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岩
(黑龙江省农业银行哈尔滨宏博支行,黑龙江 哈尔滨150006)
货币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体系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是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枢纽。货币市场的结构问题总是处于学者关注的焦点。从根本上来说,一切问题都可以从结构方面寻求解释,只有将结构问题研究透彻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货币市场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结构优化角度加以改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在货币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合理发展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市场,最早出现于美国实施“联邦储备法”以后,该法规定所有联储会员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例向联邦储备银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清算业务活动和日常收付数额的变化使各银行存款准备金出现临时性富余或短缺的情形。1921 年在美国纽约形成了联邦基金市场,这就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早期阶段。
我国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的中期。1984 年10 月,我国针对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职能分离的新的金融组织格局,对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也实行了重大改革,将传统的“统存统贷”信贷制度改为“实贷实存、相互融通”,为银行之间想到拆借资金确立了可行的制度保证,并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开办我国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1996 年1 月,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正式建立。1998 年10 月,保险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1999 年8 月,证券公司进入市场。2002 年6 月,中国外币交易中心开始为金融机构办理外币拆借业务,统一的国内外币同业拆借市场正式启动。
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成员主体经历了类型不断增加、数量日益增长的扩展过程。交易主体数量增多、种类齐全,市场交易将越加活跃,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市场资金需求或供给同松同紧的现象。交易主体的横向、纵向扩展对市场的微观基础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主体数量增多可以有效地增加入市资金数量,减小市场波动性,降低买卖价差,并由此提高市场的外部定价效率。其次,主体类型增多可以产生多样化的货币供求模式,确保市场永远处在流动性很高的状态,形成一个具有“厚度”的市场。再次,市场交易主体数量多,类型广,能够使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真实地反映货币市场资金的供求平衡水平,从而成为金融体系的风向标。
随着监管条件、市场条件的完善,央行下发了一系列法令、法规,逐步放松了市场参与主体的准入门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同业拆借提供了便利。目前有人民币拆借交易的主体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行、农村信用联社和保险公司等有关金融机构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拆借交易主体数量逐年递增。
中国人民银行历来十分重视对同业拆借交易工具期限的管理。目前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上交易双方可在4 个月范围内自行商定拆借期限。交易中心按1 天、7 天、14 天、21 天、1 个月、2 个月、3 个月和4 个月共8 个品种计算和公布加权平均利率,即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在国际市场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同业拆借利率有三种,即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新加坡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和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其中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在国际货币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远远大于其他两种利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基准参照作用,而新加坡和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亚洲地区。
我国的同业拆借利率形成机制经历了一个从管制到放开的过程。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形成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对拆借市场的拆借利率实行了严格的管理。1996 年1 月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建立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利用计算机交易系统对交易量、利率、期限等拆借市场的各种信息集中汇总,在加权平均的基础上生成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加权平均利率对外公布。同时,为了使利率真正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1996 年6 月1 日起取消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上限限制。
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价格就是拆借市场的利率,其确定和变化受制于银根松紧、货币政策意图、货币市场上其他金融工具的收益率水平、拆借期限以及拆入方的资信程度等多方面因素。随着拆借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利率结构体系日趋合理,各期限工具的价格之间形成了合理的溢价。
综上所述,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至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从目前情况来看,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基本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市场交易量不断扩大,市场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在货币市场体系中属于发育相对良好的子市场。今后只需要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积极引导市场发展,就可以使同业拆借利率对市场资金供求情况具有更广泛的解释力,实现以市场成交数量的发展带动市场各结构的完善。
[1]阮加.金融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2]谢德杰.中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比较[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6).
[3]姜淮.中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研究[J] .中国市场, 2008(35).
[4]张娜,黄新飞,刘登.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波动性[J]. 统计与决策,2006(08).
[5]经时斌.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法律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