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鸣
(中共江阴市委党校,江苏 江阴 214431)
新兴产业是产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能够加速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把新兴产业纳入发展规划。可见,新兴产业已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兴产业的发展已步入战略机遇期。
江阴是全国县域经济的翘楚。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造了“苏南模式”、“江阴板块”、“江阴现象”等发展奇迹,连续9 年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第一名。2012 年,全市GDP 达2535.4 亿元,人均GDP 达2.5 万美元。按照国际标准,江阴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即将迈入现代化门槛。此时,正是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点,新兴产业的发展无疑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与发展,江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及生物技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逐渐由成长型行业向优势支柱型行业发展。
目前,江阴从事新能源、新材料(石化)、车船及机械装备、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等五大新兴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市的37%。2012年,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71.8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上升到41%。与此同时,新兴产业投资增势强劲。2012年,完成新兴产业投入192亿元,增幅高于传统产业8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投入总额的46.7%。
2012年,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比重达到33%,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共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7 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29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江苏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8个,无锡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6 个,江阴市级厂办研究所408 个。其中,远景能源的1.5M 瓦风电整机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爱康太阳能研发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太阳能EVA 胶膜;吉鑫风能的“铸态无镍低温球铁铸造大型高韧部件”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起草了《风力发电机球墨铸铁件国家标准》。长电科技被批准为“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电子器件行业创新能力十强”企业。力博医药、凯路威电子等企业在生物医药和物联网等领域也都拥有相当的技术积累和创新优势。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江阴新兴产业领域已经成长起一批体量大、成长性好、带动性强、支柱作用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远景能源在短短5 年时间里,成功创造了“20 人团队、2000 平方米厂房、10 亿元销售收入”的发展奇迹;爱康太阳能自2006年成立以来,每年平均增速达到280%;吉鑫风能2004年成立以来,保持了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并于2011 年上市,2012 年销售超12 亿元;新潮科技已成为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的封装测试、半导体芯片研制生产的中国电子百强企业;海润科技形成了5700 多万片硅片、100 兆瓦电池片及组件的产能,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浚鑫科技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位居世界前列;阳光硅业已形成年产1500吨多晶硅生产能力;贝卡尔特已成为全球硅片切割钢丝生产的行业龙头老大,吉鑫风能的轮毂、底座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60%,中船澄西船舶的风电塔筒、国光重机的风电主轴市场占有率名列国内前茅;兴澄特钢、宏晟重工、华强特钢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风电用钢生产基地;四环生物、康正生物、天江药业3家生物医药企业年销售超亿元。
目前,江阴光伏和风电产业已各自拥有20多家相互配套的特色企业。光伏行业已涵盖硅料生产、单晶硅拉棒(多晶硅铸锭)、硅片切割、电池片生产、组件封装、光伏应用产品和专用生产设备制造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上、中、下游产品较为齐全;风电行业基本形成包括风电特钢、轮毂、塔座、主轴、塔筒、法兰、齿轴、轴承座、机舱罩、特种涂料等关键零部件相互配套发展的产业格局,零部件配套整机的比重已接近30%。双良集团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央空调制造基地;常隆客车是全国新能源公交车生产基地,拥有年产3000辆整车的生产能力。扬子江船厂、澄西船厂、长博船厂等三家大中型造船厂,具备年制造大中型远洋船舶300 万载重吨总量的能力,全市已拥有5 万台套各类装备机械整机制造能力;我市EPS 产能达到75 万吨,占全国产能的四分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已集聚了迈康升华、力博医药、神洲济仁等60多家新医药企业,四环生物、康正生物、天江药业3 家企业年销售超亿元。新传感器产业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在开发区已集聚了凯路威电子、汉德天坤、江苏利奥创新等10多家企业。
经过初步发展,江阴的新兴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江阴的新兴产业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
除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较早,已形成一定规模以外,江阴的电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偏小,产业总量偏低。软件和服务外包绝大部分企业的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下,从业人员在50 人以下,业务承接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有限。节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年产值约250亿元,只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左右。据统计,2012年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33%,而冶金、纺织、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高达七成。
