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杰,刘全文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北 保定 071000)
高职经管类专业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经管类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但经管类人才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工作方式、生产运作流程、创新思维及企业文化等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学到或养成。因此,这一类专业必须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积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但是,经管类专业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特征,这些专业如何开展工学结合才不至于流于形式,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这是高职经管类专业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工学结合”是指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利用企业和学校这两种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环境和资源,通过工作与学习相互交替、融合,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方式。工学结合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教育界近几年的探索和研究,工学结合一般有下述具体形式。
(1)引企入校。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培训基地,企业提供各类设备和仪器,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向企业输送大量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2)引校入企。学校与企业共建生产实习基地,学校出学生,企业出场地,学生承揽企业部分或全部生产任务。
(3)校会(学校和行业协会)合作。行业组织是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有机结合的重要中介。行业组织的介入,使校企合作不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合作。
(4)工学交替。以“2+1”模式为例,三年教学中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践,从而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能力。
(5)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目前,由合作企业冠名的“订单班”已经蔚然成风。
(6)双证融通。在教学中实行“一接两融”办法,即教学目标与国家或行业、企业推行的职业资格认证(如思科、华为认证)要求接轨,课程设置与岗位(群)职业标准相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相融合。
(7)生产教学一体化。学校以特色专业为依托,通过创办各类相关企业来直接为社会服务,同时也向教学一线提供支持。
(8)顶岗实习。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到企业顶岗实习,有正式的工作岗位,并承担相应的岗位职责。学生不仅接受学校教师的指导,而且还要接受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和企业文化的熏陶。
(9)项目驱动。学校与企业双方通过具体的项目进行合作,项目内容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协商确定,通过项目的完成过程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职经管类专业培养的是具备一定理论知识,较强学习能力,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经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经管类专业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与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金融保险、税务、国际贸易等专业,这些专业不同于工科类专业,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经管类学科虽具有某些自然科学的特征,但更具有典型的社会科学特征。经管类专业是关于社会经济与管理的学科,经济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基础活动和核心活动,具有典型的社会科学性质。正因为经管类学科的双重性,导致其工学结合的实现难度较大。
第二,做好经济管理工作不能仅依靠技术保障,更需要制度的建设、机制的有效运行和对人员的有效管理等。所以,经管类专业学生所需具备的理论基础包括管理学、行为学、系统论等内容,工作过程所体现的是理论知识的综合性,而非劳动过程的系统性。
第三,单个企业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的需求量不是很大,不能形成群体需求。比如,一个企业不可能同时需要30~50名会计人员,一般每个单位也就需要1~2人,因此要想全面深入开展工学结合,需拓宽合作企业面,学校所做的工作将非常艰巨。
第四,经管类专业校内的实训环境基本以机房和模拟商业环境为主,无法实现真实的生产性操作,因此,建立完善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如何找准校企双方的共赢点,深化校企合作,使校外实践不再停留在参观、认知的层次上,目前仍在探索中。
要改变高职经管类专业在工学结合方面被动尴尬的局面,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创新工学结合的形式。
工作室是校企合作的纽带,工作室的岗位就是实际的企业岗位,工作室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承接企业项目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市场营销专业可以创建市场调查中心,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创建管理咨询和诊断工作室,会计专业可以开办会计师事务所,金融保险专业可以开办理财咨询中心等等。以笔者所在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长缨”咨询策划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承接了河北某生物能源公司的气化采暖炉市场调查项目,并组织学生到河北省衡水市进行了实地调研,撰写的调研报告为该公司提供了有力的市场决策依据。
全球产业布局正在进行调整和重组,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经济倾斜,经管类专业可以与服务外包行业进行合作,引进技术服务型企业,把企业搬进校园,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比如福建省邮电学校与福建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呼叫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首批建设120个话务台席,面向国内大型企业、省内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提供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业务流程外包)外包服务。该基地不仅可以为呼叫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还可以解决校内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训、顶岗实习与就业问题。
订单式培养作为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实施形式,有利于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校企双方可以组建诸如“储备经理班”的形式为企业定向培养中高层管理人才;学校和企业在“订单招生、定向培养、定岗就业”三个环节密切合作,共同研发课程体系;企业派专家到学校围绕企业愿景、企业文化及制度、产品生产及管理等内容给学生授课;学生到企业基层岗位进行锻炼,并由企业发放实习工资。学生毕业后,经过校企双方的共同考核,合格者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中高层储备人才。
在工学结合中,学校面临着企业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合作程度不深等问题。这就需要深度挖掘校企合作的共赢点。比如,学校可以为企业员工进行相应层次的学历教育并为合格者颁发学历证书。同时,经管类专业学生可以到企业的培训学院参加专项的管理培训,实现校企资源的互利共享。在此基础上,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聘请企业人士到学校来,作为客座教授为学生讲课,同时,派教师深度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活动。
经管类专业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定期开展多种类、多层次的专业技能竞赛,诸如“市场调查大赛”、“广告创意策划大赛”、“模拟招聘会”、“点钞大赛”等等,并邀请企业人士作为评委进行点评,企业可以资金或奖品的形式赞助大赛,也可冠名,宣传企业和产品。通过以赛代练,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学校要抓住机会,积极承办或协办社会上开展的一些专业活动,如会展、行业协会活动等。比如,学校可以每年举办一次营销论坛,为校内外师生和企业人士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校内专业教师、企业在岗人员、其他社会人士和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就各种管理和营销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教师和学生在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上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总之,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实施过程中,只要突出教育和产业的对接,专业和职业的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以及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对接,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工学结合就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1]肖珍教.国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2]耿洁.工学结合及相关概念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3]丁胜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EB/OL].(2009-07-14)[2013-06-03].http://www.jsenews.com/site/boot/newsmore_a200907148383.html#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