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虹,李 齐
(1.中国石化云南石油分公司零售管理处,昆明 650000;2.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昆明 650000)
当今能源安全困境的根源在于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的根本性失衡[1].主要石油消费国必须依赖进口来满足本国的需求,而多数石油净出口国集中在中东.这种结构性矛盾铸就了世界能源格局,衍生了多场战争.大国角力、教派纷争、财富纷争绘就了中东色彩浓重的近代能源历史.当今中东动荡加上市场恐慌的放大效应,唤起了人们心中对肇始于石油危机的经济衰退的恐惧和担忧,以加拿大油砂为代表的非常规石油资源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在“世界石油新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非常规石油资源是除人们钻井开采的液态石油以外的,以其他形态存在的石油资源,包括重(稠)油、超重油、页岩油、焦油砂、深层石油、致密油、天然沥青等石油资源[2].此类石油资源往往不能够采用常规技术进行直接开采和提炼,具有开采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提炼复杂等特点.目前世界上重油的地质储量约为1万多亿吨,相当于常规储量之和[3].据《油气杂志》分析,2004和2005年世界原油生产量年增长率均为1.5%,而重油生产量年增长率分别为6%和3%[4],表明了很重视以重油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世界重油资源储量最大且已实现产业化开采的是加拿大阿尔伯塔省(Aerberta Province)的油砂资源和委内瑞拉奥利诺克油带(Orinoco Belt)的重油资源,这两个西半球重要的重油储存地区随着勘探、成熟开采技术的推广很可能在数十年之后成为未来世界石油格局中除中东地区之外的重要地缘中心[5].
油砂(oil sands )是重油的一种,形成的地质年代为白垩纪,是富含天然沥青的沉积砂,也称“沥青砂”.油砂实际上是含有沥青、砂、富矿黏土和水的状似松散黑泥的准固态混合物.其中,沥青含量约为10%,沙和黏土等矿物质的含量为80%~85%,余下为3%~5%的水.具有高密度、高碳氢比、高金属含量、高粘稠性等特点[6].由于油砂矿中含有较多的重油分子、硫化物和金属分子等,使油砂难以提炼且成本高昂.在低油价时期这种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加拿大油砂业经过5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勘探、技术、成本、管理、环境治理等方面走在了世界油砂业的前列,呈现出“常规化”的良好趋势.加拿大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其中以油砂资源尤甚,集中了世界约90%以上的探明储量.特别是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Aerberta Province)东北部的阿萨巴斯卡地区、北部的和平河地区和阿尔伯塔省与萨斯克彻温省交界处的冷湖地区,共14.2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总储量估计约有1.7万亿桶天然沥青,11%具有经济性,约有1730亿桶[7],可供全国使用400年,供世界使用100年.经过多年发展和经营,“阿尔伯塔模式”直接吸纳13.6万人就业,1美元的油砂投资能够创造9美元收益,其中1/3是在美国等地实现的海外经济价值.加油砂资源对全球能源经济做出了应有贡献,对美国能源安全乃至东亚都是一个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者[8].在能源输出国中,加拿大是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2011年加拿大油砂油产量为1.5百万桶/日,比利比亚战前的总出口能力还要多,据预测,加拿大油砂油产量到2020年有望翻倍达3百万桶/日,仅油砂油的增量就足以使加拿大成为世界第五大产油国[9].
随着石油价格进入“百元时代”,蒸汽重力驱油等成熟技术的广泛应用,加拿大油砂项目有了价格和利润保证.加拿大改质油砂油的生产成本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35美元/桶下降到90年代末的13美元/桶,近些年有些公司甚至降到10美元/桶以下.除了中东石油,在其他石油开采成本比较中处于中游水平,甚至比俄罗斯西伯利亚石油和巴西盐下油更有优势.国际资本的信心也因此受到了鼓舞,据加拿大石油生产者协会(CAPP)统计: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加拿大油砂项目投资相比2008年的181亿美元的峰值下滑到112亿美元,2010年加拿大油砂工业投资额为130亿美元,油砂投资持续两年以两位数增长[10],2011年达到150亿美元,呈上升势头,体现了国际资本对未来石油需求的乐观态度和对加拿大油砂项目的浓厚兴趣.
