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嘉燧与明末士子交游考略

2013-08-15 00:43:07李东海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流芳程氏嘉定

李东海

(1.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2.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037)

程嘉燧(1565~1643),字孟阳,号松圆道人,松圆居士,偈庵等。徽州歙县长翰山人,侨居苏州嘉定(现属上海),晚年归卒于故乡。为晚明著名诗人、文学批评家兼画家。与嘉定宿儒唐时升、娄坚、李流芳并称“嘉定四先生”,又与唐时升、娄坚合称“练川三老”,其文名、画名均著称于时。有《松圆浪淘集》《松圆偈庵集》《耦耕堂集》和辑有《常熟破山兴福寺志》存世。

程嘉燧少年学制科不成,转而学剑。后折节刻意读书,沉潜诗画,一生交游十分广泛,大多为明清之际江南名士。据其《松圆浪淘集》《松圆偈庵集》《耦耕堂集》[1]诗文所载,他一生所交游者中,既有显宦宿儒、抗清志士,也有艺苑胜流、禅师羽客,甚至艺妓歌叟。诸多人物于各个不同侧面对程嘉燧的个性、情趣、爱好,尤其是对其诗歌、绘画创作及文学艺术理论观念,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拟从程氏本人及他人记述中,选择与程氏关系较密或对其思想、艺术影响较大者加以考论。因程嘉燧为晚明著名诗人和画家,故所考论,大致以文学、艺术、思想性格为别类,兼顾交往密疏次第先后,而不严格依人物生卒年和辈分长幼排列;又,程氏所交,以江南士子为多,尤其与徽州籍名士交往甚密,故考论中略生平而详学术、文学艺术成就;惟方外隐逸和民间布衣,以其事迹鲜为人知,对程嘉燧文化性格形成的关系亦较大,则尽可能加以考订。因篇幅所限,其他较为亲密的友朋因非徽籍或因文名不著而省略。本文大致可以为程嘉燧及徽州文化研究提供一些基本文献资料。

钱谦益

以交往之密切,二人相互影响之大而论,钱谦益在程氏友人中当为第一。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自称牧翁、蒙叟、绛云老人、敬他老人等,最后号东涧遗老。江南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著名学者和文学家。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进士。官礼部右侍郎,革职后南归。福王时,官礼部尚书。入清官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任职仅六月,即告病归。归后暗中反清复明。《清史稿》有传。学识渊博,著述宏富,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杜诗笺注》《列朝诗集》等存世。

程嘉燧《钱牧斋〈初学集〉序》:“盖先生(钱谦益)身虽退处,其文章为海内人士所推服,崇尚翕然如泰山北斗……古人有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先生之文,唯先生自知之。又曰:‘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以余相从之久,相得之深,而先生虚己下问,晨夕不厌”(《耦耕堂集》文卷上)。程氏《耦耕堂集》《松圆浪淘集》前有“钱谦益谨序”。

程与钱氏交往极密,钱氏约四十岁左右得识程嘉燧并师从其诗法,其《复遵王书》曰:“仆少壮失学,熟烂空同、弇山之书,中年奉教孟阳诸老,始知改辕易向”。约崇祯三年前后,钱谦益曾感叹曰:“予与孟阳,遭逢圣世,为太平之幸人,其所为耦耕者,盖亦感闲居之多暇,喜一饱之有时,庶几息劳生而税尘鞅”(《初学集·耦耕堂记》卷四十五)故而请于嘉燧,于拂水山庄边筑“耦耕堂”,邀程氏偕隐伴读,共处十余年(《耦耕堂集序》)。二人常常评诗论文,究心学术,如程氏与钱氏居于耦耕堂对《石田(沈周)诗钞》互为评定,并差择其尤佳者若干卷(见于《初学集·石田诗钞序》卷四十)。又如钱氏曾曰:“余笺解杜诗,兴起于庐德水,商榷于程孟阳”(《吴江朱氏杜诗辑注序》。另,程嘉燧辑铰评定《中州集》,也是与钱氏互相切磋而得(见于《初学集·题中州集钞》卷八十三)。钱氏盛推程嘉燧云:“松圆诗老”,有诗赞曰:“姚叟论文更不疑,孟阳诗律是吾诗。溪南诗律今程老,莫怪低头元裕之。元裕之谓辛敬之论诗如法吏断狱,如老僧得正法眼。吾于孟阳亦云”(《初学集·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十六首·其一》卷十七),而且评其诗曰:“其诗以唐人为宗,熟精李、杜二家。深悟剽贼比拟之谬。七言今体约而之随州(刘长卿);七言古诗放而之眉山(苏轼),此其大略也。……予之论孟阳,非阿私所好者哉!”钱谦益云程氏善学古人,先学古人为人而后学诗,故痛诋当时俗学剽拟之流弊(见《列朝诗集·松圆诗老小传》)。钱谦益诗学理论、文艺思想受程氏启发较多,二人诗歌创作也同时学习杜甫、陆游和苏轼等诗人,不惟独推崇盛唐。(案,关于程钱二人交往论述最详最精当莫属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字茂宰,一字长蘅。祖籍徽州,侨居嘉定(今属上海),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举于乡。工诗善画,尤精绘事。天启初,会试北上,抵近郊闻警,赋诗而返,遂绝意进取。是“嘉定四先生”之一。四明谢象三知县事,合程嘉燧、娄坚、唐时升及李流芳诗刻之,曰《嘉定四先生集》。著有《檀园集》诗六卷,文四卷,画册题跋二卷,初刻有谢三宾序。《四库全书总目》曰:(李流芳)诗恪守典型,明二百七十余年中可云晚秀。《明史》卷二百八十八有传,《光绪嘉定县志·文苑》[2]有传。

