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林,王 欣,王 怡
(商洛学院 城乡发展与管理工程系,陕西商洛 726000)
地方本科院校内涵跨度很大,一类是有国家行业管理背景,1998年以后高校管理体制划转地方的本科学校,二类是一直由地方教育部门管理的地方院校,三类是专科学校在2000年以后升格或合并升格的本科院校。前两类办学历史均比较长,实力及水平均有一定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后者办学历史不长,正处于按大学的内涵要求办合格大学的历史进程之中,属新建本科院校。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改革教学体制,提升教学质量,目前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魏饴[1]认为要务实创新,深化改革,以特色开创新的教育阵地。刘庄[2]以为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制订战略发展规划,立足行业发展,整合内部资源,全面引进人才,以提升办学水平。焦茂兴[3]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建议,构建学科体系,建设特色优势学科,强化学科队伍,提升科研水平。本文分析了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学科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品牌建设等方面切入,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方法与途径。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一些专科学校抓住机遇,顺势而上,通过“合、并、共、转”等方式,调整了高校的管理层次和布局结构,升格为本科院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专科背景,发展的基础参差不齐,改造、提升和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致使许多新升格本科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教学质量问题尤为突出。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只是在形式上升本,把主要精力投入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对专科和本科院校的实质差别认识不足。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是新建本科院校稳定发展的基础。由于质量具有价值判断和评价的属性,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相对的、整体的和发展的概念。因此,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根本上说,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是指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符合学校教育目标,满足现在和潜在社会发展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以及教育活动及其产品的内适应和外适应的统一程度[4]。经过调查发现,新建本科院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教学质量较好的是管理维度,而较差的是学生维度。吴启迪指出,新建本科院校要将工作重心由前一阶段高度重视“升本”转移到更加注重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来[5]。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建设。大学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的办学特色和水平,加强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的又是根本性的环节。”[6]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多是在专科院校基础上扩充、合并、升格而成的,虽然学校重视教学,有一定的专业建设基础,但学校整体的学科建设工作相对薄弱,没有凝练出明确的学科建设方向,往往学科概念模糊,专业分类不科学,专业设置不规范。笔者曾对全国16所新建本科院校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这些院校不同程度的存在“谁先办”“谁愿办”“谁占有资源”“归谁管理”等严重的人为因素决定专业设置和组织管理格局等情况。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集中体现,是全面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高校中心工作的基础[7]。而课程设置又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一般由各高校自行制订,新建本科院校往往对培养方案的理解不到位,升本时仓促上阵,照抄照搬兄弟院校的教学计划,升本后也没有用心去修正,培养方案是在为了升本的条件下草率拼凑而成,停留在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层面,不符合实际,不明确、不完善、不科学。
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但实际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概念较重,教师喜欢课内讲课,抱住书本不放,与社会接触少,实践能力水平不足,常在理论课、科研评职的压力下,应付着实践教学任务,造成了实践培训、实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和科学研究相脱节的现象层出不穷,甚至出现实践内容已经与社会发展偏离现象[8]。高校也采取了很多相应的措施来努力改变这一现状,但也只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学校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办学趋于综合性,但除师范类实践基础较好外,其他方面均较弱。
教学中心地位是指教学工作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以教育教学为根本任务,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围绕教学展开,服务于教学。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决定了高校工作必然以教学为中心[9]。新建本科院校是教学型院校,教学的中心地位是不容质疑的,但实际的情况是以教学为中心停留在口头、书面文件和会议上,也很难落实在行动上,虚、空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周培源先生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曾经讲过一段话:“一所大学办得好或不好,其水平如何,它的决定因素或标志之一,乃是这所大学的教师阵容,古今中外绝无例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才问题始终是高等学校改革的核心问题[10]。新建本科院校脱胎于专科学校,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背景、学缘结构,均与其他“老大哥”院校存在差距,而且由于地域远离中心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滞后,重量级人才缺失,人才引进困难与流失严重并存,而现职教师很难也不愿走出校门进行学习提高。这就造成了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力量极为匮乏。
“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是教育部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目前已成为反映一所大学办学特色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11]。新建本科院校升本时间不长,获得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少,即使有一些所谓的标志性成果也都是在专科条件下取得的,很难反映也很难支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难以形成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的特色是指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优质和富有开创性的个性风貌。大学特色来源于大学的本色。本色者,大学本质与规律也[12]。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日趋多元化,新建本科院校已逐步成为我国本科教育的重要力量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承担者。这些院校在充满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一所大学特色品牌经过几十年积累都很难取得,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就更难了。但新建本科院校不是无所作为,是可培育、可形成,也是努力的目标方向。如何走有特色的建设发展之路,始终是摆在新建本科院校面前的关键问题。
