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诗歌之情弦

2013-08-15 00:44王冬梅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蕴涵素描宁静

王冬梅 解 坤

诗歌,语言高度凝练,简洁的语言蕴涵了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诗歌的特点决定了诵读是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诗歌韵律美和意境美的重要方法,让“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就抓住了诗歌教学的关键。初中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有限,所以我们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赏析方法,以求激发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诵读赏析诗歌的能力。

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淡淡几笔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这种写景抒情诗,我们常采用“唐诗素描”法去引导学生赏读。所谓“唐诗素描”就是加以想象,把诗改写成散文的形式,融进改写者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山居秋暝》赏读课,我们就采用了此法,在学生初读,了解大意之后,出示了这样一组文字:

首联:秋天的傍晚,山雨初晴,山林被冲洗得清清爽爽,万物焕然一新。袅袅娜娜的炊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

颔联: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树枝。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清亮的细流潺潺地淌过石头,隐隐地流向远方。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尾联:时光如水,春芳消歇;宁静与闲适,让人真的好想做一个隐者,把这份淡泊,这份淳美,这份幽静而缥缈的景致,留在生命的深处。

让学生轻声缓慢地朗读,体会画面美。通过对上面文字的朗读,力求让学生领会诗的意境。

接着采用抓关键字的方法继续研读诗歌,体会每句描写的景物特点和蕴涵的感情,小组再商讨诗歌的每一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节奏来读。在首联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就找到“空”“新”这样的形容词,但不太会分析。我就加以引导:“空”“新”写出了怎样的景物特点?参照首联的“素描”学生认为是空旷、清新的意境。我又引导学生适时想象,“空山”真的就是山里一无所有吗?它侧重写深远、宁静,不是“山空”而是“心空”,这两个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寂然、幽邃,也抒发了诗人清悠、静穆的情怀。应该用轻柔的语调、舒缓的节奏,确定清新、幽静的感情基调,读出一种凉爽、清新之感。

以此为例,抓关键词,分析景物特点,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基调。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在学生的细致赏析下,动情的朗读中呈现出来。诗歌语言的赏析涵咏、咀嚼品味和诵读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整个过程,由朗读切入,从朗读的角度对诗歌语言进行赏析,最后再以朗读的形式反馈呈现出赏析的成果。课堂上既有朗朗的读书声,又有学生心灵的震荡和思维火花的闪现。在读中发现,在读中表达,展现了诗歌的韵律美、画面美、情感美、意境美,这是一个完整的读赏过程。

猜你喜欢
蕴涵素描宁静
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哲学思想
初夏素描
宁静之宅
武汉素描
素描
《巷口的宁静》
我的超级老爸
凡·高的早期素描
多重模糊蕴涵与生成模糊蕴涵的新方法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