任何新兴产业的崛起都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江阴具有做大做强的企业基础,具有法尔胜、阳光等行业领军企业。但就新兴产业领域来看,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为数不多。发展较好的新能源产业中虽然有远景能源、浚鑫科技等大型企业,但仍缺乏像苏州阿特斯、常州天合等行业领军企业,新医药等产业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此外,江阴新兴产业的发展还缺乏战略领军人物和专业技术人才,草根企业家居多,本土文化过重,创新型人才不足,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偏低,缺少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帅才和将才,导致企业整体人才结构不优,不能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城市综合竞争力中人才竞争力指标偏后,制约了江阴新兴产业的发展。
江阴目前涉足新兴产业的企业越来越多,但科技创新能力有限,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核心技术支撑,多数企业并不具有核心技术优势,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只能做一些配套加工,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同时,由于投资体制尚不健全,融资渠道单一,致使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由于新兴产业投资风险大,回收期长,银行存在惜贷现象;另一方面,老百姓对高新技术直接投资的热情不高,从而使新兴产业难以获得基本的资金支持,虽然其产品有广阔市场,但因资金短缺,不能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往往坐失良机。另外,不少企业缺乏科技投入的积极性,政府的投入要受到财力的限制,大多数科研机构又没有能力自我投入,致使新兴产业的产品开发资金短缺。
江阴多数新兴产业的产业链较短,延伸度不够。以风电设备制造产业链为例,目前江阴市的风电增速器、发电机、控制系统、树脂叶片等关键零部件,包括大功率风电整机仍是空白。新兴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产业集群相对较少。因此,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聚度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江阴的新兴产业经过初步培育和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尽管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江阴已经具备了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各项条件:第一,较为成熟和充分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使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了良好的市场体制优势;第二,日趋完善的创业环境和扶持政策,使新兴产业的发展获得了优质的投资环境;第三,发达的民营经济,相对充裕资本和正在形成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使新兴产业的发展具备了较大的融资优势。在此基础上,江阴可以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经验,深化思路,完善对策,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培育和发展区域新兴产业,一要注重发挥本地区先天生产要素和后天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自己丰富而廉价的资源,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二要创造区域特色产业,即“人无我有,人有我特”,避免产业结构趋同;三要防止盲目跟风从众,搞低水平重复建设。
目前江阴的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要使它们成长为江阴新兴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关键要根据这些产业不同的内在特质,切入前沿,抢占高端。新能源产业是发展潜能巨大、市场高度垄断的行业,重点要突出关键技术研发和重点市场开发,积极推进高端技术开发合作,拓展国家和海外市场领域;新材料和新环保产业是长线产业领域,重点要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瞄准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端,抢占价值链的高端;传感网是信息智能技术的延伸和拓展,重点要突出技术研发、基础材料和运营服务等关键领域,形成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控制力;软件与服务外包是高端服务业,要坚持自主创新和打造自有品牌,加快扩张,集聚发展,不断向新的产业领域延伸;旅游产业是新兴战略产业,重点要突出主题特色,实现“门票经济”向服务经济的形态转变。通过重点领域的率先突破,以点带面,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基地、龙头骨干企业和有竞争力的产品,做大新兴产业规模,提高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目前我国处于二元经济状态,工业化任务还未完成,却已面临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挑战。而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机结合,需要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量去计划传统产业的存量,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江阴的冶金、纺织、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具有产业基础实、经济总量大、企业实力强、就业人数多等特点,在江阴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它们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必须与高新技术产业有效嫁接,通过高新技术的渗透、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推动整个工业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
一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营销、服务等全过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如加大农产品加工力度,使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工业发展,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新兴产业。二是重点组织开发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技术,实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三是加快结构调整。要加快发展低物耗、低能耗、低排放的高新技术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发展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四是多种方式改造传统产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许多模式,既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设备、工艺,使传统产业的装备水平升级换代,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和消耗,实现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又可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或改善产品性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另外改造工艺、设备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产品性能两方面同时进行。