程、李二人关系十分友善,程嘉燧称李氏为“几世缔之好,相益相劘,相护相恤过于同气,几如一身”,“素交之内,唯兄一人”(《松圆偈庵集·奠李长蘅》文卷下)。明清时期,苏州嘉定名士聚集,往来频仍,钱谦益从流芳游,后得以结交程嘉燧。[3]1077-1078

程嘉燧“与长蘅皆好以诗画自娱”,且(李流芳)“虚己泛爱,才力敏给,往往不自贵重。余呰力笃志,类于矜慎,而中不能无意于名。顷长蘅屡踬而智益恬,貌益腴,若能萧然遗世以游,故不知其所得日以臻妙。尝造云栖,流连湖上”(《松圆偈庵集·〈檀园近诗〉序》文卷下)。程氏认为自己的诗之李氏,“虽同时老成,皆以为不逮也”,并称“便生同时,居同里,所为同声同好之人邈若异域,徒令后人有不同时之叹,不其惜欤?”(同上)程嘉燧与李流芳“同声同好”,意趣相近,同为画坛名手,又为同里乡邻,常共处一处谈艺论画。而且他们都喜好山水并常偕游,都善作山水游记小品。审美情趣上,他们都出入禅老,崇尚空灵、荒寒而有神韵的意境。二人的山水写意风格和艺术观也颇为近似,皆主张笔墨的自然天成和率性写意,并时时参摹古人,尤其是元代倪瓒、黄公望等人的作品。因李流芳家境不同于程嘉燧需他人时时救济,经历相对顺利,所以受晚明闲适之风的薰习较深,多有学问文章之方巾气,这一点与半隐于世外的程氏略有不同。[4]339-340

娄坚

《松圆浪淘集》前有娄坚序《书孟阳所刻诗后》。《松圆偈庵集·题子柔杂怀诗卷后》曰:“其中多指切时事,识深而虑远。盖其心若恻然有所不得已,而形于咏叹,犹且虞其多忤,缄秘而不出也。余谓:自古感遇讽刺之作多矣。至以律诗含讽喻,剀切忠厚,则未有若子柔诸诗也。”娄坚亦为“嘉定四先生”之一,且与程嘉燧、唐时升并称“练川三老”。

案:“嘉定四老”“练川三老”非仅以地域名之,诸人间实持有相近文风,皆尝从游问学于归有光,时常议论时弊,探究学问,得有光流风遗书。[5]921-922

娄坚(1567~1631),字子柔,嘉定人。贡生。幼好学,工书法,其师友多出于归有光之门。学有师承,经明行修,乡里推为大师。贡于国学,不仕而归。《四库全书总目》称:“坚早从归有光游,……明之末造,太仓、历下余焰犹张,公安、竟陵新声屡变,文章衰敝,莫甚斯时。坚以乡曲儒生,独能支拄颓澜,延古文之一脉,亦可谓永嘉之末,得闻正始之音矣”。《列朝诗集》《静志居诗话》《明诗纪事》诸论者皆有类似的推挹之词,称其古风独胜,诗格清新。著有《学古绪言》二十五卷,《吴歈小草》十卷。《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光绪嘉定县志》有传。