要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理顺学科专业背景,按学科大类进行教学组织体系调整,解决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问题。理顺学科专业背景的基本方向应该是:以发展地方急需的专业为重点,以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为目标,创建一批有一定办学优势和特色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效益的学科专业[13]。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立足于当地,满足当地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需要,确定在某些方向重点突破,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和专业。
修订完善培养方案应该说是新建本科院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定位发展方向的大事。应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明确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按照育人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突出公共文化课的必修和选修,加大实践环节,按照“3+1”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培养方案一方面“闭合”,相对稳定,避免随意修改;另一方面“留有通道”,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适时进行微调,四年一个轮回修订调整到位[14]。
新建本科院校要重视并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一是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而且基地建设与服务地方、科学研究、教师培养三结合;二是要定期召开实践教学专题研究。每年召开一次有相关校友、合作单位领导参加的实践教学会,共谋实践教学有效开展;三是要建设一支实验教学名师队伍;四是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要与实际相结合。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教研教改项目或服务地方技术支持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可应用性,成果可转化性。
要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一是舆论导向,政策支持。重视宣传,追踪教学热点问题和教学活动宣传报道,学校专项资金支持教学相关项目,学校政策向一线教学倾斜,重奖支持教学成果相关项目团队和个人;二是建立教学保障体系。相应于较为成熟的“三级教学监控体系”,学校对“教学保障体系”不够重视,不够完善,不够落实。重视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核心在于要明确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为教学中心做什么,怎么做,明确教学方面的意见建议反馈的渠道,解决的渠道。要完善制度、明确目标并进行考核,教师的“教学事故一票否决”其他人员“服务教学工作也一票否决”。要建立健全教学组织体系,从教研室(实验室)主任、教学秘书、教学副主任、教学院长及相应教学管理服务处(室),完善组织机制及人员配备;三是领导教授听课上课。学校领导、正副教授均要走上讲台去上课,还要有一定学时量的听课任务,深入课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起到很好表率作用和正确导向以支持教学[15];四是向课堂要质量。这类学校教学手段、方法、方式受主客观因素制约,普遍相对滞后,要通过教研教改研究及成果的应用,把互动式、讨论式、案例式、艺术化等最新的高教成果引入,要让多媒体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而不是“电子教案投影”。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抓学历提升。对青年教师要求必须进行学历提升,并倡导学历与学位双提高;二是要推动交流学习。充分利用访问学者、西部计划,对口支援,国际合作等项目和方式开展在职培训,让广大教师扩大视野,拓展胸怀;三是要加大引进。利用近年“就业难”情况吸引高学历人才加盟,并注重学缘、来源结构的改善;四是要建设三支队伍。多措并举建设稳定的校内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影响大、声望高的客座教授队伍;五是要推行专业带头人制度。这类学校由于教师数量相对缺乏,存在现职教师什么课都带、什么课都能带、都敢带的问题。通过这项制度的实施,逐步形成专业教师队伍,解决教师“万金油”问题;六是要推广普通话。这类学校现在大都面向全国招生,而教师的属地化严重,教师的方言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需要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
抓“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一是要重视学校培育。学校有对应于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的项目支持;二是要积极支持省级及“国字号”成果。新建本科院校的存在有其存在的基础条件,这些基础条件也正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力量源泉,应该通过挖掘潜力及资源力量整合,在此过程中获取重大成果;三是要通过物质及精神奖励鼓励引导教师、学生取得能够反映学校教学成果的成绩。譬如: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示范中心、考研、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项目成果的取得。
特色品牌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综合分析学校整体情况,明确优势以及通过培育发展可以成为特色品牌的方面;二是专业特色建设。全国所有高校的本科专业与教育部专业目标是统一的,但专业建设在确保基本内涵的要求前提下融入为地方服务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完全可以有所作为、有所侧重,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建设特色专业;三是融入地方文化。新建本科院校大都不在省会城市,位于地方二线城市,当地有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譬如:汉语言文学专业,融入地方方言、地方文学;音乐学专业融入地方戏曲、民族乐器;美术学专业融入秦岭画派艺术作品赏析课程,实现专业特色到特色专业建设成果。
[1]魏 饴.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质量的四大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2(6):149-150.
[2]刘 庄.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路径选择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4):12-15,60.
[3]焦茂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12(2):114-117.
[4]娄 星,杨 睛,范静慧.武汉工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11):16.
[5]杨锐锋,高艳红.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0(1):1.
[6]王大中.大学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2(11):7-9.
[7]陈明学.关于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3):34.
[8]张宇航,孔 涛.提高高等院校教师尤其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205.
[9]陈云龙,宋 燕.论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J].中国高教研究,2002(1):84.
[10]于向英.增加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强调效果、多维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M]//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地方院校协作会.地方院校校长论坛文集:第一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21.
[11]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博弈分析——基于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2]黄伯云.特色发展:大学办学之理念[J].现代大学教育,2003(1):2-5.
[13]林 凡.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与调整方向[J].高教高职研究,2011(64):190.
[14]安少华.地方院校举办的独立学院办学质量与特色探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
[15]龚 放.教授上讲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