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探析:从孔子“仁爱”思想探源

2013-08-15 00:53:29张宇晴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爱亲仁爱人际

张宇晴

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学、心理学范畴,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具体产物,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化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据调查,近年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表现为许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感到不适,有的还产生了强烈的受挫感。有调查表明,在我国压抑、人际关系和谐度和人际关系压力是导致自杀的三大因素。对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而言,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学会人际关系的适应与和谐?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要依赖人际关系、处世技巧。”另有调查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只有青年时期才有强烈的渴望被理解的愿望。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何才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必须要学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孔子的“仁爱”思想入手探析大学生应如何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

解析孔子的“仁爱”思想

“仁爱”是由中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所提出的。“仁”即仁爱,是孔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思想精华。从结构上看,“仁”由“人”和“二”组成,其本意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亲爱之情。孔子的“仁爱”思想有两层非常重要的内容:一是爱人。“爱人”是仁爱的本质内涵,它也包括两层含义:“爱亲”和“爱众”。“爱亲”指的是要爱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爱众”是对“爱亲”的提升,意为要把爱亲之情推广到周围的朋友和更多的人。“爱人”由“爱亲”而推至“爱众”体现了一种差等的爱由近及远,由亲到疏的变化。这是“仁”由“爱亲”而推及“泛爱众”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升华。[1]二是忠恕之道。“忠”是对自己的要求,表现为一种认真虔诚的态度;“恕”是对他人的要求,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忠恕”合在一起,强调的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即要学会宽容,能容忍别人的缺点,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尊重和体谅他人。可以看出,在孔子的“仁爱”思想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具有同情、爱护和相互包容、相互尊重,这种提倡爱人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具体的方法论指导作用。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人际和谐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信、融洽友好、文明有序、团结互助。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和希望,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也是非常有益的。

人际和谐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交往。”[3]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人交往,受他人影响。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是人们丰富和扩展自身的主要途径。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人际交往的过程其实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扩大,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开拓思维,开发智力。此外,每个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以及与别人的比较中获得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周围的环境,增强自信心,塑造完美人格。

人际和谐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造成的。”很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是由于认识、情感及行为的偏差引起的,这种偏差给他们带来忧愁、孤独、苦恼等消极的情绪体验,甚至造成心理障碍。科学研究也证明,调整心情的最好方法就是找自己知心的朋友倾述和沟通,在交流中两个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会慢慢达到一致,不良情绪得以化解,生理和心理获得满足。因此,人际关系越和谐,情绪就会越积极、生活态度也就会越乐观,精神生活就越丰富,身心也就越健康。

人际和谐有助于大学生学业和未来事业的成功。雷锋曾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积极的人际交往可以为自己构建深厚的友谊基础,获得周围广泛的支持和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都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如果缺少了与他人的交往,就不能摆正自己和他人及社会的关系,不能明确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个人潜能的发挥和目标的实现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积极的人际交往才能让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在充分施展自己学业和未来事业才能的同时,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以孔子的“仁爱”思想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仁爱”与人际和谐都是涉及人际关系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人际和谐是人际关系的目标和理想境界,而“仁爱”是人际关系走向和谐的必然选择。也就是说,人际和谐的达成必须以讲求“仁爱”为前提;而讲求“仁爱”,又能保证具有不同爱好和利益的人们,按照一定的原则规范和谐相处。具体而言,二者的关系如下:

1.“仁爱”思想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

“仁爱”思想中的“爱人”所体现的“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其实就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总的精神。[4]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宽容,互相关爱,这种爱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之间,而且要推广到周围的其他人,即要做到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且多为独生子女,性格上属于“自我中心型”,凡事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并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缺乏包容心,且对别人的反应过于敏感,也不懂真正的交友原则,缺少和周围人真诚的沟通与交流,因此总觉得难以和其他同学成为朋友,对友谊失去信任。如果大学生能将“仁爱”思想中的“爱人”原则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学会宽容,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能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自然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真正的友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学校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愉快顺利地完成学业。

2.“仁爱”思想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

“仁爱”思想中的“忠恕”之道强调的“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正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方法,是人际关系顺利进行的桥梁。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和纠纷呢?墨子认为是由于“亏人而自利”的利己思想造成的,即大家都过于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那么,如何解决呢?孔子提出两种方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这些思想都是仁爱思想的精华,也是儒家道德修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把它们概括为“忠恕”,即要求在人与人交往时做到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及量人,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5]因为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能包容一切,宽恕待人。虽然生活中每个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知识、性别、身份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但每个人的人格是生而平等的,学会将“仁爱”思想中的“忠恕”之道运用于人际交往中,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懂得心理换位,才能在与不同的人交往中产生心灵的共鸣,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3.人际和谐其实就是“仁爱”思想的具体体现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和文化”历史的传统国家,“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也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现拥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人有这样的特征:个性成熟,能较好地理解别人,包容别人的不足和缺陷,具有给人温暖、关怀、亲密和爱的能力,同周围的人有良好融洽的关系。这些特征与“仁爱”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人际和谐表现于外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包容、理解和关爱的融洽关系,其实就是“仁爱”思想的具体体现。而“仁爱”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能做到以仁爱之心相互对待,从而建立起人们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唯有以“仁爱”思想作为理论和行动的指导,人际和谐才能真正实现。

当前,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矛盾的复杂性,人际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孔子的“仁爱”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仁爱”强调以爱人之心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础,包容人与人的差异,在尊重和体谅中积极寻求人与人的和谐。对大学生而言,只要能将“仁爱”思想贯穿在人际交往中,活学活用,人际和谐将不再是难事,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必将早日实现。

[1]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1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5.

[4]卢黎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85.

[5]蒋国保.孔子人际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韶关学院学报,2006(2).

猜你喜欢
爱亲仁爱人际
孝老爱亲,做传承中华美德的好少年
孝老爱亲
品牌研究(2022年23期)2022-08-24 03:38:58
孔子的孝观念及其内在理路
理论探索(2021年6期)2021-05-26 14:47:58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公民与法治(2020年8期)2020-05-21 07:39:20
做妻子一辈子的“拐杖”——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干子村农民许志礼护妻爱亲事迹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52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2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中国漫画(2017年4期)2017-06-30 19:35:02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湖湘论坛(2015年2期)2015-12-01 04:19:48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剑南文学(2015年2期)2015-02-28 0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