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人生设计

2013-08-15 00:49严亚明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人生职业大学生

严亚明

(韩山师范学院历史系,广东潮州 521041)

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经济转轨催生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激起了深刻的反响,体制变革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青年大学生应适应社会转型期的需求,抓住时代机遇,规划人生,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美好人生。人生设计与人生资源开发,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方式与途径,社会个体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个人才华得到充分发挥,对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大学德育应该对大学生人生设计指导工作给予更多关注。

一、社会转型持续而又深刻,大学生面临诸多新挑战

改革开放至今三十余年,社会变革全面而又深刻,中国社会面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社会变革仍在进行之中,当今中国依然处在转型时期。伴随各项社会改革的深入,社会利益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绝大多数成员依照市场规则进入社会,人们面对的是一个首先按利益原则作为评价标准的社会,多元文化给社会树立了多重价值标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越来越复杂化,各种社会转型问题层出不穷,令人困惑不解。社会转型增大了青年人的社会化压力,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比较成熟姿态进入社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社会转型从各方面向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加快社会化步伐,提高社会化水平。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人们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将更为完备,要求社会成员掌握并遵循法律规范。同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空间,要求社会成员具备更高的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能力。社会转型带来道德伦理观的深刻变化,要求社会成员与时共进,确立符合市场经济社会新的价值观、伦理观。有论者指出,在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计划导向转向市场导向,‘政治性文化’被‘经济性文化’或被西方所称的‘现代性文化’所取代。在被称为‘社会转型期’的结构分化过程中,效率和效益的最优化原则取代了社会一致原则;绝对的市场化价值取向取代了平均主义价值原则;对世俗生活的崇尚胜过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1]。大学生要熟悉并掌握转型时期的社会规则,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规范、伦理准则、职业道德等,以指导自身的言行。而转型时期的社会规则处于发展变动之中,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高度的社会敏感,密切追踪社会变革的步伐,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社会认知,调整言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质。从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人们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和技能将决定其职业选择的自由程度。如果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人们的职业选择将受到很大限制,其人生发展的空间将是很狭窄的;而经过一定专业培训的人,其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具备较大的职业适应性,选择职业的空间就较为宽广。况且,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逐步完善,为人们在社会各种行业和职业之间进行自由竞争和选择创造了条件,人人都将面对职场的严峻竞争,如果个人条件满足不了特定职业岗位的要求,必将遭到市场的淘汰。知识作为一种人生的智力资本还需要不断更新,大学生只有具备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知识经济与现代科技发展的社会需要。

(三)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抗击社会生活压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使许多人感到不适应,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冲突诱发了一些社会病态现象,大众传媒与网络传播又放大了这些社会病象,甚至引起连锁效仿的消极后果。优化心理素质,可以增强经受挫折、打击的耐受力,更好地适应变化莫测的人生际遇。培养健康人格,对于身处转型社会的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人生中充满了偶然性因素,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中,也许会遭遇不幸或厄运,对此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应力,社会成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生态,进而谋划人生的发展。

(四)树立竞争意识、效率意识,锤炼开拓创新精神。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竞技场,人生历程也充满各种竞争活动,人们要么自觉地参与竞争,要么被动地卷入竞争,并在竞争中展现自身的价值,成功者得到社会的肯定与奖赏,失败者则被社会竞争法则所淘汰。竞争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杠杆,也是人生天天向上的动力,竞争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竞争,必然就有失败,人们应该学会利用失败的内在价值。市场经济社会是注重效率的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靠的就是效率。人们要深刻认识到效率意识的意义,社会文明进步的速度就取决于社会整体效率水平,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社会才能实现高效率的发展。人的生命有限,要想使个人的生命包蕴更丰富的人生内容,就要认真地规划人生时间。成功的人生,实际上就是时间绩效高的人生。创新是社会变革、发展的动力,创新也是人生成功的钥匙。培养开拓创新精神,是人们在进入社会后获取成功的前提。

