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与质量的实证研究

2013-08-15 07:06:44何维达
华东经济管理 2013年10期
关键词:服务业贸易部门

何维达,张 川,张 凯

(北京科技大学 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一、引 言

产业内贸易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特征,不仅可以较好衡量一国某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还可以影响该产业的技术进步率,从而提高该国国民的福利水平[1]。我国服务业虽然起步较发达国家晚,但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从1982年到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一直持续增长,从45亿美元增长到4191亿美元,30年增长近百倍,年度增长率多数处于10%~30%之间。特别是2001年入世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以“大服务”为理念,从政策驱动、行政推动和市场拉动等方面多管齐下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空间,推动了服务贸易增长率的持续提高,这期间出口年均增速达到22%,进口年均增速达到21%。目前,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第四位。据统计,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上半年服务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总额达到217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6%,其中出口904亿美元,同比增长8.1%,进口1270亿美元,同比增长16%。

我国服务业贸易存在着这种既有进口又有出口的现象,说明我国服务业贸易中存在产业内贸易。关于产业内贸易国外学者研究相对较晚,且主要集中研究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问题。对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较少。Lee和Lloyd探究了如何将衡量货物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方法和指标,应用到研究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上[2]。Shelburne和Gonzalez对27个OECD国家1992-1998年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分别为0.75和0.60[3]。Sichei考察了1994年至2003年南非和美国所有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情况,并从人均收入、市场规模、FDI和市场开放程度等因素对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4]。国内学者曾国平根据1997-2003年贸易流量数据测算分析出中国服务业从整体到各部门大都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贸易形式[5]。姜颖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分析得出了我国服务部门的规模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度是影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6]。程大中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高达0.7957,但金融等部门产业内贸易特征不显著,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7]。王涛和姜伟通过对2000-200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得出中日间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则呈现出显著的产业间贸易特征[8]。同样是应用面板数据,陈丽丽和龚静对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回归,认为我国服务业整体呈现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模式,部门层面上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发展模式[9]。

上述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难以解释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质量,而这一点对现代贸易经济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方法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最新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Grubel和Lloyd的计量方法

Grubel和Lloyd的计量方法是目前国际上用来计算产业内贸易的规模的常用方法,计算公式为:

2.Grubel和Lloyd提出的GL指数

1975年Grubel和Lloyd提出的GL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测度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最为准确的方法。计算公式为:

其中GLi表示i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i部门的出口额,Mi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i部门的进口额。GL的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根据GLi指数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四个区间,在0~25区间内为低产业内贸易水平;25~50之间为较低产业内贸易水平;50~75之间为较高产业内贸易水平;75~100之间为高产业内贸易水平。将各产业指数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一国或地区整体产业内贸易指数,公式为:

3.动态指标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

GL指数是一种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静态指标,如果一国产业进出口同比例增长,GL只能表现出产业内贸易额随之增长,但是比例不变,从而 GL指数就会失效。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文引入了Hamilton和Kniest(1991),Greenaway(1993)研究的作为动态指标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公式为:

其中,MIITi为i部门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ΔXi和ΔMi分别是一定时期内该部门的出口额和进口额的一阶差分。MIITi的取值为[-1,1],MIIT越接近于0表示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MIIT=1或者-1时,表示某产业的边际贸易完全是产业间贸易。若某行业的|MIITi|<0.5表示以产业内贸易为主,|MIITi|>0.5,则表示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4.水平型产业内贸易(HIIT)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VIIT)

Thom和Mc Dowell(1999)将产业内贸易细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HIIT)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VIIT),分别属于“原生性”和“嵌入式”两种类型的发展模式。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主要差异在产品包装、品牌、售后服务等方面,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涉及产品的质量、技术以及附加值等方面,主要发生在要素禀赋差距较大的国家和发展程度相差较大的国家之间。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总产业内贸易指数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之和,公式为: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公式为:

(二)数据来源

本文依据《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服务业分类项目对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服务贸易被细分为13个部门,包括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和宣传、电影和音像、其他商业服务和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根据WTO有关服务贸易的定义,剔出了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中国商务部网站公布的1997-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分项目表。

三、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一)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静态测量

1.1997-2011年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总额变化趋势

如图1所示,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总额呈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362.68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740亿美元,增长7.6倍。2009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2008年有所下降,从2494.67亿美元降到2204.91亿美元,其余各年均保持增长态势,年均增速为16%左右。可见我国产业内贸易规模呈稳步持续增长态势。

图1 我国1997-2011年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总额(单位:亿美元)

2.GL测量结果和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和计算公式(2)和(3)得到表1。由表可见,从整体上讲,1997年至2011年间我国服务业贸易一直是由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同组成,期间未加权GL指数的年平均值为65.8,加权GL指数的年平均值为73.6,这说明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具有较高的水平。其中加权GL指数在15年间有11年保持在70以上,虽然不同时期会有波动,但是产业内贸易水平大体上呈增长趋势,并在2008年达到最高81.9。2009年至2011年由于受到整体国际经济走弱的形势影响,GL指数显现出了下降的趋势。未加权GL平均值相比加权GL平均值稍低,可知我国服务业中主导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