唐时升

明崇祯刻本《松圆浪淘集》前有唐时升“孟阳诗序”,略云:“余与孟阳少同志尚,恶俗儒之陈言,好泛滥百家之书”。又云:“(嘉燧)诗雄豪跌宕、沉郁顿挫,足以追配作者,而哀乐所发,长句短章,必合于法度”。又,《松圆偈庵集》序:“此古文也,抑扬变化,深得古意。”

程嘉燧《祭唐时升》曰:“谈言解颐,析玄洞微,时罕知音,我贵知希”。与唐时升志在山林,然而心系朝政,好谈兵事,皆有慷慨不平之气。也足见当时嘉定宿儒多好谈天下事的清议之风。[6]1237-1238

唐时升(1550~1636),字叔达,嘉定人。父钦训,与归有光善,故唐氏早登归氏之门。年未三十,谢举子业,专意古学。王世贞官南都,延之邸舍,与辨析疑义。唐时升因出归氏门,不肯复称王氏弟子。唐氏家贫,灌园艺蔬自给,后与程嘉燧相邻为伴,以隐士自居,萧然自得。为人才华横溢,为诗援笔立就。遇其得意,才情飚发,虽苦吟之士,无以加也。其文纵横踔厉,深恶艰深涂泽之作,自命其集曰“三易”。文得归有光的真传(参见唐时升撰归有光《墓志铭》)。与里人娄坚、程嘉燧并称“练川三老”。卒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八十有六。有《三易集》凡十卷(案,前有谢象三[三宾]、王锡爵[元驭]、王衡[辰玉]、侯峒曾[豫瞻]四人序文)。《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光绪嘉定县志》有传。

宋珏

程嘉燧平生所交中,与宋珏友情笃厚,二人诗与书画切磋往来始终,情趣相投,常于除夕夜一起守岁,为莫逆至交。

程嘉燧《李宋倡和诗序》云:“比玉(宋珏)才气空海内,与人交出肺肝。虽处穷厄而未尝以词色徇人。在吴独善余与李长蘅”。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程嘉燧在殷都家戏作《荔枝酒歌》并题诗于扇面,后为宋珏所见,即赋诗讨索,拟行千里访求。时隔七年来嘉定,始相见订交。后有《程宋唱和集》。

宋珏,亦作谷,字比玉,福建莆田人,国子监生。善画工书,写松树尤秀。王士祯《渔洋诗话》盛赞其小诗工绝。珏后侨居嘉定,与李流芳、张鸿磐(字子石)为莫逆至交。嘉定南翔乡里的檀园、杞园等皆其盘桓觞咏之处。其善八分书,包世臣《广艺舟双辑》评其书法为妙品。程嘉燧与钱谦益共筑“耦耕堂”,匾额即为宋珏所书。钱谦益《宋比玉墓表》(《初学集》卷六十六)详其事。《光绪嘉定县志》《皇明遗民传》卷四皆有传。

程嘉燧曰:“(宋珏)胸次恢疏廓落,饮酒终夕不醉……其名章秀句,醉渖残墨流散人间,往往遍于僧窗邸壁,……其诗洸洋淋漓,多山巅水涯,萧散娱嬉之词。(《程宋唱和集》)。程氏与宋珏书画相通往来,艺术情趣、文艺思想互相感发。

李名芳

程嘉燧与李名芳“同庚,识自少小提孩”,“甲申(公元1584)于郡之闱,同会待试”,(李名芳)“以荐入官,遂成进士,又中馆选。竞爽并峙,华播京国”。而(程嘉燧)“乃掷弃”。嘉燧称李氏为“平素交谊”之“良友”(《李翰林遗稿序》)。

案,李名芳(1564~1593),字茂材,流芳兄,祖籍徽州,天资绝人,十余岁驰骋文坛。吴兴董宗伯(其昌)延至家塾,塾中皆浙中名士,时名芳年甫十三,敢与颉颃。年二十八,万历壬辰(公元1592)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即卒,年仅三十,子宜之年方三岁。由程嘉燧所论可知,李名芳以气节、才华戛然独立而名震江南。程氏赠诗有《燕山篇送李茂才北上兼呈中舍公》(《松圆浪淘集》卷二)。王衡作《李茂才文序》(《缑山先生文集》),叙其一生事迹甚详。