(五)增强婚姻家庭责任感。市场经济对婚姻家庭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婚姻家庭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既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又彰显出社会的矛盾与病态。“市场经济强调资源配置,强调效益与公平,这种理念渗透到婚姻关系中,为爱情和婚姻的更新提供了动力和压力,使人们对择偶、夫妻关系和婚姻解体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婚姻不稳定性比过去明显,另一方面也催化了以爱情为基础、以平等为内容的现代婚姻的新生。”[2]改革大潮澎湃,家庭稳定性减弱,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非婚生子女增多,赡养与财产继承纠纷屡见不鲜。整个社会的恋爱、婚姻观念日趋多元化,尤其是青年群体,其恋爱、婚姻观念更开放,更随意,更倾向于认可前卫婚恋观念,爱情、婚姻神圣感消退,责任感减弱。社会上出现了同居、试婚、闪婚、傍大款、包二奶、包二爷、性服务、换妻等现象,高校邻近区域出现各种形式的钟点房出租服务,这些现象给予青年大学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面对寻找人生伴侣、组建小家庭的人生阶段性重大课题,如何在纷繁的社会百态中坚守心灵的一片净土?

二、大学生应遵循人生规律,自觉筹划人生

翻天覆地的变革时代向即将步入社会的新成员提出了更高的社会化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历程亦是如此。大学生们针对社会变革的要求,自觉加快社会化步伐,做好职业准备工作,进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已经成为他们的必修课。因此,大学生在走进社会职业领域之前,制订人生设计方案,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活动,既是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

人的生命过程存在大量的变数,人生发展具有无限丰富的可能路径。人生的环境和条件是复杂的、多变的,虽然个人无法掌控人生历程中的所有变数,但是,个人的自觉人生选择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生的面貌,使人生向着预定的方向迈进,对于主体性意识日益张扬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人生发展有规律可循,在认识掌握人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自觉遵循人生发展规律的要求,有计划地、分阶段地开展人生实践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成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奖赏,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设计,立足于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为个人的人生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筹划达到目标的具体步骤、途径、方式、手段等,使人生之旅具备目的性、可调控性,将极大地提高人生成功的概率。“就个人而言,我们必须自己决定生活道路如何走,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必须树立起信心和信念,如同振奋起翱翔的双翅,飞往目的地,完成人生旅程,达到自我完善。如果抱着疑虑的态度,我们创造性的双翅便被剪去了,我们无法起飞,脱离自设的牢笼。”[3]112人生设计就是要设定人生的终极目的,充分把握人生的可选择性因素,做好应对人生风险的预案,自觉地控制人生进程。

人生没有目标,就像夜行的轮船失去了航标灯。大学时代确立人生的目标,就是为今后的人生航程树立指路的灯塔,它使人生有了终极意义的寄托,使个体生命有了永恒的价值归宿,使人生主体充满永不衰竭的动力。确立了人生目标,消除了人生实践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努力朝着人生目标奋进的人生,将是自我把握、自我塑造、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人生。

人生设计,即人生自我筹划。“自我筹划涉及两个维度:一是方向,一是层次。就方向而言,人追求的方向总体上看是幸福,但不同人适合从不同的方向追求。”[4]确立个人人生目标,要把献身人类幸福和社会进步与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实现统一起来。青年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知识分子群体,肩负着民族、国家、社会的重任,寄托着父母亲人的殷切希望。人生总目标除了个人生活的追求目标之外,理应包括丰富的社会内涵,只有将个人的人生奋斗目标与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密切地联系起来,才能为短暂的个体生命寻找到永恒的精神殿堂。因此,青年大学生要自觉地遵循社会理想方向,选择和确立个体的人生理想,进而确定人生目标;背离社会理想的人生目标,或与社会利益严重冲突的人生目标,因危害社会共同利益而为社会所唾弃,会导致个体人生追求的失败,甚至遭到社会严厉惩罚。

全面、客观地评估自身的实际条件,是确立合理的人生目标的前提,“做出好的决定,就可以朝向目标和梦想前行;做出不好的决定,会让我们自己成为绕弯路、犯错和浪费时间的受害者”[5]。一个缺乏现实可能性的人生目标,将使人生走上歧路,劳而无功,虚掷年华。立足个人的人生环境,尊重环境对人生的制约作用,是人生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人生设计要综合考虑社会需要、社会条件和个人特长等因素,三者的结合点就是人才的生长点。脱离自己的人生环境进行人生设计,将大大降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此外,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人生设计不能局限于青年时期的人生问题,而应该综合考虑一生的人生目的和人生追求,在人生各个领域的奋斗目标,并将总的人生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

