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2013-08-15 05:55王春王开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缺口市场化敏感性

王春,王开新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上海 201620)

一、背景和研究意义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是指在市场利率频率、幅度的变动背景下,银行资产价值和经营环境所受到压力损害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利率市场化是指央行不再对利率直接控制,利率水平由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决定。利率的市场化,标志着利率风险的增大。利率市场化进程给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提出更高标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将在十二五期间有重大推进,利率市场化步伐越来越快,商业银行必须直面这一严峻课题,利率风险管理已占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核心地位。毫无疑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目前的重要内容就是利率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积极探索利率风险产生的原因,准确研判利率变动的趋势,最大限度地减少利率风险所带来负面影响的一项系统工程。2012年6、7月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两次降息,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至基准利率的0.7倍。这一举措标志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入崭新阶段。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实施,给中国银行业的经营转型带来日益深远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导致利率水平频繁波动,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利率风险;另一方面也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长期以来的利率管制,使得各家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并不了解,缺乏对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而今,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时刻,提出利率风险管理并对此进行研究,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对确保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实践意义。今后,市场利率的波动幅度将会不断加大,面临的利率风险也必定会增大。这对于我国的金融体系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度量利率风险的技术手段还仍待提升。因此,有效防范利率风险,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具备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影响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总体规划如下:首先试点开展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然后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具体步骤是:按照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顺秩进行。近十年来,渐进式改革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基调。截至目前我国的金融票据回购利率、金融票据转贴现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等都已完全放开,实现市场化定价,外币贷款利率及大额外币存款利率也全面放开。在实践中,银行存贷款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其实早已开始,尤其是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迅猛发展,是金融机构适应利率市场化需求的明显标识。

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我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外币存贷款利率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在2004年放开,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深化金融改革的关键点就是利率市场化。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并日趋深入。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理应同步提升。伴随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深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势必加剧,而利率市场化为金融市场的深化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成为可能,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实现经营转型和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将产生巨大影响。具体如下:

1.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传统存贷款业务。2012年以来,存贷款利率的不规则调整,加上存款利率上浮最高可放大至央行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最低可下降至0.7倍,存贷款利差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定价水平处于弱势的商业银行势必会受到严重冲击,直接影响利润。为了争夺存款,抢占市场,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很有可能采取较高利率方式吸收存款;而贷款利率的向下浮动将明显降低银行贷款的盈利能力,商业银行盈利空间会随之进一步收窄。

2.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多压力和挑战。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央行和银监部门对商业银行的调控和监管重点也会发生转移,利率定价幅度的进一步放宽,给了商业银行更多依据市场利率确定自主发展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金融创新,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商业银行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如果不能在利率风险管理把控上获得优势,就极易被金融市场所淘汰。

3.利率市场化加大了商业银行潜在的信用风险。

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利率溢价幅度必须可以覆盖风险程度,换而言之对于低信用水平的客户要上浮利率执行风险溢价。在实际市场利率水平开始上升,借款人容易产生的逆向选择效应,源自金融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同时商业银行整体的信用风险将被放大。二者交织在一起,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的风险更加错综复杂。

4.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以往的利率管制,使得各家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基本同质化,无差异的资金价格水平,导致商业银行间的竞争不明显。而今这一格局将被打破,各家商业银行若想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必须率先实现金融创新,不断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各项业务的发展,银行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就是资金价格竞争。

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利率风险管理是指在准确识别和衡量利率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进行规避控制利率风险的过程。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利率风险的度量,利率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对商业银行目前的利率风险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估,测算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我国商业银行常用的利率管理方法有两种:一类是表内利率风险管理方法,通过调整敏感性资产负债头寸,达到控制利率风险的目的;现阶段,商业银行通常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和持续期缺口管理方式,尤其是缺口管理分析运用广泛。主要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起步较晚,资产负债表结构相对简单,相关会计、统计和信息系统难以对各项计息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资料准确反映,计算缺口所需相关数据模型缺乏有效准确数据支撑。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因为相对简便,操作简单,被我国商业银行广泛采用。

1、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常用工具是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操作计算简便,理论明晰易懂。

利率敏感性缺口法是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变化预测走势,通过调整敏感性资产或负债,使其利率期限匹配,达到对冲利率风险的效果,实现预期经营目标。

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之间的差额,主要反映利息收入随着利率波动不断变化。可根据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将资产负债划分为利率敏感性与利率非敏感性两类。这种利率敏感性是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产生的利息收支变动受利率变化影响程度。利率敏感性资产包括短期投资、短期贷款等。利率敏感性负债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同业活期、向中央银行借款等。

利率敏感性系数数值通常表现:大于1;等于1;小于1。 利率敏感性缺口准确描述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差额,利率敏感性系数直观地表明了比例关系,所以说,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本质都是反映利率风险敏感性差异。

利率敏感性系数=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本公式用以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用公式将其表达为:

