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旭,连 华,李 飞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全国高校在1999年开始扩招,到2011年大学毕业生已逼近800万人,这使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高职高专生61%,普通本科生84%,普通研究生93%。有的专家甚至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知识失业问题正悄然登入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抢饭碗的人多,创造饭碗的人少。因此实现自主创业教育是高校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措施。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在对我院部分学生调查中发现:一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愿意创业,这些学生普遍认为当前的就业太难了,即使找到了,如果收入水平不高,与其找工作还不如自己创业,既解决了自身的就业,就业还可以给别人创造就业机会;二是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开创业。例如,我院2001级的王立新同学,现已办起一家初具规模的饲料厂;2009级经管系的孙召库同学,在求学期间就已开办了复印打字社。在《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也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开始寻找自主创业的道路,而且高职学生的自主创业比例远远高于普通高校。与学生的创业需求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刚刚兴起,处于萌芽状态,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内除了少数的名校,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等也是初步涉及。高职院校更是接近空白,与学生的创业需求相比已远远滞后。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滞后的原因。1.观念陈旧、缺乏创业文化氛围。虽然我国现处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交汇期,并受到工业文明的相当冲击,但是由于长期受农耕文明思想的影响,求稳、安于现状、保守、忽视个体重视群体的思想,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基因,而创业所需要的创新、冒险精神却在逐渐退化。于是家长和学校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好习,将来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创业风险大,那是别人的事。就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忽视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2.缺乏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创业需要相关的知识,创业教育需要相关的课程。通过对我院部分学生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开设创业课程并对他们进行创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从高职院校的目前开设课程来看,除了经管系因专业的需要开设了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课程,像西方国家创业教育所涉及的,如创业学概论、创业心理学、创业伦理学;项目选择学、创业设计学等几乎空白,难以满足学生们的要求。3.教师创业知识和创业经历缺乏。由于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因此创业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而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是从走出校门又走进校门的学院派专家,普遍存在创业经历、创业经验和创业知识缺乏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很难讲清创业活动的实际状况,很难讲清企业运营活动的各项实战技巧,难以完成创业教育所赋予的任务。4.缺乏外部环境的支持。在调查时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外部环境对高职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在资金、项目、指导、工商税务等等方面,鲜有特殊政策。尤其是一些社会舆论认为高职大学生创业是不务正业,所以不鼓励、不支持大学生创业,这给学生们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一)就业导向的培养模式和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模式是以岗位和职业设置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师资建设是以双师型为目标,重点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师资保障和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获得较高的技术和技能素质,而技术和技能素质正是创业的基本素质之一。
(二)完备的实验实训设施是开展创业教育的物质基础。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注重工作环境的真实模拟,或者采取深度的校企合作方式,为实验实训提供直接的平台。以我院物流实训车间为例,设备总值500余万元,涉及到整个物流产业生产经营过程:市场分析、融资、财税、政策法规、日常管理、合同签订、包装流水线、运输装卸工具以及装卸分装流水线等。通过对这些设备和流程的实训,可以让学生们增加对物流行业的了解,可以进一步加强和锻炼学生们的技术素质和技能素质,为今后的创业或工作中打下一个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创业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历层次上弱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在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同时由于三年的技术和技能训练又提高了高职大学生的底气,因此会激发高职大学生创业的欲望,进而更能接受创业教育。