三、面向社会环境变迁,加强人生适应性建构

社会转型向青年大学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挑战的广度、深度和严峻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考验着新世纪大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面对挑战,大学生们应该未雨绸缪,通过对人生全面系统地规划,抓紧校园生活的宝贵时光,自觉地进行社会能力的预先锻炼,使自己走向社会时更为成熟、稳健,足以应对生活的各种磨难,活出自己的生命意义来。

有论者将材料力学中的预应力概念引入到人的研究之中,提出了“社会预应力”的概念,就像预应力能使材料构件在承载外力作用时保持结构稳定状态一样,社会预应力有助于人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活动中取得更大的成就。行为学研究揭示,自觉的适应和被动的适应,对个人生命进程会产生绝然不同的影响,人们应该主动回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强人生自主选择能力的青年尤其应该如此。大学生人生设计要充分考虑社会预应力的后天补建,面向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环境变迁,面向未来职业活动的客观需要,面向青年时期的人生任务,面向个人的具体人生环境,制订人生的发展方案,自觉地应对人生挑战,有计划地创造人生。人生设计是为了未来,它是一种自我培育活动。

针对前述社会转型对青年大学生的严峻挑战,大学生人生设计应重点关注如下问题:

其一,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大学阶段转瞬即逝,大学生马上就要步入社会,转换社会角色身份,承担种种社会责任。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不可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展示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是削弱了人的主体地位,而是更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要求人们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自觉地了解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实现个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不关注、不了解社会环境的变迁,人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大学生要追赶时代的步伐,应该在人生设计中特别关注个人的社会化问题,扩展自身的社会化环境空间,不断克服和超越社会化障碍。这里侧重谈两类障碍,一是由于市场经济弱点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危害,“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决策自主性和决策分散性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和分散主义”,“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容易诱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6]。二是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传媒)的消极影响,“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长使他们对权威产生怀疑甚至反抗。他们有着强烈的叛逆性,为了表明自己的独立,他们常常对媒体的宣传表示出不同意见,对主流观点表示疑惑。同样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他们也容易被媒体中另一些标新立异的时髦观念所迷惑。因此,不能客观、全面、深刻地看待问题,这种认知上的局限性使青少年在主动批判媒体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着媒体的价值影响,在抗拒主流的同时容易走向歧途”[7]。大学生要遵循社会规范的要求,以社会法律规范、伦理准则等指导并调整自身的言行,一方面要摒弃陈旧规范的束缚,另一方面要警惕不健康的前卫流俗、时尚观念的误导。

其二,职业活动适应能力。职业社会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亚于家庭。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的一生所留给后人和社会的,主要表现为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所创造的业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业还是人们谋生的基本手段,人们要依靠自己的技能参加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选择,在职业生活中履行一定的社会职责。读大学可以看作准职业阶段,所学专业大体上划定了大学生将来职业的领域,但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何应对就业市场的竞争,寻找合意的工作岗位,承受职场的各种压力,应当引起大学生的普遍关注,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更应该未雨绸缪,事先做好必要的准备。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不断完善,使劳动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法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市场经济固然为人们提供了更大的职业选择空间,为人们张扬个性、展示才干创造了便利条件,使职业流动更为普遍。但是,它也给人们带来了职业挑战,对人们进入职业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预先对职业生活进行筹划,在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早作准备,才能适应社会对职业的高起点要求。职业准备大体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了解社会就业趋势,既要掌握宏观的就业政策、行业(所学专业主要就业领域)经济发展趋势、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本专业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变动情况,又要结合自己学习的专业、打算择业的地域、地方就业政策及就业环境等,考虑有无必要立足目前所学专业,适当扩展学习领域,以扩大日后择业的空间;二是具体了解预想职业岗位的条件及要求,并与自身现有的条件进行客观的比较,了解自身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差距,制订有针对性的知识补修、专业考证、技能训练等计划方案;三是客观评估自身的个性、才能、特长,在环境许可的范围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华,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奉献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关键在于认识并发挥自己的长处,把个人拥有的资源充分地挖掘出来;四是关注自我创业的可能性,如果有利条件比较多、创业成功概率较大,可以考虑自我创业的具体方案,并进行相应的准备。

