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妍婕
(江苏大学,江苏镇江 21201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在信息化条件和市场经济环境中,新传媒的发展、扩张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制约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传媒载体优化创新,发展与新传媒载体相适应的教育方法,积极应对新传媒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是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措施。
新媒体技术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交互性强、覆盖面广,与传统媒体技术相比有着根本性的跨越。新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方式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它自然而然地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有调查表明,现今有超过87%的大学生遇到生活难题的第一求助对象是搜索引擎——百度。目前很多高校通过新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单向性特征,而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双向、交互、开放的。这有利于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能突破时空的局限,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即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参与性,实现由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的转变,由此可以提高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全面服务于受教育者的学习、工作、生活、情感等需求的同时,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其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可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传统方式的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欠佳,难以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新媒体传播方式多样生动,符合大学生希望平等交流的心理特征和接受习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开放虚拟的网络环境,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消除大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可以进行互动,发表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这无疑会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者之间的信任度。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技术传媒的迅猛发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信息的接收上越来越趋于同步。这种信息的开放与快捷带来的变化及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得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带来负面影响,从而抵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效果。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信息的庞杂性和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和良莠不齐的新媒体信息环境,要求思政工作者能对新媒体信息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判定与分析,具备对新媒体信息传播价值取向的判断、驾驭网络传媒、抢占网络制高点、把握网上教育主动权的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新媒体素养的核心。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一方面大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新媒体技术上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价值判断上简单化,在价值倾向上产生倾斜和偏差。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具有隐蔽性、自由性、开放性、交互性等功能,同时近年来,“网络水军”已经渗透了互联网的很多地方,他们逐利性和隐匿性强,影响、扭曲甚至有时操纵着网络舆论的走向,学生容易将网络内容同现实划等号,因而出现非理性行为,给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在新媒体背景下,构建新媒体多元平台,畅通信息传送渠道。一是建立微博平台,信息及时联动,促进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电脑或手机多层次、平等性交流,及时把握学生动态,广泛开展网络舆情收集,使思想政治工作和维稳工作更具主动性和前瞻性。二是采取“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战略,做到网上引导和网下教育相结合,把新媒体的教育引导功能正确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在教育引导上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交叉覆盖。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必须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观念和素质问题,着眼增强传媒思维观念,提高媒体素质;着眼增强信息优势观念,提高信息素质;着眼增强开放互动观念,提高交往素质;着眼增强审美观念,提高人文素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改变心态,重新定位,平等交流是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的观念。其次是要掌握方法,摸清规律,一旦出现思想政治突发事件,不能一味的堵删封,而应该正面应对消极声音。这也是新媒体时代透明公正决定公信力的特征。
在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应将新媒体素养教育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范畴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优良的网络道德。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不可能时刻处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野之内,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是根本因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根据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在新媒体技术下所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让大学生能按照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来处理发生的问题,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确实帮助他们提高新媒体的自律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免疫能力和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让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同时,明了新媒体遵循的基本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具备理性对待和分析新媒体信息的能力,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新媒体文化活动,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分析研究大学生的网络表达方式和接受习惯,构建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用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影响他们。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行由“堵”向“导”的转变,坚持疏堵结合,监控和引导并重,才能占有主动地位。利用新媒体尤其是在互联网上高唱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在网上大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新媒体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大学生,抢占网络思想教育的制高点,实现社会主义大学特有的思想教育优势。
利用新媒体开展学习,提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不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应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又应不断提高个人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观念,确保有效利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应注重利用新媒体开展相关调研和测评,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精神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取得更好效果。
[1] 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2] 卢昌军.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11-12-06.
[3] 姚军.略论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1(20).
[4] 徐玉.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J].中国报业,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