在油源影响力上,2010年来自加拿大的进口石油所占美国进口石油总量的比例提高到21%,2011年更是提高到22%,日均达到2百万桶,其中油砂的贡献率更是超过一半,为日均1.1百万桶[11].这一稳定油源已经取代了沙特成为美国进口油源中最重要的部分.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提供如此大的份额油,证明其拥有不可小觑的地区影响力,一旦北方门户管道计划顺利实施,加拿大将会更大发挥它对东亚的能源影响力,成为全球性石油供给商.油砂因其对环境的影响而饱受诟病,被称为“脏油”.但研究数据表明这种称呼有失公允.据CERA研究表明,油砂在萃取、提炼、运输、产品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比常规原油多5%~15%,其中来源于露天开采技术的油品排放的温室气体是普通油品的1.3倍,来源于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的油品是普通油品的1.7倍[12],这其中绝多数产生于油品在内燃机中燃烧过程,而不是油砂开采过程.而其他油品并不比油砂更“干净”,如委内瑞拉的重油、尼日利亚原油、老油田使用增加采收率技术的原油,如加利福尼亚重油,中东诸多成熟油田,温室气体排放都和油砂不相上下.阿尔伯塔省是北美唯一施行强制减排计划的能源省,在碳捕捉技术上也有上佳表现,在总排放量上仅占千分之一.仅拿过度排放温室气体作为油砂不适宜大规模开采的证据是站不住脚的.
关于油砂开采浪费大量水资源的论述也是失之偏颇的.大多数能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水,油砂也不例外,露天生产一桶沥青大约需要4桶水,就地生产法需要0.9桶水,而常规石油生产一桶石油需要0.1~0.3桶水,如此相比,油砂生产确实耗费了较多水资源,但是在全球成熟油田减产的情况下,必须使用增加采收率的技术开采,而这种技术生产一桶油需要70桶水,是油砂开采的几十倍.许多石油替代产品需要更多的水,如巴西的乙醇燃料,农作物生产中需要大量水资源,中国正在研究的煤转油技术每生产一桶油要花费10桶水.油砂项目究竟是否浪费了水资源关键在于油砂所在地是否有充沛的水资源可利用.加拿大油砂资源所耗费的水资源大量依赖于水流丰沛的阿萨巴斯卡河(Athabasca River),成熟的水循环系统能使其中的80%~90%得到循环使用而提高水利用效率.阿尔伯塔省东北部人烟稀少,河流径流量完全能够提供油砂项目的使用,并对居民和农业用水不构成影响.
任何能源,任何开采模式,在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都是不可逆转的,物种和植被的生存和繁衍被打断,地貌被改变.只有通过作业后的恢复过程将这种损失降到最低,加拿大将作业者的环境恢复程序用法律固定下来,通过土壤恢复和植被复植尽可能恢复地貌和耕种条件.在近40年的油砂商业开采过程中,矿区产生了近10亿立方米的尾矿,其中富含多种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质,这些容纳尾矿的“池塘”(pond)占据了油砂矿区约30%的面积[13],潜在的泄露危机和水鸟等生物接近尾矿引起的生物灾难正在引起人们的担忧.2009年阿尔伯塔省政府颁布了一项强制实现减少尾矿数量的法令,此法令将于2012年7月份后把一半的尾矿中的砂和黏土加工成铺路材料,如果目标能够实现,将大大减少尾矿数量和占地面积,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加拿大稳定的政治环境、健康的市场经济、成熟开放的金融领域、健全的法律体系、稳健的投资政策、富有竞争力的税收政策、一贯持续的投资规划使得加拿大的投资环境优势与持续动荡的中东地区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能源投资在利比亚的惨痛损失告诉我们稳定的民主国家应该成为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重要选择项,中加能源合作有很大的互补性,加拿大这个日益重要的“能源超级大国”成为中国“向西看”践行油源多元化的重要选择.而中国及东亚市场也必然成为加拿大石油市场多元化的最佳客户,双方在技术、劳务、资金方面能够互通有无,互利双赢.