其三,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转型时期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人们每时每刻都与周围环境发生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与交往。在一个全方位开放、快节奏变化、高密度互动的时代,大学生只有掌握人际交往沟通的艺术,学会与人合作共事,才能顺利地开展职业活动。否则,人际关系滋生的矛盾,将成为职业活动的严重障碍,甚至决定人生事业的成败。当下社会的人际关系也带有转型时期的深刻烙印,旧的封建等级观念、特权思想、裙带关系、圈子意识的遗毒依然存在。市场经济又渗透到人际交往中,权钱交易、势利之交、权谋欺诈、酒色朋友等人际交往中的丑恶现象屡见不鲜,庸俗关系学、厚黑学、人际炒作等开始流行。大学生即将面对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亟待树立符合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人际交往观,提升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大学生活是学生走入社会的起点站,校园中的人际交往应该更好地发挥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人际交往艺术的作用,使他们将来更能适应社会。然而,大学生人际交往有较大的局限性,交往对象集中为同学、教师、同乡、家庭成员等,社会交往面较窄,与走上社会后的交往模式有一定差别。再者,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目的大都不在于实际利益,功利色彩较淡;而社会交往则大都包含某种现实的利益考量,具有较明显的功利色彩。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人际交往基本准则,打破校园局限,创造机会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学习与不同个性的人交往合作,借助前人的人生经验,学习一些实用的人生处世技巧,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人际交际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其四,心理与家庭生活调适能力。转型时期社会变化急剧,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增大,出现了大量的心理失衡、心理疾患问题,甚或心理变态,导致出现极端行为,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家庭生活也受到社会转型的巨大冲击,不少人经受着家庭变故的精神折磨,家庭暴力、法律诉讼、财产纠纷等,降低了家庭幸福感,摧毁着血脉亲情,甚至出现了令人痛惜的家庭恶性事件。大学生很快就要进入恋爱、结婚生子这一人生新阶段,将走进从子女角色到父母角色的转换阶段,即“人的第二次诞生”,面对如此重大的人生关头,自然应该早做打算,以成熟、稳健、理性的姿态迎接人生的挑战。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接受婚恋指导,有利于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应对婚恋相关问题的能力。

四、深入挖掘先天禀赋,努力开拓人生资源

心理学、生理学、脑神经学等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每个人都蕴藏着丰富的潜能,人类身上的绝大部分机能处在沉睡的状态之中,尚未得到开发利用,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每个人的先天禀赋是个人不可选择的,个体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人们的先天禀赋,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果能提高人们先天禀赋的开发程度,对于个体人生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有些大学生对人生抱有比较消极的态度,其原因之一,就是认为自己的先天素质不如别人,在人生道路上起点就比别人低,难以有大的成就。先天禀赋固然对人生有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生选择的范围。然而,生活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往往又给我们开启了另一扇门。人们完全可以在人生选择中避开个人先天禀赋限制的领域,探寻能够发挥自身先天优势的地带。况且,人们还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锻炼补救先天不足,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先天禀赋只是为人生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资源,能否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有待在人生实践中去解决。

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人生资源。人的性格特征形成期很长,青年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心理素质与人生成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每个人的内在宝藏就是他的自尊、自信、理解和勇气。我们必须发掘这些内在的宝藏,唤起内在的自尊、自信、理解和勇气去对付生活中的难题,去达到每日的目标,去获取真实的自我形象。”[3]150认同自己是成熟心态的基本标志,人们往往容易接受别人或自己的消极心理暗示。“善于调适心理的人,如同善于增减衣服以适应气候变化一样,能获得舒适的生存;而不善于调适者,却长久走不出烦恼的怪圈,极容易接受消极与虚妄的心理暗示。”[8]对于旁人的否定性评价,应努力祛除在自己心中的消极影响,要始终坚信自己的能力、意志、恒心,运用积极暗示方法,开掘自身内藏的伟力。

