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无党派人士 王海波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寓意深远。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时,我们应注意以“三个自信”为引领,推进和提升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尤其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历经曲折、饱经危难、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树立健康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一步走向光明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扭曲。时至今日,等级意识、自卑心理等,依然像重重的枷锁束缚着人们的心灵。特别是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进入近代以后的多年战乱,不仅使劳苦大众饱受苦难、民不聊生,而且使中国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了极度的伤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旧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但是,旧时代留给国人的心灵创伤要比战争创伤更难医治。虽然有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引领,但深刻于民众中的旧文化印记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彻底的消除。实行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这种心灵创伤便很快在不少国人中显现出来,对国外的东西,不分好坏、全盘照抄照搬的有之,怕担风险、好的也不借鉴的有之,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迷失方向的也有之,致使我们的改革发展走了不少弯路、付出了许多不必要的代价,也使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不该出现的现象和诸多的不适症。由于内心的迷失与彷徨,面对社会变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少人缺乏积极、顽强的应对,而是常常被拖入更加被动的境地。甚至在政治制度方面常有一些人不能现实、理性地思考问题,迷信所谓的西方民主制度,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信的不足,必然导致自卑,导致精神的懦弱、颓废和萎靡,导致做事偏激。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年来,在科技界竟形成这样一种“时尚”,花中国的钱做研究,却用外文去发表文章,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水平;中文刊物得改成外文版,否则也被认为没水平;开学术会议,没有一个外国人在场也硬讲外文,有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搞的东西如何用中文表达。在学校,学生可以不好好学中文,但必须学好外文,因为很多大学老师讲课不用中文而用外文,不用外文讲课的大学被认为是低水平的大学。为了寻找中国人也能获诺贝尔奖的证据,硬把早已不是中国人的华裔获奖者说成是中国人,甚至闹出一些尴尬,而真正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得了诺贝尔奖后,心中燃起的却是诸多的复杂心情。目前,在我国的知识界、文化界、思想界,在占有或掌握大量资源与权力的社会强者中,总有一些人不能用正常心态待人、处事、思考。实际上,所有这些一直在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遥想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我国曾面临一场“生死抉择”的考验。邓小平以极大的政治自信和政治坚定性带领我国走出了沼泽,而他带领的这条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看今天的东欧各国和由前苏联解体国家的经济状况,再看看今天的南斯拉夫、伊拉克、利比亚等国人民的生活,如果不是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非但不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甚至还有可能走向分裂、走向战乱。正如中共“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应该说,“三个自信”的确立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当倍加珍惜。
目前,我国在人与环境、人口与资源方面的矛盾,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其尖锐程度已经处于世界的前沿。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有巨大的信心去探索与众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是一些简单的经济和社会指标的完成,而是要坚持“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给环境尽可能小的压力、更好地养活更多的人口”的原则建成高质量的生存状态,即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建成这样的小康社会,必须要有强大的自信心作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也应是树立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的过程,人民的精神状态也应成为衡量小康社会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
虽然我们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近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绩,为我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形成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已为我们全面地走向民族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必须把重塑民族自信心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
自信是人类克服困难、创造奇迹的最优秀品质。自信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自信才能自强,自强才能自爱,自爱才能自尊。有慈爱、有尊严,才是幸福的人生。自信,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需要有健康的心态,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有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一个有着健康的自信心的民族,是阳光的民族、担当的民族、高尚的民族、真正优秀的民族。这样的民族,不会有人见到别人摔倒了而不敢去扶,不会有人把自己摔倒的责任转嫁给扶起自己的人,不会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子孙后代的福祉,不会在自己同胞内部搞欺诈行为或恶性竞争,不会向其他弱势民族玩弄强权政治,也不会向强势者献媚,更不会向任何邪恶势力屈服。
自信者,善于尊重自然规律,但不会被任何旧有的框框所束缚,不仅懂得向外延要资源,更懂得向内涵挖潜力。“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对中国和全人类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需倡导“内涵战略”。这是由国情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决定的。这里的“内涵”应包括两个世界,一个是人们都熟知的物质世界,另一个是多年来被人们有所忽略的精神世界。倡导“内涵战略”,可以把物质世界利用得更好、保护得更好、建设得更好,可以通过精神世界“正能量”、“正效应”的彰显使物质世界的财富极大地放大,使物质世界、精神世界配合得相得益彰,使人类社会走向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自信者应该讲求内涵!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梦”,这个梦的内涵和质量如何? 能不能变成现实? 一个落后挨打的民族,是没有资格谈论梦想的;一个没有自信的民族,是没有能力谈论梦想的;一个没有精神追求的民族,是没有水平谈论梦想的。我们要站起来的不应仅仅是身子,表现出来的也不应该仅仅是数字,让我们在中共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塑造中华民族的自信与内涵,挺直我们精神的脊梁、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