加拿大油砂储量巨大,产量激增,技术成熟,成本降低,经济效益不俗,是维系北美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并有望成为具有更大影响力的世界性油源,随着2003年步入高油价时代,原来备受冷遇的油砂资源成为了能源资本市场上的新宠儿,当年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和《油气杂志》首次将加拿大油砂储量计入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可采的原油探明储量,是油砂资源“常规化”的确切诠释.如此看来,加油砂资源的“常规化”趋势明显,加上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和巴西深海盐下油的开采和利用,西半球油气情态发生了质的转变,美国有望重回石油富国行列,巴西石油产量超过乙醇,加拿大更是昂首向“能源超级大国”迈进,而这种石油供给上的变化也催生了世界石油格局的改变.
在全球石油地缘政治中,中东地区一直都被贴上“财富”、“权利”、“纷争”的标签,中东地区国家石油储量占世界的52.4%,产量占31.1%[13],这一巨大的储产量导致了在这区域存在着大国角逐、资源争夺和教派纷争等情况的发生.历史上在此爆发了多场源于石油权利的战争.中东地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国际石油市场上地动山摇的真正原因.
随着金砖五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异军突起,石油消费中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亚太地区无疑是未来石油消费的重中之重,在过去十年中,亚太石油消费量平均增长514 %,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亚太地区开始超过北美成为石油消费最大的地区:高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本年石油消费量约为美国的一半,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56.7%[14],首次超过美国的53.5%,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国,但是当下一个十年开始时,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15].其余四国发展速度也非常惊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形成了与西方国家增长乏力、萧条凋蔽截然不同的景象.金砖国家等发展中国家将替代美国成为主要石油消费国,亚太地区将成为未来石油消费的主战场这一趋势已经明朗.而受惠于技术革新突破而重见天日的非常规石油能源的探明和开采也正在改变着石油供给格局.
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将会根本上改变世界石油流动,虽然西半球仍然需要其他来源的石油,但是在数量将会有很大变化,这种需求到2020年将会骤跌到目前水平的一半,这意味着来源中东和非洲的进口石油远比前几年预测的更少了[17].相比亚太地区剧增的石油消费量,油源的变化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的进口石油越来越远离中东地区,本国的能源安全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保证,其中东政策或有相应变化,而中东因素在中国石油安全中的权重越来越大,随着美国对中东石油依赖减小,中东可以供给中国的石油份额会有所增加,中国必须适时调整自己的中东政策以更好地服务国家利益.加拿大正雄心勃勃地更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这种曾被归为“非常规石油”的能源.进入21 世纪以来,世界石油资源供应趋紧、国际油价持续攀升等宏观因素为油砂的开发利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技术进步、管理革新及投资趋热等也为加拿大油砂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油砂这种先人未敢企及的非常规重油资源,正以“常规化”的姿态成为“世界石油新格局”中夺目的闪光点,将在世界石油供应中占有更大份额,将为石油资源稳定供应现代工业社会和人类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1]吴磊.中国石油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
[2]徐小杰.石油啊,石油—全球油气竞赛和中国的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12.
[3]重油、常规原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比例分别为53%、25%和22%,资料来源:行业周评,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2007,(23),2007-7-6.
[4]行业周评,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2007,(23).2007-7-7-6.
[5][法]菲利普•赛比耶—洛佩兹著,潘革平译.石油地缘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2.
[6]徐小杰.石油啊,石油—全球油气竞赛和中国的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13.
[7]IHS,CERA,SPECIAL REPORT,The Role of the Canadian Oil Sands in the US Market,p.1.
[8]Alberta's Oil Sands:The Facts.
[9]Oil&Gas woshington post,Oct 29,2011.
[10]New Qorld,Drder.by DANIELYERGIN.the Oilg GOS Joumal Capital budgets to rise this year in Nor th Hmerica and Narldwide.Mar.7,2011.
[11]IHS CERA SPECIAL REPORT, The Role ot the Canadian Oil Sands in the US Market.
[12]CERI,The Role of Canadian Oil Sands in US Oil Supply,p.21.
[13]World wide oil production steady in 2011,reported reserves grow,Oil&Gas Journal,Dec.5,2011:27.(作者根据数据计算得出).
[14]Daniel Yergin,Oil's New World Order,The Washington Post,October 29,2011.
[15]Oil&GasJournal,Jan.3,2011 p.37.Us,worldwide energy demand growth rates to slow in 2011.
[16]Daniel Yergin,Oil's New World Order,The Washington Post,October 2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