人生成功,离不开坚韧的意志。坚韧的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青年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人意志品质比较薄弱,那就需要在人生设计中加强意志坚韧性的磨练,为自己设定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调节自己的言行,逐步地实施自我锻炼计划。“不经过一番努力,最好的品格也不会自发形成的。它需要经过不断的自我审视、自我约束、自我节制的训练。在这过程中,可能会有许多的踌躇、羁绊和暂时性的失败;有许多困难和诱惑要抵制和克服”。[9]如喜欢睡懒觉的生活习惯,通过坚持早起床体育锻炼的方式可以予以纠正;又如性格内向,怯于社交,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参加同学聚会、集体活动等方式,逐步地破除社交恐惧心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成功人生的前提。当社会处于失序的状态时,个人自然无法抗拒社会的压力,造成无数的人生悲剧。然而,自我埋没确实是自酿的人生苦酒,与个人的消极人生态度密切相关。持消极人生态度的人们,他们不是自主自觉地把握人生,不是以拼搏去抗争命运的嘲弄,而是回避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返归一己的内心,营造虚幻的心灵平静,在主观世界中消除人生的苦难、社会的不幸。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产生消极心态,出现一时的悲观想法。受过良好心理训练的人们,能够比较顺利地摆脱消极心态的影响,恢复生活的勇气,坚强自信地迎接人生厄运的挑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成功的必备条件。人们要成就一番事业,不可能孤军奋战,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在社会活动和职业活动中,人际交往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人际关系本身就是一种人生资源,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或人际交往圈子过窄,人们就会变得孤陋寡闻,思想会逐步变得保守落后,得不到旁人的指点和帮助,无疑就会丧失很多人生机遇,与成功人生失之交臂。良好的人际关系,拓展了个人的活动空间,弥补了个人能力的不足。

把学识转换成创新能力,是开掘人生资源的重要途径。时代需要创造型人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呼吁具有开拓精神的弄潮儿,时代提出的挑战性重任依靠创造型人才去承担。大学生在增长学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当今社会乃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社会劳动者素质要求很高,“要求劳动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研究、判断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并具有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具有很强的记忆能力”[10]。人脑具有巨大的思维潜力,通过思维训练,发掘脑的潜力,有助于在人生旅程中建功立业。丰富的专业知识,开阔的学识视野,有助于人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要特别注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除了自我教育能力、专业实际技能、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等基本能力之外,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训练发散式思维、逆向性思维、头脑风暴法等方面着手,打破思维定势,开启智慧之门。大学生要通过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整合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人生资源的深度开发并不限于上述所列,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甜蜜的爱情、美满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愉悦的休闲方式等等,都是有助于人生成功的积极因素,是人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需要在青年时期去刻意追求。

大学生走上社会建功立业,其前提是要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大学生自觉成才,就需要对人生进行规划,根据社会需求、社会规则、职业条件等,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方案,进行社会预应力的补建,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全面估量社会转型对人生的诸多挑战,应引起青年大学生和大学德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德育工作者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通过人性化的指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人生设计的科学性,实现人生的科学发展。

[1]孟伟,张岩鸿,王连喜.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

[2]陈方.失落与追寻——世纪之交中国女性价值观的变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41.

[3]马克斯韦尔·莫尔兹.人生的支柱[M].毛宗毅,蒋成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4]戴茂堂,江畅.传统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466.

[5]理查德·肖普,巴里·莱森.主导人生——把握生命中不可知的力量[M].林惠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91.

[6]吴潜涛.思想理论教育热点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5.

[7]檀传宝.大众传媒的价值影响与青少年德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38.

[8]王秀凤.几何人生[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93.

[9]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实现人生价值[M].冯化平,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180.

[10]周小亮,杨美景,余秀艳.新世纪的角逐——寻找知识经济的制度结构[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171.

猜你喜欢
人生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独一无二的你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