从具体行业看,我国服务业多数行业已具有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其中通讯、旅游、建筑、计算机和信息、咨询和广告宣传等6个部门表现为高产业内贸易水平;金融、运输和电影音像服务3个部门表现为较高产业内贸易水平;仅有保险服务和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平均值分别为18.4和11.1,说明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产业贸易水平最高的当属广告、宣传服务,平均值达到了90。紧随其后的旅游业平均值为87.4,一直保持平稳增长。这与我国公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我国鼓励发展旅游业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讯服务在12个行业中位居第三,除1998年至2000年处于较低产业内贸易水平外,其余年份一直稳定于较高产业内贸易水平,这与我国的通信企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实施的国际化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保险服务和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作为现代服务贸易重要内容的行业却维持着很低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贸易模式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其中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低产业内贸易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长期以来服务业的出口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从整个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行业的数量上看,在2000年之后,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GL值小于50的低产业内贸易水平行业保持在2个行业,2011年又降低为4个行业,这表明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从2000年之后开始向产业内贸易方向转变。

表1 1997-2011年我国服务业各部门的产业内贸易GL指数

(二)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动态测量

根据统计数据和公式(4)得到表2。由表2可知,从各部门|MIIT|<0.5的年度数可见,我国旅游服务在全部7个年度中|MIIT|值都小于0.5,说明其贸易增量是由产业内贸易带来的;其次是运输服务、咨询服务和广告宣传服务,均保持比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与通讯服务有较大的波动,但在多数年度内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发展方向。其他部门如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电影、音像、保险、金融建筑在多数年度内的|MIIT|>5,这说明产业间贸易是这几个部门贸易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表2 1997-2011年我国服务业各部门的产业内贸易MIIT指数

综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1997年至2011年期间,我国旅游、咨询、运输和广告宣传等服务业部门的值小于0.5的年度数较多,表明这些部门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其中运输业只在1997-1998年和2010-2011年间显示出产业间贸易特征,其余年份均呈现产业内贸易特征。保险服务和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建筑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和电影、音像服务的动态分析结果与静态分析结果有所不同。从动态结果看,这三个行业呈现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交替出现的状况,而且产业间贸易特征明显。从整体看,我国服务贸易的贸易增量是由明显的产业内贸易引起的,这从|MIIT|<0.5的部门数也可以看出,7个以上的部门的贸易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内贸易。显然,中国服务贸易部门整体动态分析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与静态分析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基本吻合。

(三)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质量水平的变化

Thom和Mc Dowell将产业内贸易细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HIIT)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VIIT),分别属于“原生性”和“嵌入式”两种类型的发展模式。通过计算,我们得到图2和图3。从图2可以看出,Aj的值一直维持在0.9以上,可见我国服务业总体产业内贸易系数相当高,这也与分析GL指数所得出的结论相近,说明我国服务业产业间贸易一直呈现出较低的水平,整体上依然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

图2 我国服务业整体Aj指数

由图3可知,除1997至1998年度和2001至2002年度的VIIT指数高于HIIT指数外,其他年度均是HIIT指数较高。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服务业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从2003年开始一直高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说明我国服务业进出口中服务范围的差异越来越显著,服务质量趋同,正朝着“原生性”的方向发展,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式、嵌入式的因素在不断地减少。

图3 我国服务贸易的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综合上述对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一是从我国1997年至2011年这15年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额来看,总体呈现出不断增长的状态,年均增速为16%左右。二是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结果看,我国服务贸易部门的动态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与静态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基本吻合,GL指数和MIIT指数均表明了我国服务业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很高,目前我国服务业贸易模式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其贸易的增长模式也是产业内贸易。三是多数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部门产业内贸易特征尚不明显;此外,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中水平型因素所起的作用比垂直型因素更加明显,说明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主要以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对质量不同的服务业进出口不多,而且正朝着“原生性”的方向发展。

(二)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对未来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我国服务业贸易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指数高,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有着“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美称,旅游业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今后应进一步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我国的文化传递到世界各地。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创新,增加其附加值,这是基于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选择。

其次,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我国还应该提升其他弱势服务业的技术含量,培养新的竞争优势。提高服务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树品牌、创品牌,提高服务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10]。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如金融、保险、咨询等)需求弹性大,为产业内贸易提供了空间,是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热点。应着力发展这些行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最后,由于垂直产业内贸易的扩大完全是属于“嵌入式”的,不能代表真正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只有扩大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走内涵型增长之路,才能有效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1]强永昌.产业内贸易论:国际贸易最新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348.

[2]Lee H,Lloyd P J.Intra-Industry Trade in Services:Frontiers of Re-search in Intra-Industry Trade[M].London:Macmillan,2002:56-58.

[3]Shelburne R C,Gonzalez J G.The Role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the Service Sector[C]//Michael G Plummer(ed.).Empirical Methods in International Trade,Essaysin Honor of Mordechai Kreinin.Massachusetts: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04:110-128.

[4]Sichei M,Harmse C,Kanfer F.Determinants of South Africa-US Intra-Industry Trade in Services:A Wild Bootstrap Dynamic Panel Data Analysis[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75:521-539.

[5]曾国平,胡新华,王晋.对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状况的测算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11):35-37.

[6]姜颖.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2007(5):5-8.

[7]程大中.中美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8(9):57-66.

[8]王涛,姜伟.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问题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0(6):51-55.

[9]陈丽丽,龚静.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2,418(2):71-76.

[10]杨艳玲.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3,17(2):135-136.

猜你喜欢
服务业贸易部门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经济(2022年10期)2022-10-12 05:28:26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贸易统计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能源(2017年9期)2017-10-18 00:48:28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3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
贸易统计
7部门
服务业集聚区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