净利息收入的变化额=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变化额

利率变动,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变动与缺口之间关系可用表1表示。

表1 利率变动时利率敏感性缺口、系数与净利息收入关系

本公式假设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利率的变化幅度相同。通常,银行敏感性缺口的绝对值与银行所承受利率风险呈现正相关。如果能准确预测到银行利率的变化方向,也可通过调整敏感性缺口获取收益。

2、持续期分析法用以分析对资产市场价值受利率变化影响程度。具体来看,持续期是指一种把到期日按时间和价值进行加权的衡量方式,用于计量在未来产生现金流的时间的加权平均值。

对存在固定收入的金融工具现金流进行加权平均,计算金融工具各期现金流可以收回原始投入的平均时间。

其中:D表示持续期;t表示各现金流的发生时间;i表示市场利率;Ct表示金融工具第t期的现金流。持续期用来衡量投入资金可以全部收回的平均时间,是加权平均数概念,反映的是期间长短,用以衡量利率风险下金融工具组合平均时间。

本公式常用于测量利率变化对商业银行净值变化的影响。修正持续期反映了利率变动与债券价格变动相关程度。修正久期更直接地表示利率变动对债券价格变动的影响。修正久期更为科学直观,可以用使用它来预测预期收入。久期还可以对未来债券价格做出估量,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重要的是必须衡量整个资产和负债所面临的风险,而不仅仅要考虑单项资产或负债的风险,然后对于用于计算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持续期缺口,衡量利率变动对银行价值的影响程度。持续期缺口分析是一种动态分析方法,相比较而言,更为科学严谨地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充分弥补了静态的利率敏感性缺口方法不足。

表2 持续期缺口在利率变动时对银行净值的影响

3、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运用表外管理控制利率风险,主要是指,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等表外业务的使用,对涉及利率变动风险的业务进行“套期保值”,针对资产负债头寸的保值,难以纳入风险管理体系的个别业务。具体来说,不同的衍生工具对应不同业务特点,通过“套期保值”对冲风险。通过使用这些衍生金融工具合约,增加资产负债组合正缺口,降低负缺口,增加此期限内的久期缺口,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我国可使用的表外利率衍生工具主要有如下几种: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和利率互换。

(1)运用远期利率协议防范利率风险

场外衍生品是远期利率协议的表现形式,用以防范未来利率波动而预先设定远期利率固定的金融工具。买卖双方约定一个未来日期的协议利率,在未来交易时依照合约支付利息的差额。合约双方锁定约定时期开始的约定利率,投资者都可通过收付当时市场利率与协定利率的利差来锁定风险。它的卖方是为了防止利率下跌遭受损失,买方是为了防范利率上升带来的风险。未来市场利率发生变动而导致借款成本上升和利息收入减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取远期利率协议这种利率衍生工具较为普遍。

(2)运用利率期货防范利率风险

利率期货,指以利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在将来某时点上以约定标的物利率水平进行交易的期货合约。也可用来投机和套期保值。它的套期保值能力可以有效规避利率风险。早期西方国家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利率期货合约最为著名,其后利率期货交易步入迅猛发展阶段。利率期货交易的具备如下功能:1.价格发现,利率期货交易通过套利交易,以集中撮合竞价方式,产生不同利率期货合约价格,促进价格合理波动;2.规避风险,其保值目的主要有获得的现金流量的投资利率、预期债券利息收入的再投资率以及锁定某一浮动借款合同的利息变动额。近年来我国金融深化改革和利率市场化取得重大进展,为利率期货的推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3)运用利率期权防范利率风险

利率期权是最活跃的金融期权之一,利率期权买卖的是在约定日期购进或售出某种资产的权利。利率期权主要目的是对冲风险,通过持有反方向表外头寸获取盈利来弥补原头寸因利率变动而产生的损失。使用利率期权金融工具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当预期利率下跌时,则购买利率期权的买权,锁定收益;当预期利率上升时,则会购买利率期权的卖权,取得收益。简而言之,利率期权买卖的是一种权利。银行作为期权买方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支付给卖方的期权费,可以用支付少量的期权费规避风险。目前我国多数商业银行均使用利率期权工具以规避利率风险,国有银行使用相对频繁,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

(4)运用利率互换来防范利率风险

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以约定好的本金为基础,将以一种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支出)流与对方的以另一种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支出)流进行交换,调整利息。常规利率互换指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进行交换,即由固定利率换为浮动利率或由浮动利率换为固定利率,从而减少或消除利率风险。由于利率互换的本金只是名义上的,本金没有变化,双方各自的资产和负债并未变化,只交换利率的差额。实际上将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进行转换,达到表外重组,从而规避利率风险。利率互换业务在国内商业银行使用较为普遍,各家商业银行均已开展此项业务,在表外利率衍生工具使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应加快业务转型步伐,提高存贷款定价水平,加强对利率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利率管理技术和手段,以控制利率管理风险。商业银行不仅仅要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防范利率风险,更应该加大创新业务步伐,提高防范利率风险的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多种利率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防范利率风险。

猜你喜欢
缺口市场化敏感性
必须堵上尾款欠薪“缺口”
堵缺口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我国医学物理师缺口巨大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