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朝瑞
有效的师幼互动能够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的形成,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师幼互动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以及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师不具备或不能准确把握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对师幼互动缺乏整体全面的认识,是影响师幼互动的主要原因。
1.过多关注活动程序,忽略幼儿的表现和反应。
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幼儿足够思考和表达的空间,“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正确答案,好顺利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对于讨论性的问题,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而教师往往只回应自己想要的答案,不善于发现其他答案中出现的思维偏差以及存在的教育价值。
2.互动问题与幼儿已有经验不匹配。
由于教育经验不足或者欠缺对儿童的正确认识,教育者仅从自己的角度预设问题,不考虑儿童的已有经验,提出不符合孩子发展水平的问题,导致互动难以形成。如教师提问:“为什么螳螂是绿色的?”“茄子为什么是紫的?”这一类的问题当然很难得到科学的答案,因为它们远远超过了幼儿的发展水平。
3.封闭性问题过多,不能引发深层次的思维碰撞。
封闭性问题是指答案固定或者比较少的问题。如“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面都有谁?”、“小鱼的家在哪里?”等。对这一类问题,幼儿只需要简单地判断、回忆就可以回答。研究者对某园教育活动的互动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封闭性问题占到了58.22%,过多的封闭性问题不利于启发幼儿思维形成更多深层次的思维碰撞,也会导致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
4.回应方式单一,甚至刻意忽视幼儿反应不予回应。
回应方式单一的主要表现有:对于幼儿的回答和反应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含糊其辞地用“嗯”、“啊”等回应幼儿,或盲目地重复幼儿的答案;对于幼儿的回答给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刻意回避,甚至压制,快速将活动拉回到预设进程中;为了达到其他功利性的目的(如维持秩序、树立典型等),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简单地肯定鼓励。这样的方式不仅不能促成良好的互动,反倒会使我们偏离教育目标。
1.尊重幼儿的发展,建立平等尊重的互动氛围。
师幼互动是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过程,是一种交往行为,平等尊重的交往氛围是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幼儿只有在宽松愉悦的互动氛围中,才能表现出真实的发展水平,才会呈现出主动的探究欲望,只有营造出开放和允许自由表达的互动氛围,才能启发并引导幼儿积极的思考与参与,才能够获得理想的师幼互动。
2.了解幼儿发展水平,设置合适的互动问题。
教师的提问往往引导着集体教学的方向和发展,适宜的互动问题在集体教学中显得尤为关键。在预设互动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认知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理解和预想幼儿的回答和反应行为。
3.关注幼儿的回答和反应,提供丰富适宜的回应策略。
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反应,学会从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灵活调整教育策略。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适当等待,给予幼儿思考反应的时间;当幼儿答非所问时教师应及时变换提问方式,采取诱导、提示或辅以表情以及手势等帮助幼儿打开思维;当幼儿不能完整回答时,可采用追问的方式促进幼儿深入思考,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当幼儿不能全面理解问题或片面回答时,可以帮助幼儿梳理零碎想法,总结提出为精确、完整的信息。
4.给予幼儿温暖的情感回应,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在每一个师幼互动行为中都附带着或浓厚、或淡薄的情感倾向,这些情感倾向通过语言、语调、音量、表情等在双方之间架起了一座看不见的互动桥梁。幼儿都喜欢笑容满面、耐心和善的教师,这样的教师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关注、被尊重、被支持的积极情感,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这种积极的情感倾向,无疑是形成有效师幼互动的催化剂。
因此,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赏识幼儿的主动互动行为,以平和、正向的态度对待幼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善于体悟幼儿鲜活的情感和需要,给予幼儿温暖和关爱的情感回应,促成平等、尊重、关爱的良好师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