子李宜之,字缁仲,母沈氏教育之。幼颖异,目数行下,读书等身,四方名流归之。叔父李流芳畏之如敌。七试京兆,不第,隗然自放,盖博综古今,著述充栋。著有杂剧《步非烟》,诗文《猗园集》三十卷,《寓园集》一百卷,《商刻》十二卷,《辨毁》十二卷。并为吴伟业参订《秣陵春》传奇。李氏父子《光绪嘉定县志》《嘉庆南翔志》皆有传。与程嘉燧有往来,如七律《移居城南送李缁仲乡试并寄仲和(龚一清)》(《松圆浪淘集》卷六)等。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画史又称董思翁、董宗伯、董文敏、董华亭等。《明史》卷二百八十七有传。其与程嘉燧有过书画切磋之交。据程氏《题董宗伯画册后》(《耦耕堂集》文卷下)可知,董氏曾多次前往嘉燧家索观宋元绘画珍品。如序中提到二人曾共同揣摩仿效程氏家藏的元代大画家倪瓒的作品。在本序中,程氏批评了董氏年少所作,评其前期山水画过于模仿拘泥李思训父子,过于求形似和细节,而变得呆板,缺乏生机。极力赞许其后来所作,神采奕奕、笔墨酣畅、气韵生动、直追古人而自成一家。可见其在与董其昌于画学、艺术思想上的交流切磋。

归昌世

归昌世(1568~1644),字文休,昆山人,寓居嘉定,归有光孙。崇祯末,以待诏徵,不应。其天才骏发,与李流芳、王志坚称“三才子”。中年放意为诗,五言宗韦、柳,善草书和画墨竹。乙酉九月卒,年七十三。《光绪嘉定县志》文苑、《皇明遗民传》卷三有传。著有《假蓭诗草》。[3]卷五十四:1351-1352有诗《赠程孟阳》:“与君(嘉燧)分手时,宋子(珏)亦同别。扁舟中路分,言向虞山发。日月一以迈,物华几衰歌。遥知诗骨清,独映山房月。同心有钱子(谦益),萧澹深相悦。”(《假蓭诗草》)另有诗《梦李长蘅(流芳)》等,由此可证程嘉燧、李流芳与归氏极为友善。钱谦益撰《归文休墓志铭》(《有学集》卷三十二)云,昌世诗文深得嘉燧激赏。昌世子庄,字玄功,诗文豪迈,善大书,画竹酷肖其父。

案,王志坚(1575~1633),初名弱生,更字淑士,江苏昆山人。万历庚戌(1610)与李流芳同举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郎中,以安察佥事,提学贵州,不赴。再提学湖广,卒于官。著有《香岩诗草》。[7]474-475《明史》卷二百八十八、《静志居诗话》卷十七有传。王志坚为诗文知法唐、宋名家,而深鄙嘉靖、隆庆时期剽窃之风,以为俗学。其穷经辨志,有古先儒者之风,与嘉燧文学主张相类。程氏有诗多篇见寄,如《雨夜王弱生、郑闲孟过李长蘅,予未能同,辄有此寄》(《松圆浪淘集》卷八)。

方有度

方有度,字方叔,又字方石,徽州歙县罗田人。历吏科左给事中。为程嘉燧莫逆之交。程氏《祭方方石》曰:“某始识兄于弱冠之年,继而逾亲相与莫逆者三十余载,晚从兄于官周旋,晨夕六七年。追随冰雪数千里,休戚之谊等于同气胶漆之分,殆有夙缘”(《松圆偈庵集》卷上)。程氏与方氏情谊很深,嘉燧曾携子士迪致祭跪告于有度之灵。程氏撰《徵仕郎吏科左给事中方君行状》(《耦耕堂集》文卷下),详叙友人方氏家世。有度父,方恒,字仲岳,赠工科给事中。有度师,为同族方时化。甲午(公元1594)秋,师生二人偕举于乡,而数上不第。后有度对策中三甲进士。

方时化,字伯雨,徽州歙县罗田人,为李贽(卓吾)高足弟子。[3]卷三十一:917与程嘉燧有深交,极为友善,如《新安方伯雨期会子柔都下,是秋俱就试,姑孰因汝廉(徐允禄)寄此歌》、《水西酒楼伯雨诸君会饯即席五首十时孙士徵、许康侯、孙元功、方方叔、平仲》、《又别伯雨》(《松圆浪淘集》卷三)、《寄方伯雨二首》(《松圆浪淘集》卷四)、《走笔题伯雨兄藏寒林扇图丁酉(公元1597)寄》、《送方叔由金陵钱塘归,柬伯雨诸君》(《松圆浪淘集》卷一四)等。

