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惠婷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体现,是通过培训教育的方式,为经济发展吸收更多的知识技能型的劳动人才,提供活跃的生产性因素,尤其是技术型人才,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决定职业教育的模式,根据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教育措施,因此可以说,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职业教育的需求。首先是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经济的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等领域,亟需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担任协调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从而提升和发展地方的经济。其次是调整地方经济结构,譬如所有制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等,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在开发人才和创新人才方面,布局并不科学合理,而职业教育能够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为经济结构调整培养出各种种类和层次的人才,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助上一臂之力。最后是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不间断补充劳动力,鉴于劳动力资源流动性的频繁和岗位的不断添加,职业教育应该结合地方经济市场的实际需求,然后增加相对应的专业教育,而对于逐渐脱离市场需求的专业,要予以适当删减,这样才能针对性地为地方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
职业教育的基本前提是满足经济发展的劳动力资源需求,但由于社会环境影响因素、政府管理因素、职业教育机构本身管理因素等的问题,导致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出现脱节的现象。
相比于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是社会传统教育观念的诟病。很多家长希望子女进入社会之后,能够以高学历的优势获得高新职位,而对于技能型人才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再加上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方面,片面地追求高学历,使得那些真正有技术能力的人才无法得到重视,接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在市场发展中的地位被动,很多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儿女接受中等教育,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阻碍。
任何教育事业的开展,离不开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和足够经费的投入。但目前很多地区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足,一方面是劳动准入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未能为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是政府没有有效监督就业市场和用人企业,某些特殊的企业岗位聘用了没有培训和持证的人员,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就业打击。在教育经费方面,某些地方政府未能给予职业教育机构提供更多的财政投入,而偏向于普通教育,但实际上,职业教育相比于普通教育,前者需要建设更多的教育教学设施,否则难以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协助发展地方经济更是无从谈起。
职业教育机构作为地方经济发展人才输出的主要基地,存在的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首先是办学思想不明确,在普通高中生源竞争环境下,某些职业教育机构设置了“综合高中班”,丧失了职业教育应有的人才教育意义,甚至导致职业教育机构的畸形发展。其次是教育机构的办学体制不灵活,墨守成规地按照初级教育、中级教育和高级教育三种模式,意味着学生进入职业教育机构就读之后,只能选择三年制的教育模式,而未能提供继续深造的途径。最后是专业设置不科学,没有强调专业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关系,在缺乏市场人才需求准确预测的情况下,仅仅根据国内专业的热门程度盲目地开设,最终导致学生走出校门后,当地劳动力市场没有办法提供与专业相匹配的岗位工作。
鉴于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脱节现象,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社会、政府和教育机构三者的角度,针对性地思考如何利用职业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社会“高学历”、“高薪”等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消除这些不科学传统教育观念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是用人单位改变“高学历”的用人门槛,而将招聘的重视偏向于实际的技能水平,为更多接受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量身定制更多岗位;其次是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在招聘的过程中,对于持有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等教育学生,给予招聘优惠政策,某些特殊的岗位人员,必须严格规定持有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否则不予上岗,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促使社会开始重视职业教育岗位资格培训;再次是给予职业教育的提供更高的待遇和福利,打破“职业教育”与“高薪”不挂钩的神话,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技术型劳动力资源。
政府作为教育事业的主导者,其相关教育政策的完善与否和相关教育投入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教育机构的有效办学。由此,地方政府应该职业教育放在战略性的位置,为职业教育机构发展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首先是正确定位职业教育,针对目前地方经济人才层次不合理的状况,政府应该将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和财政支持重心,放在职业教育方面。其次是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对职业教育进行统一的组织和规范,统筹职业教育的宣传工作,消除社会对“高学历”、“高文凭”等的偏见,为职业教育创造有利的办学舆论环境。再次是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的完善,一方面是对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提高财政在职业教育方面投入的增长率,合理分担职业教育的成本,对于贫困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减少贫困家庭的升学压力;另一方面是拓展职业教育经费筹集的渠道,鼓励更多的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学,同时以严格的经费投入监督机制,确保所有经费都能够有效投入到职业教育办学当中,以及建立严格的财政审计制度,提高经费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最后是建立职业教育的监督制度和责任制度,作为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引导提高职业教育的管理水平,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机构是为地方经济输出技术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其自身结构的改革发展,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关键所在:一是多元化办学模式的推进,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调动更多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到职业教育事业当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合作制或者股份制,提高学校自主管理的力度,以及增加生源拓展的渠道。二是采用长期学制和短期学制相结合的模式,鉴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动态特征,职业教育机构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人才学习,确定具体的学制时间,譬如改变之前“三年制”的固定模式,而分为“一年制”、“二年制”、“三年制”的模式。“一年制”主要针对初级人才的培养,满足地方经济急需的技术型人才,属于“速成式”。“二年制”为地方经济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才。“三年制”是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创造型高级技术人才。三是师资队伍的建设,确保教师来源的稳定性,积极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专职或者兼职职业教育的教师,同时为现任教师提供转岗培训的条件,尤其是文化课程的教师。另外需要提高职业教育机构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队伍当中。
综上所述,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决定职业教育的模式,根据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教育措施,因此可以说,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职业教育的需求,而社会环境影响因素、政府管理因素、职业教育机构本身管理因素等的问题,导致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出现脱节的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社会、政府、教育机构三者的角度,针对性地思考如何利用职业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1]姜晓静.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及路径研究[J].职教通讯,2012(35):1-5.
[2]王天成.发挥职业教育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J].新课程学习(中),2012(11):145.
[3]田立伟,陈刚,闫英战.职业教育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