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可以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载体,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需要一系列配套产业的支持,尤其是进入到信息经济时代以后,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业之间的融合性不断增强,在这些情况下,通过规划和建设新兴产业的工业园区,实现新兴产业在地理、资金、人力资本等方面的空间集中,形成产业簇群,已经成为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普遍做法。
以新能源、新材料、传感网等为主体的江阴新兴产业发展取向具有产业配合度高、领域跨度大的特点。因此,需要摒弃各自为战、区域分割的传统格局,跳出自成体系、分散发展的路径依赖,走合理布局、团地集中、集聚发展的道路。要按照地区产业基础和新兴产业不同的功能要求,合理确定每一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建设产业集聚、重点发展的功能园区。创新专业园区的联合开发、相对集中机制,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专业分工、定向集中的要求,加速政府创新资源和产业政策向园区倾斜,鼓励相关产业和技术资源向园区集中。强化产业集中的政策引导,把原有按产业扶持的优惠政策改变为按产业性质、专业区域倾斜的引导政策,加速相关产业集中集聚发展。
新兴产业的兴起可以分为两类:经由产业国际化催生的内生式新兴产业和因为制造全球扩散而产生的植入式新兴产业。[1]无论是哪一类新兴产业的发展都不可能走自我封闭的道路,必须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在更高层次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创新资源,实行借力发展、借梯登天。
江阴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依靠对外开放的纵深推进,扩大效应。一方面要抓住当前国际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以提升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规模大、产业成长性好和带动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鼓励国外制造厂商和研发机构到江阴投资办厂和建立研发中心。同时,支持有实力的本地企业到境外投资,合理利用境外资源,以购并、合资合作和租赁等方式开拓境外市场。另一方面,要加速先进技术引进。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江阴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
人才是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决定性力量。当发展新兴产业的目标和方针明确后,人才准备和智力保证就成为关键环节。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投入,那么发展新兴产业的目标就会落空,也不可能建设好新兴产业。江阴要重视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建设,使人才成为发展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
首先,要重视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江阴经济发展最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发展新兴产业离不开优秀企业家,企业家制度安排对经济的发展有决定性影响。江阴以传统型企业领导居多,现代化的企业家较少。因此,政府要制定政策,创新企业家队伍培养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创业的基础,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创业家。利用企业转型发展的契机,加快新生代企业家快速成长。同时,要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家制度,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引入企业家,给企业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改变江阴企业管理队伍的现状。改变自上而下的人才选拔机制,打破传统论资排辈的干部更替秩序,突破地域、体制内选拔人才的狭小视野,通过创新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营造开放竞争、有效激励的人才开发格局。
其次,要建立人才遴选培养制度。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一方面,要加强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依托“千人计划”、“530”计划(2006 年4 月,无锡市出台《关于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简称“530”计划,即5年内引进不少于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重点是环保、新能源、生物三大先导产业,以及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创业领军人才),重点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高层人才,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和经营管理的精英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办学,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大力调整和发展职业教育,完善就业培训和再教育,构建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体系,培养新兴产业所需的本土高层次技能人才。
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通过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促进各种要素资源向新兴产业集中和倾斜,是发展新兴产业的有效手段。江阴市应当着眼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制定相应的产业优惠政策,系统推进各项建设,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
其一,要加快制定各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建设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研究制定产业门槛和进入标准,健全和完善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激励和科技转化法律和制度体系。其二,要创新公共财政投入扶持机制,把有限的财政资源向新兴产业倾斜。其三,要制定金融部门扶持办法及税务部门优惠政策,使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其投资吸引力和资金的积累能力。其四,要提供特殊的人才政策,积极引进、培育所需人才。其五,要建立产权流动制度,鼓励新兴产业的并购、重组等扩张行为。
[1]任晓.“十一五”温州新兴产业兴起之路径[J].浙江经济,2005,(11).
[2]马胜杰.充分发挥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7).
[3]覃成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一种有效的市场与政府作用模式[J].经济纵横,2002,(2).
[4]王安岭,郑立平,黄沛.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打造增长战略引擎——无锡“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J].决策参考,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