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霞
(青州市委党校,山东 潍坊 262500)
青州辖8 镇4 个办事处,1164 个村,农村人口60 多万,占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二强。如何保障村级组织部门的正常运转,使村级组织在村级自治、自主管理及农村各项公益性事业建设中履行职责,已成为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日程。本课题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级组织运转存在主要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就建立健全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但村级组织经济支撑状况却没有多大改善。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对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虽然近几年青州市出台多种政策,增加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比例,但与现在农村实际需求相比,投入的水平和比例仍偏低,保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调研村庄均没有自己的村办企业。村集体收入平原地区多为村级土地整理出的部分土地的流转费用,山区多为矿山开采管理费用,村集体经济十分匮乏,无力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乡村公益事业发展缓慢。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可用土地日渐减少和禁止开采山石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充分显现,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缺口很大且找不到合理的弥补途径。
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各种面向农民的收费,农民负担降低了,但同时村级自筹经济收入也大幅度减少。上级财政转移补助资金不到位,每年办公经费严重不足,村级各项工作开展艰难。村级组织承担着党建、民生、低保、医保、综治、计生、征地拆迁、防汛抗旱以及公益事业等大量社会事务性工作,但却极少甚至没有的得到政府的财政拨款,村干部既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又要为全体村民办好实事,即使是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也难免会“举步维艰”,经济实力较差的村更是“捉襟见肘”。
由于上级财政支付财力有限,每年政府向农村公益事业所投入的资金相对于当前农村亟待解决大量问题来说,根本起不到实质性作用。目前青州只对村级公路、镇卫生院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其他公益事业如学校、垃圾场、生活用水、居民用电线路整改、休闲活动场所、灌溉水渠等均需村级组织自筹资金。因此受经济收入制约,大多数村公益事业无法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村级组织有效运转。
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堡垒。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升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标准,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千方百计发展村办企业,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增加村集体自主收入,弥补村级运转经费不足。村级组织可根据实际,依托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各村特色的村级经济,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效益,形成稳定可靠的财源体系。市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扶持、项目支持等各种方式,鼓励、支持各村利用自身发展优势,开辟增收渠道。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组织发展实力,提高各村自我保障水平。鼓励村级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等经济实体,通过为经济实体提供服务,增加村级收入,从源头上为村级组织的运转提供有力的保障。
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不应该由村级组织自己负担的公共支出列入财政支出范围,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加大对村级组织的财政支持和转移支付力度。建立与支出需求及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村级补助增长机制。增加村级补助标准,在保证原有财政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物价水平变化造成村级办公经费增加,以及一些必要的公共服务支出等因素,科学计算村级组织运转成本,适当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的投入力度。严格划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保障范围;建立村级组织最低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将村级组织最低运转需要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市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制定与发展村公益事业相关的政策,加大对村级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农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等相关的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在增加财政比例份额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各村经济实力,对于经济困难村和经济情况良好村要区别对待,结合经济实力,制定倾斜力度,杜绝落后村更落后情况的发生。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不搞层层包靠,严格落实资金到位,尽量减少缺口,切实减轻村集体经济负担,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