受到了各界的好评,扩大了城市影响力。尝到甜头的历届市领导确立了黄山市的体育发展理念,一方面继续发展体育产业,把赛事经济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把黄山市的体育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另一方面通过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群众性体育的发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着力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加大品牌赛事创新力度,加快体育旅游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不断开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教育,完善智力支撑。[4]
黄山境内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黟县西递、宏村和歙县渔梁村,2000年第24 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做出决定,将中国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被评为4A 级旅游景区,入选“中国魅力名镇”。[5]黄山市为古徽州,建制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富有特色,不仅有以黄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还有以“徽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在此基础上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有效地整合各种多元化的优势资源,这样不仅增加了体育休闲度假以及观光旅游的附加价值,还大大增强了黄山市的城市品牌形象。
黄山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是一个“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市,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林地面积1024 万亩,森林覆盖率77.4%。自然环境十分优美,黄山风景区空气质量属天然氧吧。这些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为黄山市开展生态型体育赛事提供了有利条件。
黄山市地处皖、浙、赣3 省交界,紧邻长三角地区。与长三角各城市之间交通便利,具有区位、交通及优质的空气质量优势,已成为国内游客优先选择的旅游度假和休闲之地。
体育赛事按其运营方式、运营目的不同,大致分成商业型体育赛事、政府主导型体育赛事和自组型体育赛事3 种类型。[6]不同类型的体育赛事因其运作方式、参与形式、赛事规模和参与者类型等不同而有着明显差异。黄山市在选择体育赛事时,要立足自身实际,面对这3 种不同类型的体育赛事时要有不同的选择策略。
这类赛事是指由企业赞助或组织, 运用市场方式进行运作,以盈利作为最终目的的体育赛事。商业型赛事主要是企业主导,对盈利水平要求比较高,同时,对承办城市经济水平、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要求也比较严格。[7]举办商业型体育赛事成本和规格相对较高,与黄山市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不相协调,这也不符合了黄山市民对于黄山“绿色”的期望。结合黄山市市情,可以考虑举办商业性赛事的分站赛,或者是自创型赛事着手。我国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专家丛湖平教授认为,目前国内城市热衷于举办商业性体育赛事,除了广州、上海这两个城市相比其他城市具有举办商业性体育赛事的“比较优势”——即投入相同的成本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之外,其他中小城市都不宜举办商业性赛事。赛事置办费用高,体育竞赛表演业消费环境相对不够成熟,将直接导致最后的收益少甚至是亏损现象。[8]
这类体育赛事一般是由体育局总体组织规划,然后由各个省市区招标承办。它的主要功能体现在社会效益层面,其最大优势在于政府支持。此类赛事能充分利用政府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和优势资源,从政策、资金及媒体关注度和影响力上拥有较大优势。但是,这类赛事行政性强,较少企业参与,相对缺乏市场运作,经济效益较弱以及灵活度不强等。[9]黄山市限于自身条件目前尚不具备承办热门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现阶段体育赛事资源又相对稀缺,黄山市应积极争取此类体育赛事,进行广泛宣传与营销,进一步扩大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同时,对其中一些市场开发价值大、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赛事应重点评估,积极开发。因此,黄山市在选择政府主导型体育赛事时采取的策略是积极争取,重点开发。
这类赛事是指由企业社区主导, 大众参与型体育赛事, 这类赛事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及地域特色明显。黄山市自身竞争力相对不足,但具有独特、迷人的人文及自然景观资源,这类体育赛事应是黄山市重点考虑的赛事选择类型。通过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展示运动水平, 宣传体育精神和健康意识。地方性体育赛事相对门槛较低,能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能增加运动员和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和乐趣。黄山市在选择自行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时应采取的策略是扬长避短,自主创新。将地域特色、风俗文化融合到体育赛事之中,突出城市特点及别于其他同类赛事的不同特色。这样才能吸引媒体关注,达到宣传、营销城市的目的。在与大城市竞争时这种创新性的体育赛事能凸显黄山市的特点,在相对较小的成本支出,较为薄弱的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举办好一项出色的区域型体育赛事。
相关部门应对赛事经济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倾斜,加大资金投入。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尽量选择自组型体育赛事,树立品牌塑造观念,如山地自行车赛、万人登山休闲大会健身跑(走)活动等。尽量选择差异性突出、新闻价值高的赛事,如名人高尔夫球巡回赛、明星争霸赛等。尽量选择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优势、融入地方人文特色的赛事,并形成常态化,如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新安江龙舟赛等。尽量利用现有体育场地设施,而不要选择需投入大量资金重新建造体育场馆、场地或设施的赛事,如各类单项俱乐部赛、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公开赛,皮划艇冠军赛等。可选择性的选择国际性单项商业赛事,如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亚洲青年摔跤锦标赛等、国际铁人三项赛等。
小城市在举办体育赛事时会受到诸多限制。因此,在决定举办体育赛事前要对城市的经济水平、社会风俗文化特点、现有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居民消费特点充分调查了解, 立足于自身城市优势结合所举办体育赛事的特点, 让城市特色与赛事特点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引进的体育赛事首先是能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其次要充分利用城市现有各种资源, 使赛事利用效果和城市的资源达到效率最大化的组合。
[1]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EB/OL].http://www.npc.gov.cn/wxzl/wxzl/2000-12/05/content_4524.htm,1989.12.
[2]安徽省旅游局.安徽导游基础知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79-80.
[3]黄山市体育局网站.谢广祥副省长听取我市培育品牌赛事工 作 汇 报 [EB/OL].http://www.hsty.gov.cn/ad/news.asp.ArticleID=1263&classid=80&parentid=79,2011-10-28.
[4]叶长荫.促进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 加快发展黄山特色体育产业[J].徽州社会科学,2010,(2):4-6.
[5]张俊.“徽文化”与黄山市体育旅游发展研究[R].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9-20.
[6]张璐,王兆红.中小型城市选择体育赛事的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6):50-53.
[7]杨炯,唐晓彤.大型体育赛事的相关经济效应问题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3):17-20.
[8]徐欣.东部沿海中小城市体育赛事效应探析[J].企业经济,2007,(2):106-108.
[9]赵泽群.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现代化的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4):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