瞿式耜

瞿式耜与程嘉燧友善,据程氏《松圆浪淘集序》曰:“壬子二月(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武昌回,与瞿起田(式耜)同舟江行,苦风浪半月而至九江。簸荡掀岸之中,摇神涤藏,……请吟余诗,随手书之。……至南京则余诗几尽,凡七百余篇,录成而归”。并与瞿式耜书曰:“感兄虚怀相知,相知之雅……托于赠言,宜不自惭其迂且疏也。平日私心爱兄简于人事,恬于嗜欲,专好读书,敬礼贤士,此数者所谓好养优于天下者也。今将奉简书出宰百里,其超轶时俗而追踪前哲,当易易耳。但世道久丧,流俗浸坏,其不肖者固以鲁莽苟且,相为波劘,而其号为贤者,亦多踔厉惨切,以矜气作之,以亢心乘之。虽足皎皎一时,而于道终未光也。……”(《松圆偈庵集》卷中)程氏于文中阐发其对时局臧否之论。细读《与瞿起田》一文,足见其心迹,其与仕宦之友朋间密切往来,不仅限于相识之情谊,更有相知之慰藉。

瞿式耜(1590~1651),字起田,号稼轩,常熟人。为钱谦益门人。举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进士。福王立于南京,瞿式耜官应天府丞。顺治三年,清兵破汀州,瞿式耜与魁楚等人迎立永明王朱由榔。后于崎岖危难之中,介然以坚贞自守。钱谦益因争相位不得,受人诬陷,累及式耜被逮入狱。永历四年(公元1650)桂林陷落,被俘,不屈死。有《瞿忠宣公集》。《明史》卷二百八十有传。

释雪浪

雪浪(1544~1608),俗姓黄,名洪恩,南京民家子。十三岁随父亲往报恩寺听无极和尚讲《法华经》,倾耳会心,留旬日不肯去,遂成无极门徒。万历戊申卒,年六十四。清朱绪曾《金陵诗徵》、钱谦益《初学集》卷六十九有传。

程氏《松圆浪淘集》“雪浪卷九”自注云:“丙午复从雪浪恩公谈《楞严经》于惠山河浒庵,秋再游白下。十月,雪浪师来资善寺讲《圆觉》《金刚》诸经。”嘉燧与雪浪师交往甚密,常研习禅学,所受禅宗思想影响至深。寄赠诗有《寄雪浪师京口》(《松圆浪淘集》卷九)、《虎丘僧房夏夜试茶歌》(《松圆浪淘集》卷一五)等。

释一雨

一雨(1564~1624),俗姓郑,名通润,字一雨,西洞庭山人。幼年即辞家入长寿寺,后侍从雪浪师往南京花山、镇江焦山等地,来往讲经。他乐于游处,与程嘉燧、李流芳、钟惺等皆有交。因为他曾专门为《楞严经》、《楞伽经》注疏,故自称“二楞主人”,并改铁山寺为“二楞庵”。天启四年(公元1624)卒,年六十。清朱绪曾《金陵诗徵》、钱谦益《初学集》卷六十九有《一雨法师塔铭》详其事。

程氏与一雨师交往甚密,如诗《由广陵登金山,访一雨师不遇,同宋比玉和苏长公韵,感旧一首(东坡游金山寺)》(《松圆浪淘集》卷一四)、《六月积雨,不能赴铁山吃梅,灯下题画寄怀一雨师》、《同闻野、一雨过禅悦院,宿师心上人房》(《松圆浪淘集》卷一六)等。

[1]程嘉燧.松圆浪淘集.松圆偈庵集.耦耕堂集.影印明崇祯谢三宾辑刻,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陆廷璨补修嘉定四先生集本[M]//续修四库全书:收录本.

[2]陆懋宗,程其珏.光绪嘉定县志[M].清光绪辛巳(1881)刻本.

[3]钱谦益.归文休七十序[M]//初学集:卷4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张岱.石匮书后集:卷60“妙艺列传”[M].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

[5]钱谦益.嘉定四君集序[M]//初学集:卷3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钱谦益.周参军墓表[M]//有学集:卷3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7]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19[M].北京:中华书局,1990.

猜你喜欢
流芳程氏嘉定
苏东坡的母亲
奥秘(2022年4期)2022-04-26 03:59:34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文化产业(2020年12期)2020-06-18 02:47:10
灞水流芳
《豫》卦释义
《程氏墨苑》中广告宣传的举措及效应研究
明成化唱本嘉定出土记
文史春秋(2016年1期)2016-12-01 05:41:53
走进博物馆,感受嘉定800年
映像畜牧业
援非医疗队:“流芳布天涯”
中国卫生(2015年12期)2015-11-10 05:13:24
嘉定新城广告
中华儿女(2013年8期)2013-04-29 16:4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