(一)建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校内支撑体系。1.科学合理的设置管理机构。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设立创业教育管理中心。创业教育管理中心由系部、教务处、团委学生处、科研处组成,由分管科研教学的院长直接领导。创业教育管理中心至少设立教学部、研究部、对外联络部、创业导师委员会等部门。其主要任务应涉及创业教育的教学安排、创业教育的研究、师资的培养、创业导师的选聘、与政府的联络、与企业的联络、与创业园的联络、校园创业文化的开展等。2.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创业教育的方向,它涉及到创业教育的内容、方法、举措。应当明白创业教育培养的是创业者,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当具备四大素质,即创业意识、培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因此,应将培养目标确定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创业知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培养四个目标。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师资的创业培训。实践表明,学院派教师的独角戏将极大的阻碍创业教育的发展,最终使创业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为了增强师资的创业素质,学校应邀请创业导师对教师进行创业培训,鼓励和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鼓励教师开展创业实践体验。使之向创业派、职业派转化。(2)聘请创业导师。可以聘请企业、校友、创业园、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领域的创业导师,担任客座教授,讲解创业知识、创业规则、创业的经验教训、政策法规等,并在学生创业后给与持续性的跟踪指导。4.开设创业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一般来说创业的过程是:项目选择-企业设立-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客户。因此课程设置要突出目的性,紧密围绕创业的过程展开。课程应当包括:创业学概论、创业心理学、创业伦理学;项目选择学、创业设计学、公司法实务、企业管理实务、创业经济学、金融实务、会计实务、税法实务、市场营销实务与客户管理实务、创业实践等。由于高职院校有其原有的职能,愿意创业的学生也只是占一部分,因此大规模的变动课程体系不现实。所以,在这些课程中,已存在的课程按原课程性质执行,内容向实务性靠拢。新增加的课程以选修课的性质出现,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创业课程教学不能采用常规的讲授加作业的教学方法,应该积极突出对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专家的访谈和对学生的调查,笔者认为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包括案例教学、专项教学、创业计划训练教学、创业模拟教学、创业实习教学等。5.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1)加强创业宣传。利用学校的新闻平台,反复宣传创业意义和重要性,收集创业典型人物和事迹,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使创业精神深入人心。(2)开展创业文化活动。鼓励和倡导成立有利于进行创业教育的学生社团,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开展诸如大学生创业论坛、创业计划竞赛、演讲、辩论、文学创作、摄影创作、小发明会、法律咨询等活动,培养创业能力与创业兴趣。
(二)建全社会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1.建立高职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机制。(1)进一步修改公司法。凡是大学生创业型的企业,如果经营领域不属于风险较大的行业,可适当降低注册资本金。在企业形式上建议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由几个学生共同出资,缓解资金压力。(2)设立高职大学生创业启动及后续基金。创业启动及后续基金的职能有两个:一是补充注册资本金;二是为后续的发展补充发展资金。高职大学生创业启动及后续基金的来源包括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两部分,可按照基金的运作方式来运营,以实现保值与增值,更好的为高职大学生创业服务。(3)银行放贷政府贴息担保。银行要积极开展开办针对高职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并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间。为鼓励银行对高职大学生的支持,减少风险,政府应当对高校大学生申请的创业型小额贷款应给予信用担保,来增强高职大学生借款的信用度。2.简化注册程序,实行税费优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设置一个窗口,集中办理审批手续,缩短企业的设立时间。各级财税部门针对大学生创业应给予不同程度的减免税政策,尤其是税负较高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可以考虑只缴纳所得税,并三年内免征,五年内减半征收。3.建立校企业合作机制。与高校相比,企业有钱、有物、有项目、有技术、有人才、有场所,这些恰恰是高职院校所缺乏的,因此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都得到了部分企业的支持,然而企业更多的目的在于企业的广告宣传效应,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关心。企业应该对高职大学生创业在创业指导教师、项目、资金、厂房、设施等方面给与较为全面的支持和帮助,让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结出丰硕的果实。4.建立高职大学生创业园。所谓创业园,就是专门创业者提供一个创业平台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为创业者在创业起步阶段为其提供办公条件、开业指导、创业政策解读、创业技能培训、开户及验资、创业项目研究等服务。高职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缺少一个平台,政府应当建立高职大学生创业园或者共享已有的创业园,作为高职大学生创业起飞的跳板,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1]张竹药.美国的创业教育[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52.
[2]曹威麟,李德才.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2(3):12.
[3]高建,邱琼.中国创业活动评述一全球创业观察报告要点[J].中国人才,2003(8):6.
[4]田和平.浅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