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飞
(民革北京市委,北京100006)
西方的民主制度,究其根源,有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历史根基,是历史沉淀的结果,所以很适合西方国家。就像中国所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一样,是历史选择的结果,符合中国国情,所以才能够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谈到西方文明就不得不说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它与上古时代的中国、印度和巴比伦有着本质的不同,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是分权形式的“平顶山”模式,而其他三个都是权力集中的“金字塔”模式。古希腊的城邦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直接选举,城邦里的公民每个人都有选举权,而且是以直接选举方式选出城邦的最高管理者。雅典城邦制是古希腊世界最完备的城邦制度,雅典城邦的政治主权属于城邦的公民,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通过参加公民大会选举各种行政官员,直接管理城邦事务,做出重大决定。每个公民都有选举权,也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的成员,参与管理城邦事务。此外,雅典城邦的监督制度也非常完善,公民大会还是最高监督机构,对执政官和将军进行信任投票。陶片放逐法就是监督机制的一种,即在陶片上写上不受欢迎的人的名字,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
在今天看来雅典城邦的这些制度都非常具有进步意义。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这种直接选举的制度只有在比较小的区域内且人口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才能操作;其次雅典城邦的管理相对简单,被选上的官员都不是专业的,所以也称业余政治,和今天的职业政治家完全是两回事。尽管雅典城邦制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但是这种分权的治理模式、直接选举的制度以及完备的监督体制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这些西方政治思想的先哲无一例外都受到雅典城邦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西方的正义观以及对混合制政体、共和制的研究和推崇。洛克、孟德斯鸠等这些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也是从雅典城邦制中汲取营养,他们提出的天赋人权、分权与制衡的思想一直影响西方社会几个世纪,至今还在西方政治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雅典城邦制具有完善的监督体制的传统,也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很好的继承。政党的轮流执政、议会对总统、政府内阁的弹劾制度等都是西方监督体制中的重要制度保证。
欧洲封建社会分而治之的状态为民主制度的萌生奠定了基础。欧洲的封建制与中国的封建社会有着天壤之别。中世纪的欧洲是在集权与分权、各种阶级相互博弈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中世纪的欧洲土地归国王所有,国王将土地分封给各级领主。从地域上说,欧洲整体疆域面积并不大,而且各封建国家分散治理,封建割据的分裂状态占了大部分时间,直到17 世纪才逐渐走向统一,不像中国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从政治上说,封建国王没有绝对的王权,受到来自封建领主、天主教会以及城市力量的阻碍。天主教会一直以来与王权斗争,很多时候凌驾与王权之上;封建贵族与国王互有责任与义务的制约关系,封建贵族在政治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农民、市民、手工业者等也与王权进行着斗争。因此,欧洲封建国家根本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的王权统治的传统。当限制王权、制约王权成为一种历史传统、一种惯例,就为近现代民主制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崇尚自由与民主是西方社会一种古老的传统。日耳曼民族的崛起对欧洲的发展作用重大,而民主与自由就是日耳曼人的一种古老传统,既没有深奥的理论思考,也没有系统的制度设计,更没有成熟的政治实践。就像中国古代“和”的思想一样,似乎是天生赋予的,这种思想植根于民族深处,说不出原因但是大家普遍认同。日耳曼民族这种崇尚自由与民主的传统,也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产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骨子里带来的自由、民主因素在王权和教权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欧洲深埋地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这种传统借着文艺复兴开始复苏,在启蒙运动中开花结果。
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充满各种矛盾,同时也充满了各种政治力量、各个社会阶层以及个人之间的权利和权力斗争。在社会上层,教会与国家、国王与诸侯、国王与教皇、各国之间、各国教会之间充满了斗争;在社会的下层,农民、市民与领主之间、各社会团体之间也都进行着无休止的斗争与较量。正是这样的政治生态环境,使得各个阶层各种力量都积极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权利”的观念深入人心。天赋人权、民主自由这些并不是西方思想家的口号,而是发自社会内部的呼声。各个阶层、各种力量也都在用实际行动维护着自身的权利不受侵犯,这也可以说是生在封建社会一种本能的反映。正因为各个领域的斗争势均力敌,才没有形成绝对的权威,分权与制衡的模式是在封建社会内部实践的结果。从国际关系角度看,欧洲各国均势的特点是由来已久的。
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法治的模式。随着中世纪中期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国王、教会、贵族尽管拥有广大的领地,但是要想获得大笔金钱、稀有贵重物品必须要与工商业者打交道,而这些政权机构又不具备全面控制工商业的可能性,所以只能通过提供优惠的法律条件和政策将工商业者手中的财富吸引过来。这些工商业者和从事城市其他职业者充分利用了政治和法律结构提供的发展空间,组成了具有政治司法职能的社团组织,如手工业行会、商会、同业公会等将本行业壮大起来,这种社团组织辐射的范围逐渐扩大,市民社会逐渐形成。这些社团组织通过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行业规定,一方面实施着高度有序的行业内部自治和管理,一方面通过这些法律规章与统治阶级和其他阶层、其他力量明确责任义务、相互制约,通过法治层面的博弈斗争,维护自身的权利。欧洲中后期形成的市民社会奠定了一个法治社会的雏形,民主与法治的思想以及在市民社会中的实践,对近现代的西方民主制度影响深远。
市民社会“小政府”的治理模式为西方民主制度提供了借鉴。欧洲中世纪中后期出现的市民社会,逐渐辐射到城市的各个领域,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使各个领域更加职业化。同时各种社会力量通过自治发挥作用,在与统治阶级斗争的过程中限制封建权力对本团体的干涉,无论是国王还是教会都没有绝对的权威全面控制工商业。因此,为“大社会、小政府”的政治理论提供了现实的基础。时至今日,限制政府的权力,防止政府权力滥用,依然是有些西方国家推进民主进程的基本理念。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代表西方民主制度中的精髓的制度和理念,包括分权制、票决制、选举制、法治思想、小政府的概念等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是历史发展选择的结果,并且适合西方国家。中西方的历史文化有着巨大差异,照搬西方的民主的制度和理念肯定是行不通的。只有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道路才是最适合的。